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鍾勇180607335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可說、學說、練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可說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即充實了幼兒說話的內容,為他們創設可說話的情境,利用幼兒資源來營造一個交流互動的環境也是一個激勵幼兒語言表達的很好策略,因為他們總是有許多的共同話題,這樣不僅能減少幼兒的恐懼心理,也能在相互交往、相互模仿中提升語言能力。

2、學說

幼兒語言的表達是在不斷地模仿和交流的過程中漸漸完成的。幼兒在活動中積累的點滴、零碎經驗基礎上的同伴間的交流,通過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和說的練習與幼兒在主題生活中獲得的體驗,使幼兒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有話要說。

3、練說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經驗的積累和反覆的練習,活動過程的趣味性無疑可以讓孩子增添無窮的樂趣,對語言的表達慾望也會隨之得到幾何級的增長。如:角色遊戲,尤其是孩子達到3歲左右,遊戲類型會逐漸發展成為角色扮演。

4、有機會說

讓幼兒學會描述與同伴在一起的互動經驗,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會說。在展開活動時,首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進行觀察、講述,這時幼兒可以自由地觀察、自言自語,家長適時地指導,幫助幼兒正確抓住畫面的重點,並注意傾聽幼兒講述內容,發現講述中的“發光點”。


積木育兒


我家寶寶現在2歲半,是個小話癆。現將我們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參考。

第一,重視胎教。

孕中期,我每天晚上會聽半小時左右的輕音樂,並輕輕地撫摸著肚皮,對寶寶說話;孕晚期,寶寶每天都會有很明顯的胎動,在晚上臨睡前,我老公都會給對著肚皮,念一個童話故事給寶寶聽。

第二,出生後,多和孩子交流。

孩子出生後,儘管不會說話,但是對聲音也是非常敏感的。我家寶寶從小是吃母乳的,每次吃奶時,我都會輕言細語地和她說話,告訴她“寶寶,餓了吧,我們開飯啦”,“寶寶,吃飽了要和媽媽玩一玩哦,不要馬上睡覺”......

別看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不會說話,但是她也會發出“吚吚嗚嗚”的聲音回應你。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什麼都和寶寶說,抱她到外面玩時,我們告訴她“寶寶,你看馬路上好多車子啊,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哦。紅燈停,綠燈行!”,到動物園遊玩,“寶寶,你看,那是國寶熊貓,你看你看,大象可真夠高大的”......每次她都非常有興趣地側耳傾聽。

第三,會說話之後,加強引導,鼓勵寶寶多開口說話。

寶寶會說話了,但是有時候沒有反應過來,總是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有時候她會用手指著她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她就用眼睛瞅著不動。這個時候我不會直接拿給她,而是問她,“你要拿什麼?是不是小汽車?”她點點頭,但是我不給她,“來,和媽媽一起說,我要拿小汽車。”然後寶寶就會跟著說出這句話。

比如我正洗碗,他過來問,媽媽你在做什麼?我不會就和她說兩個字,刷碗,而是告訴她:媽媽在洗碗哦,還有炒菜的鍋,吃飯的筷子,勺子......並一樣一樣拿給她看。睡覺之前,我們躺在床上,我和寶寶爸爸會簡單地說一下白天工作中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引導寶寶說一下她白天和奶奶到哪裡去玩了?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了?玩了什麼遊戲?......

我們從以上三點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現在兩歲半的寶寶能說會道,伶牙俐齒。供大家參考哦!

育兒路漫漫,所幸有你陪!我是有滋有味媽媽,家有學霸滋滋姐姐和萌寶味味妹妹,歡迎大家關注哦!更多的育兒歡樂和坎坷,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有滋有味媽媽


怎樣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

就我多年的育嬰經驗給大家說一說,要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經常和寶寶說話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不好,但是他們的聽力是好的。(小糖果是我帶了一年的寶寶,從出生到一週歲。)每當我從醫生的手裡接過剛出生寶寶時.我都會跟寶寶說:“寶寶,阿姨一直期盼著與你相見,今天我們娘倆相見了,阿姨好喜歡你!”

每天,糖果睡覺醒來後,我都跟她說:“寶寶睡醒了,肚子餓不餓呀,”就是這樣子,小糖果在七個月的時候,能清晰的叫出爸爸、媽媽來。在十個月的時候,能說出三個字來,以表達自己的要求。

所以,寶寶的語言練習得要靠後天不斷地模仿,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要經常和寶寶說話,這樣才能讓寶寶儘快適應語言環境,掌握語言的發音。

2、“逼”著寶寶說話

現在都很聰明啊,(小帥帥是我從半歲開始帶的,)到了十個月了,要想出去玩,他會用手指著門.“嗯嗯,嗯嗯嗯”,而不像其他的寶寶說出“走”或者“去”這樣的一個字的話來。遇到這樣的時候,我都會教他:“帥帥,告訴阿姨,你想要出去玩一玩,是嗎?你給阿姨說,走。”然後再帶他出去。幾次這樣的訓練後,他要出去的時候,都會說出“走”這樣的音節來。

所以,有的寶寶嘴比較懶,經常用手一指,家長就明白孩子的意思了,這樣寶寶就會一直懶得說話。家長應該告訴寶寶,你指的我不明白,用這種方式“逼”寶寶說話。

3、做個懶惰的家長

不要替寶寶回答他應該完成問答,讓孩子自己回答。

有的家長經常喜歡替寶寶回答一些問題,比如當別人問寶寶叫什麼名字,幾歲了之類的,家長嫌寶寶說得慢就會代勞,以後要做個懶惰的家長,讓寶寶自己回答。有這樣做的家長,一定要改掉這個毛病。

寶寶說話雖然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這個過程也需要家長和寶寶的相互配合,如果家長不刻意鍛鍊寶寶,是會延誤寶寶的說話能力的。





糯寶媽媽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會讓孩子一生受益,在此分享我的幾點實踐經驗:

第一, 多和孩子交流。我懷孕時有朋友告訴我,經常和胎兒說說話,孩子出生後會特別善解人意,不確定是否有科學依據,但我確實這麼做了。孩子出生後,這個習慣自然也就延續下來,我會給她介紹家裡的人,目光所及的物品,月子裡給她換衣服時鼓勵她多配合等等,驚喜地發現她好像真得能聽懂,非常配合我的要求。

第二, 多聽多讀經典的音樂、兒童故事及適合幼兒語言特點的繪本。語言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經典的作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美,尤其是韻律美。

第三,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家人閒聊時,不妨也聽聽孩子的看法和觀點,鼓勵她多表達,哪怕剛開始也只有隻言片語或者在成人看來很不成熟的觀點,也是幫助孩子練習表達能力的非常好的途徑。

第四, 讓孩子由“聽”轉為“講”。每次閱讀完繪本,我都會鼓勵孩子看著繪本再給我講一遍,或者讓她先看圖讀一遍,提出她的問題,我再在閱讀的過程中幫她解答。

第五, 幫助孩子錄製個人專屬電臺。無論是幼兒園學到的故事,還是看過的繪本,或者是孩子即興創編的故事都可以鼓勵孩子錄製下來,然後播放給她聽,不做任何評價,只是享受那份樂趣。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在喜馬拉雅APP中搜索 “艾Jane”,其中《天兒姐講故事》的專輯中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女兒講的,也有我們合作完成的。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孩子直到兩三歲可能還不能叫“爸爸媽媽”,有的孩子一歲剛過就能唱兒歌了。家長切勿以孩子的短板去比別的孩子的長處,傷害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您只需要盡己所能地陪伴孩子學習和練習。

語言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把聆聽到輸入(聽)轉化為輸出(說)的過程,上面介紹的前兩點的核心是讓孩子多“聽”,保證充分的輸入,後三點的核心是讓孩子多“說”,相信假以時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女兒從出生我就開始跟她說話,給她喝奶,穿衣換尿片時都告訴她。總之,不是她睡覺我都和她說,逗她玩。我本不是愛說話的人,可是女兒降生後,我媽都說我把我之前幾年說的話都說給女兒聽了。這樣女兒一歲時已經可以和大人交流,一歲半會背詩講短故事。如今,我當外婆了,小孫女也是從小跟她一個勁的說,兩歲半的她小嘴也特別會說,唱歌講故事特別能。有時候會說出意想不到的話。總之,給孩子說話的語境,多和她交流,講故事,看書。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確比一般小孩強,說話也早。


亞西瑪


2-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5-6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因此,父母要在這一黃金階段中抓緊機會,多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我還記得我家寶貝們是在一歲半左右的時候,哇啦啦很想說話,從哪開始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和寶寶們說,早上起床和和寶寶們說早安,孩子會有一段跟讀時期,就是你說什麼他都在學,這是個好現象,寶寶說著說著,就會有連貫性了,作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達的同時,你也一定得努力地去聽孩子的各種話語。這樣做,你將會讓孩子明白:當你或者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他也應該仔細聽才對。


臭臭們的媽媽


別人家的小孩不清楚,我家的小孩喜歡跟著爸爸學說話,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說小孩對於爸爸的聲音特別敏感,那是從孃胎裡面帶出來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當小孩還在孃胎裡的時候,爸爸的撫摸和對著肚子裡面的小孩說話,小孩的胎動次數都比較大。


楓葉46243


女孩和男孩可能不太一樣,我家是女寶。我們經常做的就是唱兒歌,讀故事。每天晚上我甚至會跟她進行睡前悄悄話,重複次數多了,她就複述我說的話,我讀的故事。每當她學會一點,我就給她很多鼓勵,慢慢她也更喜歡說,有時候還會自言自語,甚至給布娃娃講故事,唱歌。


優優媽媽愛優優


兩歲的寶寶正常情況下是會簡單的詞彙了,尤其是稱呼類的比如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有些語言能力好的,還會簡單的句子了。

從我家兩個男寶的語言培養上來看(他倆都是1歲半左右就已經能說完整的句子了,而且邏輯很好。比如大寶一歲兩個多月指著他姑姑送的遙控車說:這是成都姑姑送的。

總結一下我的“培養”方式,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一是有事沒事總會陪孩子“聊天”。胎裡的時候就會每晚把自己今天遇到的開心事都簡單的講給孩子聽,出生後更是會陪孩子說話,帶領他指著東西看,認,嘴裡更是不停的告訴他這些那些的。第二是四五個月起開始講睡前故事。慢慢的孩子有反應時(比如講到好玩的情節他也會很高興),就更多的和他互動。

當然這是早期的輸入,孩子兩歲左右了,那麼就更多的鼓勵孩子說出來。媽媽要做“懶”媽媽,不要可以去猜測孩子需要什麼,而是鼓勵孩子說出他的需要。這樣慢慢的孩子的詞彙就會越來越豐富。而且兩歲多的孩子,千萬不要再說疊詞了,而是要用正常的語音語調來和孩子交流,不要刻意用童語。這樣孩子才會輸出“正常的”語音。


rainbowzh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