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杰哥208733768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毕竟秦国统一六国后,还有匈奴、南越的纷扰,而且时间并不长。但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长达两百多年,并且影响深远,后有东汉、蜀汉。西汉有作为的皇帝有六位,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昏君,汉成帝刘骜充其量也就是后期荒淫无道。



第一位,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刘邦生在秦末,长在秦末,亲眼目睹过百姓生活因战乱而贫苦不堪的残酷现实,加上他自己也有野心,最终凭借实力结束乱世,并真正做到天下归心。他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帝王,一统中原后,他采用分封制,将秦国有利国政的政策继承发展并有效利用,用休养生息的政策,给自己的百姓带来福祉。



第二位,汉文帝刘恒,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庶子,原为代王。在代国期间,就将封国国政处理的有条有理。成为皇帝后励精图治,继续与民休息,兴修水利,并且废除严刑峻法,与匈奴联姻维护和平。汉文帝是个名副其实的孝子,他对母亲的纯孝为天下臣民的表率。



第三位,汉景帝刘启,他是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后世将他与父亲的治世并称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平定七国之乱,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为汉武盛世打下了基础。汉景帝是个有理想和抱负的皇帝,可惜轰动西汉王朝的削藩政策并没有很好落实,还被迫杀了自己最敬重的老师晁错。

第四位,汉武帝刘彻,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在位54年,开创前所未有的大汉盛世,将匈奴抵御的几乎没有生存之地。从中央到地方,他采取的国政具有开创性,颁布推恩令,弱化诸侯王的权力,一生开创六个第一,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典型的文武全才。若不是晚年巫蛊之祸让他形象大打折扣,他几乎可以成为完美帝王。



第五位,汉昭帝刘弗陵,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幼子,因为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皇位继承人空悬,被汉武帝托孤于霍光等重臣,继位为帝。汉昭帝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延续汉武帝晚年的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盐铁官营,发展生产,加强对北方的防守。若不是英年早逝,一定还会有更多作为的。



第六位,汉宣帝刘询,他是汉武帝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巫蛊之祸从小长于民间,亲身经历过民间疾苦。汉宣帝继位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重视吏治,主张“王道”、“霸道”并用,设置西域都户监护西域各城。汉宣帝的历史功绩在西汉史上仅亚于汉武帝,他的治世被称为“孝宣中兴”。



西汉一朝比起东汉,少了宦官专权,至于外戚干政,东汉有过而无不及。西汉一朝还有吕后当政期间,国力也很强盛,可惜她不是皇帝。


翻出历史那一页


1.汉文帝 刘恒 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作为刘邦八子当中仅存的硕果之二中之一,他采取了与民休息,安定百姓的国策,此外,无论是从国政、吏政,还是自我要求、皇帝约束方面,都有一些比较突出的做法。例如:偃兵务农,对北方的匈奴,基本采取和亲与防御政策以保持边塞地区的安定;减刑节用,废除肉刑;为政清明,从谏如流;文帝废了过去的‘’诽谤妖言罪"‘秘祝"。这些为大汉江山的延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汉景帝 刘启 文景之治的继承者 汉初剪灭异姓王,封同姓王,为大汉江山的统一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削藩平叛,国泰民安;择贤任能,平定七国之乱,稳住了大汉江山。

3.汉武帝 刘彻 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置‘’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问题,设立内外朝制度来削弱相权,同时开始在军事上进行集权;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还整顿财政发展农业。对外彻底征服了匈奴,彻底逆转了汉匈的局面,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的版图达到最大。汉武帝在位的54年,使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意识上都达到了完备,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成熟和定型。





逝年往昔


西汉也好,东汉也罢,还是历史上任何的朝代可以说有作为的皇帝几乎是开国前几代,如果连前几代都很少有作为的皇帝,那么这个朝代也是存在不了几年的。

言归正传,西汉有哪些有为的皇帝呢?

第一位:汉高祖刘邦

刘邦布衣出生,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算是起步比较晚,实力比较弱的一只,但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在萧何、张亮、韩信等等名相明将的辅佐下,终于推翻了秦国的统治,并打败了一代雄主西楚霸王项羽,统一的全国。前后在位共八年,在位期间与民休养生息,重农抑商,发展经济,使得百姓安定。

第二位: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刘邦的第四子,吕后死后,诸吕叛乱,周勃、陈平等平定内乱,并迎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文帝在位23年期间,励精图治,与民修养,发展经济,为汉朝的文景之治打下坚定的基础。

第三位: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文帝第五子,窦太后长子,在位期间,巩固中央统治,实行削藩政策,平定七王之乱。继续奉行汉朝的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经济、减轻赋税等等,和文帝一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在位16年。

第四位: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罢百家,独尊儒术。发展国力,北伐匈奴,打的匈奴亡国灭族,使得大汉王朝名扬四海,使得汉成为一个民族的姓。在位56年。

第五位: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第六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即位的时候年仅8岁,在位仅13年,别看他小,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一些改革,减轻赋税,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一些重大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使西汉衰退的国势得到了控制。他去世的时候,汉朝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第六位:汉宣帝刘病已

汉宣帝刘病已是汉武帝废太子刘剧的孙子,在位25年,出生的时候正值西汉发生巫蛊之乱,卫太子刘剧被迫自杀,年幼的刘病已被送进监狱,所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受过牢狱之灾的皇帝,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等,使得西汉国力达到顶峰。

后来西汉的皇帝基本都是废物了。


无聊感悟人生


西汉最有作为的皇帝是汉文帝和汉景帝。

一、汉文帝。



汉文帝重用儒家大师张仓,废除秦朝夷租连坐等恶法,废除车裂等酷刑。放开言论,废除诽谤罪。鄙人谓之张仓废法。

开创文景之治。汉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十分节俭,孝顺。遣散宫女嫔妃,并赠予重金。

汉文帝死前,坦然面对生死:朕闻天下万物萌生,非有不死。死者,万物之理,物之自然也。岂可哀哉!并要求丧失简办,卿大夫,百姓只服三日之丧。

(与汉文帝相比,秦皇汉武简直是恶魔。倾天下之财寻仙求长生。耗资无数兴建陵墓,工匠全部陪葬。无所出的嫔妃全部殉葬。死者甚众。万民如蝼蚁,踩死百万不足惜)

汉文帝被儒家尊为汉代尧舜。

二、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前,状况与崇祯即位时差不多:汉武帝重用法家张汤、杜周、江充。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还大肆敛财。死罪可花钱免罪。卖官鬻爵。导致吏治腐败,饿殍遍野,国家千疮百孔。户口减半。相当于今天死了7亿人。已经到了亡国边缘。还没灭掉匈奴。

汉宣帝在这个烂摊子上,整肃吏治。使政治清明。发展经济,使人口增长。国富民强。

在西域建立都护府,使中国第一次对西域行使国家主权。 汉宣帝时,汉朝国力、疆域皆达到鼎盛。大败匈奴,匈奴单于至长安朝觐天子,向汉朝称臣。



所谓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位汉土。

汉文帝与汉宣帝两位英主,前者使汉朝赋予了华夏灵魂,后者使华夏挺直了脊梁。华夏民族因此被称为汉朝。

汉朝之后,有蜀汉、后汉等政权,全是感念文宣之余烈。


杨朱学派


西汉王朝是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开创,公元8年被外戚王莽篡夺,历时210年,期间一共诞生过太祖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刘恭、刘弘、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废帝刘贺、孝宣皇帝刘询、孝元皇帝刘奭、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孝平皇帝刘衎、刘婴十五个皇帝,其中有作为者如下: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自布衣平民的君主,在此之前的夏、商、周、秦的开国之君均为前朝的诸侯贵族出身,正是汉高祖刘邦打破了这一惯例,真正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先后消灭强秦和项羽两大强敌,正是他所开创的大汉王朝使得由秦王朝奠定的大一统帝制得以延续,避免中国重新回到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老路上去。称帝后的刘邦一方面承秦之制,另一面废秦苛政,使遭战火荼毒的天下百姓和国民经济得以休养生息。刘邦还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使在经历焚书坑儒和秦末战乱后日渐衰落的古典文化得以迎来复兴。

汉文帝刘恒表面上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其实却是深通政治谋略之人——公元前180年实际执掌大汉政权的吕太后寿终正寝,刘邦之孙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联合开国元勋周勃、陈平等人铲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然而接下来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对平定吕氏立有大功的刘襄、刘章没被大臣们拥立为帝,不久远在代地完全没参与平定吕氏的代王刘恒却接到了满朝文武希望他即刻赴京登基称帝的邀请。按说刘恒白捡一个皇位该立即兴高采烈前往京城登基才是,然而不紧不慢地前往长安,到了长安附近后并不急于入城,而是先派自己的心腹亲信提前入城控制京城的军政大权,然后才从容入城。面对平定诸吕之乱的大功臣周勃时刘恒充分展示了老练圆滑的政治手腕:一方面他极力尊崇周勃以维系朝政的稳定,但当周勃以有机密大事要求单独求见时却明确拒绝,以此告诫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集团切莫居功自傲,绝不允许他们搞任何特殊化。表面上看: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期似乎没什么重大的行政改革,也没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然而这恰恰是汉文帝刘恒的高明之处——事实上大乱之后生产力的恢复自有其内在逻辑,有时对生产发展的最大促进作用并不在于政府做了什么,而在于懂得不该做什么,尽量少折腾有时就是最大的促进支持。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不正是强调尊重市场自身内在逻辑规律,尽量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吗?这正契合中国古人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哲学,汉文帝刘恒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开创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君主——他一方面延续了父亲刘恒所开创的文景之治,另一方面又为儿子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平定以吴、楚两国为首的七国叛乱,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裁撤诸侯藩王。在汉景帝时期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与此同时刘启还收回了诸侯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以及盐、铁、铜等利源。汉景帝刘启将原本向农民征收的十五分之一的田赋降到了三十分之一,此后这一新税率成为西汉王朝的定制。汉景帝时代也是西汉王朝的养马事业迎来大发展的时代:当时官府饲养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这为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汉景帝时代也涌现出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名将。

汉武帝刘彻以推恩令的形式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同时打击地方上的豪商游侠势力,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体始于秦始皇、成于汉武帝,这也是秦皇汉武往往并称的缘故。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又兼采法制,实行明儒暗法之统治,这也为后世历朝历代借鉴效法。汉武帝刘彻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禁止地方私铸钱币,这一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之举如今已为世界各国之通例。在军事上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通过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三次大战役迫使匈奴远遁漠北,大大减轻了汉朝边塞面临的威胁。沟通西南夷、开拓南海诸岛、灭卫氏朝鲜等行动使汉朝疆域得以大幅扩张,而张骞凿空西域之举加强了中原同西域的文明交往,为新疆得以成为我国领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地缘战略通道丝绸之路也得以开辟。尽管汉武帝刘彻的一生武功赫赫,然而和他的开疆拓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凋敝的国内民生——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汉朝的人口一直在稳步增长,然而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人口却从3600万下降到了3200万。汉武帝晚年爆发的巫蛊之祸导致包括汉武帝的皇后、太子、公主在内十余万人的死亡,最终形单影只的汉武帝不得不以轮台罪己的形式幡然悔悟。

汉宣帝刘病已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少有的完美之君:秦皇、汉武尽管开疆拓土,然而对内却横征暴敛、赋役繁多,在他们治下的百姓远没汉宣帝刘病已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宋朝皇帝治理下的国家尽管经济繁荣,然而对外一直处于屈辱状态;唐太宗李世民倒是文治武功绝卓绝——对内开创贞观之治,对外灭东突厥扫除外患,然而在个人私德上却有杀兄逼父的污点。汉宣帝刘病已论开疆拓土不及秦皇汉武,论经济建设不及宋朝皇帝,就知名度而言同天可汗李世民似乎相去甚远,可以说他治下的华夏帝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但哪方面都绝对不弱,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一段对外开疆拓土和国内经济民生难得的协调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汉宣帝刘病已在个人私德上也是完美无瑕的,我们似乎无法从他身上找到任何缺点。汉宣帝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他的爷爷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本来这名皇曾孙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照正常的皇位传承而言:汉武帝驾崩后就该由他爷爷刘据继位,然后是他父亲刘进,再然后就该是他。然而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刘病已的太子爷爷被诬陷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在这场巫蛊之祸中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身亡,此时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押郡邸狱,刘病已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唯一出自监狱的皇帝。不要以为被收押就是刘病已一身最大的磨难了,接下来的一次变故险些让小刘病已幼年夭折——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病重的汉武帝召来望气者询问,得到了长安监狱有天子气的答复。皇帝最怕的就是有人取代自己的地位,如今一听这话还了得,于是一道圣旨颁下:长安狱中的囚犯不分罪行轻重一律斩杀。谁知汉武帝的使节来到郡邸狱准备执行皇帝的命令时却遭到廷尉监丙吉的坚决抵制,无论使节在外面怎么宣传皇命不可违,丙吉就是禁闭大门不开并冲外面的使节高喊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无可奈何的使节只好回报汉武帝,汉武帝这才猛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位曾孙被收押在长安狱中,莫非传说中的天子气应在他身上?看来此乃天意。于是汉武帝因此大赦天下,刘病已因祸得福反而得以顺利出狱。尽管得以顺利出狱,不过此时汉武帝已明确立幼子刘弗陵为嗣,按说刘病已应当已同皇位绝缘,甚至由于他作为前太子之孙的特殊身份实际处于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这一时期的刘病已喜好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正是因为和民间人士的广泛接触才使他得以避免像那些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君王一样不知民间疾苦,不过在有些人眼中这却被视为是不务正业之举。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时刘病已再次面临尴尬的局面:他毕竟是皇族,一般人家不敢高攀;然而京城富家大户多视其为浪荡公子,不愿将女儿许配给他。暴室啬夫许广汉是当时汉帝国最底层的官员身份卑微且早年受过宫刑,被京中官僚不齿。许广汉有个女儿名叫许平君,此时十四五岁,本应是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媳,但在该出嫁时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因此有传言说许平君克夫。如此一来自然没人再敢上门提亲,许平君的母亲惊惧之下求人为自己的女儿占卜,得到的答复是将来此女将会大贵。掖庭令张贺是刘病已的爷爷刘据的家吏出身,得知此事后就为刘病已操办婚礼,迎娶许平君为妻,婚后二人育有一子刘奭。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死后无嗣。大将军霍光遣丙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即位仅十余日时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 ;最后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于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由霍光属吏升任为太仆的杜延年的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刘病已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其为帝,丙吉也表示刘病已甚至民间疾苦、德行出众,于是刘病已被朝臣们拥戴为帝并正式改名为刘询。这时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还没出嫁,由于霍光此时手握朝政实权且是刘询的拥立者,况且霍氏家族还是上官太后的亲戚,一时间大臣们纷纷提议册立霍成君为皇后。人们似乎都忘了刘询早有妻室,甚至还有孩子。刘询并没公开表明自己在皇后人选上的态度,而是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大臣们见皇帝连自己贫贱时所用的剑尚且如此珍惜,何况人呢?于是又纷纷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从此中国历史上就留下了一个故剑情深的典故。然而霍光的妻子霍显却没放弃将自己的女儿推上后位的打算——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再度怀孕,临产时生了病。霍显命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让许平君生产后服用。许皇后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许皇后死后霍显成功将自己的女儿扶上了后位,成为皇后的霍成君挥金如土,与许平君提倡的节俭完全违背。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立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皇太子,此举激怒了霍显,于是她又开始阴谋毒害太子,不料事情泄露并牵连到之前毒害许皇后之事一并东窗事发,于是刘询将霍氏家族满门抄斩。在清除了手握重权的霍氏家族后刘询可以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治国理念了——他一直秉承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一方面他废除了汉武帝时期繁重的赋役和严苛的刑罚,但另一方面对作奸犯科的行为也绝不姑息养奸。对内他整饬吏治、休养生息;对外他设西域都护府,从而将新疆地区纳入中华版图,接见匈奴呼韩邪单于,止息汉匈之间的长年战争,又起用赵充国等名将平定西羌。对汉宣帝刘病已的功绩《汉书》是如此记载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西汉有作为的皇帝除了刘邦之外,首屈一指的可能当属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了。史书《汉书》评价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其次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文景两帝。文景二帝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可能较少人了解的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 ,又称“孝宣中兴” ,史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

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刘邦的庙号为太祖、刘恒为太宗、刘彻为世宗、刘询为中宗,刘询是少有的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

然而,天不假年,刘询活了四十多岁便因病逝世!


环球文史


汉朝皇帝知名度高的基本集中于西汉


作为大汉帝国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是西汉,东汉,蜀汉的先祖,其后还有五胡乱华时期刘渊建立的前赵,以及南朝刘宋,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和南汉都想和刘邦家族套关系,以显示自己的正统!今天我就聊聊西汉的明君……

1.汉高祖 刘邦

灭秦

灭楚

剪灭异姓诸侯

一手缔造了大汉江山




2.汉文帝 刘恒

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作为刘邦八子当中仅存的硕果之二中之一,为大汉江山的延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汉景帝 刘启

文景之治的继承者

汉初剪灭异姓王,封同姓王,为大汉江山的统一埋下了隐患,汉景帝上台伊始就平定了七王之乱,稳住了大汉江山

选择了一位正确的继承人


4.汉武帝 刘彻

对内彻底解决了诸侯王问题,设立内外朝制度,集大权于一身。

对外彻底征服了匈奴,彻底逆转了汉匈的局面,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的版图达到最大,此后中国的版图保持了400年不变。

是他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性,他是一个与秦始皇并驾齐驱的帝王


5.汉宣帝 刘询

历史上唯一一个坐过牢的皇帝,出生不久曾祖母,祖父母,父母皆被曾祖父汉武帝刘彻弄死了。

从小生长于市井之间,了解民间疾苦。

所以,继位后对民实行仁政。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王朝发展的顶峰。

建立西域都护府,经略西域,首次把西域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在唐朝之前的皇帝,我们今天一般称其谥号,而西汉能有庙号的,在以上五位皇帝中,只有汉景帝没有庙号,其他四位皆有,足以说明问题了


汉高祖刘季刘亭长


秦朝有六世之余烈,西汉同样有六世之余烈,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属这六位皇帝最为出名。



汉高祖创立了大汉王朝,制定了各项制度,有创世定鼎之功。


文帝、景帝主要是以文治国、休养生息,为大汉积蓄了国力。

汉武帝,北驱匈奴,做到了漠南无匈奴,草原诸部无不臣服,并打通了通往了西域的通道,在文化墙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


昭帝对武帝后期的弊政进行了改革,扭转了国库亏空、民生凋敝的局面,中兴了汉朝。

汉宣帝时期汉朝达到了鼎盛,汉军彻底击败了匈奴,匈奴从此一蹶不振,汉朝并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经过昭帝、宣帝的励精图治,这一时期合称昭宣中兴、昭宣之治。


七夜解说游戏


个人认为,西汉最牛叉的皇帝并不是汉高祖刘邦和名气最大的汉武帝刘彻。而是他们的后代,刘病己,汉宣帝。

高祖刘邦开国建业,算是创业之功,但多少给后代埋下了大量的隐患。汉武帝,就更不用说了,武帝之武在于频繁的对外征战,在他后期,帝国差点就被拖垮了。

而在汉宣帝刘病己手里,他又干了些什么呢?

第一件大事就是彻底的降服了匈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领人众万余来降。匈奴的国王亲自跑到汉宣帝的面前过来表示臣服。这是之前中国从来没有过的大事。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要不是陈平,刘邦说不定就要被匈奴抓去作俘虏了。汉武帝倾尽全国之力攻打匈奴,所得战绩也不过和秦始皇时代相平平。要知道,汉武帝打匈奴差点就国力衰竭,亡国也毫不稀奇。但是,汉宣帝做到了这一点,百年汉匈战争,汉朝赢了,决定性的赢了!

从此之后,匈奴开始走向灭亡,一直到汉献帝时代,匈奴正式灭亡。这样的大事史书上居然只有了了一句话。让汉宣帝的长期掩盖在汉武帝的光芒之下,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匈奴投降以后,汉宣帝又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个名词我们可以在教科书上频繁看到,也是考点之一,是汉朝的最大功绩之一。它是在汉宣帝手上建立的,从此,汉朝就实际掌控了西域。这个影响力一直持续了数百年。这是开疆拓土的伟业。

仅仅凭这两点,汉宣帝就绝对可以称的上是汉朝最英明的君主了。

当然,他在治国方面也有一手。

首先,他干掉了霍光集团。要知道武帝之后朝廷的实际政权都在霍光手里,汉宣帝的前任就是被霍光废掉的。要说霍光是西汉的无冕之王,那是毫不言重的。但是,汉宣帝水平极高,不仅韬光养晦六年熬死了霍光,还在他死后一举将霍光集团剿灭,那才真叫牛叉。

汉宣帝还将汉武帝确立的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发扬光大,并作为一项稳定的制度传承下去。这项制度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句话汉宣帝说出了统治权术的真谛。

儒是面上的事,但实际上中国历代皇帝实行的都是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

可惜,汉宣帝只活了42年。要是他能再多活个二三十年,那么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汉朝也会更加强盛。


历史麻辣锅


窃以为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病已,这几位皇帝都算是有作为的。刘邦自不必说,有了他这才有了大汉帝国。



之后的吕后(汉惠帝刘盈)也将汉朝治理的有声有色,司马迁写史记时专门以写帝王本纪的方式给吕后立传,无形中也是一种肯定。

汉文帝,汉景帝两位帝王继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开创了汉朝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将汉朝推向顶峰,这两位帝王功不可没。


汉武帝描述他丰功伟绩的历史文章有很多很多,不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秦始皇塑造了华夏之外形,汉武帝丰富了华夏之骨骼,有了他们大一统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使华夏避免了四分五裂。

汉昭帝刘弗陵在汉武帝开疆拓土,百姓疲敝的缓冲期内坚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上执行的还不错,守成之君当之无愧。

汉宣帝刘病已——武昭宣盛世的集大成者,汉朝在他治下达到顶峰,降服匈奴,将西域纳入华夏版图。

之后西汉的帝王是一代不如一代,也许真应了汉宣帝对汉元帝所说的那就话: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