03.02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回忆三农


欢迎关注右上角的“关注”,一起聊聊农村的风土人情。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浓缩了上千年的精华。看到有些现象,不免让人心寒,请耐心看完,触动每个人的内心。出自《偈颂九十三首》

原文:三世请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 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

野干鸣,师子吼。 八两斗斤,十升一斗。 不从他觅,须还自有。

犬不择家贫, 子不嫌母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提倡孝道的今天,这句话好像变了模样和味道,似乎已经没有了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子不嫌母丑”,这五个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也很难找到这五个字的真实行动了,相反,太多时候看到的却是:子嫌母丑且家贫。而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狗狗们”,却还能一如节的不嫌家贫。在值得我们反思的,这里默念一分钟吧。

某电视台有一则化妆品广告中,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段音乐做背景改编,是这样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演唱的是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天真烂漫,并且用手指着他妈妈脸上的雀斑。然后说妈妈用了××护肤品后,孩子开开心心的唱“没斑的妈妈好看了。”看了这段广告我在想,电视台是面向全国播放的公众传统媒介,这样的广告会不会让人有一种“子嫌母丑”的嫌疑。做这个广告的孩子不大,这么小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自主性,正是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引导,而这样的价值扭曲的引导,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有什么影响,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古有孟母三迁很好的正面例子,孟母为了孟子更好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惜三次搬迁居住的地方。因为,孩子就象一棵小树一样,需要精心栽培,风大了要防风,干旱了要浇水,它才能长大成人成才。

幼小的孩子就像一片白纸,如何画上美丽的图画,不只是靠父母,还靠整个社会。由一则广告,让我想到了这些。那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子嫌母丑嫌家贫的现象太多太多。



有一年端午节将至,河北一名贫寒村母亲拿着一篮粽子,不远千里前往江苏探望就读某大学的儿子,不料这位大学生因担心母亲衣衫褴褛害怕被人笑话,竟狠心将母亲拒之于校门之外,并对母亲的爱心粽子大吼:“谁还吃这个东西,赶快离开这里!”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母亲泪水连连地带着粽子黙黙离去了。前后仅仅有十多分钟。这样的场面竟然发生在当今大学生当中,是不是很寒心呢。

这些儿女们啊,你们想到过吗?



这个世界上的爱有千万种,唯独母亲对你奉献的是不掺有一点杂质的爱,在这种爱里你随意游走,任意游离,你感觉不到除却快乐以外的任何丑陋的东西,用爱浸泡过的母亲的言行,儿女感受到的永远是母亲的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