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不到10平的衚衕小店,一共四張桌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爛肉面

現在只有這家店能吃到

還有各種京味面和小涼菜

門臉拆了,想吃還得“走後門”

老舍筆下的那碗麵

什麼叫爛肉面

爛肉面在舊京的“二葷鋪”和飯攤兒、茶館裡都有賣的,相當於今日的牛肉麵。老舍的《茶館》中,裕泰茶館就賣爛肉面。爛肉面是大茶館特殊的食品,價錢便宜,作起來便當。爛肉不僅有豬肉,還有牛羊肉、驢肉、狗肉等,爛肉不是成塊兒的好肉,都是些下腳料,因此,價錢非常便宜,是窮人解饞的“開心丸”。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區別於舊時候,做法雖然相同但是用的不再是“爛肉”,而是豬五花和牛胸腩。不過爛肉面並不是因為好吃才出名的,慕名來吃的人或許是為了情懷,亦或許是想嚐嚐老舍筆下的味道。

豬肉、牛肉、香菇、木耳、蘿蔔切成碎塊燉至成滷,需要兩個多小時。所以會提前燉好,客人來了只需要煮麵,澆上澆頭,拌勻就可以吃了。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爛肉面的滷子吃起來鹹香可口,味道不是很重,倒是這手擀麵非常搶風頭,口感勁道,拌麵吃起來很有嚼勁,而且還不失面香。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喜辣的朋友還可以試試姥爺秘製辣椒油,又香又辣,老闆說這辣椒油厲害哦,“五勺致命”,愛吃辣的我很保守地加了一勺多一點點,結果居然都呼哧帶喘了,是真的辣。

02

幾十年前的老北京麵食

姥姥親傳的手藝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當年的大茶館爛肉面早就近乎消失了,而姥姥一直有這門手藝,不想讓這口味道消失,於是開了這家麵館,專做京味麵食,還有鍋挑兒臭豆腐面,也是比較少見的老北京味道。

現在姥姥年紀大了,便把這做面做滷的手藝傳授給了孫子,一個92年的小夥子。每天七八點鐘起來準備食材,中午11點準時開門,為的就是把這份味道傳承下去。

03

記憶裡的家常味道

即將消失的澆頭面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老北京人吃麵條還很流行拿一塊臭豆腐當澆頭,現在這種吃法幾乎很難找了。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臭豆腐用的就是王致和臭豆腐,小小一塊兒,先在碗裡搗碎,然後倒入麵碗,趁熱拌好直接吃,熱氣會無限放大臭豆腐的味道,小小的空間,要是誰啟用了這枚生化武器,那旁人可真不好受~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舊時候窮人們這樣吃已經很滿足啦,加點秘製辣油,臭味會被沖淡一些,更容易接受。

每天限量10碗的冬季面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羊肉汆面算是比較家常的面了,想吃肉的時候家裡就會做這面。

澆頭倒入麵條碗中,攪拌開即可。這汆面是冬季專屬,並且限量,每天只有10碗,來晚了就吃不到。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茄汆面也叫茄子肉丁面,是北方很家常的做法。肉丁切得方方正正跟茄子塊兒一般大,滿滿地蓋在面上。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上桌一定要趁熱拌開,這時候麵條不粘,澆頭能均勻地裹在粗粗的麵條上,吃起來口感最佳。不過肉丁雖大,但吃起來有些柴。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他家羊肉汆面料還是很足的,有大片的羊肉在裡面,羊腿肉勁道,和爽滑的麵條非常搭。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來吃麵可以點兩盤小涼菜吃,比如這豆芽,是酸辣口的,吃起來非常清爽,很解膩。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燙青菜由白菜和小油菜兩種混搭,點睛之筆在於最後撒上的這把椒麻粉,也是自家磨的,又香又麻~

這家小店位於衚衕小院裡,開了三年,每一次來都有種私闖民宅的感覺。雖然位置不太好找,但還是吸引著各路食客~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從外面只能看見一扇小窗戶,飯點能聞到陣陣香氣飄出來,如果是第一次來的人,還真不知道怎麼進去。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小窗口旁邊有一個小院的門,當你看到門牌寫著:乾麵衚衕35號,你就勇敢地走進去吧!

不到10平米,只有4張桌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屋裡擺著四五張桌子,總面積不超過10平米,雖然不是飯點,但也有不少人在吃飯。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牆上貼著泛黃的舊報紙,還擺放著很多復古老物件,很有年代感。

北京最後一碗爛肉面,這兒還有

不僅周圍有年紀的老人常來,年輕人也愛來點一碗舊時候的澆頭面,熱騰騰下肚,用老闆的話來說就是:“也算是憶苦思甜”了。

店名:律姥姥京味麵館

地址:乾麵衚衕35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