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漢有作為的皇帝哪幾個?

傑哥208733768


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畢竟秦國統一六國後,還有匈奴、南越的紛擾,而且時間並不長。但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長達兩百多年,並且影響深遠,後有東漢、蜀漢。西漢有作為的皇帝有六位,且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昏君,漢成帝劉驁充其量也就是後期荒淫無道。



第一位,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劉邦生在秦末,長在秦末,親眼目睹過百姓生活因戰亂而貧苦不堪的殘酷現實,加上他自己也有野心,最終憑藉實力結束亂世,並真正做到天下歸心。他是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帝王,一統中原後,他採用分封制,將秦國有利國政的政策繼承發展並有效利用,用休養生息的政策,給自己的百姓帶來福祉。



第二位,漢文帝劉恆,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庶子,原為代王。在代國期間,就將封國國政處理的有條有理。成為皇帝后勵精圖治,繼續與民休息,興修水利,並且廢除嚴刑峻法,與匈奴聯姻維護和平。漢文帝是個名副其實的孝子,他對母親的純孝為天下臣民的表率。



第三位,漢景帝劉啟,他是漢文帝劉恆的嫡長子,後世將他與父親的治世並稱為“文景之治”。漢景帝劉啟在位期間平定七國之亂,勤儉治國,發展生產,為漢武盛世打下了基礎。漢景帝是個有理想和抱負的皇帝,可惜轟動西漢王朝的削藩政策並沒有很好落實,還被迫殺了自己最敬重的老師晁錯。

第四位,漢武帝劉徹,他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他在位54年,開創前所未有的大漢盛世,將匈奴抵禦的幾乎沒有生存之地。從中央到地方,他採取的國政具有開創性,頒佈推恩令,弱化諸侯王的權力,一生開創六個第一,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典型的文武全才。若不是晚年巫蠱之禍讓他形象大打折扣,他幾乎可以成為完美帝王。



第五位,漢昭帝劉弗陵,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幼子,因為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皇位繼承人空懸,被漢武帝託孤於霍光等重臣,繼位為帝。漢昭帝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延續漢武帝晚年的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鹽鐵官營,發展生產,加強對北方的防守。若不是英年早逝,一定還會有更多作為的。



第六位,漢宣帝劉詢,他是漢武帝曾孫,衛太子劉據的孫子,因巫蠱之禍從小長於民間,親身經歷過民間疾苦。漢宣帝繼位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重視吏治,主張“王道”、“霸道”並用,設置西域都戶監護西域各城。漢宣帝的歷史功績在西漢史上僅亞於漢武帝,他的治世被稱為“孝宣中興”。



西漢一朝比起東漢,少了宦官專權,至於外戚干政,東漢有過而無不及。西漢一朝還有呂后當政期間,國力也很強盛,可惜她不是皇帝。


翻出歷史那一頁


1.漢文帝 劉恆 文景之治的開創者 作為劉邦八子當中僅存的碩果之二中之一,他採取了與民休息,安定百姓的國策,此外,無論是從國政、吏政,還是自我要求、皇帝約束方面,都有一些比較突出的做法。例如:偃兵務農,對北方的匈奴,基本採取和親與防禦政策以保持邊塞地區的安定;減刑節用,廢除肉刑;為政清明,從諫如流;文帝廢了過去的‘’誹謗妖言罪"‘秘祝"。這些為大漢江山的延續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2.漢景帝 劉啟 文景之治的繼承者 漢初剪滅異姓王,封同姓王,為大漢江山的統一埋下了隱患,漢景帝削藩平叛,國泰民安;擇賢任能,平定七國之亂,穩住了大漢江山。

3.漢武帝 劉徹 加強了中央集權:設置‘’推恩令‘’解決了諸侯王問題,設立內外朝制度來削弱相權,同時開始在軍事上進行集權;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還整頓財政發展農業。對外徹底征服了匈奴,徹底逆轉了漢匈的局面,漢武帝開疆拓土,使漢朝的版圖達到最大。漢武帝在位的54年,使中國封建社會在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意識上都達到了完備,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成熟和定型。





逝年往昔


西漢也好,東漢也罷,還是歷史上任何的朝代可以說有作為的皇帝幾乎是開國前幾代,如果連前幾代都很少有作為的皇帝,那麼這個朝代也是存在不了幾年的。

言歸正傳,西漢有哪些有為的皇帝呢?

第一位:漢高祖劉邦

劉邦布衣出生,在秦末的農民起義中算是起步比較晚,實力比較弱的一隻,但是憑藉自己的才能,在蕭何、張亮、韓信等等名相明將的輔佐下,終於推翻了秦國的統治,並打敗了一代雄主西楚霸王項羽,統一的全國。前後在位共八年,在位期間與民休養生息,重農抑商,發展經濟,使得百姓安定。

第二位: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劉邦的第四子,呂后死後,諸呂叛亂,周勃、陳平等平定內亂,並迎時為代王的劉恆為帝。文帝在位23年期間,勵精圖治,與民修養,發展經濟,為漢朝的文景之治打下堅定的基礎。

第三位:漢景帝劉啟

漢景帝劉啟,文帝第五子,竇太后長子,在位期間,鞏固中央統治,實行削藩政策,平定七王之亂。繼續奉行漢朝的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經濟、減輕賦稅等等,和文帝一起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在位16年。

第四位: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罷百家,獨尊儒術。發展國力,北伐匈奴,打的匈奴亡國滅族,使得大漢王朝名揚四海,使得漢成為一個民族的姓。在位56年。

第五位: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漢武帝第六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即位的時候年僅8歲,在位僅13年,別看他小,在位期間,對國家進行一些改革,減輕賦稅,使得武帝后期遺留的一些重大社會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使西漢衰退的國勢得到了控制。他去世的時候,漢朝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第六位: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廢太子劉劇的孫子,在位25年,出生的時候正值西漢發生巫蠱之亂,衛太子劉劇被迫自殺,年幼的劉病已被送進監獄,所以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受過牢獄之災的皇帝,在位的時候勵精圖治,整頓吏治等,使得西漢國力達到頂峰。

後來西漢的皇帝基本都是廢物了。


無聊感悟人生


西漢最有作為的皇帝是漢文帝和漢景帝。

一、漢文帝。



漢文帝重用儒家大師張倉,廢除秦朝夷租連坐等惡法,廢除車裂等酷刑。放開言論,廢除誹謗罪。鄙人謂之張倉廢法。

開創文景之治。漢文帝關心百姓疾苦,十分節儉,孝順。遣散宮女嬪妃,並贈予重金。

漢文帝死前,坦然面對生死:朕聞天下萬物萌生,非有不死。死者,萬物之理,物之自然也。豈可哀哉!並要求喪失簡辦,卿大夫,百姓只服三日之喪。

(與漢文帝相比,秦皇漢武簡直是惡魔。傾天下之財尋仙求長生。耗資無數興建陵墓,工匠全部陪葬。無所出的嬪妃全部殉葬。死者甚眾。萬民如螻蟻,踩死百萬不足惜)

漢文帝被儒家尊為漢代堯舜。

二、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前,狀況與崇禎即位時差不多:漢武帝重用法家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還大肆斂財。死罪可花錢免罪。賣官鬻爵。導致吏治腐敗,餓殍遍野,國家千瘡百孔。戶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已經到了亡國邊緣。還沒滅掉匈奴。

漢宣帝在這個爛攤子上,整肅吏治。使政治清明。發展經濟,使人口增長。國富民強。

在西域建立都護府,使中國第一次對西域行使國家主權。 漢宣帝時,漢朝國力、疆域皆達到鼎盛。大敗匈奴,匈奴單于至長安朝覲天子,向漢朝稱臣。



所謂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位漢土。

漢文帝與漢宣帝兩位英主,前者使漢朝賦予了華夏靈魂,後者使華夏挺直了脊樑。華夏民族因此被稱為漢朝。

漢朝之後,有蜀漢、後漢等政權,全是感念文宣之餘烈。


楊朱學派


西漢王朝是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202年開創,公元8年被外戚王莽篡奪,歷時210年,期間一共誕生過太祖高皇帝劉邦、孝惠皇帝劉盈、劉恭、劉弘、孝文皇帝劉恆、孝景皇帝劉啟、孝武皇帝劉徹、孝昭皇帝劉弗陵、廢帝劉賀、孝宣皇帝劉詢、孝元皇帝劉奭、孝成皇帝劉驁、孝哀皇帝劉欣、孝平皇帝劉衎、劉嬰十五個皇帝,其中有作為者如下: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自布衣平民的君主,在此之前的夏、商、周、秦的開國之君均為前朝的諸侯貴族出身,正是漢高祖劉邦打破了這一慣例,真正實現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先後消滅強秦和項羽兩大強敵,正是他所開創的大漢王朝使得由秦王朝奠定的大一統帝制得以延續,避免中國重新回到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老路上去。稱帝后的劉邦一方面承秦之制,另一面廢秦苛政,使遭戰火荼毒的天下百姓和國民經濟得以休養生息。劉邦還建立了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使在經歷焚書坑儒和秦末戰亂後日漸衰落的古典文化得以迎來複興。

漢文帝劉恆表面上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其實卻是深通政治謀略之人——公元前180年實際執掌大漢政權的呂太后壽終正寢,劉邦之孫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聯合開國元勳周勃、陳平等人剷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然而接下來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對平定呂氏立有大功的劉襄、劉章沒被大臣們擁立為帝,不久遠在代地完全沒參與平定呂氏的代王劉恆卻接到了滿朝文武希望他即刻赴京登基稱帝的邀請。按說劉恆白撿一個皇位該立即興高采烈前往京城登基才是,然而不緊不慢地前往長安,到了長安附近後並不急於入城,而是先派自己的心腹親信提前入城控制京城的軍政大權,然後才從容入城。面對平定諸呂之亂的大功臣周勃時劉恆充分展示了老練圓滑的政治手腕:一方面他極力尊崇周勃以維繫朝政的穩定,但當週勃以有機密大事要求單獨求見時卻明確拒絕,以此告誡平定諸呂之亂的功臣集團切莫居功自傲,絕不允許他們搞任何特殊化。表面上看:漢文帝劉恆在位時期似乎沒什麼重大的行政改革,也沒什麼重大的軍事行動,然而這恰恰是漢文帝劉恆的高明之處——事實上大亂之後生產力的恢復自有其內在邏輯,有時對生產發展的最大促進作用並不在於政府做了什麼,而在於懂得不該做什麼,儘量少折騰有時就是最大的促進支持。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今天的市場經濟不正是強調尊重市場自身內在邏輯規律,儘量減少行政對市場的干預力度嗎?這正契合中國古人無為而無不為的黃老哲學,漢文帝劉恆正是秉承這一理念開創了文景之治。

漢景帝劉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君主——他一方面延續了父親劉恆所開創的文景之治,另一方面又為兒子漢武帝劉徹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平定以吳、楚兩國為首的七國叛亂,隨即在全國範圍內裁撤諸侯藩王。在漢景帝時期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其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與此同時劉啟還收回了諸侯王國的官吏任免權以及鹽、鐵、銅等利源。漢景帝劉啟將原本向農民徵收的十五分之一的田賦降到了三十分之一,此後這一新稅率成為西漢王朝的定製。漢景帝時代也是西漢王朝的養馬事業迎來大發展的時代:當時官府飼養的馬匹發展到了40萬匹,這為日後漢武帝反擊匈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漢景帝時代也湧現出李廣、程不識和郅都等一批名將。

漢武帝劉徹以推恩令的形式解決了諸侯王國問題,同時打擊地方上的豪商遊俠勢力,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政體始於秦始皇、成於漢武帝,這也是秦皇漢武往往並稱的緣故。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時又兼採法制,實行明儒暗法之統治,這也為後世歷朝歷代借鑑效法。漢武帝劉徹改革幣制、實行鹽鐵官營,禁止地方私鑄錢幣,這一將貨幣發行權收歸中央之舉如今已為世界各國之通例。在軍事上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通過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三次大戰役迫使匈奴遠遁漠北,大大減輕了漢朝邊塞面臨的威脅。溝通西南夷、開拓南海諸島、滅衛氏朝鮮等行動使漢朝疆域得以大幅擴張,而張騫鑿空西域之舉加強了中原同西域的文明交往,為新疆得以成為我國領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溝通東西方文明的地緣戰略通道絲綢之路也得以開闢。儘管漢武帝劉徹的一生武功赫赫,然而和他的開疆拓土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凋敝的國內民生——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景帝劉啟漢朝的人口一直在穩步增長,然而在漢武帝統治時期漢朝人口卻從3600萬下降到了3200萬。漢武帝晚年爆發的巫蠱之禍導致包括漢武帝的皇后、太子、公主在內十餘萬人的死亡,最終形單影隻的漢武帝不得不以輪臺罪己的形式幡然悔悟。

漢宣帝劉病已可以說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少有的完美之君:秦皇、漢武儘管開疆拓土,然而對內卻橫徵暴斂、賦役繁多,在他們治下的百姓遠沒漢宣帝劉病已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宋朝皇帝治理下的國家儘管經濟繁榮,然而對外一直處於屈辱狀態;唐太宗李世民倒是文治武功絕卓絕——對內開創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掃除外患,然而在個人私德上卻有殺兄逼父的汙點。漢宣帝劉病已論開疆拓土不及秦皇漢武,論經濟建設不及宋朝皇帝,就知名度而言同天可汗李世民似乎相去甚遠,可以說他治下的華夏帝國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但哪方面都絕對不弱,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一段對外開疆拓土和國內經濟民生難得的協調發展時期,與此同時漢宣帝劉病已在個人私德上也是完美無瑕的,我們似乎無法從他身上找到任何缺點。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他的爺爺就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本來這名皇曾孫的生活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因為照正常的皇位傳承而言:漢武帝駕崩後就該由他爺爺劉據繼位,然後是他父親劉進,再然後就該是他。然而歷史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劉病已的太子爺爺被誣陷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在這場巫蠱之禍中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自殺身亡,此時尚在襁褓中的劉病已也被收押郡邸獄,劉病已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唯一出自監獄的皇帝。不要以為被收押就是劉病已一身最大的磨難了,接下來的一次變故險些讓小劉病已幼年夭折——後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病重的漢武帝召來望氣者詢問,得到了長安監獄有天子氣的答覆。皇帝最怕的就是有人取代自己的地位,如今一聽這話還了得,於是一道聖旨頒下:長安獄中的囚犯不分罪行輕重一律斬殺。誰知漢武帝的使節來到郡邸獄準備執行皇帝的命令時卻遭到廷尉監丙吉的堅決抵制,無論使節在外面怎麼宣傳皇命不可違,丙吉就是禁閉大門不開並衝外面的使節高喊道:“皇曾孫在此。普通人都不能無辜被殺,何況皇上的親曾孫呢!”無可奈何的使節只好回報漢武帝,漢武帝這才猛然想起自己還有一位曾孫被收押在長安獄中,莫非傳說中的天子氣應在他身上?看來此乃天意。於是漢武帝因此大赦天下,劉病已因禍得福反而得以順利出獄。儘管得以順利出獄,不過此時漢武帝已明確立幼子劉弗陵為嗣,按說劉病已應當已同皇位絕緣,甚至由於他作為前太子之孫的特殊身份實際處於一種相當尷尬的境地。這一時期的劉病已喜好遊俠,鬥雞走馬,廣為交結。正是因為和民間人士的廣泛接觸才使他得以避免像那些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君王一樣不知民間疾苦,不過在有些人眼中這卻被視為是不務正業之舉。到了該成家的年紀時劉病已再次面臨尷尬的局面:他畢竟是皇族,一般人家不敢高攀;然而京城富家大戶多視其為浪蕩公子,不願將女兒許配給他。暴室嗇夫許廣漢是當時漢帝國最底層的官員身份卑微且早年受過宮刑,被京中官僚不齒。許廣漢有個女兒名叫許平君,此時十四五歲,本應是內者令歐侯氏的兒媳,但在該出嫁時歐侯氏的兒子卻死了,因此有傳言說許平君剋夫。如此一來自然沒人再敢上門提親,許平君的母親驚懼之下求人為自己的女兒占卜,得到的答覆是將來此女將會大貴。掖庭令張賀是劉病已的爺爺劉據的家吏出身,得知此事後就為劉病已操辦婚禮,迎娶許平君為妻,婚後二人育有一子劉奭。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癸未日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死後無嗣。大將軍霍光遣丙吉等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即位僅十餘日時霍光已與張安世謀劃廢之 ;最後劉賀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於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為首的大臣廢黜。由霍光屬吏升任為太僕的杜延年的兒子杜佗素與劉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劉病已德美,勸霍光、張安世立其為帝,丙吉也表示劉病已甚至民間疾苦、德行出眾,於是劉病已被朝臣們擁戴為帝並正式改名為劉詢。這時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還沒出嫁,由於霍光此時手握朝政實權且是劉詢的擁立者,況且霍氏家族還是上官太后的親戚,一時間大臣們紛紛提議冊立霍成君為皇后。人們似乎都忘了劉詢早有妻室,甚至還有孩子。劉詢並沒公開表明自己在皇后人選上的態度,而是下詔說要尋求自己貧賤時的一口舊寶劍,大臣們見皇帝連自己貧賤時所用的劍尚且如此珍惜,何況人呢?於是又紛紛奏請立許平君為皇后,從此中國歷史上就留下了一個故劍情深的典故。然而霍光的妻子霍顯卻沒放棄將自己的女兒推上後位的打算——本始三年(前71年)許皇后再度懷孕,臨產時生了病。霍顯命女醫淳于衍(掖廷護衛淳于賞的妻子)在滋補湯藥中投進毒藥,讓許平君生產後服用。許皇后服用後不久毒發逝世。許皇后死後霍顯成功將自己的女兒扶上了後位,成為皇后的霍成君揮金如土,與許平君提倡的節儉完全違背。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為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葬禮。地節三年(前67年)漢宣帝立許平君的兒子劉奭為皇太子,此舉激怒了霍顯,於是她又開始陰謀毒害太子,不料事情洩露並牽連到之前毒害許皇后之事一併東窗事發,於是劉詢將霍氏家族滿門抄斬。在清除了手握重權的霍氏家族後劉詢可以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治國理念了——他一直秉承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一方面他廢除了漢武帝時期繁重的賦役和嚴苛的刑罰,但另一方面對作奸犯科的行為也絕不姑息養奸。對內他整飭吏治、休養生息;對外他設西域都護府,從而將新疆地區納入中華版圖,接見匈奴呼韓邪單于,止息漢匈之間的長年戰爭,又起用趙充國等名將平定西羌。對漢宣帝劉病已的功績《漢書》是如此記載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西漢有作為的皇帝除了劉邦之外,首屈一指的可能當屬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了。史書《漢書》評價稱:“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其次是開創文景之治的文景兩帝。文景二帝吸取秦滅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著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漢初至漢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文、景二帝仁慈恭儉,篤信黃老,以清靜不擾民為政策,海內富庶,國力強盛,也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是可能較少人瞭解的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

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 ,又稱“孝宣中興” ,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

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一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劉邦的廟號為太祖、劉恆為太宗、劉徹為世宗、劉詢為中宗,劉詢是少有的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

然而,天不假年,劉詢活了四十多歲便因病逝世!


環球文史


漢朝皇帝知名度高的基本集中於西漢


作為大漢帝國的締造者漢高祖劉邦是西漢,東漢,蜀漢的先祖,其後還有五胡亂華時期劉淵建立的前趙,以及南朝劉宋,還有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漢和南漢都想和劉邦家族套關係,以顯示自己的正統!今天我就聊聊西漢的明君……

1.漢高祖 劉邦

滅秦

滅楚

剪滅異姓諸侯

一手締造了大漢江山




2.漢文帝 劉恆

文景之治的開創者

作為劉邦八子當中僅存的碩果之二中之一,為大漢江山的延續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3.漢景帝 劉啟

文景之治的繼承者

漢初剪滅異姓王,封同姓王,為大漢江山的統一埋下了隱患,漢景帝上臺伊始就平定了七王之亂,穩住了大漢江山

選擇了一位正確的繼承人


4.漢武帝 劉徹

對內徹底解決了諸侯王問題,設立內外朝制度,集大權於一身。

對外徹底征服了匈奴,徹底逆轉了漢匈的局面,漢武帝開疆拓土,使漢朝的版圖達到最大,此後中國的版圖保持了400年不變。

是他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性,他是一個與秦始皇並駕齊驅的帝王


5.漢宣帝 劉詢

歷史上唯一一個坐過牢的皇帝,出生不久曾祖母,祖父母,父母皆被曾祖父漢武帝劉徹弄死了。

從小生長於市井之間,瞭解民間疾苦。

所以,繼位後對民實行仁政。漢宣帝時期是西漢王朝發展的頂峰。

建立西域都護府,經略西域,首次把西域納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對絲綢之路的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在唐朝之前的皇帝,我們今天一般稱其諡號,而西漢能有廟號的,在以上五位皇帝中,只有漢景帝沒有廟號,其他四位皆有,足以說明問題了


漢高祖劉季劉亭長


秦朝有六世之餘烈,西漢同樣有六世之餘烈,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屬這六位皇帝最為出名。



漢高祖創立了大漢王朝,制定了各項制度,有創世定鼎之功。


文帝、景帝主要是以文治國、休養生息,為大漢積蓄了國力。

漢武帝,北驅匈奴,做到了漠南無匈奴,草原諸部無不臣服,並打通了通往了西域的通道,在文化牆獨尊儒術,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


昭帝對武帝后期的弊政進行了改革,扭轉了國庫虧空、民生凋敝的局面,中興了漢朝。

漢宣帝時期漢朝達到了鼎盛,漢軍徹底擊敗了匈奴,匈奴從此一蹶不振,漢朝並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西域正式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經過昭帝、宣帝的勵精圖治,這一時期合稱昭宣中興、昭宣之治。


七夜解說遊戲


個人認為,西漢最牛叉的皇帝並不是漢高祖劉邦和名氣最大的漢武帝劉徹。而是他們的後代,劉病己,漢宣帝。

高祖劉邦開國建業,算是創業之功,但多少給後代埋下了大量的隱患。漢武帝,就更不用說了,武帝之武在於頻繁的對外征戰,在他後期,帝國差點就被拖垮了。

而在漢宣帝劉病己手裡,他又幹了些什麼呢?

第一件大事就是徹底的降服了匈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領人眾萬餘來降。匈奴的國王親自跑到漢宣帝的面前過來表示臣服。這是之前中國從來沒有過的大事。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圍困,要不是陳平,劉邦說不定就要被匈奴抓去作俘虜了。漢武帝傾盡全國之力攻打匈奴,所得戰績也不過和秦始皇時代相平平。要知道,漢武帝打匈奴差點就國力衰竭,亡國也毫不稀奇。但是,漢宣帝做到了這一點,百年漢匈戰爭,漢朝贏了,決定性的贏了!

從此之後,匈奴開始走向滅亡,一直到漢獻帝時代,匈奴正式滅亡。這樣的大事史書上居然只有了了一句話。讓漢宣帝的長期掩蓋在漢武帝的光芒之下,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匈奴投降以後,漢宣帝又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這個名詞我們可以在教科書上頻繁看到,也是考點之一,是漢朝的最大功績之一。它是在漢宣帝手上建立的,從此,漢朝就實際掌控了西域。這個影響力一直持續了數百年。這是開疆拓土的偉業。

僅僅憑這兩點,漢宣帝就絕對可以稱的上是漢朝最英明的君主了。

當然,他在治國方面也有一手。

首先,他幹掉了霍光集團。要知道武帝之後朝廷的實際政權都在霍光手裡,漢宣帝的前任就是被霍光廢掉的。要說霍光是西漢的無冕之王,那是毫不言重的。但是,漢宣帝水平極高,不僅韜光養晦六年熬死了霍光,還在他死後一舉將霍光集團剿滅,那才真叫牛叉。

漢宣帝還將漢武帝確立的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發揚光大,並作為一項穩定的制度傳承下去。這項制度一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這句話漢宣帝說出了統治權術的真諦。

儒是面上的事,但實際上中國曆代皇帝實行的都是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

可惜,漢宣帝只活了42年。要是他能再多活個二三十年,那麼歷史將會是另一番景象,漢朝也會更加強盛。


歷史麻辣鍋


竊以為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劉病已,這幾位皇帝都算是有作為的。劉邦自不必說,有了他這才有了大漢帝國。



之後的呂后(漢惠帝劉盈)也將漢朝治理的有聲有色,司馬遷寫史記時專門以寫帝王本紀的方式給呂后立傳,無形中也是一種肯定。

漢文帝,漢景帝兩位帝王繼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開創了漢朝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將漢朝推向頂峰,這兩位帝王功不可沒。


漢武帝描述他豐功偉績的歷史文章有很多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秦始皇塑造了華夏之外形,漢武帝豐富了華夏之骨骼,有了他們大一統思想2000多年來一直深入人心,使華夏避免了四分五裂。

漢昭帝劉弗陵在漢武帝開疆拓土,百姓疲敝的緩衝期內堅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策上執行的還不錯,守成之君當之無愧。

漢宣帝劉病已——武昭宣盛世的集大成者,漢朝在他治下達到頂峰,降服匈奴,將西域納入華夏版圖。

之後西漢的帝王是一代不如一代,也許真應了漢宣帝對漢元帝所說的那就話:亂我漢家者,太子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