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我們都想說一口標準地道的英語,但很多時候,好像每個單詞也讀得沒什麼錯,但英語句子從我們嘴裡說出來,還是覺得哪兒怪怪的,就是跟老外說得不一樣!

難道是咱們舌頭跟他們長得不一樣嗎?當然不是啦,其實呢,還是咱們的 English Pronunciation(發音)做得不到位:

Pronunciation is the way in which a word or a language is spoken. This may refer to generally agreed-upon sequences of sounds used in speaking a given word or language in a specific dialect.

發音,簡單講就是我們說話的方式。一個詞怎麼讀,一句話怎麼說,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則。英語發音,就分為三個部分:

  • Sound 語音

  • Stress 重音

  • Intonation 語調

語音,主要說的是“音怎麼讀”,我們還算熟悉,另外兩個是怎麼回事兒呢?咱們來看例子。這句話大家可以試試自己讀讀看:

We have received many letters from him.

如果換個方式,把這句話中不同的詞重讀,意思還一樣的嗎?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

  • We have received many letters from him.

  • We have received many letters from him.

  • We have received many letters from him.

怎麼樣,是不是跟最初理解的意思有點不同了?還有那麼點“話裡有話”的感覺?再來,試著讀一下這個句子:

Did you get that for me?

這是給我買的嗎?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日那天收到了別人送的蛋糕,你希望表示出你的驚喜,讓送禮的人感到開心時,試試把句尾 “for me” 兩個詞的語調稍稍往上那麼提一點,感受一下,是不是“驚喜”的情緒就更飽滿了?

所以啊,想要準確傳神地用英語表達,不僅要把音讀得對、讀得準,還要說話抑揚頓挫、有輕有重,語音語調上都有講究。

這三個名詞兒具體指什麼,沒有英語環境,我們又該怎麼帶給孩子練習呢?下面我就結合例子,和大家簡單來說說 ...

1、Stress - 重音

為什麼“重音”很重要?先給大家講個笑話:

有一個人去郵局買了一張郵票,準備發信,他問:“Must I stick it on myself?”

由於on 不該重讀而重讀了,原意“我自己把郵票貼(在信封)上嗎?”卻成了“我得把郵票貼自己身上嗎?”結果出了洋相。

中文講究字正腔圓,每個字都要說的清楚,而英語其實是講究重音的語言。什麼意思呢?

其實,外國人在說話的時候會強調某些單詞,會“吞掉”另外一些單詞,這一點就體現在他們的語速,特別快,在刷美劇的時候,我就常常跟不上趟,要聽好幾遍才知道每個詞說的是啥。

所以,說英語的時候,你並不需要把每個單詞都說得特別清楚,而是要把重點單詞說清楚。那麼,怎麼處理句子的重音呢?很簡單,重讀弱讀的形成靠的是對句子的理解。找到強調詞重讀,然後用弱讀和連讀等方式,處理剩下的詞

哪些單詞要重讀,哪些要“吞掉”呢?這裡有一些基本規律,就是實詞重讀,虛詞弱讀。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一般來說,實詞(content words)承載了實際信息量,應該重讀。比如名詞,大部分動詞,形容詞,副詞。而一般情況下,功能詞(function words)通常起連接作用,會盡量快速過掉。比如介詞,冠詞,助動詞。

這些詞放在句子裡會形成這樣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一種韻律感(Rhyme)和音樂感。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英文詩歌就能體現這點,百分之九十的英文詩都是用抑揚格寫成的,也就是“一輕一重”。比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加粗的音節就是需要重讀的,是不是特別有抑揚頓挫的韻味?

給大家出個小難題,《哈姆雷特》裡的那句經典臺詞,怎麼讀比較有感覺呢?來試試看吧...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2、 Intonation 語調

Intonation,英語語調,也被稱為 speech music,有點類似漢語拼音中的“四聲”。但英語裡的語調要簡單多啦,主要就兩種:升調(rising tone)和降調(falling tone)。

具體怎麼用呢?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教過這樣的規則:

一般疑問句用升調,特殊疑問句和陳述句用降調,選擇疑問句前升後降。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但實際情況可能要複雜很多,語調的使用是很靈活的,能表達豐富的意思。比如,這段簡單但內涵豐富的對話,大家讀懂了嗎?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其實,這段話的完整意思是這樣的...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其實,語調與說話人所表達的意思、態度、感情密切相關。一個句子用不同的語調朗讀,就表達不同的意思。

通常來說,升調可以用來表達“不確定”,即使是在陳述句裡,升調也可以表達疑問的語氣。比如這裡的 You got back late?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相反,降調錶達一種肯定的語氣。比如在這段對話裡,He's quite rude, isn't he?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在英語中,規範的語調會傳遞準確的信息,所以語調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語調作為speech music,還會增強言語本身的感染力,如果把英語和音樂放在一起學,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比如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謠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小星星》,前四句的音調基本上是這樣的: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升調)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降調)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升調)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降調)

在朗讀的時候,音調也是差不多的

所以平時帶孩子聽聽英文歌,的確能培養一些“語感”— 對語調的感覺。

3、Sounds 語音

最後,再來說說語音。語音可以簡單理解為“英語音標”的發音,這個概念我們還算熟悉。我們說一個人發音標準,常常就是指說的音標是正確的。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是為全世界所有語言注音的符號系統,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的嚴格標準。

在英語裡,一共有48個音標。漢語拼音的部分發音也可以用國際音標來表示,比如這是輔音部分的對應。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雖然,英語和漢語有一些發音很相似,但還有許多“陷阱”,我們很容易說錯。是bed還是bad,sed還是sad?

電影《幸福終點站》裡有一個典型片段,Tom Hanks 扮演一位保加利亞人。故事情節是小哥愛上了機場工作人員,讓Tom Hanks幫他們傳話傳情。結果卻把cheat /tʃi:t/ 讀成 chit /tʃɪt/ 。有時正是這些小的混淆音會造成歧義,這些細微的差別也導致了你的發音“一聽就是外國人”。

有人覺得“我音標學得那麼好,咋還不能發得和美國人一模一樣呢?” 可能我們一直以為對的發音方式根本就不對。其實,英語的每個發音都對應具體的發音部位和方式。

首先,我們都知道,英語裡很多音相近得難以區分,比如seat和sit,had和head,這些音都是用口腔後部的微小動作來實現的。而漢語拼音沒有這麼細微的區別,所以我們很難區分英語裡那些小鼻子小眼的小動作音。

比如, / l / 有兩種發音方法。 / l / 在單詞前的發音就和漢語拼音的 l 差不多,比如單詞 leaf 的第一個字母發音。Pronunciation in Use是這樣描述它的發音方法的:

end of tongue touches tooth ridge

air passes the sides of the tongue

簡單來說,就是舌頭抵住上牙齦,讓氣流自然地流出。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如果 / l / 在單詞中間或者最後,則要發成軟顎化齒齦邊音 [ɫ],比如feel, apple。具體來講,發 [ɫ] 時,舌頭還是抵住上牙齦,同時舌後上抬,舌根接近軟顎。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再比如,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的元音,其實都是有規範的發音部位的。這張表就畫出了在發元音時,舌頭的大致部位。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比如這是 / e /,發音的時候舌頭在比較靠前,中間高度的位置。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而發 / æ / 的時候,舌頭的位置會更低,對應下巴也更低。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大家再看看這張圖,對比是不是很明顯?

熟悉這三類規則,英語發音不會錯!

大家試著體會體會,也許就能理解,為什麼很多單詞我們總是感覺讀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