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梦想珠峰的人很多,却大多止于仰望。他不仅成功登顶,更是首位自负行囊登顶珠峰的中国人。

好奇羌塘的人很多,却大多止于向往。他不仅成功穿越,更是以无后援的方式穿越四大无人区。

他是寒啸,一位转业辞官一心户外的残疾军人。追求心之所向,无论何时开始都不晚。(注:本文所有图片来源于寒啸)

寒啸,真名韩啸,退役残疾军人。

从18岁当空降兵起,他在部队摸爬滚打了23年。凭借多年特种兵训练锻炼出的身体素质和坚强意志,他在转业后的短短五年里,走遍国内几十条户外线路,自力穿越我国四大无人区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2018年5月16日,寒啸的户外之路随着登顶珠峰又迈上新台阶。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2018年5月16日,寒啸自力负重登顶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

“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登珠峰”

1972年,寒啸出生于江西抚州,从小爱在外婆家登高望远的他,受80年代登山热潮的影响,年少时就在心里播下了“登珠峰”的种子。

无自由,不攀登——在2013年转业离开部队后,户外探险就成为寒啸的“主业”。第一次登雪山,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美景,而是失去攀登自主权的心力交瘁。

那是2014年攀登四姑娘二峰,队伍意外不断,寒啸辗转了五个向导才得以冲顶。作为那天仅存的队伍,向导不愿独自趟雪开路,几次欲带队撤退。状态良好的寒啸提出帮忙开路,三个人几经周折才最终登顶,但是没有任何主动权的攀登体验令他失望。他打定主意:要么不登山,要登就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攀登

此后几年,寒啸开始密集地登雪山,系统学习自主攀登技巧,为心底的珠峰梦一点点蓄力。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2016年国庆节,寒啸在冲顶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途中。当辗转数日,终于看到马纳斯鲁金色晨曦笼罩群山时,他找到了生命中最弥足珍贵、最梦寐以求的向往。

为“自力”斗智斗勇——如今攀登珠峰已经相当成熟。登山公司为保证客户生命安全和登顶率,会由协作夏尔巴为每位客户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而寒啸却背道而驰,花一样的价钱却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由他自己背负攀登所需要用到的一切物资、装备和氧气,不让夏尔巴分担

再三同登山公司确认同意自负重的要求后,2018年3月30日,寒啸降落在尼泊尔卢克拉机场,开启了他的珠峰圆梦之行。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在48天的攀登路上,寒啸坚持自己扎营、做饭、背着氧气和其他物资。

虽然行前同意了寒啸的自力攀登计划,但登山总指挥尼玛始终对寒啸的体能和身体状态保持怀疑。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尼玛同寒啸关于氧气的“争夺战”不时上演:或把氧气藏起来、或把氧气拿走一部分、或要求立下生死状向寒啸施压。

而寒啸骨子里又有股倔劲儿,不肯放弃准备久已的登山计划。像上演谍战片一样,寒啸每天要和尼玛斗智斗勇。最终,僵持了十几天的双方各退一步,

  • 寒啸可以提前出发把物资背上去;负重前进的速度不能落后于队伍;
  • 尼玛不干涉寒啸的负重攀登;但是到达C4营地后必须与夏尔巴同行。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珠峰南坡的冲顶路通常有五个营地:珠峰大本营(5364m)、C1营地(5980m)、C2营地(6400m)、C3营地(7162m)和C4营地(7980m)。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疾风力竭冲顶路——5月14日,冲顶前两天,下午2点寒啸就到达了C3营地。按照计划,第二天队伍将从C3出发,爬升800米到C4后开始冲顶。

看着眼前C3向上近200米的陡峭冰壁,寒啸决定给第二天多留时间。他改变计划,冒险爬上冰壁,准备到险峻的高C3营地过夜。

当分两次把氧气、帐篷等睡眠系统、炉具等炊事系统、食品、电子产品等总重60多斤的个人物资运送到海拔7400米的高C3营地时,珠峰已是红霞漫天,日暮西斜了。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从高C3仰望珠峰,红色的是寒啸帐篷。

5月15日早6点多从高C3出发,寒啸背着所有装备走了11个小时才到C4营地。几乎没有休息,20:30便和队伍开始冲顶。公司强制配备的小夏尔巴陪他走到8500米处并帮他换完氧气,二人就分开各自攀登了。

那天晚上,呼啸的狂风好像要把帐篷撕碎,若不是有近半米长的雪锥固定着,连人带帐篷恐怕就不知何处了。那晚高C3营地只有寒啸和一个外国人的帐篷,风声如嘶,令人难眠。

圆梦世界之巅——5月16日上午9:00,在连续不眠29个小时后,他以期待的方式登上世界之巅。此时,距离他种下“珠峰梦”已经过了近30年。

寒啸飞快地取出相机拍照、录像,亲吻怀中妻子的照片,只在山顶待了十几分钟便转身下山。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寒啸在珠峰所见:群山肃杀,尽在眼底。

登顶珠峰的国人数以百计,他却是中国民间第一位自力负重登顶珠峰的人。对于这样的荣耀,寒啸却说,珠峰此行,其实无关生死。真正感受到死亡威胁的,是在羌塘。

纵穿羌塘,离死亡最近30米

寒啸第一次被大众关注是在2015年。那年五月,他和三名队友墨颜、狐狸、四海在无补给、无后援的条件下,推车40天从南向北纵穿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三大无人区。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羌塘,这片北方的空地,在当时只有杨柳松、丁丁、老苟三个中国人自力活着走出来过。这是寒啸、墨颜、狐狸、四海穿越三大无人区路线图,起点西藏双湖,终点青海茫崖。

面对队友狐狸的三大无人区穿越邀约,好几个夜晚,寒啸辗转反侧:一边是原始荒原神秘的吸引力,一边是无补给无后援巨大的风险。

最终,他因老队友墨颜、四海的加入而信心大增,全力为这次充满未知的探险做准备。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进入羌塘时队伍合影,从左至右:墨颜、狐狸、四海、寒啸。

分歧加剧,寒啸离队——然而,再周全的计划也赶不上现实的变化,征途开始得并不顺利:

  • 墨颜出发前手指被切伤
  • 寒啸第二天翻车摔伤了手腕
  • 狐狸一直拉肚子
  • 四海持续高反
  • 油炉罢工
  • 大雪和沙尘暴轮番袭击推车困难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面对不知冰冻程度的东温河,寒啸用在军校学到的过河技巧,系着安全绳上冰河侦查,四海拖着绳子进行保护。

穿越路上,既有队友间相互帮助的温暖,也少不了意见不统一带来的争执。

出发第17天,当遇到牧民补给的希望落空后,队友对食品补给失去了信心。消极情绪像传染病开始在团队蔓延,狐狸打定主意撤退,寒啸却坚持物资足够,不甘心就此返回。

偏偏第二天出发后,四个人在浓雾弥漫的大雪中偏离了正确轨迹。面对再次出现的撤退和散伙的声音,寒啸蹬上车,按照自己坚持的方向,头也不回得独自向北去。

独行遇熊,魂飞魄散——冲动之下走单骑,寒啸在茫茫雪原中体验了大喜和大惊。

像陶渊明误闯桃花源一样,迷雾中的寒啸竟误打误撞地碰到了从之前落脚点迁走的游牧民帐篷。不仅饱餐一顿,补充了物资食品,还彻底解决了炉头和燃料问题。

意外得到帮助的寒啸激动得想立刻和队友分享这个好消息,可没拿卫星电话,不停的走出帐篷往回张望,却始终看不到墨颜他们的身影。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荒原之上游牧民一家的帐篷虽小,却救寒啸于困境。待他辞别恩人再回首,那顶如诺亚方舟的白色帐篷已隐没在风雪中,消失不见。

独行的第六天,正闷头推车上坡的寒啸一抬头,忽然发现从山坡后面走出四头足有2米多高的壮硕棕熊

当时我完全吓傻了,大脑一片空白。带的鞭炮、辣椒水什么的全忘了。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时间放佛凝固一般。如果此时棕熊发动袭击,寒啸分分钟就会被撕碎。

同样低头爬坡的藏棕熊显然也对突然冒出来的不明生物吃了一惊。双方当时相隔不过30米,大眼瞪小眼的僵持了五六秒

寒啸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对于死亡的恐惧从没有如此强烈。

直到最大的那头熊先败下阵来,领着一家转头跑走了好远,寒啸才从劫后余生中回过神来。

启动搜救,队伍重聚——独自遭遇棕熊的寒啸此时并不知道,队友们在他落单后并没有撤退,而是冒着暴风雪赶到了必经之路的五泉河过河点等待。

由于并不清楚寒啸所带的补给是否充足,在5月2日队伍分开的第一时间,心急如焚的队友就将情况通报给了后方救援队老朱,等待五天没有进展的老朱已启动了救援预案,派车前来搜救。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在茫茫荒原看到远处那顶再熟悉不过的绿色帐篷,寒啸激动万分。

出发第24天,在五泉河边守了整整三天队伍终于在茫茫荒原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越来越近。队伍重新集结,每个人都百感交集:

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一起走出无人区。

第31天,过了新藏分界线就算别了羌塘,进入阿尔金,但随即就面临缺水困境,他们只能一路寻找被越野车队丢弃的废瓶喝垃圾水解渴。就这样风尘仆仆地到达青海茫崖,结束了40天风餐露宿的探险。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寒啸在阿尔金无人区。

九个月后,寒啸又组队继续无人区的征程。历时17天,北进东出,重装穿越了以神秘诡异著称的罗布泊。由此,寒啸成为中国第一位无后援纯自力完成四大无人区穿越的人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2016年2月,寒啸背着100斤的行囊(包括43瓶水和其他设备)自力完成罗布泊A线和B线穿越。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

寒啸人生的上半场是一部优秀军人的奋斗史:21岁考上军校,36岁提拔团长,多次参加重大演习、轮战,并两次荣立三等功。经年累月的训练加上十几年前的旧伤,他的右膝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落下了“七级伤残”。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1993年-1997年在济南陆军学院学习时的寒啸,意气风发。同常人一样,渴望升官立功。

2013年,在部队摸爬滚打了23年的寒啸,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由于部队缩编,已是团职干部的寒啸确定转业,被安排到南昌的机关担任领导。面对体制内的铁饭碗,寒啸却犹豫了,

我不愿守着办公桌过一眼看到底的生活。

当时寒啸刚做完手术不久,换上两条人工韧带让他告别了伤病。但对于人生路口的选择题,寒啸依然没有答案。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至今寒啸的右膝还留有四根钛螺钉作支撑。

他回味起2008年在空军指挥学院进修时,初入户外的他和战友在北京周边探险的种种;想起那个时候看过的一本书《我只养你十八岁》。书的作者老周对“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首”墨脱徒步的描述一直令寒啸念念不忘。此时,他对于墨脱的执念又被重新唤起。

那年九月,寒啸在西部随心所欲地流浪了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他环行青海湖,徒步墨脱,搭车反穿318,朝拜梅里雪山......这是他第一次涉足高原线路,那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完全征服了寒啸。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2013年9月,寒啸在“莲花圣地”墨脱徒步。

回到九江,他毅然决定:放弃打拼二十年的一切,提前退休,带着自由身上路。离开部队时,寒啸留下了这样的感言,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往后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静地走完。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

转身,他便一头扎进户外,开始了下半场的潇洒人生。

纵穿羌塘、登顶珠峰,他实现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除了经常徒步、登山、攀岩、攀冰外,空降兵出身的寒啸对滑翔伞也非常熟稔。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但天马行空的生涯,寒啸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若没有前半生从军对于体能、品格的全方位锤炼,短时间内接连实现穿越无人区和登顶珠峰的梦想便无从谈起。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对话 | 寒啸

OUTDOOR:您是如何应对户外潜在的危险呢?

寒啸:准备好了再出发,平安回家才是户外最大的成就。这些年我一直没有中断身体素质的锻炼,并且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做好一切应对措施,做各种预案,买好保险,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OUTDOOR:家人对您进行户外探险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寒啸:最开始家里是竭力反对的,我那阵子出去也会把家人屏蔽。去羌塘的时候只和他们说是“去西藏”,所以当家里听到我被搜救,以为会永远失去我了,一直哭,哭了一个礼拜把我哭出来了。从那以后我们沟通就多些了。正好这次狼队(注:晕晕狼)说去登珠峰,并且用自力攀登的方式,我和家人说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家里也明白反对对我没什么用,一辈子肯定得同意我去一次,不去的话后半辈子也不会安心,所以这一次全家包括老人都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我。

OUTDOOR:您在珠峰之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寒啸:我没有计划,看有没有合适的队伍和喜欢的线路吧。但短期内十四座就不考虑了,家里也不放心。未来我希望能完成“7+2”吧。当然,也是用自力的方式去挑战。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户外探险outdo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