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你为自己的身份焦虑吗?

你为自己的身份焦虑吗?

不得不承认,焦虑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我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本人的心就是这么大)。

“为什么会为身份焦虑?”

看起来很明显的一个问题,你可能想当然地打哈哈:你傻啊,身份代表一切。

话粗理不粗,身份决定了人情冷暖:平步青云和被扫地出门的境遇自是不同。于是,大家唯恐失去身份地位。某天起来突然发现无人重视,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

“身份的焦虑是何时产生的?”

饱足思淫欲,篡改一下:饱足生焦虑。不担心温饱了,需要找些别的东西折腾折腾——对比。还有一个前提,和被我们认为是同一层面的人作对比

好事让人开心,但那个“人”不一定是你。早起下意识刷朋友圈,发现某圈友发了出国玩耍的美美阳光照,点个赞,然后,我心情开始不赞。

另一个熟人在诉不幸诶,仔细一听更是火大:“公司怎么给技术的年终有100倍,我就50倍,受伤了!”带着对技术的嫉妒不甘和对我的优越感,TA成功地把某些混沌的情感嫁接到我身上,恶性循环下,我该找弱弱的小明下手了吧。

幸好,富豪也是焦虑的,因为富豪不止一个,他们对比的对象肯定是同个圈子的另一些富豪们。做法并无二致,但谁也不会拿古人作对比。李嘉诚不和沈万三比敛财能力,澳门赌王不会苦恼没比韦小宝多娶几个老婆。

只有和一起长大的玩伴、工作的同事、熟识的朋友,或者有认同感的新知相比时,发现比他们多了那么一丢丢东西(也许只有自己发现、暗爽),我们才认为自己还不赖。

当然,焦虑是有积极作用的:激发潜能、力臻完美、远离有不良癖好的人……但很多欲望与真正需求毫无关系。过分关注的是他人(不会出现在我葬礼上的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短暂的一生就这么被瓜分了。

有时我喜欢看到富人不开心,然后发出感慨:“人都一样啊,钱再多有什么用。”打脸的是,我还是会往他们的状态靠近,因为我同学都这么做了。

但我发现一本书《身份的焦虑》。

此书的作者是会说英法德西四国语言的阿兰.德波顿,结构很简单:焦虑的起因和解决方法。但作者不喜欢好好说话,他喜欢一步步靠近答案,然后让读者自己去意会。

焦虑的源头有很多,如对身份的渴望、势利者的存在、自己的过渡期望、崇拜精英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治疗方法,德波顿觉得并无灵丹妙药。“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讨论它。”就好比台风要来,我们阻挡不了,但可以通过它的走势图判断它从哪来、经过哪里、什么时候会对我生活的地方危害最大(也许全市停工)。有了这些认识,

灾难面前我们就不至于那么手足无措

接下来,我决定先暴露自己的焦虑,然后听听德波顿有什么高见。我确实焦虑,所以,我会试着去做一做。欢迎围观,预祝(你我)成功。

——未完待续——

From 思酷内容部

思酷:专注于一体化移动学习 官网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