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我們都知道,伴侶之間如果能夠自我表露多一些,那麼他們的幸福和美滿指數往往會隨之增高。但是,有時候當你努力與對方溝通時,卻發現效果並不理想。

這是為什麼呢?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30年的努力分別研究了幸福伴侶和不幸福伴侶的溝通行為,發現:不幸福伴侶在溝通的過程中往往存在2個溝通陷阱:

1. 容易偏離主題

不幸福的伴侶溝通時,往往不是就事論事,他們會從一個問題轉到另外一個問題,甚至從溝通轉化為抱怨、批評和吵架,攻擊對方的人格和品德,溝通內容永遠無法集中,問題自然處理不好。

破解策略:

如果伴侶惹我們生氣,我們就開始批評和抱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那對方必定會採取防衛行為,屏蔽我們說的話,這樣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

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

行為描述,即我們儘可能清楚、明白地告訴伴侶是Ta的那個特定行為惹怒我們,這樣不僅能告訴伴侶自己真實的想法,還能把談話重點集中在可處理的、單獨的某個行為上,因為行為比人格更容易改變。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那怎樣的行為描述才是正確的呢?

特定行為描述+第一人稱“我”,怎麼理解呢?

正確的行為描述專指某一特定事件,不存在普遍性,因而,在溝通出問題時,我們不應該使用“總是”、“從不”這樣的詞語,比如,“你總是打斷我!從不讓我把話說完!”,這個描述就是錯誤的!

光這樣還不夠,我們還要使用以第一人稱“我”開頭的句式,明確說明自己的感受,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把行為描述和第一人稱結合起來的簡單方法就是把描述事件整合成XYZ陳述,格式是這樣的:“當你在Y情景下做X的時候,”(標準的行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稱陳述)。比如,“你剛剛打斷我講話的時候,我感到很生氣。”

所以,仔細回想你跟伴侶的溝通,是批評還是行為描述呢?

兩者的效果差別可是十萬八千里,後者有可能得到伴侶的歉意,而前者往往會適得其反。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2. 不願聆聽對方

我們經常會遇到打斷或被打斷的情況,但不是所有的打斷都讓人反感

,比如,為了表示贊同或者要求解釋而打斷,溝通實際上還能愉快地進行。

但是,不幸福的伴侶他們壓根都不會聽對方把話講完,而是憑藉所謂讀心術,想當然地認為無需詢問就能理解伴侶的情感和觀點,而這種讀心是帶有惡意和挑剔的,由此引起的打斷就會顯得不夠尊重和欣賞伴侶。

不幸福的伴侶在聆聽對方時,使用最多的句式是:“是的……不過……”,並不斷地傳達批評的觀點。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破解策略:

我們應該嘗試去聆聽伴侶,讓對方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只有伴侶互相瞭解了對方的真實想法,問題才能夠得到解決。

聆聽不止是讓對方把話說完就完了,而是要完成2個任務:

l 準確地理解對方話語所表達的意思

l 向對方傳達關注和理解,讓對方知道我們很在意Ta的話

溝通是相互的,所以要想完成上面2個任務,需要溝通雙方互相配合。

(1)聆聽者:複述

作為聆聽者,你要嘗試用自己的話複述對方的意思,讓說話者知道,我們已經完全理解Ta的意思,這樣既能避免吵架,又可以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呢?比如,可以這樣表述:

“你是說……”或者“你的意思是……”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2)說話者:知覺檢驗

溝通中,為了準確把握對方的感受,說話者可以採用知覺檢驗,也就是說使用反問句來引導伴侶,讓Ta闡述自己說過的話,從而保證準確把握對方的感受,並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比如:

A:“你好像對我說的話感到很不安,對嗎?”

B:“是的。”

A:“為什麼?”

B:“因為你剛剛說……”

積極的傾聽有助於我們緩解任何人際關係中的困境,如果我們在談話中能夠複述和檢驗自己的知覺,積極主動地理解對方,會極大地增加談話者之間的賞識,減少矛盾。

一言不合就吵架?你是否掉進了這些溝通陷阱?

所以,與他人溝通時,我們要學會避開陷阱,具體把握2點:

l 就事論事

l 有效傾聽

——未完待續——

From 思酷內容部

思酷:專注於一體化移動學習 官網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