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1 應用原理

1) 太陽光分析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太陽光發射分析圖

由上圖知道太陽光入射到地球表面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

紫外線佔 7% (改變植物物質結構,具有破壞性)

可見光佔 71% (提供照明、供植物光合作用)

紅外線佔 22% (產生熱能)

2)農作物所需光源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農作物光合作用示意圖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各波段太陽能發射光功能分佈

由上表可知:

1)太陽光譜在280 ~ 315nm時,對植物形態與生理過程的影響極小;

2)太陽光譜在315 ~ 400nm時,植物對葉綠素吸收減少,影響光週期效應,阻止植物莖伸長;

3)太陽光譜在400 ~ 520nm(藍光)時,植物對葉綠素與類胡蘿蔔素吸收比例最大,對光合作用影響最大;

4)太陽光譜在520 ~ 610nm時,植物對色素的吸收率不高;

5)太陽光譜在610 ~ 720nm(紅光)時,植物對葉綠素吸收率低,對光合作用與光週期效應有顯著影響;

6)太陽光譜在720 ~ 1000nm時,吸收率低,刺激細胞延長,影響開花與種子發芽;

7)太陽光譜大於1000nm時,太陽能將轉換成為熱量。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非晶硅單結薄膜透光組件光譜透過率

因此太陽光譜在400 ~ 520nm(藍光)和太陽光譜在610 ~ 720nm(紅光)這兩個區間最有利於植物生長。為了增加植物所需要的光譜,可以採用兩種方式:屋頂薄膜太陽能電池板和普通透明白玻璃間隔排列;採用LED燈補充植物需要的光譜,達到植物生長的光環境。同時,非晶硅薄膜太陽能組件發電需要的主要光譜為 600nm,對紫外線幾乎不透過,能有效阻擋紫外線對植物的生長影響。發電的同時確保植物光合作用有效進行,並起到有效的保溫作用。

2.光伏發電效益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一部分對棚內設施供電,多餘部分可以併網出售或蓄電池儲存夜間使用。

3、光伏農業大棚仍需改進

淺析光伏農業大棚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光線因素

光伏大棚的建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一定的土地空間上,光伏農業大棚實現了農業作物經濟和能源發電效益的“雙贏”;同時溫室大棚與屋頂技術相結合的光伏大棚,不僅可以保證棚內設施的正常運轉,還可以儲存雨水、雪水等循環利用,是集低碳、節能、環保、旅遊於一身的新型高科技農業生態建設項目,實現了農民、企業、政府的“多贏”局面。但是目前光伏產品與農作物生產相結合關鍵技術不成熟,配套設施不完善及運營保障技術不到位,建設成本太高,這都是光伏農業大棚亟待解決的問題。

光伏大棚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利用新能源,促進了能源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推進了新農村的建設。光伏農業大棚的建設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