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哪三位?

Wenziying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双腿。因此,黄埔三杰为蒋先云、贺衷寒、陈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1、蒋先云(1902——1927)。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被称为“黄埔奇才”,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参加过两次东征,因中山舰事件退出国民党。面对国共的分裂,蒋先云十分痛苦,他只有去前线作战以逃避政治。北伐取得胜利后,武汉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任命蒋先云为第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1927年5月,蒋先云在河南作战时中弹牺牲。


2、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1926年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担任政训处少将处长。贺衷寒一生主要从事特务和情报工作,1932年贺与黄埔同学邓文仪、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力行社(军统的前身),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3、陈赓(1903——1961)。湖南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是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总指挥为黄埔一期的同学徐向前。在鄂豫皖作战时受伤去上海治病被国民党抓获,蒋介石亲自接见,陈赓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同学胡宗南、宋希濂等多人联名电告蒋不要杀陈赓,在长征途中担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129师386旅旅长,日军专打386旅。解放战争期间是一把尖刀,是有名的陈谢兵团,49年解放了云南,还作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取得了奠边府大捷,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首任校长。陈赓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历史军魂


黄埔三杰应该是指蒋先云,李之龙,贺衷寒三人吧。

先说蒋先云,他是黄埔一期生中综合成绩最好的,虽说是共产党员,也颇受老蒋重用。据说北伐军的不少文告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在北伐中战死了。

李之龙是黄埔学生中左翼学生领袖,贺衷寒则是右翼学生领袖。黄埔军校的左右翼学生相互打群架与此两人有关。

李之龙参加第一次东征,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营党代表,因表现出色,1925年10月就升官了,调任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参谋厅厅长,授少将军衔。

1926年1月,原来的海军局长苏联人斯米洛夫离职回国,李之龙升任代理局长,并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后又兼任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是黄埔一期学生中最早升任将军的,也是中共党员中最早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

李之龙之所以快速串升,除了军功之外,还在于他的外文底子好,做过大名鼎鼎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文翻译,深为苏联方面所信任。后来中山舰事件发生,他被捕入狱。之后,再反蒋时被杀。

贺衷寒作为右翼,一直是黄埔军校孙文学会的骨干,一度被老蒋视为栋梁之才,好像是复兴社最早的领导人,可惜在双12事变时,他以为老蒋会gameover,站错了队。等老蒋回到南京后,就把贺打入冷宫了。


水晶明哥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位,他们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1. 蒋先云的笔

蒋先云是湖南新田县人,“五四”期间,成长为湖南学生运动领袖。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先云在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

在1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中,他以状元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在校期间,蒋先云在《中国军人》上发表革命军事文章8篇,还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多篇宣传革命、反对独裁的文章。

他是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

同时,蒋先云还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是蒋校长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在国共合作期间,蒋先云做了大量有利于两党合作的政治活动,多次力劝老蒋与共产党合作。

蒋先云不仅文笔好,各门功课都攘括了第一,是黄埔军校名符其实的学霸。

毕业后,蒋先云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在攻打奉系军阀战斗中,身先士卒,在河南战场上牺牲了。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埔奇才”。

2. 陈赓的腿

陈赓考入黄埔军校时,成绩平平。

但在口试中,以堂堂军人的相貌,打动了蒋介石。

陈赓在东征作战时,曾两次救过老蒋的性命。

一次是北伐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遭遇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

蒋介石为了激励士气,亲临前线督战。

在兵败如山倒时,只有陈赓寸步不离蒋介石左右。

当老蒋万念俱灰,陈赓不顾追兵逼近,背起蒋介石就跑。

最后跑到一条河边,掩护老蒋坐船过河,方才脱险。

还有一次,陈赓夜行160里,为蒋介石送信,请兵增援。

蒋介石特别器重陈赓,除了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外,还因陈赓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全才,蒋一心想得到陈赓。

后来,陈赓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下令好好为他治伤,并规劝他离开共产党。

陈赓因与老蒋信念不同,弃蒋而去。他毅然跟随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

蒋介石在年老时,还念念不忘陈赓。他曾说:十个胡宗南,抵不过一个陈赓。

3. 贺衷寒的嘴

贺衷寒以突出的笔试成绩,尤其是口试中,以滔滔不绝的辩才,深得蒋介石的喜爱。

贺衷寒一心跟随蒋介石,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成为了巩固蒋介石势力的有力人士。

黄埔三杰中,只有他没成大器。

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都曾先后做过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最后,陈赓成为了共和国的大将,而贺衷寒跟着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他们三人被称为了黄埔三杰。

三杰因信念不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有书共读


民国人物之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为: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陈赓以其坚定的信仰,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优良的战绩,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勋,授大将军衔,事迹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不多介绍,重点介绍蒋先云和贺衷寒。


蒋先云,湖南人。考入黄埔一期时,在1200多考生中名列第一,在校期间至毕业,一直保持着各科成绩第一名,为黄埔最大“学霸”,被称之为军校最可造就之人材。

不仅学习好,而且作战勇敢,东征时率敢死队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墙。深受蒋介石赏识,调至身边任校长秘书。

国共两党分裂,蒋先云毅然与蒋介石决裂,率部队继续北伐,在河南与奉军作战,其时他己官至少将团长,仍身先士卒,两次负伤而不下火线,终被子弹击中胸部而牺牲。

蒋先云在黄埔,受国共两党的重视,一直是黄埔学生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他又是由毛泽东亲自推荐报考黄埔的,如不牺牲,成就不可限量。

贺衷寒,早年是学习和接受共产主义的,入黄埔军校后思想开始右倾,成了黄埔“孙文学会”最早的发起者,从理论上与共产主义思想对立,引发黄埔学生在校时就形成国共两党的对立,正为国共两党合作破裂的重要打手。

黄埔毕业后,贺衷寒并没选择成为直接统兵的将领,而是继续在理论上攻击共产主义,亦为蒋介石所欣赏,有“武有胡宗南,文有贺衷寒”一说。

后与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成立力行社,为蒋介石收集情报,后来国民党令人闻风丧胆的“军统”,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贺衷寒在国民党的失意,源自于西安事变,认为蒋介石无法脱险而选择支持何应钦武力解决西安,当蒋平安回来后,被逐渐边缘化了。


净月暖阳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如陈赓的腿,就讲师黄埔一期中的三位杰出人才。他们中陈赓、蒋先云是坚定的共产党员,贺衷寒在后来发生了转变。他们属于下笔成文章,上马能杀敌,难得的全才。

1、蒋先云的笔

古代学习最好的是连中三元,今天能进入北大光华也是祖坟冒青烟。蒋先云按什么标准也是学霸。

在报考黄埔的一千人中,考试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考试第一。

在军校期间的考试,一直第一。

在毕业考试中,笔试和专业测试都是第一。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

如此才华与能力自然受双方青睐。属于冉冉升起的新星。

为什么说蒋先云的笔呢?

因为《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都由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刊内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

当然学霸都是全才,蒋先云演讲能力也很强,在武汉讨蒋大会讲的非常之好。

2、陈赓的腿

大家熟悉的是陈赓大将在上海特科、在抗日战场、在越南战场的丰富经历。《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原型,《亮剑》中李云龙的旅长原型就是陈赓将军。

牛人就是牛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崭露头角。

1925年5月,滇军叛乱,控制了广州。陈赓将军乔装打扮进去侦查三日,获得了全部情报。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总指挥部随左路军第三师前进,在路上遭遇到林虎的主力部队,全军溃败,陈赓背着蒋介石跑了十多里地,脱离险境。

战后为了调援兵过来,陈赓一昼夜跑了一百六十里,联系到第一师。

就这三次长跑,陈赓将军的临机应变、执行力、战斗力都已经跃然纸上。这也是其既可以特科、也可以打仗的原因吧。

3、贺衷寒的嘴

贺衷寒同样是文采、口才一流,当然口才更好。在黄埔时期就组织孙文联合会。

之后参加战争并不多,主要从事情报工作,是军统(蓝衣社)早期的大佬之一。

在抗战时期,渐渐转向行政,他的转向比徐恩曾要成功很多,先后担任国家动员委员会人力组主任、社会部劳动局局长、社会部政务次长等。尤其是担任社会部劳动局局长时,负责劳资协调、就业安排、劳工培训,对全国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抗战胜利后都予安排,受到产业界的称道。

总结:

黄埔三杰是时代的佼佼者,都是文武全才。陈赓将军作为不世出的将才,青史留名。遗憾的就是蒋先云早早牺牲,贺衷寒没有选择人民的道路。

参考文献:

江玲君. 中国近代军服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5.

甘少杰. 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3.

杨飞,杨剑.黄埔名将蒋先云的传奇人生[J].广东党史,2010(03):36-41.

张欣. 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王晓光.“黄埔三杰”之一贺衷寒的跌宕人生[J].文史春秋,2004(04):6-10.

张瑞安. 留日士官生与清末民初军事现代化成败[D].华中师范大学,2003.

林鸿发.黄埔三杰[J].福建党史月刊,1992(10):3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黄埔三杰”是哪三个人?有好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是这样的——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不过,更主流的说法是下面这种——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如陈赓的腿。

先来说说蒋先云

蒋先云是优秀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也是共产党员。在报考黄埔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文科武科都是第一名,被廖仲恺称为“我们黄埔的状元”。他还是共产党在黄埔特别支部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其直接领导正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蒋先云在黄埔学生中有着崇高威望,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拉到了共产党阵营,这里面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徐向前、左权、周士第等人。

蒋先云还是有名的“黄埔一支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受黄埔学生喜爱。不仅廖仲恺赏识他,蒋介石也喜欢他,因为都姓蒋,故对蒋先云的才华特别欣赏。蒋介石不止一次拉拢蒋先云,高官厚禄,但蒋先云不为所动。

可惜,蒋先云后来牺牲在北伐的战场上。他英年早逝是巨大损失,否则,以其卓越才华,如果能活到建国以后,一个元帅的头衔应该是很稳的,名气也会大很多。

再来说贺衷寒

他英俊潇洒,文才俊逸,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能说会道,宣传鼓动能力堪称黄埔第一。他在黄埔一手创立了孙文主义学会,拉拢了大批青年加入国民党,和蒋先云、李之龙的青年学生联合会几乎势不两立,每每在学校里,不是文斗就是武斗,这可能也是后来国共大血战的初级版。

后来,贺衷寒还成为国民党核心特务机构复兴社的创始元老之一,又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实际负责人,乃蒋介石麾下有名的三民主义理论家和宣传活动家。

不过,贺衷寒却被蒋介石弃用。

为啥?

关键时刻站错队。

西安事变中,他和邓文仪都站错队,积极为何应钦奔走,宣扬武力解救委员长,差点害死老蒋。蒋介石被张杨释放后,特别恨贺衷寒,再也不愿意重用他。贺衷寒落落不得志,1972年在台湾去世。看来,在领导眼里,忠诚始终大于能力啊。

最后来说说陈赓

陈赓是湖南人,1922年加入共产党,两年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陈赓是一个特别奇特的军人,天性幽默风趣,对哪个领导都不在乎。他可以和蒋介石谈笑风生,也可以和我党最高领导人插科打诨。

关于陈赓与蒋介石,最出名的事情大概是在东征路上救了蒋校长。当时,蒋介石因为谭曙卿师的溃败,被敌军包围,是陈赓背着老蒋逃出了包围圈。事后,蒋介石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说: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若干年以后,张国焘居然拿这件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陈赓:你当初要是不救他,今天我们就不会这么惨。陈赓会怎么回答呢?“我要是不救他,那他不就成了革命烈士了,今天,我们还要纪念他,怎么能看清他的真面目。”一句话,怼得张国焘哑口无言,只能哈哈一笑了事。

延安开会,陈赓突然举手打断主席发言。所有人都以为他有话要说,但没想到他说的话居然是:“主席,我口渴了,你的茶水能给我喝一口吗?”主席哈哈大笑,把茶杯递给他。主席还说:敢在我开会时,举手要水喝,你陈赓是第一个。

在那个年代里,“黄埔三杰”各有所长,蒋先云文武双全,贺衷寒口才了得,陈赓聪明绝顶。他们三个人因为有了黄埔这个平台,才能各自做出一番成就,而黄埔也因为他们的出色成就,成为那时青年心中的圣地。

1.陈予欢:《黄埔军校》

2.曾庆榴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第一期中三位比较突出的学生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至于“三杰”这个名号究竟是何人首先提出,目前尚无确切资料证明。

蒋先云

黄埔一期1924年5月开学,同年11月毕业,在校时间只有短短的六个月。在这六个月中,学生主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学习军事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鉴于这些原因,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有“黄埔三杰”之誉,并不一定代表其军事能力多么突出,很有可能是在校期间表现比较活跃,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黄埔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叫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上陈赓的腿”,从这话也可看出三人的长处在于政治宣传。

贺衷寒

黄埔三杰期初都是共产党人,蒋先云在北伐时担任蒋介石秘书和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期间在河南牺牲;1927年国共反目后,贺衷寒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来一直在国民党内从事党务和青年工作。贺衷寒本是文人出身,考入黄埔前曾任中学教员和报人,文笔和口才都很好。但不知什么原因,贺衷寒在国民党内并没有受到重用,一直担任一些虚职,直到去台后才担任了交通部长和政务委员,1972年病逝。

陈赓

三杰中在大陆最出名的大将陈赓,曾参加过东征、北伐、长征、抗战和国共内战,还在上海中央特科从事过情报工作,称得上是位多面手。建国后,陈赓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后来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又相继担任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1961年因病去世,年仅58岁。


民国年间那些事


蒋先云、陈赓、贺衷寒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人称“黄埔三杰”。

蒋先云,1902年生,湖南人。

“五四”期间,蒋先云与夏明翰组织二十余座学校进行罢课运动,并于1921年加入中共。曾同刘少奇等人一起发动了安源大罢工;1924年蒋先云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在周恩来为主任的政治部任秘书;他曾两次参加东征;北伐时期,任总司令部秘书。这期间,大多文告出之其手。蒋先云后任团长,授少将军衔。1927年蒋介石公开反共后,蒋先云来到武昌,任中共湖北省的军委委员、武装部长,组织工人纠察队,并亲任总队长,人员达五千余人。
1927年国共两党决定继续北伐,身为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的蒋先云在5月28日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陈赓,1903年生,湖南人。

1922年加入中共,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学校,次年又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他参加过东征,任蒋介石侍卫参谋时救过蒋介石;1926年受党中央委派到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后任北伐军特务营营长。后因伤到沪治疗,伤愈后转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共特科工作。顾顺章叛变后,陈赓转移到苏区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的军事生涯。陈赓先后任师长、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兵团司令。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61年3月因病去世。

贺衷寒,1900年生,湖南人。

黄埔毕业后,长期负责情报系统工作,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处长。曾与戴笠一起组建“复兴社”特务机构,是“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1936年,张、杨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后,贺衷寒与亲日派何应钦秘密勾结,组织近两百人的青年军官通电讨伐张、杨,极力主张进军并轰炸西安,置蒋介石的生死于不顾。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对贺衷寒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加上戴笠在蒋介石面前对他猛打小报告,蒋介石便对贺衷寒更加猜忌,从此不再重用。
到台湾后,贺衷寒曾任“交通部长”。辞职后闲来无事,读书看报,1972年病逝。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在中国军事史上,极少有像黄埔军校这样,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培养了那么多顶尖的军事家,而且那么深刻地影响和左右了历史进程。从东征和北伐,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人都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英雄,换个说法,那就是黄埔军校的教师和学员,几乎影响了整个近现代史。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600多名学员中,有三个人特别突出,他们分别是蒋先云、贺衷寒、陈赓,当时学员中有句话非常流行,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正确的说法是:“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因此,他们便被喻为“黄埔三杰”。值得说明一点是,“黄埔三杰”无一例外,都是湖南人。

说蒋先云、贺衷寒、陈赓是“黄埔三杰”,盖因他们特别受蒋介石的器重,先后都任过蒋的侍从秘书。“黄埔三杰”虽然都受蒋介石器重,不过他们后来的道路却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1927年,蒋先云以团长之职,在与奉系军阀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最后英勇献身。蒋介石背叛革命,陈赓弃之而去,跟随周恩来、朱德、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身经百战,战功无数,成为了共和国的大将。贺衷寒紧随蒋介石,不离不弃,最后兵败逃到台湾。

蒋先云的笔:蒋先云,湖南新田人,在报考黄埔军校时,1000多人参加考试,他名列第一,最后毕业时又是第一。蒋先云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作为黄埔中共特别支部书记,他发展了80多名黄埔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包括徐向前、左权等人皆是。蒋介石在明知蒋先云是共产党员的情况下,还屡屡向他示好,多次拉拢,却都被蒋先云拒绝。

“中山舰事件”后,蒋先云作为双重党员身份,第一个公开提出退出国民党。4.12反革命政变后,蒋先云发动黄埔学生召开公开讨蒋大会,声讨蒋介石的罪行。可惜,这位英雄的黄埔之杰,1927年5月,在讨伐奉系张作霖的临颍战役中壮烈牺牲。

贺衷寒的嘴:贺衷寒,湖南岳阳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入校不久即加入了国民党。在学习中,贺衷寒深入钻研军事理论,各项成绩名列前茅,加上他表现出来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热情,在学员中异常显眼,便成为了“黄埔三杰”之一。

1925年以前,贺衷寒还是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的,但“中山舰事件”之后,他便铁心跟随蒋介石了,之后,贺衷寒发起成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也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头子,成为了国民党出色的理论和宣传活动家。抗战期间,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然而,由于蒋介石既想用其才,而又畏其能,故终未获得大用。后去台湾任过交通部长,不久辞职。

陈赓的腿:陈赓,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旅长,太岳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去世,享年58岁。


帝国的脸谱


黄埔三杰是黄埔一期中三位最牛的学员: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关于这三个人,有一个说法,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

我们先说蒋先云的笔。

蒋先云是湖南省新田县人,早年参加学生运动的时候就认识毛主席。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是毛主席推荐他去黄埔军校,同时,毛主席也是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

在黄埔军校,蒋先云是学霸级的存在,入学考试第一,期间所有科目考试全部第一,毕业考试还是第一。

所以,这三杰里面,论成绩,蒋先云是最好的。而且他这个人很有亲和力,当时黄埔军校有两个组织,一个是青年军人联合会,一个是偏国民党一点的孙文学会。两个学会之间有时候还会茬架,都是由蒋先云出来摆平。可以说,如果黄埔军校是华山剑派,那蒋先云就是大师兄令孤冲。

蒋介石就说过,如果黄埔军校的学生也造反,唯一能摆平的就只有蒋先云。

甚至蒋介石认为蒋先云以后可以做黄埔军校的校长,这个了不得,蒋介石对黄埔军校最看重,他最讨厌汪精卫到学校来,就是不想让他在这里拉人。但蒋介石说:北伐成功,我就归隐田园,那么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将,谁能够领导呢?只有蒋先云。

可见蒋先云地位之崇高。

毕业后,蒋先云当了蒋介石的秘书。因为会写文章啊,蒋介石所有北伐期间的文书全是蒋先云写的,所以叫蒋先云的笔。

说完蒋先云,再说陈赓的腿,这是什么意思呢?陈赓是蒋介石的侍卫,有一次战斗,蒋介石被包围了,腿又受了伤,准备自尽的。结果陈赓背着他跑了十来里地,终于逃了出去,这没点腿力当然不行,自然叫陈赓的腿。

蒋介石也记着他的恩。后面,陈赓被蒋介石抓过。

蒋介石去看他,想拉他过来。说“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校长,我肯定要爱护你的,你过来吧。我关心你。”

陈赓一句话:我不需要你关心。

蒋介石没办法,但还是把陈赓放了。

且说回蒋先云。

到了1927年,蒋介石露出反骨了,蒋先云决定反蒋,喊出了口号:昨天校长,今日校贼。

接下来,蒋先云就牺牲了。

为什么呢?他可能有求一死的决心。

当时,蒋先云打奉系,跟张学良打,他比张学良这个二代那要强太多了,打得张学良撤了一个军长,杀了一个旅长,三个团长。但是,在战斗中,蒋先云冲锋在前,连冲三次,第一次腿中枪,还冲,第二次,马被炮击中,还是冲,第三次击中胸部,光荣牺牲。

按理说,他已经是团长了,不需要冲锋。之所以冲锋,其实就是有求死的决心。

因为他那段时间很苦闷,一来,有同学说他忘恩负义,辜负蒋校长,一方面,蒋介石还拉拢他,要升他当师长,但同时,另一边还猜疑他,说他一定会投蒋。

这个话是张国焘说的,他说:如果蒋先云不投靠蒋介石,我不姓张。

大家也知道,后面,投蒋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国焘。

所以,蒋先云冲锋在先,以证清白,最终死时才二十五岁。

那要不去世,起码也是一个元帅吧。

现在还有蒋先云的墓,但看上去非常平凡。完全想不到这里埋着一个奇才。

最后说一下贺衷寒。

他也是湖南人,他的特点就是会说,所以叫贺衷寒的嘴。他后面是投靠了蒋介石,一直想带兵,但蒋介石不给他兵,让他搞政治,所以对蒋有些不满,后面又跟何应钦搞在一起,触了蒋介石的大忌。一生都没有得到什么重用。算是三杰里最憋屈的一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