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老公不爱我了……”她将孩子扔下楼,自己也跳了下去

黑影从楼上落下……

2017年6月24日深夜,正在家睡得迷迷糊糊的罗小姐被一阵争吵声惊醒,睡眼惺忪的罗小姐起身,想看看到底是哪里传来的吵架声。罗小姐刚趴到窗户上,突然就有东西从楼上掉下来,罗小姐还没反应过来,又有一个黑影落下。

罗小姐被吓得瞬间清醒,因为房屋结构,她看不清掉在地上的到底是什么,只听到有孩子和大人的哭喊声……

警察来了后,罗小姐才知道,掉下楼的是一个住在5楼的孩子和孩子的妈妈……

原来,五楼住的是一对年轻夫妻,李先生和青青。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出生了,两岁左右。

青青全职在家带孩子,李先生忙于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李先生将在老家的母亲李老太接来上海帮忙。

“老公不爱我了……”她将孩子扔下楼,自己也跳了下去

因为生活习惯和育儿理念不同,青青和婆婆在相处中难免发生一些矛盾。而青青平时性格就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生完孩子后也是这样……

谁都没有想到,一次争吵会让青青彻底爆发了……

他的心跟她们一起坠落

2017年6月24日是一个很寻常的日子,青青陪着孩子午睡,李先生和李老太也在客厅里休息。突然,“砰”的一声,什么东西坠落的声音吵醒了青青和李老太。

“老公不爱我了……”她将孩子扔下楼,自己也跳了下去

原来是孩子从床上摔下来了。青青赶紧抱起大哭的孩子,李先生和李老太也都赶忙进房间查看孩子的情况。还好,孩子没事。

不过李先生很是心疼,他责怪青青没有看好孩子。李老太见状赶紧劝阻,“孩子摔倒很正常,没事的。”

之后,李老太和青青带着孩子出去透透气。李先生则整理衣装准备去参加同学聚会。

当晚十点多,李先生参加完聚会,回来时一身酒气。青青曾多次劝李先生不要喝多了,当时见到李先生醉醺醺的样子,火气就上来了。随即二人发生了激烈地争吵,甚至还动了手……

“老公不爱我了……”她将孩子扔下楼,自己也跳了下去

没一会儿,李老太发现后就来劝架,并把儿子拉到了客厅里,同时让青青不要生气了,先哄孩子睡觉。

几分钟后,李老太想回卧室看看孩子和青青的情况,却发现原本坐在床上的青青不见了!

李老太赶紧喊儿子,李先生接着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得酒意全无:青青竟然抱着孩子站在了窗外空调外机上。

“老公不爱我了……”她将孩子扔下楼,自己也跳了下去

李先生当下双腿一软,跪下求青青赶紧下来,不要做傻事。但青青只是看着李先生,面如死灰,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无论李先生怎么哀求,她都没有回应,最后,她背对窗户,将孩子平举,松手后孩子掉了下去,青青也跟着从5楼跳了下去。李先生只听到两声重物坠地的声音,他的心也仿佛跟着一起掉了下去。

还好,母子平安!

孩子摔下后不知死活,跑到楼下的李老太颤抖着抱起孩子,猛掐了一下,孩子才哭出声。孩子还活着,李老太却觉得浑身脱力,当急救人员到达时,李老太已经走不动路,是被抱着上车的。

而那边,情绪几近崩溃的李先生也冲下楼,直奔青青掉落的地方,又是哭喊又是掐人中,想叫醒已经昏迷的青青。

确认青青还有生命体征后,李先生赶快拨打120电话。之后,李先生陪着青青,李老太带着孩子去往不同的医院急救。

“老公不爱我了……”她将孩子扔下楼,自己也跳了下去

孩子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几天后,确认只有几处骨折,没有大碍。青青虽然有右手臂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等多处伤势,但经过抢救也性命无忧。

李先生庆幸万分,也无比自责,面对经过长时间手术终于清醒的青青,他拉着青青的手说:“你怎么能做这么傻的事情,我们以后日子长着呢,还要一起过呢……”

经过鉴定,案发时,青青患有名为应激障碍的精神障碍,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尽管孩子只是轻伤,但青青的行为已经涉嫌故意杀人,应该要承担刑事责任。

产后抑郁是“元凶”

今年1月,该案的承办人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行动不便的青青家中作笔录,并带了心理咨询师对青青进行心理疏导及评估。

面对承办人的讯问,青青说,“当时我觉得老公也不爱我了,常因为孩子的事和我吵架,跟婆婆经常有矛盾,我过得太压抑了,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因为舍不得孩子,所以就想无论生死都要和孩子在一起。”

李先生告诉承办人,孩子经医生诊断,恢复得很好,身体状况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主要由青青以及两边老人一同照顾。

而他认为青青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偏激的事,都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顾及青青的心理波动,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父亲、儿子的责任。如今一家人的生活已经逐步恢复正常,孩子也离不开母亲。

今年1月,闵行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青青提起公诉。

检察官说法

青青作为“新手妈妈”可能因为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以及内向性格的原因产生抑郁情绪,但李先生并没有及时发现,在与妻子的沟通上有所缺失,导致青青无处宣泄自己的焦虑与不安。

加上家庭琐事难免发生矛盾,负面情绪加剧了青青的症状,最终集中爆发,形成应激障碍。另外,青青对生命归属认识有所偏差。

无论孩子年纪大小,父母都无权以爱为名剥夺他们的生命,孩子的生命权必须得到保护和尊重。

(为保护当事人,文中所用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