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要綁腿

在中國民間有一個傳統的習慣,在寶寶睡覺時,用布帶把孩子兩腿拉直捆好,這樣才不會長成羅圈腿(O型腿),再把兩臂貼在身體兩側固定起來,這樣寶寶才睡得香甜,不會受到驚嚇,於是用帶子把寶寶上下紮緊。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嬰兒綁腿是傳統的老做法,這種做法限制了寶寶在睡覺時的自如動作,固定的姿勢使肌肉處於緊張狀態。這種方法對寶寶的運動能力發育不利,另外不要讓寶寶太早站立,這樣腿部承重過早,腿型容易不直,寶寶是很喜歡蹬腿的,綁住他也不高興。

寶寶綁腿會讓腿直這是老的養育觀念,綁手的說法也是一樣的。現在是新時代,老一代的養育方法已被證實是不科學的:

1、綁腿限制了寶寶的活動,減少了他的腿部運動,不利於肢體的發育。

2、寶寶的腿被綁住後,感覺會非常難受,但又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只能經常哭鬧錶示抗議,增加帶養的難度。

3、只要寶寶的骨骼沒有問題,隨著寶寶的成長腿自然就會直了,不用過分關注。

4、羅圈腿的形成主要是遺傳、過早強制寶寶走路、兒童期佝僂病(缺鈣、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

綁腿的影響

嬰兒綁腿對寶寶生長髮育不好,不僅不能讓寶寶腿長直,反而阻礙寶寶自由活動,不利於寶寶正常發育。

以前的老人認為,嬰兒綁腿能夠預防寶寶腿部發育成O型腿或者X型腿,因此會在寶寶出生後選擇嬰兒綁腿的方式,用布單或被子將其緊緊包裹起來;除了腦袋以外,手、腳、軀幹都緊緊地包在其中,外面還要用帶子捆住,這種被稱為是“蠟燭包”。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預防x或是o型腿,關鍵是預防缺鈣。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四肢呈屈曲狀態,出生後這種姿勢還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如突然用包裹、捆綁的方法去改變這種姿勢,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影響寶寶的自由活動,從而妨礙其正常的生長髮育,也容易造成寶寶腋下、腹股溝、臀部等處的皮膚糜爛。有的專家認為,這種包裹法還會影響寶寶肺部的呼吸,影響胸廓發育,是導致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至於“羅圈腿”和 “X”型腿,現已證實,完全是由於後天餵養不當、過早強制寶寶走路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例如佝僂病所造成的骨骼變形,並不是“蠟燭包”所能解決的。相反,“蠟燭包”可誘發髖關節脫位等意外。應該摒棄“蠟燭包”,代之以寬大、鬆軟的嬰兒服。

媽媽可以給寶寶全身撫摸,不但可以幫助寶寶的骨骼發展也有利於促進媽媽和寶寶感情。綁腿這些都是老人的說法,這無疑是傷害,對嬰兒發育不好,寶寶想活動都不行,老人的一些做法是沒科學依據的,現代的媽媽要根據科學,讓寶寶多進行自由活動,對發育有幫助。

綁腿沒有科學依據支撐

寶寶的腿部發育正常,主要和體內維生素D、鈣等吸收有關係,如果寶寶負重、過早走路,會影響骨骼發育,可能會形成羅圈腿等。

嬰兒綁腿這種說法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根據胎兒生理學特點,當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時,胎兒的姿勢是呈彎曲狀態。當寶寶出生後,寶寶的腿部還是會有一些彎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彎度,不影響寶寶正常發育,而隨著寶寶的成長,7周後寶寶就能會肢體順直。如果採用嬰兒綁腿的方式強行對寶寶綁腿,反而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同時,寶寶的肢體發育受到阻礙,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一般情況下一歲以內的寶寶的腿都會是O型的,到他們18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們的雙腿會變直。但是到了三歲半左右的時候,有些寶寶還會出現X型腿的現象,這都是正常的現象。一般的孩子到了七歲左右腿型才會變直,完全確定。

因此,嬰兒綁腿不是一種科學做法,媽媽在包裹寶寶時應用寬大、鬆軟的被褥,給寶寶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這樣才更加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正確使用襁褓

剛剛出生的寶寶,從熟悉而又溫暖的媽媽的子宮中來到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環境改變。因此,剛出生的寶寶會感到不適應,他們更喜歡被襁褓包裹起來,尤其是在睡覺時,這會給寶寶一種安全感。

這時,將新生寶寶完全放開並不可取。

一方面,新生兒不入襁褓易出現睡眠質量差,由於新生兒長期蜷曲於媽媽子宮,出生後仍保持這一姿勢,而成長中的肢體是要放開的,所以這種入襁褓的做法是幫助其適應新的肢體順直的狀態。

另一方面:如果將剛出生的嬰兒長時間暴露在這個陌生的世界時,沒有了曾經封閉的安全感和溫暖感,易讓他們難以入睡。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有試驗證明,襁褓對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讓他們感覺更加安心,擁有更好的睡眠。如果寶寶常睡不踏實,易受驚嚇,那襁褓也可以讓寶寶更快安靜下來,阻隔更多的外來刺激。

很多媽媽會擔心襁褓阻礙寶寶手腳發育的擔心,我們不必矯枉過正。長時間的或者過緊地包裹必然會讓寶寶活動受到束縛。因此襁褓對初生1-7周的寶寶更有效。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就不必使用襁褓了,給他們更多的活動空間,可以讓寶寶更好的發育。

國際髖關節脫位研究協會的一位專家介紹,如何正確包裹孩子,不會影響孩子髖關節發育的包裹方式:

安全座椅的正確使用方式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圖一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圖二

首先,在選擇汽車安全座椅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寶寶腿部那裡比較寬敞的安全座椅。不要選擇圖一那樣的安全座椅,在寶寶乘坐汽車安全座椅的時候,我們也要儘量保證寶寶的雙腿分開,不要長時間的被壓在一起。

嬰兒揹帶正確的使用方式: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圖一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圖二

關於嬰兒揹帶一直有一些爭議,很多媽媽擔心使用揹帶會對寶寶的骨骼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我們在背孩子的時候像是上面圖一那樣,那的確會使寶寶的腿受到壓迫,從而導致髖關節錯位。但是如果我們在使用揹帶時注意了寶寶腿的放置,那麼揹帶則不會對寶寶產生不好的影響

嬰兒背巾(襁褓)的正確使用方式: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圖一

寶寶O型腿不是病,亂治才要命

圖二

關於使用嬰兒背巾或者襁褓包孩子,這種方式在國外很流行,我們也可以嘗試。但是注意一定要避免上面圖一的那種包裹方式。一方面小寶寶會有窒息的風險,另一方面寶寶在包裹裡面活動不得。他們的雙腿也會被擠在一起。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得,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腿部姿勢,無論是抱著寶寶或者是包裹他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寶寶姿勢,注意給他們的腿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這樣才能夠很好地避免髖關節錯位或者脫位的發生,寶寶才能健康的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