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把战士绑在飞机机翼上往下扔手榴弹,可以这样“轰炸”吗?

ELF12


一百多年前(1911年)的利比亚的黎波里上空,当然那时候还不叫利比亚,当地还属于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与土耳其正在此进行一场战争。意大利空军的一名飞行员从一架“鸽”式单翼飞机向下方的土军阵地扔了四枚炸弹,这是世界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飞机轰炸尝试,从此开始,飞机不再是单纯的侦察用途,它逐渐成了战场上的大杀器。

到了中国,张勋复辟时的1917年,段祺瑞派出飞机飞向北京城,在紫禁城的上空和张勋住所向下扔了几枚炸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飞机轰炸任务。轰炸的结果是紫禁城里被炸碎了一个大鱼缸,炸昏了一个太监,炸的张勋赶紧逃窜到别处。

该题干所配的图是电视剧《铁血红安》中的一幕,红军某部为了攻打黄安城(后改名为红安),利用从国军手里刚刚缴获的一架“容克”式教练机,改名为“列宁号”,红军团长“刘铜锣”把自己绑在机翼上,对黄安县进行了人工轰炸。

这次轰炸倒是有真实的原型,主角是红四军政委陈昌浩和飞行员龙文光。1930年,川军刘湘所部的一架军机飞临河南时,油料不足,选择迫降,落入了红军手中,飞行员龙文光经过发展教育,主动加入红军队伍,成为苏维埃政府航空局新任局长,当然,也兼任唯一的军机的飞行员。

在一番改装后,飞机安上了挂弹架,在攻打黄安县城的战役中,陈昌浩在飞机上放置了大量传单,安装了两枚炸弹(也有称是迫击炮弹),飞机飞到黄安县城时,把传单和炸弹统统扔了下去,给敌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黄安城也被迅速攻克。

而电视剧中的这种绑在机翼上空投手榴弹的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

编剧高估了这种轻型飞机稳定性,换句话说,把人绑在飞机正上方问题不大,在机翼位置站个人还带着一筐手榴弹,将势必影响飞机的航行稳定,能不能飞起来,个人认为,很难说。

手榴弹拉弦到爆炸时间为3.8秒,投掷手还得完成投掷动作,真正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不过两三秒,最多四五十米,除非超低空飞行能够做到这一点,然而这将使得投掷手成为地面火力的活靶子。

就航速来说,这种轻型飞机最高时速不过二三百公里,最低时速仅为八十多公里,跟现在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的普通家用轿车,或货运火车速度差不多,上面站的人只要稍微经过点培训,正常天气还是扛得住的,但是一定还要事先进行投弹练习,否则哪怕是耽误一秒钟,也谬之二三十米。

作为电视剧来讲,这种机翼上的操作更有渲染力,更容易给出清晰特写镜头,具备更明显的张力,好吧,我还能说些什么?


历来现实


这种“人肉轰炸”说可以也可以,说不行当然也不行,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温度”。在同一气压条件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随随便便都可以爬升几千米,天空中的温度恐怕都到零下数度了。如何抵御高空中的寒冷是个重要问题。解决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多穿衣服,越多越好。不然等到了天上,抵御寒冷只能靠身体不断的抖,抖,抖!

飞机往下扔手榴弹,水平轰炸肯定不行,没啥实际效果,那么只能采取俯冲轰炸的方式。这时候会产生气压,对被绑的战士身体素质要求得高。不然脑袋缺氧晕过去,就无法扔手榴弹了。另外,飞机在空中飞的时候,离地面至少几百米,战士是被绑着的,必须要胆子大,心里素质还得好。试想,万一绳子松了,就很可能会掉下去……

另外,这种轰炸方式只能在防御方缺少对空武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敌人拥有不少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把人绑在飞机扔手榴弹基本和送死没啥区别。在俯冲轰炸的方式下,飞机几炮就会被打下来了。虽然这种轰炸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我军战史上还真出现过,只不过是坐在飞机上往下扔手榴弹。

1931年,红四方面军为了夺取湖北重镇黄安,发动了黄安战役。在我军执行战役第三部分——攻取黄安城的时候,空中开来一架飞机。国军误以为是自己的空军部队前来支援,欢呼高叫。结果飞机一飞而过,落下来的却是手榴弹和传单。执行轰炸任务、坐在飞机里面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陈政委昌浩。当年,陈政委非常年轻,只有26岁。可惜,后来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无缘授勋。不然,按照他的资历和功绩,至少是个大将。

少华:《红四方面军》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我是萨沙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早在一战,就有人这么做过。甚至张勋复辟期间,段祺瑞也用飞机这样扔手榴弹轰炸紫禁城和张勋的府邸。

只是,这样轰炸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手榴弹引爆时间只有4到5秒,这样飞机的高度就只能在五十米左右。

这么低的距离,不要说遇到敌人防空火力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撞山。

第二,手榴弹威力不足

谁都知道,手榴弹的威力有限。一个手榴弹爆炸,只是不是在附近1到2米,你及时卧倒也就没事了。

这种轰炸,根本不能炸建筑物,只能炸人。就算炸人,也很勉强,只是略胜于无,以威慑为主。

第三,命中率几乎是0

飞机飞行速度即便再慢,也有时速300公里左右,也就是每秒80多米。投掷手榴弹的士兵就算是超人,只要慢一秒,手榴弹就会偏离目标80多米,这还炸个毛。

80多米什么概念,一个网球场才长23米,等于4个网球场的长度了。

更别说还有风的影响。


第四,绑在机翼的士兵太惨

即便落后飞机速度较慢,士兵勉强可以承受。

但像电影中这样,连个风镜都不带,就是扯淡了。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士兵连眼睛都睁不开,别说扔手榴弹了。


萨沙


其实,单说“飞机上战士徒手扔炸弹”这事儿,在飞机诞生初期,却是战场上常见的一幕。最早把飞机用于战略轰炸的,恰恰是西方列强里“战无不败”的意大利。

早在1911年9月,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里,意大利空军就灵机一动,给土耳其军队来了场“大轰炸”:意大利飞行员加沃蒂少尉,就驾驶着鸽式单翼飞机,向北非塔吉拉地区的土耳其军队,一口气扔下了四枚手榴弹。是为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军轰炸,虽说一个敌人都没炸死,却也把土耳其军队吓得够呛。

而放在当时,这种开着飞机扔手榴弹的行为,基本就是玩命:想要手榴弹有杀伤力,就得低空飞行。但一旦飞行过低,飞机就有坠毁危险。除了加沃蒂这种高水平飞行员,基本没几个人敢尝试。

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早已憋足了劲的列强,也把自家的飞机纷纷投入战场。但当时的飞机,性能还非常原始。比如天空上的空战,一开始都只是飞行员们拿着手枪队射。后来俄国飞行员又在自家机身上加了钢索与刀刃,手枪打不着?那就连抽带削。后来砖头石块都带到了飞机上,还有飞行员想过朝敌机投掷飞镖。手榴弹当然也常用。急眼了就朝对方扔,往地面扔也是常事。

当然,专门投掷炸弹的轰炸机,在一战初期也出现了。法国就曾用“瓦赞”式轰炸机,炸过德国的火车站。不过这时的轰炸机,性能也比较原始。反而是挨了炸的德国,很快开发出了新型轰炸神器:飞艇。

从1915年1月起,德国的飞艇就开始对英国进行轰炸。这种飞艇的飞行高度高于飞机,充上足够的气体就能飘过来。优哉游哉的德国投弹兵,在飞艇里拿着炸弹就往城市里扔,果然炸得英国人惊慌失措。1915年5月,德国齐柏林飞艇在伦敦一口气造成了三十七人伤亡。虽说伤亡不大,却闹的英国举国恐慌。特别是英国人发现,当英国人往德国飞艇上投掷炸弹时,这些炸弹竟然都被飞艇“弹”开,俨然刀枪不入的怪物。

不过,这德国飞艇的把戏,没多久也给戳破了。一次德国飞艇又来轰炸,英国飞行员鲁滨逊愤然驾机迎战,抱着拼一把的决心,鲁滨逊用飞机上的机枪扫射飞艇,没想到一梭子打出去,庞然大物般的德国飞艇瞬间爆炸:这个能随心所欲投弹的大家伙,原来这么不堪一击。自此之后,“飞艇轰炸”的念头算是打消了,还是开发飞机靠谱。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列强都纷纷开发各种各样的轰炸机,飞机的性能突飞猛进,很快就不是一战初期扔手榴弹砸石头的模样。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了自己的轰炸机编队,专门投掷重型炸弹。“开飞机扔手榴弹”的打法,在西方战场上,就此成了历史。

至于许多影视剧里那种“把战士绑机翼上扔手榴弹”的场面?即使在飞机十分落后的一战初期,也是实战效果有限的:机翼上风力极大,能见度极低,又是超低空飞行,显然比飞行员扔手榴弹更玩命,关键是,除了吓唬敌人,基本没有杀伤效果。


我们爱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在神剧中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毕竟在神剧中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把战士绑在飞机的机翼上,然后让战士往下扔手榴弹,以达到轰炸的目的。想想这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种事在真实的历史中还真的发生过,在战争初期这种事是真的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军轰炸就是这样的,往下扔了四个手榴弹,当然这次轰炸没有造成地面士兵的任何伤亡。首先这种方法在军中是不提倡的,因为理论上手榴弹可以这样用,实际上这种轰炸方式几乎是不可能扔中目标的,除非是碰巧。飞机一直在运动,你不能拿着手榴弹去瞄准吧,扔中的难度太大,风都能刮走手榴弹。

想要往地面扔手榴弹,还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飞机必须低空飞行,低空飞行可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简单,飞到可以扔手榴弹的高度是非常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坠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飞到那么低之后,地面的敌军也是可以有效攻击这架飞机的,因此在一开始这种轰炸方式其实也就能吓吓人。

在往后来又有了飞艇轰炸,当然这种飞艇弊端太大,敌军飞机随意几枪就能将其毁灭,于是乎各国都开始抓紧时间研发轰炸机,轰炸机应运而生。有趣的是在刚刚开始空军作战的时候,双方遭遇之后,有的时候飞行员还会互相扔手榴弹。

当然这些都是以前的土办法,至于某些影视剧中的战士在飞机上扔炸弹,那个可别信,飞行速度那么快,不带风镜,也不是低空飞行,手榴弹能扔中目标就是奇迹了,手榴弹早被风吹的飘走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这个问题问的肯定是连续剧《铁血红安》中

,赵文卓站在机翼上,向红安城仍手榴弹的情节,但这样的情节是否合理,这种投掷方式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呢?

首先,单纯的就连续剧中的这个情节而言,这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很严重的穿帮和不合理,甚至把武侠小说的一些性质带了进去,首先连续剧中的这架飞机也就是历史上的列宁号,是有前后两个座位的,即便在电视连续剧中也反应了这一点,但可笑的是在连续剧中后面的那个座位明明是空的,赵文卓却选择战斗了机翼上,这完全是多此一举,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找高难度!

另外是否具有可行性?现实中也很难,因为早年的双翼飞机载重量很有限,能装个上百磅的炸弹已经是很了不得了,在连续剧中红军选择在飞机机翼的一侧绑上一个100多斤体重的人,外带一筐至少几十斤重的手榴弹,这个载重量倒是可以承受,但这个载重量却不是放在飞机机腹的下面,却放在飞机机翼的单独一侧,那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该怎么保持?一边重一边轻,飞机还怎么飞?不是不能飞,而是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很难有保证,这更是近些年一些特级飞行的段落。

另外就是投掷的手榴弹,手榴弹的延迟时间一般也就是三到四秒,把手榴弹从飞机上投下去,以手榴弹的下落速度这么短的时间内才能跌落多少?飞机必须得保证超低空飞行,才能保证手榴弹在爆炸前能落到地面上,但这么低的飞行高度,飞机的安全如何保证?别说防空高射机枪,即便步兵使用的步枪,轻机枪都可以在这个距离内轻而易举地击中飞机。

以上还只是考虑飞机的现实问题,并没有考虑飞机上人员的问题,把一个人单纯用几条绳子就想固定在飞机上完成各种任务,这完全是特级杂技飞行的动作。

事实上,历史上解放红安的战斗,确实出现过红军用缴获的飞机,即列宁号向敌人投掷炸弹,但真实的情况是,飞行员是稳妥妥的坐在飞行舱中飞行座机里从容的向敌人投弹,而不是多此一举的把投弹手绑到机翼上面去玩高难度,并且投掷的也不是手榴弹,而是改装后的迫击炮弹,落地后受到撞击才会发生爆炸,这样的话,列宁号飞机完全可以在高空中飞行和投弹,但不知为何,这段明明写在历史资料里的文献,在连续剧中却被改得莫名其妙。




辽宁资深球迷


哈哈,好吧,我们来脑洞下这种情况,先来做个计算,我们假设一个前提值:

人扔手榴弹的初始速度约20m/s,手榴弹的引爆时间约3秒,飞机飞行速度,就用亚音速吧,150m/s,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得了,我们计算一下:

要保证手榴弹到达地面后再爆炸的最高高度:2as=50*50-20*20,可得105米。这个过程,手榴弹向前扔出去了150*3=450米。



因此,只考虑轰炸的话,飞机需要在105米以下飞行,扔出去的手榴弹将在扔出点的飞机飞行方向450处爆炸。这是一种理想情况,我们现在来考虑下实际情况:



空气阻力,人是否保证能垂直向下扔,重力加速度的偏差,是否是平原地区,人的视力是否能看清目标,轰炸精度怎么样等等,还要飞机性能满足超低空飞行,驾驶员飞行技术高超,战士得着防风防寒服等等。考虑到实战情况,飞机飞这么低,不要说手榴弹炸飞机了,步枪都能干这个活了。好吧,还有一种靠谱的方式,直升机啊哈哈。



得,总结一下吧,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没有实战意义。


宝璐齐飞


这种方式其实比较危险,战士也很容易被敌军的火力杀伤,而且来回取用手榴弹也是一个问题。不过实际上,一战中的很多轰炸机,都是采用的人力轰炸,不过当然不是将人绑到飞机上往下扔手榴弹。

飞机诞生后,迅速就被用于军用,各国都陆续组建了自己的航空部队,不过这个时期的军用飞机还不能执行太多的任务,往往就是用于单纯的侦查行动。不过此时已经有了早期空战了,虽然飞机没有武器,但是飞行员有手枪,用手枪互相开火。

当然,也有好事之徒,将手榴弹、炮弹带着,最初基本都是放到机舱内,毕竟一战中的战机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座舱盖的,往外扔东西都很方便。飞行员就会在飞过敌军阵地或者其他目标时,拿起打开引信的手榴弹或者炮弹往下扔,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轰炸。

不过这种方式毕竟比较原始,还是人力操作的,投掷精度差,而且弹药还是炮弹手榴弹,实际效果很差。后来开始出现专门的设备,使用经过改进的炮弹作为航空炸弹,而且使用装置挂载炸弹等,只需飞行员拉下手柄就能投弹,这样一来投弹精度更高,打击效果也更好了。


战壕


没有问题,最早的飞机轰炸就是用手来投掷的炸弹。题图的情景,是电视剧《铁血红安》中的一个情节,面对久攻不下的红安城,工农红军利用一架从国军手中缴获的飞机,将自己绑到飞机的机翼上。在空中抛掷手榴弹,城门被破,红安城终于被红军拿下。

在飞机上用手投掷炸弹或手榴弹,并不是我国电视剧的独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有过先例。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飞机就携带着手榴弹,其实是一些迫击炮弹改造的手投炸弹,轰炸了利比亚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轰炸行动。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在前线有一些波-2夜间侦察轰炸机,这种双翼小飞机十分灵活,但只能携带小型炸弹,苏军在前线为波-2飞机改装了大量简易炸弹,多数是利用陆军迫击炮弹改装,由飞行员直接用手投掷。后来迫击炮弹数量不足时,也改装过手榴弹来充当航空炸弹。

至于题图展示的我军从飞机机翼上投掷手榴弹。也是有原型的,这一情节来源于红四方面军的一段真实历史。1931年11月,在红四方面军攻打黄安县的战斗中,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陈昌浩同志督战,由被俘起义的驾驶员龙文光,驾驶缴获的列宁号飞机,向据城待援的国民党军第69师赵冠英部播撒了传单,陈昌浩同志投掷了两颗炸弹,给据守的敌人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黄安城一战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有飞机参加的战斗,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知道,大多数手榴弹采用延迟引信,延迟时间只有三秒多,如果飞机投弹,估计也就下落三十米,就在空中爆炸了!所以普通的延迟引信手榴弹并不适合空投。

事后有专家考证,工农红军从飞机上扔下去的,是装有碰炸引信的马尾手榴弹。这种手榴弹也叫麻尾手榴弹,北伐时曾经大量使用,工农红军的兵工厂曾自行组织过生产,配用简单的碰炸引信,可以不受延迟引信的时间限制,触碰到地面才爆炸。


科罗廖夫


1911年的意土战争,意大利空军同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空中轰炸和飞机侦查的先例,开创了飞机参战的新纪元。

飞机诞生之初隶属陆军,作为辅助作用。

1911年意土战争爆发,意大利陆军拥有20余家飞机,土耳其无空军。

意大利飞行员在土耳其阵地上进行一个多小时的侦查,开创飞机用于军事侦查的序幕。

同时,意大利飞行员在土耳其阵地投下4颗重2公斤重的“西佩利”式榴弹,和通过飞行帽上的手电筒,向土耳其阵地进行夜间轰炸。

意土战争中开创了飞机的新纪元,飞机不在作为辅助工具,而是未来战争(就当时而言)的新战略。

随后,欧洲各国开启航空业研制的历程。飞机在一战中的使用,让中国“东北王”张作霖也深深意识到其在战争中的作用,由此创建空军。

最后,将人绑在机翼上进行轰炸是可行的,但危险系数极高,且效果不大。就像意土战争中,意大利的飞行员可以直接被土耳其的子弹打到,但意大利的轰炸并没有实质作用,顶多起到一定的震撼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