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魏延迎戰張郃,為何未能改變街亭之敗的戰局?

1622355338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歷史沒有如果,小編先還原一下街亭戰役的背景。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魏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馬謖領諸軍在重要陣地街亭抵抗曹魏將領張郃,但被張郃擊敗。蜀漢於是撤退,結束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魏國沒準備之下而進行的,從《出師表》可知,諸葛亮為這次北伐準備許久。第一次北伐,蜀國方約7萬大軍,除成都留守的兵力,和李嚴駐紮的兵力外,能調動的都調動了


魏太和二年(228年,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此軍勢引魏明帝曹叡令大將軍曹真前去防守郿縣抵禦趙雲等之攻擊;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第一次北伐的前期,也是諸葛亮軍事能力的提現,用疑兵牽制當時的虎將曹真,實際上兵力主攻祁山,震懾長安。


長安,是舊都,同時是西蜀戰線的最重要的據點,弱失長安,魏國的根基將會動盪不安。眼看形勢一片大好。然而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宿將魏延、吳懿等人任主將,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後於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諸葛亮下令馬謖守住街亭,殊不知馬謖違反諸葛亮節度,舉措煩擾,更加捨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張郃到後,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此時王平命自己所領的軍隊鳴鼓自守,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得以有時間收拾殘軍,並率領敗軍撤回。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於是遷西縣一千多戶撤回漢中。後馬謖與將領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


先看看兩者的履歷:馬謖,諸葛亮的學生,參謀。沒參加過任何的戰役,當初劉備對這廝的評價“馬謖此人雖然聰明而有才氣,但為人言過其實、好浮誇,不可以委以重任,請丞相務必好好觀察他。”

但是這廝對於南蠻戰役時期,曾於出兵前向諸葛亮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的戰略方針,而諸葛亮也採用了,最後南疆直到蜀漢滅亡未再有大型戰事。

張郃:於黃巾之亂的時候,以韓馥的軍司馬身份參與鎮壓叛亂。韓馥死後,效力於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升為寧國中郎將。

降曹後:攻鄴城,渤海敗袁尚、袁譚,徵烏丸,圍雍奴,討柳城,徵東萊,討管承、陳蘭、梅成,平馬超,破韓遂,圍安定,降楊秋,與夏侯淵討鄜賊梁興及武都氐,平宋建,滅張魯,屢建戰功


漢中戰役:“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 ,分為十部,夜急攻郃 。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陳壽後評稱張郃用兵以巧變稱,而此戰則顯示出他的嚴整堅重。劉備起自河北,又曾北從袁紹,對張郃向來應有所知,陽平廣石之役可能給了劉備對張郃的能耐有了強烈的認知。


夏侯淵死後,漢中地區的魏軍群龍無首,軍司馬郭淮見狀,便說:“張將軍乃國家之名將,為劉備所忌憚;今日事態緊急,非張將軍不能安定軍心。”於是立刻被推舉為主將,並迅速重整因失去大將而混亂的軍隊。而當劉備聽聞黃忠斬殺了夏侯淵,卻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差距:馬謖的履歷就是僅僅因為給諸葛亮提出一條妙計,就被人用要員。


而張郃,完全是靠自己的軍事才華,得到敵人和主公的重視,一個經歷烏丸戰役,圍雍奴,討柳城,徵東萊,討管承,漢中戰役等等大戰洗禮過的將軍。


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上面的,甚至不客氣說一句,馬謖給張郃提鞋都不配。

魏延:(在寫魏延履歷之前,我不得不插入一句,劉備這人一生,從來沒有用錯一個人)

公元211年,魏延以私兵身份跟隨主君劉備入蜀,在取蜀攻略中數有戰功,拜為牙門將軍。後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遷回成都,在決定重地漢中的守將時,眾論都以為此職必在張飛,張飛亦以心中自許之。不想劉備卻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全軍震動;為此,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天委任你以重任,你上任後,欲如何應對?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如果曹操舉天下大軍而來,請讓我為大王您阻擋它;如果派遣偏將領十萬之眾到來,請讓我為大王您吞了它。)劉備稱好,群臣亦對他所說的話感到很有魄力。劉備稱帝,再被升為鎮北將軍,成為蜀漢獨當一方的大將。


重門之計:


據《洋縣誌》記載,魏延在防守漢中時長期佈署了“重門之計”,於漢中險要之地,東、南、北門、等各路關口、隘口,設下大型防禦工事,皆以強將銳卒守禦,工事中弩兵可強弩齊發,隘口下可輕騎疾行,並可相互救援、接應,以精銳部隊進行防禦反擊的策略。230年,曹真由斜谷,張郃由子午,司馬懿由西城,兵分三路欲攻拔漢中。漢軍堅守於城固、赤阪,因遇上下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被逼撤退。

“重門之計”,並非重於城門的防守。而是利用漢中險要的地形,於漢中城外的要地、隘口,派遣精銳部隊並利用防禦工事進行防禦、反擊戰的策略。


魏延在這略佈局方面,的確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重門之計”到諸葛亮死後一直都是被蜀國沿用來防守的主要策略。


知道姜維,放棄防守,引敵深入,為止。


魏延在某種意義上的確保住蜀國幾十載的太平,黃泉之下遇見劉備,也問心無愧


因為題目問到“魏延迎戰張郃,為何未能改變街亭之敗的戰局?”


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因為畢竟兩者都是當世名將,我只能說,魏延守街亭會是比馬謖更加適合的一個選擇。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諸葛孔明,用人不行


飛天琴羅


首先在歷史上真實的街亭之戰中,魏延並沒有參與,只是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將魏延加到了這次戰役中,所以這個問題也只能從《三國演義》當中來討論。

《三國演義》當中有關街亭之戰的前期佈置,跟歷史相差不大,馬謖率領主力部隊守衛街亭,高翔在附近擔任預備隊,小說中主要做修改的就是添加了第二預備隊,由魏延來把守陽平關,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演義》中都明確交代了馬謖和高翔所帶兵馬的數量,分別為25000人和1萬人,唯獨對魏延所帶軍馬沒有交代,只是命令魏延率本部兵馬駐守陽平關,由於第一次北伐當中,諸葛亮要率軍重點攻打隴右地區,又要讓馬謖攜帶足夠的兵力去阻擊來自關中的魏國援軍,因此,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小說當中,第一次北伐戰爭魏延能夠直接控制的軍隊不會太多,估計也就數千人而已。

可對面的魏軍人數有多少?《三國演義》小說中交代是10萬兵馬,而歷史上魏軍的援軍總數至少也在5萬人左右,別說魏延,即便是馬謖,他率領的軍隊在魏國援軍面前也是渺小無比,所以無論是歷史還是小說,諸葛亮一開始的佈局就是要求馬謖選擇堅守。

但後來的情況就眾所周知了,馬謖紙上談兵忽略實際,自己擺出了一個主動吸引對手進攻的佈防,結果反倒被魏軍打的一敗塗地,在馬謖主力部隊崩潰的情況下,戰鬥力只能算二流的高翔預備隊自然也頂不住攻擊,當守衛街亭的蜀軍主力部隊全部崩潰後,只有數千兵馬的魏延,面對至少在數萬人以上並且擁有大量騎兵的魏軍,在已經失去街亭險要關口的情況下,僅憑魏延的數千軍隊在平原上是無法抵抗數以十倍的魏軍的攻擊的,如果魏延與張合單挑,也許還能拼個不相上下,但如果帶領自己的實際軍隊在戰場上PK,魏延恐怕只有被揍的份!




遼寧資深球迷


我來回答

今天剛好心血來潮寫了一篇關於街亭之敗,馬謖被殺的文章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全文獻上。簡單的來說蜀漢的第一次北伐不管是誰來守街亭都是守不住的。

蜀漢第一次北伐兵力10萬

但《三國志》沒有明確的數字記載

蜀漢和曹魏的兵力相差懸殊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分兵的,一路趙雲鄧芝;出斜谷攻郿縣,和曹真大軍對峙,牽制魏國主力

諸葛亮自己帶兵出祁山攻打南安、天水、安定、三個地方是沒有防備被諸葛亮打了個措手不及,投降了諸葛亮。

曹睿反應過來了,派張郃增援

曹魏方面是有充足的後勤補給的打消耗戰諸葛亮絕對打不過曹魏,這和曹丕接受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度,為曹魏集團的人才供給了保障,鄧艾的屯田法為曹魏集團的糧草提供了保障。

和大國爭天下,拼的是綜合國力

所以諸葛亮打曹魏集團是以攻為守,主要是為了守住蜀漢政權。想了解三國曆史請私信我,或關注我的頭條


阿吉的三千世界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

228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使趙雲、鄧芝率一支人馬為疑軍,據箕谷(箕山之谷,在今太白嶺之西坡);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攻祁山(今甘肅西和縣北七里)。那時魏國人只知道蜀有劉備,劉備死後,一直寂然無聞,所以對於蜀軍進攻並無防備猝然聽說亮軍將至,極為恐懼,加上諸葛亮的軍隊戎陣整齊,號令明肅,所以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一齊叛魏應亮,關中為之震動。於是魏明帝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屯駐郿縣,另外派出步騎五萬,由右將軍張郃率領西上,拒亮先鋒。魏明帝還親自到長安坐鎮。——馬植傑


諸葛亮本身的目的是割據隴西藉機消化涼州從而削弱魏國力量,而三郡投降後,魏國能夠支援隴西的道路就只有,上邽與隴山道,其中隴山道就是街亭,諸葛亮拿下三郡後開始出現猶豫,一方面他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一方面他想對餘下的地方用兵全取隴西。於是諸葛亮的對策是派馬謖率軍去守街亭,另外的軍隊繼續征服隴西其他地區。當時別人都說應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可是諸葛亮卻不顧眾人的意見,令他素所賞識的馬謖為先鋒。

此次作戰馬謖方面兵力並不清楚,而張郃方面資治通鑑記載,光張郃統帥就有5萬兵力。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三國志王平傳: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

馬謖違備諸葛亮的命令,又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所採取的措施都迂闊而煩擾。他不肯守城,遠離水源,把部隊帶到南山上,欲憑高作戰,致使汲道被張郃斷絕,然後被張郃擊敗。


街亭丟失,意味著蜀軍有被攔腰截斷的危機。諸葛亮進無所據,只好遷西縣千餘家民眾,回到漢中。

所以一伐唯一的收穫就是賞識了王平,收降了姜維,外加遷移了人戶千餘。

至於魏延,他並沒有參與這場戰役,只是在《三國演義》中,讓魏延上鏡打了個醬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