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一名好的譯者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前不久,主頁君曾向讀者朋友們發起一個徵集:你曾遇到過哪些讓你哭笑不得的翻譯錯誤?收到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翻譯錯誤,先摘幾則讓大家一樂:

1.“松下問童子”被譯成“Panasonic asked the child”

2.“Dante”被譯成“丹特”,“Divine Comedy”被譯成“神聖的喜劇”

3.“蔣介石”被譯成“常凱申”,“孟子”被譯成“門修斯”……

然而笑歸笑,笑完之後這一現象卻讓人深思,上述這些翻譯錯誤我們可以一眼識別它的滑稽之處,可對那些不那麼明顯的劣譯、歐化中文,我們又該怎麼判斷呢?

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思果積四十年英漢翻譯的心得和經驗,寫下《翻譯研究》一書,他有感於劣質譯文大行其道,甚至影響到中文的思維和創作,決心保衛他深愛的語言。

《翻譯研究》中貫穿的思想是,譯文一定要像中文。因此書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將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一一解決,大至行文的修辭、節奏,小至參考書、標點符號的用法、新詞和專有名詞的譯法。這本書就像一本軍用地圖,可以告訴你哪裡有地雷,哪裡有險灘,哪裡有流沙。

不少講述翻譯類的書都容易用詞太過專業,然而《翻譯研究》讀來卻完全不會讓人覺得艱澀。余光中先生曾如此評價《翻譯研究》,“針對畸形歐化的種種病態,不但詳為診斷,而且細加治療,要說救人,真是救到了底。照說這種‘臨床報告’註定是單調乏味的,可是一經散文家娓娓道來,竟然十分有趣。”

本期推送,我們選摘了書中思果先生對好譯者的看法——都說讀譯本首先要選好譯者,這樣可以極大降低讀到劣譯的頻率,那麼一名好的譯者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思果先生給出了他的見解。

一名好的译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把英文譯成中文的基本條件

本文摘選自《翻譯研究》

文 | 思果

一、能用中文寫作

這種能力不僅是能寫一種中文文章如隨筆、遊記,還要能寫各種中文文章,如政府公告、商業文件(包括合約、書信、保險章程、提單條例、發票、廣告等)、私人函牘、遊戲文章、學術論文、新聞文字(消息、社論、時事評述)、詩歌等。譯者雖不一定是大文豪、大詩人、新聞記者,但至少要詞能達意,別字極少。這種本領說來也不太難,只要能寫文言和白話,略有些作新舊詩詞的底子就行了。難就難在那點底子。中文好,英文略差,譯出來的東西還有可以採用的地方;中文太差,不管英文如何精通,譯出來的東西,就全部要別人重寫了。如果不能用中文表達意思,就不必翻譯。

二、懂得英文

誰都懂一點英文,但譯者卻要懂得透徹。英文的種類也真多,和中文一樣,而且每一種都有整個歷史為背景,關乎學識方面很大,不是輕易學得到的。隨便說吧,英美文學已經把人嚇死,不知要讀多少書才能略知皮毛,還有各種運動,如拳擊、網球、足球、棒球、騎術,如果不是經常閱讀某一門的,就無法瞭解清楚。有時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而西洋人大多喜歡運動,無意中會用一些術語,表示某一個和運動有關的意思。

西方是商業國家,商業術語更是人人皆懂一些。至於兒童歌謠,美國西部拓邊淘金故事、政治鬥爭、科學發展等等,無一不和日常生活有關。懂英文,實際上是懂西洋生活、歷史、地理等。又因為英文已經是世界性的文字,懂英文就等於懂世界歷史、世界地理、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這可真不容易。我們當然懂不了許多,不過至少要能用參考書。

一名好的译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思果,原名蔡濯堂(1918—2004),著名散文家、翻譯家,多年擔任香港《讀者文摘》中文版編輯,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心研究員,教授高級翻譯。抗戰時期開始發表文章,出版散文集二十多種,曾獲1979年臺灣中山文藝獎、1996年臺灣文藝獎之翻譯獎。譯有《西泰子來華記》《大衛·考勃非爾》《力爭上游》等,並撰文專論翻譯,結集為《翻譯研究》《翻譯新究》《譯道探微》等,備受同行稱譽。

就英文本身來說,有古英文、中古英文、近代英文。莎士比亞時代(即伊麗莎白時代)有莎士比亞時代的英文,18世紀有18世紀的英文,沒有註釋的話,我們未必能懂。有方言(小說中最多)、有俚語、有文雅語;有英國英文、美國英文、加拿大英文、澳洲英文、新西蘭英文……做翻譯的個個都要懂得。

翻譯的人應該什麼書都讀。這句話太不實際,但實情就是這樣。英文書如童謠(nursery rhymes)、民歌(ballads)、連環圖書(comics),當然小說、詩歌、政論、散文都要看。一句英文讀起來沒頭沒腦,和上下文也毫無關係,常常是童謠裡的,那一句雖然和上下文無關,但和童謠裡的下一句有密切關係。這是很難應付的,因為除了在外國念幼兒園或小學的,誰也不敢說他會背童謠。碰到這樣一句,趕快查一本Dictionary of Quotations的索引,如果運氣好,你可以找到那下一句。

三、有點治學訓練

從上面的話看來,懂英文要懂很多事情,所以譯者多少應該是個學者,當然不是了不起的學者(否則他就不做翻譯了),但至少要能查書(有些人,書在手上,也不知道里面有他要查的東西),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他要懂的東西,向哪些師友求教。在文字方面,他應該有些語言學的修養;在一般學術方面,他應該有些考據求證的經驗。至少他有一兩門是比較精通的,譬如說,他是個文學家(文學家做翻譯佔許多便宜),或教過書,或做過新聞記者、商行秘書、會計、公務員,或玩過一種球、田徑賽,等等。當然,科學家譯科學文字最好,歷史學家譯歷史文字最好。譯者的常識、學識越豐富越好。新聞記者的常識就很豐富,這是很可佩的。

四、對文字的敏感

譯者要有對文字的敏感。他要懂得作者在每個字眼、段落上的用心;他要預先感到讀者對他譯文的反應。有時在他看來,譯文已好到極點,誰知讀者看了,要不就不懂,要不就覺得好笑,或者以為他別有所指。敏感固然和天資有關,但也可以訓練,加以發揮。人不是天生就能幹的。

譯者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向人請教、多練習,然後才談得上有敏感。往往以為簡易的英文,就有陷阱在下。敏感的人就會不放心,再去查書,再去細想。

五、想象力

譯者要能設身處地,想象文章裡面人物的身份、心情、口吻。把小孩子的話譯成了老夫子的話是很可笑的,反過來也一樣。喜歡裝腔作勢的人絕對說不出直截了當的話來。很多譯者和拙劣的小說家一樣,從頭到尾,說話由他一個人包辦,無論是無知的小孩或有學問的大學教授,用的字眼全一樣。這不過是一個例子,事實上要用想象力的地方多得很。

六、勤勞精細

這也許是做任何事都不可少的美德,但譯者更需要具備。多查字典,多請教別人,多想,多把原文和譯文對幾次,多修改譯文。譯好就送出去是很危險的,錯落在別人手上,白紙上寫黑字,賴都賴不了。你本可做個一流的譯者,因為偷懶粗心,結果就淪為三流的了。

思果先生談翻譯

本文摘自《翻譯新究》

孫仲旭選抄

1. 翻譯不像打鐵、走索、造橋;那三行要學會了才可以幹。而翻譯卻不是如此。人人可以說自己會翻譯,其實不一定;稍微懂一點外文,就可以覺得自己會翻譯;稍微譯過一兩本書,就可以覺得自己譯得很好,其實都不一定。一般翻譯不能達到水準,也是因為好多譯者沒有認清這是件相當專門的事。

2. 中英文都好的,能翻譯,自己卻以為不能;中英文都不很通的,不能翻譯,自己卻以為能,只要買本英漢字典就行了。因此也有些譯者是不合格的。

3. 高明的譯者並不是魔術師,他只能苦幹——苦想、苦找、勤改、比較、試驗,對自己一點也不慈悲。

4. 翻譯不是創作嗎?在心靈遲鈍、精力不足的時候,拼命也譯不出的,等到神清氣爽,體力恢復了,可能輕易譯好。如果翻譯是死工作,別人已經寫好的東西,你只要把“相等的”詞句填在紙上就行了,又何至於如此艱難?

5. 翻譯是創作,至少是另一種創作,除了不要佈局,構想,一字一句,都要創作,而且很難,因為沒有自由。作家而又懂外文的,是理想的翻譯人才。

6. 你想譯得高明,只有跟自己學。先把中文寫通,無論什麼意思大致可以表達;讀懂英文,能利用參考書。然後多用心譯,多改、多試、多想、多留心。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刮刮叫了。凡是一流譯者,都是時時覺得一籌莫展,改得辛勤的人。

7. 我們很容易受到外文束縛,捆得緊了,就會忘記自己的想法、說法,跟著外文的字詞表。我們找適當的譯文,像捉迷藏。大多數譯者懶得去找,照原文字面譯,讀者懂不懂、讀來舒服不舒服,他們不管,反正把外文翻出來就是了。只是少數認真的不肯馬虎,他們要譯文譯得像中文,要讀者讀起來舒服。這種譯者自討苦吃,作興別人並不感激他。不過,讀者是最公正的人,他們會欣賞像中文的譯文。認真翻譯久了,自己也有進步,否則譯一輩子也只是個翻譯匠。

8. 每人的譯文裡有他自己,其實也非他不可。也可見這是半創作,是重寫。譯文好過原文,確也不免;不如原文,往往如是。

9. 翻譯的事談起來各有各的意見。不過我看近代名譯家和譯學家說的話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譯文要通順,不必死釘原文。必要時增添的增添,該擴充的擴充,該刪的刪,不要給原文捆死。要用想像的就用想像,不必怕人指摘,說原文並不是這樣說的。譯者應有膽量作主,擔當下來。

10. 真正的譯家一定不怕費神,千辛萬苦要讀者讀得舒服,更傳出原文的精神。

11. 好的譯文貼得原文很緊,如影隨形,而譯文又明暢如同原著,這是件辛苦事情,也要肚子裡有點書,還有創作力和想像力。

12. 中文寫得好,一種外文如英文也能懂,已經有了基本的條件,但是還不能夠翻譯,因為譯者給原文限制住,該不理的不敢不理,該改寫的不敢改寫,該添的不敢添。要譯了幾十萬,上百萬字,經過了若干年,才能擺脫原文的桎梏,大膽刪、增、改寫。

13. 翻譯這件事做起來沒有底,好了還可以好;精確了還可以精確;貼切了還可以更貼切。幾乎誰也不能說,他的譯文可以懸之國門,沒有人可改一字。我潛心思考,逐字推敲,總可以改得更好讀一點,容易懂一點,更接近原文一點,找到更好的中文;正好像別人也可以這樣批評、修改我的譯文,所以儘管大家的譯作,我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譯法來。

14. 翻譯是藝術,要動手做的,不是談理論,研究一下,思想一番,就可以學會。翻譯不像洗一件襯衫,可以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翻譯像琢玉,可以琢磨個沒完。

一名好的译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翻譯研究

著者:思果

本書是翻譯家思果先生關於英漢翻譯的心得。他有感於劣質譯文大行其道,甚至影響到中文的思維和創作,決心保衛他深愛的語言。全書貫穿的思想是,譯文一定要像中文。書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將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一一解決,大至行文的修辭、節奏,小至參考書、標點符號的用法、新詞和專有名詞的譯法,像一本軍用地圖,可以告訴讀者哪裡有地雷,哪裡有險灘,哪裡有流沙。

詩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專文推薦,可以當成不可多得的翻譯教材,也能為一般作家和有心維護中文傳統的人士提供借鑑。

一名好的译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翻譯新究》

著者:思果

本書是《翻譯研究》的續編,思果先生積累將近十年,再次對劣質譯文發起挑戰。書中有對翻譯的宏觀認識,解讀中英文之間的區別,也通過大量案例,引領年輕譯者在何種情況下要遵循原文的語序,何種情況下可以改動原文,甚至進行適當的增刪,進而通過剪裁、錘鍊、深思,讓譯文變得像散文一樣流利清通。

一名好的译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071次推送

一名好的译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即可購買《翻譯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