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臟腑煉氣法

臟腑煉氣法
臟腑煉氣法

臟腑煉氣法就在於培固正氣。這首先要使自己的身心端正,不論是行住坐臥還是二六時中都要端正。只有端正,才能固守勝氣。在古書中說:“須行住坐臥,身心不亂者,亦言氣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氣正。今人所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不由心。心之動息,莫不是氣。氣感意,意從心,心和則氣全,氣全則神全,氣絕則神滅,神滅即為委土矣”。五臟煉氣法就是要把正氣煉出來,它可以驅除邪氣,使正氣得以培固。
臟腑煉氣法

在《靈樞經》中引黃帝之言說:“人之壽天各不同,或天壽,或卒死,或病久,原聞其道。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而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又說:“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日: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若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此把人生的各個階段分解的較為詳細。

在五臟中,心起著主導的重要作用。但是對於一個健康的身體而言,五臟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心起著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的臟腑所處的位I與作用同等重要,這需要培固五臟之氣。對於五臟的堅固是離不開五臟之氣的護衛。之所以說有氣的存在對五勝的護衛才能使五勝得以堅固?我們可以從汽車的輪胎中找到答案。一輛汽車要想得以運行,輪胎當中應有足夠多的氣。當然這個氣是外力所添加的,而非汽車自己就能夠添加的。而五勝之氣實際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賴於外力所添加的,只是這個外力也就是天地自然所添加的,而人要想使自己的髒氣充盈,除先天所具有的元氣之外,同樣需要外力的填充。

對於外力的填充,就是吸納與燒煉人體所需要的氣,這自然需要服食外氣。在司馬承楨《服氣精義論》中說:“凡服氣所以必令停於肺上,人於胃,至於腎者何?髒,氣之本也。諸氣屬於肺,天氣通於肺。又肺者,髒之長也,為諸髒之華蓋,呼吸之津源,為傳送之官,治節出焉。又魄門為五臟使,為四髒之主,通於十二經脈。週而復始,故為五臟使也。故令氣停於肺,而後流行焉。胃者,五臟六腑之海,水谷皆人於胃,六腑之大主也;五臟六腑皆察於胃,五味人胃,各赴其家,以養五氣。是以五臟六腑之氣,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也。腎者,生氣之源,五勝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左為正腎,右為命門。故令氣致於腎,以益其精液。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人於鼻,藏於心肺,五味人於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五氣和而生。津液氣液相感,神乃自生。此雖只論肺腎,其氣亦自然流通諸髒,故日呼出心與肺,吸人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其味也。呼吸之理及神氣之要。故太上問日:人命在幾關?或對日:在呼吸之間”。其又說:“人有五氣:喜、怒、憂、悲、恐也。怒則氣上,喜即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即氣聚,熱則氣洩,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喜怒不節,寒暑過度,氣乃不固。”人的髒氣不固,容易導致一連串的病變,因為五臟之氣的影響是相互的,但“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氣血盛,氣血盛則筋力強,故脾胃者五臟之宗也,四髒之氣皆察於牌,故四時皆以胃氣為本。從中不能看出,胃在五臟中的作用是比較凸出的。但心也同樣重要,道門中人多認為“心內澄,則真人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穢去其身”。

總而言之,五臟之氣對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所以道教非常重視氣在五臟的作用,或者說重視五臟之氣對身體的健康作用。如《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心性養精氣,三者薄滋昧養血氣,四者戒嗔怒養肺氣,五者美飲食養胃氣,六者少思慮養肝氣,七者寡嗜慾養心氣是也。”這即道出氣的重要性,又潛移默化地說出如何滋養五臟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