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人夏天是怎么避暑的?

赵彬衫


古人避暑的方法有很多。

先说有钱人的。

古代最有钱的是皇帝,最土豪的方法就是修一个山庄来避暑,那是避暑山庄。

这个太劳民伤财,咱们就说不用挪窝的。

这方面我最欣赏汉灵帝。

汉灵帝修建了一个游泳馆,游泳馆也没啥,关键是汉灵帝让人采来苔藓铺在台阶上,他选一帮宫女光着身子划船,太热的时候,就把船弄翻,让漂亮的小姑娘们和她一起在水里唱歌。

这种避暑方法就是太费钱,没几年汉朝就完蛋了。

所以后来的皇帝一般不采用这个方法,他们会修建一个凉快的房子。

他们在水边修建房屋,利用水车的原理把水拉到房顶上来,从房顶上倾泻而下,形成水帘。直接上图:

做出来之后基本上就是这个效果:

这……不是孙悟空的水帘洞吗?

看着就凉快啊。

唐明皇在大明宫就为杨贵妃修建过一个:

但是这样的房屋对地理位置要求严格,你必须要修建在活水边上才行,如果没有活水怎么办?

古人也有办法:在屋子里打井,上面盖上盖子。

天热的时候,掀开盖子,井里的凉气就会冒上来。

相比较含凉殿这样的房屋经济实惠的多。

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写:“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他在一个屋子里开了七口井,真够奢侈的。

如果不想在屋里打井怎么办?

那就放置冰块。

等等,古人没有冰箱怎么制冰块?

这就太低估古人的智商了。

古人冬天把冰块贮藏在地下,到了夏天取出来。

大概到了唐朝以后,古人发现硝放在水里会吸收大量的热,制造冰块。

古人把冰块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放到屋子的中间,冰块消化冒出冷气,降低温度。

当然古人也会在这个“冰箱”里放置西瓜,到时候打开,就能吃到冰镇西瓜啦。

以上说的消暑方法都是富贵之家的,便宜的避暑方法也有。

最最便宜的是,精神避暑法,闭上眼睛默念凉快了凉快了。白居易就写过: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

心静身自凉,不是天热,不是风热,而是你的心热。

什么?你不信这一套,好吧,那咱们就说最便宜的。

最便宜的是这个:

稍微贵点的,有凉席,不过古人的凉席叫簟。

李白《夏景》: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薰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

这个高人就是在凉席上睡觉。

除了凉席,还可以请一个降暑的“妇人”——别想歪,我说的是竹夫人

抱着这个妇人睡觉,凉意自启,十分舒服。

有抱的还不行,再来一个枕的。

那就瓷枕。

瓷片在头下,光滑细腻,炎炎夏日,十分舒服。

什么没发现喝的?

有!

他们在吃的就是冷饮,这种冷饮在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夏天上朝经常赏赐给大臣,到了宋朝已经形成商品经济。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 “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这是冰淇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