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会被谣传为武松擒方腊?

文|小河对岸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潘金莲开窗户改变中国历史的段子,大意是说:如果潘金莲不开窗户,就不会遇上西门庆,不遇上西门庆就不会出轨;不出轨就不会毒死武大郎,不毒死武大郎,武松就不会杀嫂报仇。武松不杀嫂报仇就不会被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就不会被擒。而方腊不被擒就可夺取大宋江山,也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南下.....也不会有满清,就没有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那么,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会被谣传为武松擒方腊?

虽然这只是段子,但也说明了很多人都是以为是武松擒了方腊。但在《水浒传》原著中,却并不是武松擒的方腊,而是鲁智深擒的方腊。五台山的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语,即写道:逢夏而擒,遇(方)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会被谣传为武松擒方腊?

《水浒传》中的原文更是写道:..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会被谣传为武松擒方腊?

那么,既然是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在民间却谣传是武松擒的方腊?就连新旧两版《水浒传》电视剧,也都是武松擒的方腊。

而这其实是一种光环效应,在梁山108将中,武松无疑是形象最为鲜明、也最有故事的一位。施耐庵就足足用了10个回目(《水浒传》早期版本只有一百回)来单写武松,可见施耐庵在武松身上的笔墨之重。论人物形象塑造,武松也是最为成功的,可以说武松是《水浒传》中毫无争议的男一号,而方腊却像书中的终结大BOSS。而在通常的影视剧中,消灭终结大BOSS这种出彩的事都是由男一号完成的。

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会被谣传为武松擒方腊?

虽然,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戏份也很足,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跟武松比起来,还是要弱了很多。故而,许多影视剧及民间艺术等,都把“擒方腊”这等美事给安插在武松身上。这跟《三国演义》中把“斩华雄”的事迹,给了关羽是如出一辙的。或许有人会替鲁智深叫屈,但鲁智深也终究还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正史中记载“擒方腊”的,却是南宋中兴名将韩世忠。

鲁智深擒的方腊,为何会被谣传为武松擒方腊?

参考资料:《水浒传》、《宋史》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