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龙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夔龙纹盌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夔龙纹高足碗

此器原为欧洲私人收藏,1996年6月10日于伦敦佳士得拍卖,拍品76号。此器纹饰淡雅清新,风格独特,青花发色明艳疏朗,釉色莹润。碗心和外壁绘佛经中记载的神兽夔龙,鼻长如象,尾若卷草,背长双翼,口衔莲花。传世品中,同类高足碗寥寥无几,均不带款。

狮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狮子绣球纹碗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狮子戏球纹大盌

成窑之品,独辟蹊径,在景德镇御制瓷器中,鹤立鸡群,世人搜求若渴。若论胎釉,可谓无出其右,成品皆质感卓绝,器身绘饰恬淡柔雅

,笔触秀逸,引人入胜。然此成化盌尤为珍罕,相类盌者仅见一例出版,属御窑废址出土,刊于《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A11。据指,该例及其他样式、落款相类之盌盘残片,一同出土于成化初年第87号堆积(页52)。江建新指,该出土盌例「为

目前所知的后一时代书写前代年款的最早实例,它开启了后世仿写前代年款的先河」,此做法后朝方见广泛采用(页110)。此盌纹饰及率意画风承宣德风范,亦吻合其成化初年之断代。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为模范,故犹以借鉴。本品盌底着仿款,或藉此述其灵感所出,并表对先朝成就之尊崇,更显对宣德瓷之青睐。此盌虽似宣德,然其钴青流畅,且无黑疵,乃典型成化初年青花特征。

蝶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斗彩团花菊蝶纹罐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斗彩团花菊蝶纹罐】

斗彩团花菊蝶纹罐,明成化,通高11.1cm,口径5.3cm,足径5.6cm。清宫旧藏。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肩及颈部均绘青花水波纹,水面漂浮红、黄、绿相间排列的团花,寓意落花流水。腹部绘团状菊花蝴蝶、菊花蜜蜂,上下交错排列,间以朵花。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罐上的全部纹样均先以青料勾画轮廓线,凡花卉均以绿彩填涂茎叶、以矾红彩或黄彩填涂花朵。蝴蝶或蜜蜂翅膀填涂绿彩、红彩或姹紫彩。其中最具特点的是姹紫彩,亦称差紫彩,施彩较厚,表面干涩无光,故有“差紫浓厚却无光”的说法,为成化斗彩所独有。罐所附之盖应为清代乾隆时景德镇御窑厂奉旨所配。盖面绘团状菊蝶纹,周边绘折枝花纹,其上所填洋黄和豆绿彩是成化斗彩瓷器上所不见的。其填彩技法也不同于成化斗彩填彩时彩料常溢出轮廓线的的率意风格,而是严格控制在青花双钩图案轮廓线内。查《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可知,此罐上的盖子当为乾隆十三年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奉旨所配。此罐档案中称之为“成窑五彩菊罐”:“(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张玉交:宣窑青龙白地罐一件、宣窑青花白地花囊一件(铜胆)……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窑五彩罐一件……宣窑青花白地豆一件。旨:着交唐英各照样配盖一件,其罐与花囊不可持去,另做样带去,仍将罐与花囊在原处陈设。钦此。”

异兽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斗彩海兽纹天字罐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斗彩海水异兽纹罐,明成化,高11.8cm,口径6.6cm,足径8.8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通体斗彩装饰。腹部绘四只海兽及海水江崖、朵云纹。肩与近底分别绘下覆、上仰蕉叶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天”字款。 此罐胎体轻薄,透光度强,从内壁可窥见外壁的纹饰。装饰以红彩和青花为主色,黄彩和绿彩为辅,明丽悦目。画面海水汹涌,浪花飞溅,海兽形体由象头、狮身组成,腾空而起,凶猛异常,体现出明代成化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制瓷工匠高超的绘画技法。此罐因外底书“天”字,俗称“天字罐”,是成化斗彩瓷中的名品。这种成化斗彩天字罐一直珍藏于宫中,清雍正、乾隆时宫廷档案中称之为“成窑五彩罐”或“成窑天字罐”。除海水异兽纹,有的天字罐以海马纹、海水龙纹、缠枝莲纹等做主题纹饰。

葡萄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葡萄纹高足碗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盘

此件盘直口,高4.8公分,口径21.5,足经13.4,弧壁,圈足,略微内敛。此件「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盘」通体均施白釉,盘心略微内凹;圈足露胎,细白坚致,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外加青花双圈。该类甜白釉盘以永乐、宣德为多见,成化朝极为少见。盘内壁以及外壁之上,亦施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纹,于康熙一朝加彩二次烧制。应为康熙时期,本朝白釉未甄完美之时,景德镇皇家御窑工厂以清宫内藏明代御窑白釉优质素器,加五彩创制新器,以供御珍赏,传世极为稀少。成化白釉的精美、润泽冠绝明清两代。其原因部分因为成化瓷胎使用「麻仓土」之由,其土质细腻,釉面如凝脂,白中闪有牙黄,肥润透肉色。成化白釉器物存世量极为稀少,在1975年与1987年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残片,品种虽较为繁多,但成化时期单色釉制品出土量极少,而且有许多品种在传世品中尚属首见,如黄釉、白釉产品等。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其《成化瓷器特展》中罗列有斗彩、青花等成化瓷器数十例,但其中馆藏成化白釉瓷器仅列有5件,足见其珍。其中,「明成化 白釉磬口盘」高4.7厘米、直径21厘米、足径13.7厘米一例,尺寸造型与本品极为一致,台北故宫所藏该盘贴有清宫内府评定等次的黄色签条,可说明于清宫收藏时,皇家御赏等级不俗,可资参考。本品高4.8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3.4厘米,应与台北故宫藏品同系明代宫廷旧藏,后延续至满人入关后清廷收藏,将素器送至景德镇施彩,作为清代早期皇家御用之器。明代御窑器物在晚明时期,与康熙时期加彩之例,虽存世极为寥寥,但亦可在馆藏作品中窥知一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明成化 斗彩团花卧足小碗」,底部加红彩「大明隆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亦有落「大明万历年制」款之现象。足可以兹证明在明代晚期,即有皇室认为景德镇御窑烧造不甚满意,并意图把前朝烧造精致旧器者,填着本朝款识,以供御玩之例,此种方式一并延续至康熙时期。与明代晚期不同,康熙早期御窑厂百废待兴,其烧造可呈贡的官窑作品并不甚理想,康熙皇帝则效仿前朝,命人取宫中所藏精致旧物加彩赏玩。传世一例,便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例「明永乐 甜白釉加康熙珐琅彩花卉纹莲花式盘」,整件作品以清澈无暇之永乐甜白釉素器为地,上饰康熙时期新兴之珐琅彩,足见帝王雅趣。除加饰珐琅彩作品外,亦有如本品一般加饰五彩者;唯两者皆采用前朝单色釉极为名贵素器,身份等级不言而喻。松鼠葡萄纹为明、清两代瓷器装饰题材中,较为名贵的一种。明代文献中,曾记录葡萄纹样斗彩杯、盘的名贵程度高于鸡缸杯,目前存

世器物也少于鸡缸杯。葡萄纹被称为「一串金」,但直至明代末期,其审美略有改观。从嘉靖到明末文献上,虽还延续以「五彩葡萄杯」、「一串金」称之,但并没有描述器型,此类画葡萄的成化彩瓷即为当时极为推崇的「五彩葡萄把杯」;但到明末清初却已销声匿迹,不为人所提。而「鸡缸杯」却被主流审美推崇至首,而后,提及成化彩瓷器,仅只提鸡缸杯的评价形式,亦变成了有关陶瓷论着的固定形式。此种对于陶瓷的认知和审美,一直延续至清代康熙前后。此时对于成化瓷器的品鉴,虽然传承自明朝后期,但又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的转变。大众审美取向,由偏好成化瓷器转而至更加偏爱永、宣青花器,因此两朝青料使用进口之「苏麻离青」,而成化器则用国产之「平等青」等因。但宣德彩瓷亦不如成化彩瓷着色之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康熙时期又特别的把成化之「鸡缸杯」列为首位。足以见得,又明代万历朝到康熙朝是成化窑葡萄杯逐渐被鸡缸杯所取代的转变时期,但在现如今传世品种,成化葡萄纹瓷的作品却比鸡缸杯少之又少。以至成化时期葡萄纹彩瓷外传之例更少,直至不为人所知。也因此自明万历以来,鸡缸杯为历朝所仿,而葡萄纹之彩瓷,无论杯、碗、盘皆极少看到仿品。

本器之过枝松鼠葡萄纹样,取意于宫中秘藏之明宣德帝朱瞻基所绘「鼠石图」卷画稿,其绘画松鼠生动活泼,整体用彩果断老辣;葡萄果实堆栈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而松鼠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喻「子」之意,因此葡萄松鼠纹寓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由此可鉴「松鼠葡萄」确为帝王极为热衷之题材。此盘之过枝松鼠葡萄纹正是借此祥瑞之意,盘之内外,绘制葡萄果实累累,藤蔓枝叶回环盘绕,盘内壁其间又趴卧松鼠,四足张开,昂首翘望,栩栩如生。

瓜棱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

本品器形别致秀挺,线条柔美舒畅,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枝蔓舒卷缠绕,颇见画笔之灵动挥洒,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规整而生动,深得双线勾勒填色技法之精妙。其纹饰层次丰富,却毫无繁密之感。胎质坚致细腻,细白中闪米黄色,迎光透视呈牙白色;釉汁莹白凝厚,抚之润泽如玉,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略见深沈,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无款,实为礼佛之器沿用永乐成例,故而不落年款,其品格之高更在写款者之上,故成窑之美重在质量与内涵。目前成窑多见盘碗杯等圆器,琢器极罕,而琢器之中类若本品的高度更是寥寥无几。其呈瓜棱形,成型工艺颇为复杂,需要分段模印再衔接而成,相似者可见1988年出土于珠山遗址的“青花双耳球花纹瓶”,发掘者定为正统时期烧造,然若与本品的胎釉、青花、成型工艺、绘画风格等诸多方面判断,两者应为同一时期,都是成窑佳作,件极为珍稀的成化御窑珍品“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为成化皇帝崇佛教、赤诚礼佛的见证。其形提拔别致,线条起伏变化丰富,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胎釉细润晶莹,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较前者略见深沈,绘画流畅细致,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

净瓶伴随佛教的传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功能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为僧尼受戒时使用。密宗教徒在受戒时戒师要用净瓶对其进行灌顶,显宗亦为之相同,唐代禅宗大师百丈怀海为禅宗所立的轨仪中规定:“戒师用净瓶灌顶,以指滴水于顶上。”因此,其归属为御用法器,烧造具体时间应与上述卧足碗一样,为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际,同时因为御用之故,必定烧造罕少。

八宝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折枝蕃莲“八宝”纹出戟觚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莲托八宝纹盘

盘微撇口,浅弧腹,圈足。盘心绘莲托宝轮,内壁莲托七宝纹。外壁饰莲座托八宝纹。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莲托八宝纹最早见于元代瓷器,八宝为轮、螺、盖、伞、莲、瓶、鱼、盘长,是佛教吉祥纹饰,缠枝莲则象征洁净、连绵不断。至明初盛行,成化窑更大行其道,尤其成化朝后期。当时皇帝笃信佛教、道教,以致京城大肆兴建寺庙、举行法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成化晚期堆积层更出土大量瓷器书写梵藏文佛经、佛教图案,见刘新园著作,载于1993 年香港出版《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

缠枝牡丹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弘治 青花洞石牡丹纹盘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弘治 青花缠枝牡丹罐

本品造型端庄大气,胎骨厚重坚致,口沿描绘锦地祥云纹一周,祥云纹装饰口沿为成化弘治瓷器独特的装饰手法,尤其多出现在彼时

高档民窑器皿之上。肩部装饰六组云肩纹,云肩内绘莲托变形兽首纹,云肩之间点缀卷草莲纹。云肩装饰是元青花瓷器所始见,堪称元青花时代色彩最浓厚的特征之一,其形制正是摹自当时的贵族服饰。《元史·舆服一·仪卫服色》谓:“衬甲,制如云肩,青锦质,缘以白锦,衷以毡,裹以白绢。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明人杨子器在《元宫词》曾赋诗曰:“金绣云肩翠玉缨”,描述富丽堂皇的云肩使得佳人生香,尊贵有加。至明初官窑尚有运用,宣德之后便沉寂不见,直到成弘时期再度兴起,成为该时期瓷器最具特色的装饰技法,如此复古的装饰使得器皿益见尊贵古雅。腹部绘主题纹饰为六朵缠枝牡丹,但见牡丹花开正浓,妍美饱满,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轻盈,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脱。胫部之变形莲瓣纹亦为此时始见之装饰,流行至正德嘉靖时期。纵观本品上下之装饰清雅可人,其牡丹枝蔓均以细笔绘就,空灵舒畅,尽显纤巧之柔美,犹见风姿之典雅。其青花一色最令人称赞,色调沉静淡雅,浅淡柔和,典雅宜人,陶瓷史上青花有“成弘不分”之说,此器即体现成弘特征。纹饰采取双线勾勒填色绘制技法,画工规整,笔触秀丽,疏密有致,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展现出成窑轻盈秀雅的婉约之美。

莲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斗彩团莲纹高足杯,明成化,高7.2cm,口径6.7cm,足径3.4cm。

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内、外近口沿处各有青花弦纹一道,近足处有青花弦纹两道。杯外壁斗彩装饰,腹部均匀分布团莲纹四组,间以上下对称的变形花叶纹。足内沿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排款。此杯纹饰采用勾勒平涂施彩,色彩均匀,微微凸起,富有写实感,时代特征鲜明。故宫博物院珍藏数件成化斗彩高足杯,制作皆秀美,图案新颖,除了画团莲纹以外,尚见有画缠枝莲、花鸟纹者。明成化斗彩的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其釉色乳白柔和,更能衬托出斗彩的鲜丽清雅。它的色彩丰富,青花呈色幽倩淡雅并有透明感,釉上彩色则有红、黄、绿、紫四大类十几种,彩色配制灵活自如。

竹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正德 青花内芭蕉叶外松竹出戟觚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松竹纹高足碗

本品造型典雅俊秀,线条柔美流畅,胎质细薄坚致,釉质莹白凝厚,抚之润泽似玉,外壁精绘缠枝香莲纹,笔触细腻,阴柔婉约,青花一色,

淡雅清秀,内心则装饰月影三友图,但见苍松遒曲生姿,弯月半悬,意境静谧,极清雅简约,视之朴拙洗练之气跃然而上。三友图,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题材,历久不衰,入宋以后经常作为瓷器的主要装饰,因松竹梅象征淡雅和高洁,中国文人对此具有特殊的感情。但若如本品之月影三友图,则更添意境,予人联想朦胧月色之下三友彼此相依之风姿和若隐若现之美感,故月影三友图为成化青花之特有纹饰。

婴戏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婴戏图高足盌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十六子婴戏图盌

盌敞口,深弧腹,圈足。外壁通景绘庭园婴戏图,十六童子三五一组,姿态生动,栩栩如生。口沿外双线,下饰如意云纹。足墙饰回纹。此器画面儿童众多,呈现出热闹欢快的喜庆气氛。陶瓷上婴戏图自宋代起步发展,北宋末画师苏汉臣擅绘佛像、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获赞赏,北宋青白瓷亦见刻花婴戏纹。婴戏图至明清两代到达鼎峰,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到百多个,人物皆神态活泼,场面热闹。婴戏图反映了古往今来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梵文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青花梵文杯】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明成化 青花外满池娇云龙纹内梵文大碗

荷塘鸳鸯图为元代青花流行的纹饰,因寓意吉祥和谐而深受宫廷喜爱,明代五彩和斗彩创烧成功后,多为施彩填绘,青花品类渐少。

拍品与香港苏富比2001年5月1日所拍编号513明成化青花荷塘鸳鸯纹碗器型纹饰相同,可兹比较。拍品器形规整,撇口弧腹,胎质细密坚实,白釉润泽凝透,通体以青花为饰,内壁口沿书梵文真言一周,碗心青花双圈内绘荷塘鸳鸯图案,悠然戏水,灵动可喜;外壁口颈处饰青花赶珠龙纹,腹部通景绘莲池鸳鸯图,清波环绕,鸳鸯戏游,画面生机盎然,意境惬意清新,全器青花发色浓艳,笔触细腻清晰,乃成化时期之佳作,极为罕见。

高士图纹饰: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斗彩高士杯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明成化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斗彩高士图杯】

斗彩高士图杯,明,高3.4cm,口径6.1cm,足径2.6cm。

杯敞口微撇,口以下渐收至底,浅圈足。外壁饰斗彩“羲之爱鹅图”和“伯牙携琴访友图”,画中苍松翠柏、垂柳轻拂,山石花草间王羲之身穿红衣,临池侧坐,俯视水中游鹅,一绿衣童子持书侍立于旁;俞伯牙绿衣前行,一红衣琴童携琴随后。底书青花双方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此杯纹饰构图疏朗,意境高雅,施彩以青花和红、绿两彩为主,并略微点染黄、褐二彩,使画面显得清新雅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