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脏腑炼气法

脏腑炼气法
脏腑炼气法

脏腑炼气法就在于培固正气。这首先要使自己的身心端正,不论是行住坐卧还是二六时中都要端正。只有端正,才能固守胜气。在古书中说:“须行住坐卧,身心不乱者,亦言气主心,心邪则气邪,心正则气正。今人所举手动足,喜怒哀乐,莫不由心。心之动息,莫不是气。气感意,意从心,心和则气全,气全则神全,气绝则神灭,神灭即为委土矣”。五脏炼气法就是要把正气炼出来,它可以驱除邪气,使正气得以培固。
脏腑炼气法

在《灵枢经》中引黄帝之言说:“人之寿天各不同,或天寿,或卒死,或病久,原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而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又说:“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日: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此把人生的各个阶段分解的较为详细。

在五脏中,心起着主导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一个健康的身体而言,五脏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心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的脏腑所处的位I与作用同等重要,这需要培固五脏之气。对于五脏的坚固是离不开五脏之气的护卫。之所以说有气的存在对五胜的护卫才能使五胜得以坚固?我们可以从汽车的轮胎中找到答案。一辆汽车要想得以运行,轮胎当中应有足够多的气。当然这个气是外力所添加的,而非汽车自己就能够添加的。而五胜之气实际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外力所添加的,只是这个外力也就是天地自然所添加的,而人要想使自己的脏气充盈,除先天所具有的元气之外,同样需要外力的填充。

对于外力的填充,就是吸纳与烧炼人体所需要的气,这自然需要服食外气。在司马承桢《服气精义论》中说:“凡服气所以必令停于肺上,人于胃,至于肾者何?脏,气之本也。诸气属于肺,天气通于肺。又肺者,脏之长也,为诸脏之华盖,呼吸之津源,为传送之官,治节出焉。又魄门为五脏使,为四脏之主,通于十二经脉。周而复始,故为五脏使也。故令气停于肺,而后流行焉。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人于胃,六腑之大主也;五脏六腑皆察于胃,五味人胃,各赴其家,以养五气。是以五脏六腑之气,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也。肾者,生气之源,五胜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左为正肾,右为命门。故令气致于肾,以益其精液。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人于鼻,藏于心肺,五味人于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五气和而生。津液气液相感,神乃自生。此虽只论肺肾,其气亦自然流通诸脏,故日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其味也。呼吸之理及神气之要。故太上问日:人命在几关?或对日:在呼吸之间”。其又说:“人有五气:喜、怒、忧、悲、恐也。怒则气上,喜即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即气聚,热则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寒暑过度,气乃不固。”人的脏气不固,容易导致一连串的病变,因为五脏之气的影响是相互的,但“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察于牌,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从中不能看出,胃在五脏中的作用是比较凸出的。但心也同样重要,道门中人多认为“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秽去其身”。

总而言之,五脏之气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所以道教非常重视气在五脏的作用,或者说重视五脏之气对身体的健康作用。如《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说:“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心性养精气,三者薄滋昧养血气,四者戒嗔怒养肺气,五者美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这即道出气的重要性,又潜移默化地说出如何滋养五脏之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