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汉代官吏从中央到地方按照等级划分,西汉分十六级,东汉分为十三级。

最高等级为“万石”,最低为“斗食”。

从斗食到万石,又分为三个大的层次:

低级官员——斗石至比二百石。

中级官员——二百石至比六百石。

高级官员——六百石以上至万石。

高级官员又分为:1、六百至二千石以下。2、二千石以上。

石(dan),是领取禄米的容器,等于斛,约合现代14公斤。

当然,官员所领禄米并不完全等于斛,万石官员年领禄米大约4200斛(11万斤以上)。

现代,告诉你一个官职,它的品序并不太高,只是在比二千石之下。

这个官职的名称叫做:司隶校尉,它只算是中高级官员中高等的,并不算最高等的。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可是,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他们在仕途之上,全都没有放过这个官职,必须要担当。

这是为什么呢?

从这个官职设置的时间看,它的设置时间是在西汉年间。

设置这个官职的皇帝,不是别人,而是汉武帝刘彻,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这个官职设置的历史背景,是因为当时朝堂上发生一血腥事件——

原来,刘彻的第二位皇后,本名卫子夫,后人称卫皇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家世寒微,其父不详,其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一说侯妾)。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遂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长成之后嫁给了汉武帝。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又名:卫孺),嫁给了另外一个汉朝官员公孙贺。

这位公孙贺,是个非常能干之人。在刘彻立为太子时,他被选为太子舍人。汉武帝即位之后,官运亨通,升任至九卿之一的太仆之职;而且,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并且,七次出击匈奴,斩敌无数,获得赫赫军功。到了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公孙贺代石庆成为丞相,封爵葛绎侯,身份更加显赫。

这个也不稀奇,谁叫此人与汉武帝是连襟关系呢,他跟汉武帝既是君臣,又是皇帝的姐夫,当然会受到格外恩宠。在公孙贺当上丞相后,汉武帝又提拔了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让侄儿官至太仆——让小辈担任他父亲原来担任过的职位,与父亲同居公卿之高位,全都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了。这个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不料,这公孙敬声是个纨绔子弟,仗恃自己是卫皇后姐姐的儿子,骄纵奢侈不守法令,武帝征和年间,他擅自挪用北军的军费一千九百万。东窗事发之后,锒铛入狱,下入死牢之中。

眼见公孙敬声不久将要被杀,公孙贺救子心切,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原来,汉武帝此时正在追捕一个“京师大侠”,名叫:朱安世。可是,追捕多时没有抓到。公孙贺向汉武帝请示,说自己愿意去捕获朱安世,以此来赎儿子之罪。汉武帝同意了。公孙贺乃以欺骗手段见朱安世而捕之。于是,朱安世入狱,公孙敬声出狱。

这本来算是很圆满的结局,也显示公孙贺能力超强。

但是,公孙贺不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家破人亡的路!

公孙贺万万没有想到,京师大侠朱安世可不是浪得虚名,得罪了他这祸事就闯大了。但凡读过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的人都应该知道,汉代离先秦不远,从先秦流传下来的侠风此时代正盛,得罪谁都好,切莫得罪侠客,否则,跟得罪皇帝的结果是一样的。汉代的游侠,交游王侯,消息灵通,神通广大,极有能量。当然,以后世的眼光看,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侠,只是一群以侠的面貌出现、而骨子里却是小人的无赖。

朱安世知道不少朝中人物的秘密。为了报复公孙贺,他从狱中上书揭发公孙贺一家,诬陷他们勾结汉武帝与卫皇后所生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等人,说她们埋木偶人于专供汉武帝车马通行的驰道上,以此巫蛊手段诅咒汉武帝,属于大逆不道。一个死牢中的囚犯,其书信竟然能够送到汉武帝手中,于是,事情变得非常严重,因为汉武帝正巧此时在病中。

汉武帝大怒,但没有直接拿人和杀人,而是将此事作为大案要案,委派朝中官员进行侦查和处理。按照案件处理程序,得将案子交给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来处理。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职掌“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监临”的职责,其地位在丞相之下,百官之上,“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领天下”,此职位是政务官和监察官的合体。可是,此案不仅牵涉到与皇帝有连襟身份的丞相,还牵涉到两位公主。汉武帝大约觉得御史大夫的权力已经比较小了,估计其不太好开展工作。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经过一番考虑,汉武帝专设并创造出一全新官职:司隶校尉。

前朝周代有司隶一职位,其是“役国中之辱事”(处理国中比较棘手的事情),使其“将徒治沟渠之役”即“给劳辱之役”。汉武帝为调查这一桩棘手大案,古为今用的、并且创造性的将司隶(司法方面)跟校尉(军职方面)连在一起,合成了后世监察系统的一个显赫的官职。

这个官职,官品不高(比二千石之下),但是,有三点是特殊的,

第一点,具有皇帝钦命持节使者的身份,可以见官大一级;第二点,派给一千二百名徒兵(步兵,带有强制的力量),有调度的权力(有点像后世法院的法警);第三,不仅有督察权,而且有逮捕权和惩治权(行使后世公检法的全部权力,外加监察部门的权力)。

这是很有实权的一个官职了,古往今来,权力不可比拟。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公孙贺和儿子二人死在狱中,全家被族灭。卫皇后因此自杀身亡。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坐巫蛊之罪处死,另外殃及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等人(卫子夫上有一兄二姐,除长兄卫长君、长姐卫君孺之外,还有次姐卫少儿。少儿有子霍去病。卫子夫又有同母弟三人,即卫青、卫步、卫广),牵涉面很广。另外,公孙贺父子和卫皇后死后,征和二年,武帝派人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因而此案又牵涉数万人被杀,几乎都是冤枉的。不起眼的一名无官无职的“侠”,其能量是巨大的,竟然是如此的重磅。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后来,司隶校尉这一职位被保存下来,其职责可以督察皇太子、三公及以下百官。这是司隶校尉权势最重的时期。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是历代统治者以低治高,以贱治贵的惯用手段。

这个官职,在两汉发展的情况是——

自汉武帝设置司隶校尉以后,其地位和职掌不断的变化。起先是皇帝的钦命使者,持节、领兵(徒兵)可以奏弹、审讯和逮捕一切官僚和贵族。汉武帝知道此职位的权力太大,期间夺了兵权,又夺符节,最后去掉校尉头衔而单称司隶。最后取消了司隶校尉的设置。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省去丞相司直的官职(同样是督察的一种官职),恢复司隶校尉并使其获得更大的权势。在朝会时,此职位官员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司隶校尉对京师地区的督察也有所加强,京师七郡称为司隶部。

东汉末年,外戚何进欲诛宦官,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并授予他较大权力,后来袁绍果然尽灭宦官。从此,司隶校尉成为封建朝廷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称之为“雄职”。李傕专政时也自领司隶校尉。曹操在夺取大权后,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

袁绍李傕曹操张飞诸葛亮,皆争任一中级官职,其中有什么玄妙?

蜀汉建国后,张飞担任司隶校尉之职,死后由诸葛亮担任。

明白了吧,三国名人们为什么争着当这一官职?

还没明白?

告诉你吧:此官职实质上是皇帝特使,代表皇帝本人!

他执行权力的时候,除了皇帝不能够动之外,其他人都动得。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最后的演变——

司隶校尉在西晋时,职务与两汉基本相同,直到东晋时罢废。

到了隋朝,隋炀帝置司隶台,将司隶校尉改了名称,改为:司隶大夫。

于是,实施了近700年的司隶校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夜狼文史工作室 》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