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如果給你一方天地,可讓你超然物外,忘記紅塵繁瑣,你願意去嗎?

中洞苗寨,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坐落於貴州西南一隅的紫雲縣,毗鄰格凸河風景區。在海拔接近2000米的所在,以睥睨眾生的姿勢,靜候著你的光臨。這個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族群不過百餘人口,分吳、王、羅、梁四個姓氏的人家。

沒有桃花源似的爛漫,沒有歸去來兮的富足,在崇山峻嶺之間,他們的“隱居”生活清貧而又寂寞,讓慕名而去的遊子不免一聲感嘆、滿腔惆悵……

一朝避亂世,從此入洞中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山中歲月容易過,眨眼時間數十年。

解放前後,這個偏遠的山區還充斥著打家劫舍的土匪,為了逃避無休無止的騷擾與侵害,一些當地居民跋涉到山岩之上,藏進了山洞。從此一躲就是數十載,洞中冬暖夏涼、與世隔絕。竟讓住進來的人們漸漸安頓下來,從此不思人間俗事。儘管後來天下太平,生民安居樂業,可是久已習慣洞中天地的人,卻怎麼也不願“出洞”了。一住就是60年。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洞裡的不出去,可是總要娶妻生子,媳婦是要從洞外迎娶來的,按照周代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當然也有一些洞內異姓青年,互相愛慕因而相互通婚。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洞中人不知世外階層分隔,但注重人情往來,尊重每一個溫暖的生命。每當有人過世,全洞的人基本都來送行,鬼師唱著苗族古歌送亡者東去回家。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斜月洞中天,世外桃源性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中洞的名字,是因為山上山下共有三個山洞,上面的叫上洞,下面的叫下洞,中間這個自然就叫中洞了。上洞是一個穿洞,就是兩頭都是空的山洞。下洞離世太近,只有中洞這個半月形的山洞,高度適宜,適合人們安居樂業。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山裡天氣多變,即使是大晴天,也可能突然一陣大雨。雨停後,彩虹高掛,正好可以搭在中洞的洞口,從遠處看,中洞苗寨更加飄然入仙境了。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站在洞口往裡看,山洞大約在100多米寬、200多米深。洞中極為寬大,地面平整而不深,通風很好,光線也充足,偶有一塊凸起,常常成為孩童們攀高的去處。洞裡的房子都靠著兩邊建,高低錯落全依地勢,老一點的房子是木頭做架,竹笪為牆,新建的房子則用木板做牆,水泥鋪地。

看著在洞中穿行的居民,不由令人想起數百萬年前,人類從洞穴走出,開始搭建村落、建立城市,從此進入農業文明時期,而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卻有一群人遠離塵世,在這生活交通都不算方便的洞中安度歲月。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但世世代代的“中洞”苗家人在此繁衍生息,過著外人很難理解的清貧卻滿足的生活。在這裡,他們可以避開世上所有喧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名利困擾,沒有物質攀比。慾望很簡單,便是簡單的一日三餐,生活很樸實,出洞有靜謐的風景,歸來有溫馨的燈光。喜歡放歌的,便在放羊的時候,呼吸著山中清新的空氣引吭高歌。喜歡沉靜的,便守著家中爐灶,躬身勞作,或靜坐沉思。

這大概就是另一個桃花源吧!想必是最適合隱居的所在了。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清淨無為地,返璞歸真所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為了讓這近百口的苗族民眾從洞穴中搬遷出來,當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辦法,甚至花費人力、財力、物力,在洞穴不遠的山下修建好一排排整齊的新房,鼓勵人們走出洞穴,回到地面。但多年沉靜的生活,那種恬淡和適意已經浸潤在骨子裡,再也無法抹去了。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穴居生活,聽起來詩意,但其實有著異樣的清貧。吃水就是頭等難題,中洞中並沒有水源,最初吃水,全靠上天的恩賜——雨水。雨水匱乏,洞中人的口糧作物便以相對耐旱的玉米為主。家家戶戶掛滿了成串的玉米,玉米饅頭、玉米餅,玉米糊糊、玉米湯等等,各種以玉米為主的食物是洞中人最常食用的。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但寧靜的穴居生活依然散發著無窮無盡的魅力,讓人們不捨得離去,儘管他們生活在隱秘的山間,但是他們的生活卻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閉塞,媒體的偶爾報道引起了社會對“中洞”的關注,這裡陸續有了生活用電,後來還有了通訊信號。生活在“中洞”的很多人家也先後買了電視機。但是這裡除了電視機,每戶人家還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奉行著清靜無為的生活習慣。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有一種清靜沁入心脾之後,便再也無法割捨。大約那是靈魂安於故鄉的眷戀。

寂靜空山中,時光緩緩流蕩,牧羊的人揚起鞭子,優雅地在空中甩出一個弧度,飛鳥爭鳴、山花次第開放。洞穴門口玩耍的孩童唱起稚嫩的歌謠,透過滿山的翠綠,傳出很遠很遠……

古村落|中洞苗寨:最後的穴居部落

何當山中清寂過,世上繁華如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