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二戰中,比意大利還蠢的日本將軍,因決策失誤,造成日軍大潰敗!

牟田口廉也,二戰日本陸軍的名人之一,他是日本昭和時期陸軍中將、甲級戰犯。1937年7月7日當天,由於駐屯軍步兵旅團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未在北京,所以牟田口廉也成為了現場的最高指揮官,並由其下達了向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他也就成為挑起“七七事變”衝突的罪魁。也是日軍之中最遭自家官兵痛恨的將領,被稱為“鬼畜牟田口”,但這個“鬼畜”倒不是說他如何的血腥殘忍,而是說這貨既不負責任又不要臉,以擅長作秀打官腔和極度漠視官兵性命而著稱,看著像個政客。可是他作秀得又太拙劣,以至於讓人看的無奈!

二戰中,比意大利還蠢的日本將軍,因決策失誤,造成日軍大潰敗!

這傢伙在1944年指揮發動了著名的英帕爾戰役,集結十萬大軍從緬甸進攻印度東北部的英帕爾。英帕爾戰役之所以有名,不是這場戰役有多麼壯麗的史詩色彩,而是因為太逗比了:這位牟田口中將把皇軍“不要兵站”的傳統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戰略研判離譜,指揮失誤頻頻,極度輕視後勤,鬧出了“成吉思汗的智慧”(走到哪裡吃到哪裡)這樣的笑話,造成餓死的皇軍比戰死的還多。

二戰中,比意大利還蠢的日本將軍,因決策失誤,造成日軍大潰敗!

首先,日軍並沒有掌握制空權,因為日軍的機場距離英帕爾前線太遠,而英軍的飛機就停留在英帕爾的軍用機場,停留在印度洋上的美軍航母編隊可以向英軍提供快餐式的空中支援。但是更重要的是日軍面臨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因為日軍需要經過長途跋涉穿過熱帶雨林去進攻英帕爾,不佔空中優勢的日軍補給線常常遭到盟軍的空中打擊。這時,牟田口廉也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多次遠征,作戰距離十分遠,在沒有便捷交通工具的元朝,成吉思汗想到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解決方法。蒙古大軍每次遠征時都會下令每一個士兵自帶兩頭牛,牛的身上帶著給養,在斷糧時還可以殺掉這些牛作為口糧。 牟田口廉也一拍額頭,對呀,我也可以這麼辦。這貨馬上命令全軍徵集牛羊等動物作為運輸工具,甚至連猴子都抓來了。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領15軍的3個師團約十萬人趕著牛羊等動物渡過了印緬邊界的欽敦江,拉開了英帕爾戰役的序幕。牟田口廉也甚至狂妄的宣稱:“陸軍現已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這貨還真以為自己就是成吉思汗了。卻不知,成吉思汗本人也止步於印度。英軍統帥部在知道日軍已經進入印度後,立即決定收縮兵力到英帕爾高地上來防禦日軍,使日軍遠離自己的後勤基地。牟田口廉也對此並不太擔心,只有他可以趕在雨季到來之前攻佔英帕爾這個英軍基地,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二戰中,比意大利還蠢的日本將軍,因決策失誤,造成日軍大潰敗!

但是,牟田口廉也很快就發現他之前的那個決定有多麼愚蠢,運輸給養的動物們一聽到槍炮聲,立馬四散奔逃,結果給養和裝備全都沒了。日軍的後勤補給線也被盟軍的空軍封鎖,前期進展順利地日軍因為連飯都吃不飽而戰力大減。不久,雨季來臨,日軍中間疾病流行,非戰鬥減員非常嚴重。經過幾個月的慘戰,日軍最終也沒能攻下英帕爾,自己卻損失慘重。1944年6月25日,日軍開始撤退,而英軍也轉入了反攻。7月2日,日軍大本營下令方棄“烏”字作戰計劃,為了好聽一些,該命令將這次行動冠以“退卻作戰”的名義。日軍所謂的“退卻作戰”,實際上是一場真正的大潰敗。當英軍沿著鐵定公路向欽敦江追擊推進時,他們見到了戰敗者的全部情景:“到處是赤腳露體的屍體,士兵像骷骸一樣躺在泥地上;行駛中遭到轟炸的運輸車和燒燬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滿地都是的槍支彈藥和軍事裝備。”

日軍為了不給緬甸人留下慘敗的印象,特意在江西岸短暫休整了一下。一些人看見日軍昂首挺胸的模樣,還以為他們打了勝仗。

在英帕爾戰役後,15軍的參謀早有評價:他是國賊。英帕爾的倖存者都早就說過了,他是鬼畜,是美國人和英國人派來的內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