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客服”从客人踏进店门前开始

这是我在一家咖啡店内受到的服务。这家店开张至今已经超过一年,但某些时段仍然一位难求,店门口常会大排长龙。许多客人都是因为[无论如何都想要试一试]、[是特地来这里的],所以不讨厌其烦地等候空位。

店门口放了几张椅子,但仍然有许多客人站着。那天,店员也告诉我[可能要等一个小时],但我朋友无论如何都想进去用餐,因此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们还是决定等。

这家咖啡店内的创意料理很受欢迎。但到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等?我一边排队,脑子里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但风越来越大,身边也觉得越来越冷,正当我开始不耐烦,心想[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时,却发现前面那些坐在椅子上等待的客人身上盖着毛毯子。女人坐着时,脚很容易变冷,有一条毯子的话,应该会好很多。

正当我希望可以早点排到椅子座位上去等时,店家开始发暖暖包了。除了坐在椅子上的客人以外,我们也发到了。小小的暖暖包,让人的心里也温暖起来,那一刻,让人觉得等待不再那么辛苦,反而变成进入餐厅前的一种乐趣。

客服工作可以分为前服务、正服务和后服务。餐厅的客服通常都是从客人走进餐厅的那一刻开始,也就是以[正服务]为中心,但也包括在客人离开后,寄感谢信或问候信等促使客人再度光临的[后服务]。

但在前面谈到的那家咖啡店的案例中,他们在客人走进餐厅以前,就是提供了[前服务]。

基本上,客人都不喜欢等。即使排了队,也可能中途[落跑]。刚才介绍的那家店对待特地远道而来的客人,贴心地提供了毛毯和暖暖包的服务,减少客人等待时的负担。服务业必须随时思考[客人有什么需求]。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中式餐厅利用绝妙的时机吸引客人进门

任何一家店的店门口给人的印象十分重要。客人往往凭第一印象决定要不要走进一家店,所以,有关餐厅内的所有情报都必须集中在店门口。可以把餐厅布置得很有气氛,或是放一些引人注目的饰品,用各种方法吸引客人的注意力。

但是,无论再怎么布置,只有人能够散发出活力。例如,请大家回想一下傍晚时分,百货公司食品市场的情况。[欢迎光临,这是今天的特价品呦!]等招揽客人的叫声往往可以吸引顾客,增加活力。餐厅也可以活用这种方法。

东京新桥的商业街上有许多餐饮店。某一天,午餐时间过后,我突然被小巷子里某一家中餐店的午餐菜色吸引,便驻足仔细看店头的菜色样品。

结果,餐厅的玻璃门打开了。一位身穿围裙的女人满脸笑容地探出身子,向我打招呼:[请进来看看]。当时我楞了一下,[咦,我还没有决定要在这里吃……]却不知不觉地被打开的店门吸引,走了进去。

由于我觉得这个女人很有吸引力,在我坐下来后,也不经意四观察着她。那家中餐店的一楼座位较少,只有这个女人和另一位年轻女人在跑堂。她用中文和厨房的工作人员大声说话,我就在想,她会不会是老板或老板娘。

她在负责入口附近收银台的同时,还不时地注意着玻璃门外的情况。

原来如此。当她发现路人停下脚步,看[今日午餐]的菜色样品时,就会主动上前迎接,对客人说:[里面坐]。路人并不知道店里的人正在看他,所以,当他正看着菜单犹豫时,这个女人就在绝佳的时机上前打招呼。

在我吃饭的30分钟内,她主动走出门外向四位客人打招呼,只有一个人摇摇头,转身就走了。也就是说,她的成功率75%。如果她没有主动上前打招呼,其它三个人可能也不会走进店里。

由于店内的座位并不多,所以想必她在走出去想客人打招呼之前,会先观察店内的情况。帮客人点菜、端菜、结帐,然后再出去向客人打招呼,请客人走进店里——她一个人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的能干。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招牌[奶奶] 对带着婴儿母亲的体贴

我家附近有一家烤肉店,这家店的最大特色,就是收银台旁的招牌[奶奶]。这位奶奶已经把店交给儿子和媳妇经营,但她退而不休,至今仍然扮演着招牌[奶奶]的角色。这家餐厅很受家庭顾客的欢迎,有一天,当我去用餐时,刚好也有一桌家庭顾客。一对年轻的夫妇和出生不久的婴儿,以及看起来像是外祖父母的老夫妇坐在旁边。年轻的母亲让宝宝躺在手推车里,一手摇着手推车,用另一只手夹菜吃。

[奶奶]看到这位年轻母亲后,走过去打着招呼,说:[宝宝睡得真熟]。并主动提出[我来帮你摇],就开始要推车。年轻母亲心存感激地开始专心用餐。

我们感受到这位奶奶的细心和用心,也在愉快的心情下即将结束用餐,这时,[奶奶]又来到我们这一桌,帮我们倒茶。她多年的经营经验和直觉,让她随时把握着客人的行动和心理,也十分了解客人的需求。恰到好处的应对让客人产生一种 [即使不用说,老板娘也了解] 的安心感和信赖感,深深地吸引了客人的心。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巧妙问出客人喜好( 确认客人的喜好 )

有一天,我被挂着[关东煮]招牌下的小料理店,其午餐菜色所吸引。

在店门口的黑板上,写着关东煮定食、烤鱼定食。我拉开拉门,微胖的老板娘嘴里说着[欢迎光临],迎了出来。那家店面很小,只在吧台前有七、八个座位。

我第一次在这家店吃饭,就点了烤鱼定食。午餐附酱菜、什锦蔬菜和味噌汤,都很有[妈妈的味道]。除了美味,更令人感到窝心。

那天的天气很冷,关东煮定食也很受欢迎。当客人点关东煮定食时我发现老板娘和他们的对话有以下三种模式:

(1)[关东煮要点什么?]

(2)[今天的萝卜炖得很入味喔!]

(3)[我帮你配好不好?有没有什么不爱吃的?]

不知道各位觉得这三种问话方式如何?

(1)是很普通的问法,老板娘和客人之间保持着一段距离。

(2)一定是当天最拿手的菜色。老板娘希望每位客人都可以尝到她的拿手好菜。

(3)老板娘和客人之间建立了信赖关系。

我去了几次后,和老板娘也熟了起来。有一天,我点了关东煮。老板娘抬头问我:[我帮你配好不好?你吃不吃竹轮鱼板?]当我听到[竹轮鱼板]时,条件反射的拼命摇头。老板娘从我这个动作中,似乎了解了我不喜欢吃的东西。也或许是她觉得我应该爱吃竹轮鱼板吧。但是,我看到她也问其它的客人:[我帮你配好不好?你吃不吃竹轮鱼板?]我就想[竹轮鱼板会不会是今天炖得最入味的?]但为什么不是萝卜,而是竹轮鱼板呢?

于是,我就问老板娘其中的道理,老板娘回答说:[竹轮鱼板里吸收了各种材料的味道,喜欢吃的人很喜欢,但不喜欢的人根本不想吃。所以,大家对竹轮鱼板的喜好特别明显。] 原来如此。当老板娘帮客人搭配时,对于客人好恶分明的竹轮鱼板,会特地地问道:[你吃不吃竹轮鱼板?]了解客人的反应。

如此一来,即使无法记住每个客人的喜好,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判断。由于老板娘问话时都会面带笑容,所以,客人也能够轻松地回答[好]或是[我不要],彼此进行轻松的沟通。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特地为病童煮粥的老板娘

我和一位朋友,以及她的两个孩子一起去二天一夜的旅行。我们决定在外面用餐,于是就前往旅游书上介绍的一家附有露天温泉的料理茶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白天玩得太累的关系,朋友读小学一年级的老二显得很没精神,没什么食欲,于是,就帮她点了一些清淡的食物。

虽然料理端上来了,但她却完全没有有吃,脸色也很苍白。我朋友慌忙带她去了厕所,小孩子可能发烧了。送菜上来的店员很担心,还告诉我们:[我去拿冰毛巾过来。]然后,利落地铺好坐垫,建议小孩子躺下来休息。

这时候,我们无心再用餐,万一小孩子高烧不退,可就麻烦了。我问了店员药局在哪里后,立刻跑出去买药。

小孩子吃了药后,休息了一下,感觉情况好多了。老板娘立刻帮我们换茶,并关心地问:[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关系?让小孩子好好休息一下吧。]看到小孩子完全没有吃那一份料理,就问:“要不要帮她煮一碗稀饭?”

我朋友不好意思太麻烦,就婉言拒绝了,但老板娘很坚持:[粥比较好消化,小孩子应该可以吃。如果她不想吃的话,就剩下来好了。]于是,我朋友盛情难却地接受了老板娘的好意。

不久,粥就端上来了,小孩子也坐了起来,慢慢地喝着粥。我们终于放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对店家亲切的态度充满感激。

当客人带小孩子外出时,万一小孩子生病、受伤,或是遇到以外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店员的细心和关心就会给客人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使客人恢复冷静。

( 但是必须注意餐厅三禁:不可拿药品给客人吃 )

最好的服务是,顾客因为你而来这家餐厅!

当客人身体不适时,主动改变菜色的主厨

这是我一位开内衣店朋友的经验。她在进货时,逛了好几家店,陆续补齐她要的货,逛了几家知名的店后,再搭最后的一班巴士回来。总之,一整天都十分忙碌。

在她去进货的途中,看到一家法式料理店门口放着很多外卖的熟食。以前,她就经常注意到这家店。当她某一天终于走进这家店后,就变成了那家店的老主顾。那家店对料理装盘的用心,以及店员贴心的交谈,对每天辛劳工作的她而言,是可以充分放松的地方。

有一次,她隔了好几个月没去那家店,店员和她招呼后就问她要吃什么。

这时,她说:[我今天不舒服,但很想进来坐一坐……]店员看到她很没精神的样子,一脸担心并主动提出改变菜色。[外面很热,一定走得很辛苦吧。那我把前菜改成色拉,主菜也改用清淡口味的沾酱。]

这份细心让我这位朋友十分感动,当她吃完料理后,精神也很快恢复了。

或许,只有小店才能进行这种对应方式,但餐点是客人活力的来源。如果可以用这种贴心的服务让客人恢复疲劳,店家当然也会感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