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我终于吃到正宗的“软条白沙”枇杷。

很甜,甜得厚重柔和,又不腻,余味清澈悠长,唇齿留香——第一反应:这是我今年尝到的首个极品水果,起码可以秒杀先前尝过的所有枇杷。

随机测了10个果实的糖度:22.0、20.8、19.2、25.2、16.5、25.0、26.8、28.2、26.9、20.7——平均值21.3,最高值28.2。

这也是一个极致的水果糖度。

01

周兴华家只有10株这样的“软条白沙”,其他270株枇杷都是红肉的“大红袍”、“杨墩”、“夹角”、“红毛丫头”和白肉的“黄岩白沙”、“硬条白沙”等。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周兴华和他种植的“软条白沙”

由于传统种植都采用种子实生繁殖,所以具有1400年种植历史的中国枇杷之乡——浙江省余杭区塘栖镇已经分化出数十种的枇杷品种(系),其中“软条白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塘栖枇杷胜于他乡,白为上,黄次之。”句中的“白为上”,应该指的就是“软条白沙”。

但在周兴华口中,这个“为上”的品种却是个“淘汰品种”。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软条白沙”(右)和“黄岩白沙”的果肉色泽对比

“我们就种着自己吃,或者送亲戚朋友吃。”周兴华指着周边的几株枇杷树说:“这是‘黄岩白沙’,产量最高,外观最好,但品质差,不能多种;这是‘硬条白沙’,产量起码是‘软条白沙’的两倍,品质虽然比不过‘软条白沙’,但也不错,所以它的效益是最好的。”

“除了好吃,其他一无是处。”我总结了“软条白沙”的优缺点,又分别摸了一下“硬条白沙”和“软条白沙”的枝条,果然一个硬,一个软,区别很大。

当然,品质的区别也很大。尝了“软条白沙”,“黄岩白沙”就难以入口,“硬条白沙”还勉强,只是没有“软条白沙”那种入口“惊艳”的感觉。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软条白沙”的外观

更尴尬的是“软条白沙”的外表,果形很小,果面布满斑点,就像一堆被挑剩下来的残次果,天生一副“无人问津”的模样。

难怪周兴华说在市场上它也卖不出与它的内在品质相匹配的高价,“最多高5元/斤。”

02

“除了产量低,它还容易皱皮、容易裂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枇杷专家陈俊伟跟我说。

跟别的极品品种一样,品质好得出奇的品种都是很难管理,就像带我们去枇杷园的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朝丽所说的:“它就是‘大小姐’一个,特别不好伺服。”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陈俊伟(左)和王朝丽(右)在交流“软条白沙”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在余杭区上万亩的枇杷种植面积中,“软条白沙”的占比是越来越少,少到连当地人都很难吃到正宗的“软条白沙”。

“像别的品种在春天过后如果看到满树枇杷都很开心,但这个品种不行,不能保证就有收成。像这几天一高温一下雨,产量又没了。所以从商业角度来看,种植‘软条白沙’的风险是很大的。”陈俊伟说。

“那在技术上可不可以克服?”我问陈俊伟。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温岭市青元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控制装备

“技术上是可以的,关键靠投入。”陈俊伟前不久刚在浙江温岭举办了一场“浙江省白沙枇杷智能设施栽培现场会”,展示了一套在大棚中能够精准调控温湿度的智能化控制装备,每亩地的投资成本在一万元以上。

“温度高的时候通过喷雾降温,温度低的时候通过热风加温,智能控制,加上配套的栽培技术就可以解决白肉枇杷冻害、日灼、热害等问题。”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软条白沙”的日灼和栓皮问题

“‘软条白沙’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克服。”陈俊伟转身跟王朝丽说:“关键是你们这里要有这么大规模的主体,再加上政府部门在项目上支撑,这样,‘软条白沙’才能商业化种植。”

可控环境是我一直强调的种出好水果的关键,不光是抗逆性较差的枇杷,其他水果也一样。

03

除了可控环境,在陈俊伟还给王朝丽提了个建议:“另一方面,我觉得要把‘软条白沙’的系列资源先搞清楚,从中也可以筛选出适宜商业化的、抗冻性、抗日灼、抗皱果、抗裂果这些性状都相对较好的资源进行利用。”

糖度28度,全世界最甜的枇杷

“软条白沙”挂树状

同时,陈俊伟自己也在用“软条白沙”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希望能在保留“软条白沙”优异品质性状的基础上,能选育出抗性和商品性都比较理想的新品种。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吃到这种全世界最甜、最美味的枇杷。

清扬,浙江籍,农业创作人,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入驻《今日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