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泥泥狗”是河南淮陽的一種傳統民間泥塑玩具。因其獨特的造型特點和誇張的色彩,吸引了很多民間藝術的學者進行研究。喬曉光先生的這段文字介紹了泥泥狗玩具中蘊含的樸實的民間信仰。

“泥泥狗”,淮陽人又稱“陵狗”,不論人形、獸形都能吹出同樣模擬烏鳴的響聲。前來朝香的人買上幾個作為吉祥物帶回家中給孩子們玩耍。泥泥狗的種類非常豐富,但大多是傳統的造型、傳統的符號及傳統的手繪方法。用“泥泥狗”玩具老藝人自己的話說,“老幾輩就是這樣做的”,雖然現在他們已經說不清每件玩具的具體含義。在黃河流域的民間藝術考察中,我們發現,民俗文化內涵越古老,相應的民間藝術表現中,生存(生命)繁衍的主體就越突出。“泥泥狗”就是一種古老生命文化蘊含深厚,手法古樸奇拙、具有強烈吉祥意味的民間藝術。潛藏在“泥泥狗”藝術中的正是對祖先祭祀朝拜的深層生命內涵,即對生命本體繁衍興盛的渴求與祝福。在“泥泥狗”形象中,不僅有遠古自然圖騰崇拜物的遺存,同時也有鮮明的表現生育崇拜符號的延續。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四耳三面獸圖騰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三頭猴面獸圖騰

淮陽是古史三大部落集團文化遷徒、發展交匯之地。靳之林先生曾明確的提出:“史載炎帝由西向東發展,‘初都陳,後徒魯’的陳就是淮陽,大量的淮陽原始民間藝術人面猴、貓(虎)拉猴、猴騎狗、草帽老虎、雙頭狗、雙頭燕、猴頭燕,雙頭馬、子母娃、八卦龜等等,反映了三大部落集團圖騰崇拜的交匯。”說起“泥泥狗”的來歷,藝人們把“女蝸摶上造人”作為泥泥狗的淵源。《風俗通》記:“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蝸摶黃上造人,巨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上人,貧賤者,垣人也。”淮陽的民間神話中也有“女蝸摶黃土造人”的故事。由此可見,在遠古這些具有圖騰含義的“泥泥狗”形象,正是一定氏族群體人類的象徵,只不過隨著風俗文化的變易發展,漸漸失去原有的圖騰意味,而消退為供奉守陪人祖伏羲的吉祥泥玩具了。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猴虎同體圖騰與金猴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多角雙面獸圖騰

淮陽的“泥泥狗”藝術,風格手法十分獨特而有魅力。它以黃土為眙,黑色染底,再以青白赤等畫紋樣,顯得格外的渾厚、大方、奇秘而豔麗。“泥泥狗”傳統的彩繪工具,是用高梁杆削尖成筆,勾畫出綵線,古樸而又奇拙。“泥泥狗”藝術以尚黑而出眾,黑色正是我國古代夏朝崇尚的顏色,並以黑色為其徽號。淮陽乎糧臺正是夏文化早期的古城堡遺址。在如今的淮陽衣飾習俗中,鄉村中的老人仍習慣多穿黑色服飾。“泥泥狗”的藝人們也說,“從來黑色玩具是主貴的”。後世下陳州的包公即面黑心正。由此而見,在泥泥狗藝術中,黑色是主貴、主正的吉色之一。泥泥狗中,常一形多變體,但萬變不離其譜,都保持了傳統原型動物造型的自然、生動和巧妙。在題材上,泥泥狗藝術也不斷有所添新,像戲劇人物、騎馬人,花草樹木、樓臺亭榭。淮陽城方園數十里,十多個村莊近幹名的民間藝人制作泥泥狗,真可謂一個“活化石”吉祥玩具的製作聖地。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六角多頭獸圖騰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四面獸圖騰 五面怪獸 牛首三面

“活化石”的吉祥物——泥泥狗

▲豬首雙頭圖騰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