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帶你去1986年我的家過春節(上)

帶你去1986年我的家過春節(上)

安徽,一個叫總鋪的小鎮子,那一年我14歲,上初二。寒假已經開始了,只剩下快樂的玩。

年三十上午,爸爸帶我到鎮上的澡堂洗了個澡,只記得人很多,浴池外間的大堂裡有個很大的臺子,上面鋪著木板,人們把脫下的衣服堆在大板上,穿著木質的拖鞋(也叫趿拉板)撩開厚厚的棉門簾,走進霧氣騰騰的浴池。

澡堂只有一個大池子,沒法分男女,門前會貼出告示,幾號幾號燒男池,幾號幾號燒女池,偶爾會有人記錯了日子,第二天就會在鎮上傳為笑話。

從澡堂出來,天上飄起了小雪花,雪片不大,像小棉絮。爸爸回家準備中午的年飯,我乘機溜進了對面的電影院。

電影院前身是鎮裡的大禮堂,開大會用的,後來改成了電影院,節假日的時候,白天也會安排場次。

假如你在這個時候乘坐時光機器來到1986年的總鋪,那麼我可以帶混進電影院,不用買票。爸爸在鎮上工作,驗票的人和家裡大人都很熟。那天放的片子是《少林寺弟子》。

看完電影出來,快11點了,想著過年哥哥姐姐都在家裡忙著幹家務,多少有點心虛。還好爸爸正在專心寫對聯,根本沒注意到我。

對聯需要手寫,上下聯都在一張紙上,沒有橫批。一尺多寬三尺來長的紅紙,按字數在上面摺好格子,保證每個字的間距相同,不論多少字的楹聯,爸爸都能折出均等的格子,這是一個手藝。對聯的內容大多是“春回大地風光好”之類。有不會寫毛筆字的人家會買了紅紙到我們家,請爸爸幫他寫。

媽媽在鎮供銷社當營業員,平時供銷社中午不關門,營業員輪換著吃飯。只年三十例外,中午十一點關門,下午兩點開門,初一以後正常上班。

貼好春聯,媽媽也回來了,廚房裡不一會飄出了菜的香味。

廚房有一個草鍋,一個火爐子,草鍋煮飯會有很厚很香的鍋巴。爐子上炒菜,當時還沒有蜂窩煤,需要買來無煙煤碎末自己打碳餅。春節期間奶奶會在水缸裡放一顆黃芽菜,泡的水嫩水嫩的,不知道是什麼寓意。

那時候,午飯是正餐,大家都是中午過節。

飯前放的鞭炮裡面是黃火藥,由我們男孩去點。

年飯是平時不常見的一些菜,蘿蔔燒肉、燒公雞、紅燒魚、炒肉絲、紅燒豆腐、炒豬肝、炒雞蛋、炒花生米、炒豆餅、炒千張,一定要雙數。七八個土雞蛋炒一大盤,那叫一個香,當時家裡有散養的雞,似乎不需要怎麼喂,雞蛋並不金貴。

那時年飯喝酒的人家很少,就是吃菜吃飯,聽爸爸媽媽說些外面的事,孩子們會七嘴八舌的批論,大人們也不見怪。

大冬天的有些冷,媽媽把爐子拎到客廳來,上面坐一壺水,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假如你來,我會給你盛一碗米飯,泡上紅燒肉的肉湯,記憶中肉湯泡飯是最好吃的美食。

吃罷午飯,大人們又去上班了,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出去放散炮。

一掛鞭炮拆散了,兜裡裝上十幾顆,一幫孩子約好了,變著花樣去放。最常見的是將中午沒有炸的啞炮從中折斷,露出黃火藥,再拿一顆鞭炮把捻子夾在中間,支成機槍的樣子,用香火一點,先是“嗤”的一聲煙花,然後“砰”地一響。炸報紙也是最樂此不疲的事,用報紙條把鞭炮一層層裹住,然後看各家的鞭炮最多能炸裂幾層報紙。家裡有“大雷子”的孩子還會把“大雷子”放在瓦片下、細竹筒裡、土坷垃下面,看能不能把它們炸飛,想著點子去玩。

下午5點左右的時候,孩子們都陸續地回家吃晚飯,我在路邊守著一個美好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