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本经济泡沫时钱到哪里去了?是否还是留在日本国内了?

lvningwei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钱,钱就是财富的象征和代表,具体表现为现金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资产最典型的就是房产。

1985年日本在纽约广场饭店与美国签署所谓的广场协议,让低估的日元汇率从最低250:1一直到1991年80:1,在这个升值过程,大量的全球投资者兑换日元进入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上涨,由于1987年的股灾,日本央行又大幅降低利率到最低2.5的水平,使得资产价格泡沫化不可阻止。

而股市和楼市在1991年达到最高点后,大量的外资抛售楼产和股票,撤出日本,但是日本国民过于盲目的乐观情绪导致套牢。

实际上资金已经被转移到国外或者撤离股市和房地产进入其他行业,最终导致没有逃离的投资者被股票和房地产套牢,资产还在,但是高位被更聪明的投资者转移走了,比如有人在高位1000万买的股票,肯定是有人1000万价格卖给他的,最后跌倒100日元,虽然东西还在,但是价格严重缩水了,再通俗的讲就是被更聪明的有风险意识的人套现拿走了。

所以在随后的十几年,由于缺乏资金,日本楼市和股市萎靡不振,日本政府被迫斌转型产业发展为主,反而走出一条踏实的发展道路。

所以说,投资有风险,适时要逃跑。


王红英金融投资教育


朋友们好,经济泡沫有时难以避免。经济过热不仅会使个人,有时甚至会使国家整个群体陷入盲目乐观投资的境地!很明确的讲:日本经济泡沫发生在80年代,其资金主要流失在境外的所谓投资中!


下面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日本经济泡沫时期资金的主要流是方向:

第一个资金流失方向,国外土地投资。当年所谓”买下美国,买下欧洲”的喧嚣,使大量的日本国家个人资本,有去无回。

第二个资金流是方向,盲目的境外投资!例如,当年日本在美国以高达10亿美元买下一个企业,不久泡沫破灭后仅数百万又物归原主,一进一出令人痛心。

第三,金融市场泡沫。当年的日本证券市场,创出了历史高点,在其后长达十数年的时间一路向下。投资者损失之惨重难以统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大批的破产流浪汉!

第四,房地产!当年的日本地产,东京都的房价以平方厘米来计价!买房相当于买珠宝。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第五,其它方面!例如盲目的大规模援助其它国家,开发项目等!

但我们也应看到,日本方面充分吸取了这次教训,目前金融经济非常稳健!

总言之,当时日本的泡沫资金流失主要在海外与不动产,金融资产!这是由于日本,本土面积有限,又有充分的技术资金,因而盲目的投资扩张情绪掩盖了理智!使日本结束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经济发展期!教训不可谓不惨重,可谓不深刻!但事实证明,历史会重演!下一个是谁?

许多朋友对此问题有深度了解和研究分析,欢迎和朋友们分享,共享多赢!


理财迦


日本经济从腾飞到低迷,除了外力因素,还因为自乱阵脚?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日本遭遇了泡沫破碎,日本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呢?

环球财经趣闻,带你开心看世界,轻松学财经。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2703753837581647088,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329378158564c0bad5a1c\

新财知社


第一,何为经济泡沫?当资产的价格超过价值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泡沫,超过的越多,泡沫越大。

第二,泡沫是如何产生的?直观的说,当买家认定了资产价格趋势为上涨的时候,不再考虑资产实际的成本和价值,只考虑持有期间可获利的预期的时候,泡沫就开始大量产生,跟实际供求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基于供求关系的不叫泡沫。

第三,泡沫是如何破灭的?当获利预期不再坚决的时候,泡沫开始破灭,然后加速,出现踩踏效应。

第四,泡沫是谁干的?就像股市一样,散户是做不出大行情的,一定是有预谋有组织的机构在进行操纵,任何一场泡沫都有最终获利者,就如2006开始的房地产盛宴,地方政府是最大的获利者。日本出现的泡沫谁是凶手就不用说了,广场协定的对手方就是,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

第五,钱到哪里去了?任何获利手段都是低买高卖,不论怎么运作怎么复杂,结果就是这样的,美国佬先把货低价囤好了,然后跟日本人签了个合同,三倍卖给日本人,日本人就被搞垮了,就这么简单。


友邻10


灰飞烟灭了。

1980年代末期到1991年日本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泡沫。当时由于日本央行适应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大量流动性流向了市场。但是这些巨大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股市、楼市和企业海外并购。


同时还有大量国际热钱涌入日本。天量的炒作资金导致了日本地产、房产、股市等价格屡创新高。当时的日本,家家买楼、人人炒股,整个国家陷入了狂欢。然而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危机也就来了。

1991年2月资产价格达到了顶点,开始掉头向下。人们恐慌性的抛售资产,进一步加速了泡沫破裂。虚拟经济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后,导致日本出现了以经济增速下滑、物价下跌为特征的经济停滞。这种局面至今持续了二十余年之久。

那么泡沫时期巨大的纸面财富去哪了呢?为什么说是纸面财富呢?因为那时的财富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交易。比如,你以100万元购买了一套房子,房价上涨后房子的市场价值达到了500万元。但这500万元并不是你变现后的财富,只是一个财富概念。后来房价下跌,又变成了100万元。这时你的财富没有任何变化,房子还是你的,只是它的市场价值从100万涨到了500万,又跌回去了,你并没有损失和获得什么。


财经知识局


危机爆发前的日本:1.、美国认为日本汇率过低,贸易顺差过大,要求日元升值。当时日本外汇储备超万亿美元。日本之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对美元汇率升了3倍,从300多日元兑1美元到100日元兑1美元。日本是开放式经济,日元升值过程必然吸引大量热钱,就像中国前些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一样,区别只是中国是资本管控的,较隐秘,数字也不会那么大。做局开始。

2、日元升值,热钱涌入,大肆买入日本资产或投资,让日本经济显得更繁荣,房地产空前繁荣,成倍上涨。热钱以1美元兑300日元入场大肆购买日本资产,之后短短几年日本房价涨了几倍,比如3亿日元购入涨到9亿日元。热钱100万美元兑换了3亿日元入场,几年后在危机爆发前卖出日本资产,得9亿日元,这时的汇率已经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热钱撤离,得900万美元。对比这几年外资撤离中国,让我毛骨悚然!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幸亏我们非当年日本所能比。

3、日本那次危机是没有先例的,之后对危机的分析都是事后诸葛,当时日本人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胀,买买买,要买下整个美国整个世界!对比前几年中国的到外国买买买,我认为是不一样的,前者日本人不是资金出逃,不是有意规避国内潜在的经济危机,不是投机国内的行为,他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而我国的资本出逃,外资撤离不说,国人的大肆转移资产是资本外逃,不管不顾人民币贬值依然大肆做空人民币,转移资产,做空人民币,期望通过转移资产达到资产保值,期望在危机爆发后,捡便宜,这是典型的吃里扒外的硕鼠!

大量的外资撤离和热钱获利退去,击垮了日本的金融防线,收割了日本二战后积累的财富,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想挑战美国经济地位的日本,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力和美国竞争。

与其说日本90年代的危机是经济危机,不如说是一场政治阴谋,是美国打垮经济对手收割对手财富的阴谋。最后,以强势的美国完胜,日本战后几十年的劳动果实被美国一夜之间轻松收割!

对比这几年中国所历种种,让我产生此刻中国正在路上的感觉,无论风吹雨打惊涛骇浪,我依然如故!我们已经有效抵御了第一波(上半场)攻击,面对热钱和外资撤离,硕鼠的做空,我们守住了阵线~~~房地产稳定,外汇储备止减回升,汇率止跌回升。在这场较量中,中国由茫然到清晰,走的越来越自信,完成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把握新技术革命,实现在战略新兴产业弯道超车,是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必须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之路。在此,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淘玉缘


你要搞懂你提的问题,需要先搞懂钱是什么!

money as debt.

others的欠条是self的钱。

你银行卡内的储值是银行给你打的欠条。

即,你的存款=银行的欠款。

贷款人的贷款=银行的存款。

因此,钱是一种借贷关系的数字量化,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钱。你可以引入编码机制去理解钱,所有贷款人贷款申请全部是以1开头的欠条编码,银行的欠条编码全部是0开头。1编码和0编码数量相等,属性相反,叫资产负债平衡表。0编码我们叫存款,1编码我们叫贷款。国债和贸易顺差是1编码,基础货币是0编码。没有1编码抵押担保的0编码是数字。在城市化的上升阶段,造城订单和消费订单叠加,让企业与政府充满信心疯狂借贷投资,1编码大量产生,0编码同步产生,M2和贷款总量飞速增长……然而,城市化是一次性需求,一旦城市化拐点出现,订单会结构性坍塌,企业已经形成的过剩能力因没有需求而变成负资产,企业失去赎回1编码的能力,对应的0编码会被同步消灭。But,因为0编码是无差别的,所以小窟窿很容易变成大洞,形成连锁绞杀,钱就这样被注销了。

同理,前年的股灾市值一下损失二十几万亿,谁赚了?答案是基本都亏了。因为大家都想跑,谁都卖不出去,没有交易,天天跌停。每天几万亿被干掉……

总结:钱并非实际存在而是一种借贷关系。

市场中最经典的谎言就是政府印钞。试想政府真的可以印钞还会有那么多问题吗?中国有那么强的产能,政府印200万亿直接把农村建成2个美国市场(6亿人口),这对中国制造来说是200万亿订单,订单是中国制造的目的。对农村来说是新城镇,对原城市居民来说是工作机会……所以,你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你以为钞票是印的,是定值。但实际,印钞依据的是银行数据,银行数据由贷款人决定,而不是由银行或政府决定,这是市场的基本法则。


高金波


先占个坑,先定性分析,过后再找数据证明一下

这要先明确泡沫时期的钱是哪里来的:第一,日本经济腾飞带来的股市和楼市可能会继续向好的预期使是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将自有资金投入到股市和楼市当中;第二,日本长时间经济增长尤其是广场协议以后日元进一步升值使国外热钱大量涌入推高了日本的资产价格。第三,日本大藏省在80年代后期为抑制日元的进一步升值,接连放宽财政政策造成信贷规模极剧增加,信贷的增长意味着创造出更多的货币,这是加剧日本当时经济泡沫的主要原因。

当90年代初,日本意识到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已经严重威胁到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的生活,此时大藏省决定收紧信贷,刺破泡沫。接连5次提高利率,造成信贷水平大幅收缩,而接下来股市和楼市的崩盘又使热钱快速的从日本流出。这要引出一个经济学的公式,货币的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而货币乘数为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也就是说在一定基础货币的前提下,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出更多的货币。其创造的最大的货币量为基础货币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比值。例如基础货币为一亿元,而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最大货币供应量为十亿元。

回到问题,一方面,随着股市和楼市的下行,人们倾向于持有现金拒绝向股市和楼市继续投资,一部分先进便推出了流通领域。而热钱这是也逃离日本,这些都降低了基础货币的供应。另一方面,因为信贷的收缩,带来了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和现金在存款中比例增加,这大大降低了货币乘数,那么货币的供应量必然减少。

所以说泡沫破灭并不是所原来看得到的钱突然消失,而是现代金融体系带来的货币扩张的水平减弱了

先写到这,睡了,明天接着写...


无聊的小夫



蹉跎一醉


泡沫经济的意思是某个行业吸收了更多的资金。这个行业就是泡沫。举例一家人,老人为大家记账,一个人扫地,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打猎。每个人的工资都是10元钱。每个人都依靠彼此。这个就是健康经济,如果打猎的突然打到一对活的龙(有个理由可以升值),老人给打猎的人记账就是1万元,这个时候猎人就不用打猎了,专心饲养龙,一年后龙生9子,老人给猎人记账为10万元。这个时候扫地的,做饭的都拿积蓄去买龙仔按揭去养龙。又过了多年后,三个人都有数十条龙了。龙在家庭里面就没有交易的机会了,龙又回归为猎物的价格。(不能无阻碍交易的,都蕴藏着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