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带你去1986年我的家过春节(上)

带你去1986年我的家过春节(上)

安徽,一个叫总铺的小镇子,那一年我14岁,上初二。寒假已经开始了,只剩下快乐的玩。

年三十上午,爸爸带我到镇上的澡堂洗了个澡,只记得人很多,浴池外间的大堂里有个很大的台子,上面铺着木板,人们把脱下的衣服堆在大板上,穿着木质的拖鞋(也叫趿拉板)撩开厚厚的棉门帘,走进雾气腾腾的浴池。

澡堂只有一个大池子,没法分男女,门前会贴出告示,几号几号烧男池,几号几号烧女池,偶尔会有人记错了日子,第二天就会在镇上传为笑话。

从澡堂出来,天上飘起了小雪花,雪片不大,像小棉絮。爸爸回家准备中午的年饭,我乘机溜进了对面的电影院。

电影院前身是镇里的大礼堂,开大会用的,后来改成了电影院,节假日的时候,白天也会安排场次。

假如你在这个时候乘坐时光机器来到1986年的总铺,那么我可以带混进电影院,不用买票。爸爸在镇上工作,验票的人和家里大人都很熟。那天放的片子是《少林寺弟子》。

看完电影出来,快11点了,想着过年哥哥姐姐都在家里忙着干家务,多少有点心虚。还好爸爸正在专心写对联,根本没注意到我。

对联需要手写,上下联都在一张纸上,没有横批。一尺多宽三尺来长的红纸,按字数在上面折好格子,保证每个字的间距相同,不论多少字的楹联,爸爸都能折出均等的格子,这是一个手艺。对联的内容大多是“春回大地风光好”之类。有不会写毛笔字的人家会买了红纸到我们家,请爸爸帮他写。

妈妈在镇供销社当营业员,平时供销社中午不关门,营业员轮换着吃饭。只年三十例外,中午十一点关门,下午两点开门,初一以后正常上班。

贴好春联,妈妈也回来了,厨房里不一会飘出了菜的香味。

厨房有一个草锅,一个火炉子,草锅煮饭会有很厚很香的锅巴。炉子上炒菜,当时还没有蜂窝煤,需要买来无烟煤碎末自己打碳饼。春节期间奶奶会在水缸里放一颗黄芽菜,泡的水嫩水嫩的,不知道是什么寓意。

那时候,午饭是正餐,大家都是中午过节。

饭前放的鞭炮里面是黄火药,由我们男孩去点。

年饭是平时不常见的一些菜,萝卜烧肉、烧公鸡、红烧鱼、炒肉丝、红烧豆腐、炒猪肝、炒鸡蛋、炒花生米、炒豆饼、炒千张,一定要双数。七八个土鸡蛋炒一大盘,那叫一个香,当时家里有散养的鸡,似乎不需要怎么喂,鸡蛋并不金贵。

那时年饭喝酒的人家很少,就是吃菜吃饭,听爸爸妈妈说些外面的事,孩子们会七嘴八舌的批论,大人们也不见怪。

大冬天的有些冷,妈妈把炉子拎到客厅来,上面坐一壶水,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假如你来,我会给你盛一碗米饭,泡上红烧肉的肉汤,记忆中肉汤泡饭是最好吃的美食。

吃罢午饭,大人们又去上班了,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是出去放散炮。

一挂鞭炮拆散了,兜里装上十几颗,一帮孩子约好了,变着花样去放。最常见的是将中午没有炸的哑炮从中折断,露出黄火药,再拿一颗鞭炮把捻子夹在中间,支成机枪的样子,用香火一点,先是“嗤”的一声烟花,然后“砰”地一响。炸报纸也是最乐此不疲的事,用报纸条把鞭炮一层层裹住,然后看各家的鞭炮最多能炸裂几层报纸。家里有“大雷子”的孩子还会把“大雷子”放在瓦片下、细竹筒里、土坷垃下面,看能不能把它们炸飞,想着点子去玩。

下午5点左右的时候,孩子们都陆续地回家吃晚饭,我在路边守着一个美好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