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神,就是想娶为妻而永远得不到的女人。
一直把刘若英当作女神,莫名其妙地对她心存好感。是她不算精致但放到一起却很耐看的五官?抑或略带沙哑低沉却富有母性的嗓音?或是她能写擅演会唱知性十足的才华?还是因为她出生台北却流淌着“湘女多情”血脉的缘故?反正她就成为女神了。
当年演唱《后来》这首歌时,刘若英当着数万观众的面失声痛哭,我猜她一定是想到了什么。因此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以后,她以电影《后来的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后来的我们》是一部没有大牌、没有特效的小制作2D爱情片。林见清(井柏然饰)和方小晓(周冬雨饰)这一对异乡漂泊年轻人,偶然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怀揣共同的梦想。从相识到相恋,到历经坎坷走到一起,又因生活目标不同而分道扬镳,再到10年后在机场偶然重逢。命运似乎是一个轮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又交叉,再平行。
有人说,理想的婚姻,就是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共度一生。这对本该长相廝守的恋人分了,是因为他们的三观变了。你以为你懂我,其实你不懂。三观不符合了,在一起就有可能吵架;吵得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彼此不关心了,分手即是迟早的事情。
说实话,对这部电影,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居无定所的“北漂”,没有沉湎游戏而无法自拔,没有极端沮丧情况下借酒耍疯,更没有梦中情人偶遇邂逅。甚至……甚至,根本就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正如电影里所说的那样,“不幸”的人生才叫故事。平淡的人生注定没有故事的!只有在社会大背景的曲折人生,才能产生戏剧冲突,不圆满的人生才有可能拍成电影。
然而,当电影接近尾声时,大雨倾盆如注,晓晓和见清四目相对,虽然往事历历在目,但早已是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到往昔的激情澎湃。而此时晓晓泪流满面地对见清说“对不起,我错过你了”,是否像极了刘若英演唱会的当众失态,也让我这个局外人深感唏嘘叹息。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你看。爱情原本是美好的,当花好月圆的结局以悲剧收场时,自然会让影院的观众,特别是感同身受的人,体会到撕心裂肺的痛。
当然,电影中温情款款的镜头也很多。反复出现的年夜饭,小饭馆的人间烟火,巷子里的灯光闪烁,特别是晓晓收到见清父亲寄来的那封信,信中叮嘱漂泊异乡的晓晓要“好好吃饭”时,触及到不少游子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好多人因此潸然泪下,就再正常不过了。
《后来的我们》以9亿票房,成为国产电影小制作的成功案例。但我相信这并非刘若英的小确幸,只证明真情永远是最能打动人的。就算是没有前任的我们,不一样被打动吗?
不可否认,电影里槽点也很多,用不着一一点出来。但是电影里说: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但却没有了我们。也许它正想告诉观众,现在的我们,你学会如何去爱了吗?
(写于2018年5月5日)
閱讀更多 文史稻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