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致所有媽媽:想教好孩子,請先活好自己

致所有媽媽:想教好孩子,請先活好自己

媽媽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活好自己。

ID | shenduwenhua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上週末,參加一個親子療愈課程。

有媽媽上臺,說上小學的女兒不肯學習,吵著打遊戲玩手機各種叛逆,無論她說什麼,總是火線全開兩敗俱傷,彼此進入了完全凍結的困局。

老師聽後,只問媽媽,如何評價自己的女兒。

這位媽媽一直抱怨,說自己一直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女兒還是各種問題:自私、任性、不懂事

後來得知她是全職主婦,沒有事業,沒有自己的愛好,夫妻關係也很淡漠。多年以來她越把自己的完美期待轉給孩子,孩子卻越來越朝著相反的方向走。

她迫切地詢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關係時,老師只有一個建議:你先好好愛自己,活好自己,你活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

當她跟隨老師的指示,在和自己進行深度聯接的時候,哭得泣不成聲。原來這些年,她從來都沒有把自己活好,她所有對孩子的不滿,其實都是對自己不滿的投射。

一個內在匱乏對自己極度不滿的媽媽,連自己的生活都沒有過好,又怎麼指望教好孩子呢?

因為媽媽的脾氣,媽媽的情緒,媽媽的態度,媽媽的行為,真心或假意,樂觀或悲觀,積極還是消極,輕鬆還是沉重,孩子都是最敏銳的測試劑全部可以感應到,而後內化成了認知。

這種認知,將深刻地影響孩子。

只有媽媽熱愛生活,孩子才會感染到這種快樂;媽媽活得精彩紛呈,孩子也會悄悄綻放;媽媽每天盪漾著微笑的花,孩子的眉宇間自然舒展如春。

在育兒路上,每天就像闖關打怪獸一樣,但真正難的從來不是這些怪獸,而是先活好自己。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想起有次在興趣班,遇到另一位媽媽,孩子抗拒著不肯上舞蹈課。

媽媽勸說幾次無果,忍無可忍,拖著孩子到洗手間和孩子扭打成一團,最後孩子被制服了,掛著淚水,被硬拉進了教室。

然而,孩子整堂課根本學不進去,老師各種指示,彷彿聽不見,就坐在小板凳上熬到了下課。

中途我和這位媽媽聊天,她也很無奈。

她說孩子從小就各種抗拒,和她對著幹,最煩躁的時候,她甚至拿著針去刺過孩子,但每次維持不了多久,現在更是打罵都失效了。

自己這些年,圍繞著孩子忙得團團轉,已經心力交瘁到失去自我,而孩子卻反而越來越執拗與牴觸了。

“現在別的女孩子都學舞蹈,她一個人不學以後怎麼辦?到時候大家都會,只有她不會,而且以後骨骼硬了,就沒辦法學了。”媽媽臉上滿滿的陰鬱。

這背後反應的其實是她的攀比、焦慮與試圖掌控孩子。

很多媽媽也是如此,忘了先活好自己,反而糾纏在以下幾種負向的花樣活法裡:

1.攀比式活法

朋友說自己從小就活在堂哥的陰影裡,每次媽媽總是360度無死角地拿他和堂哥做各種比較,耳邊纏繞的永遠是媽媽那句炮轟:你看你堂哥為什麼這麼乖巧這麼懂事這麼能幹?

堂哥,成了他的噩夢。

以至於長大後,他總疑心自己不夠好。

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很多媽媽的參照體系,卻在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太多。

2.焦慮式活法

不知多少次,聽到各種媽媽的聲音:

你怎麼做事各種磨蹭,總是這麼慢?


快點,快點,能不能快點?

孩子現在才幾歲,十幾歲,活到80歲,還有漫長的幾十年,我們到底在著急什麼?在焦慮什麼?在害怕什麼?我們的著急又能為孩子帶來什麼?

心理學上說,媽媽對孩子來說,就像一個容器,能夠盛放各種成長過程裡的情緒和感受。焦慮的媽媽,傳遞給孩子的,必然是同樣的焦慮。孩子,是沒辦法化解這種焦慮的,帶來的只能是負面情緒的同頻共震,這就是變相坑娃。

3.掌控式活法

同事在女兒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已經送她去參加各種少兒模特學習了,併為此一擲千金,對自己卻很吝嗇。

委屈自己傾情付出的後果是,對孩子更嚴格,不顧少兒的奔放天性,作息、學習、培訓各種必須按她的要求來。

在這種高度控制下,孩子明顯少了很多靈動與活力,這種無形的傷害裡,藏著未來的陰影。

其實主持人董卿,也曾坦言在做媽媽後,一度每天圍著孩子轉,思緒混亂。後來她慢慢想明白,她要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好,她說:“我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我,我也不希望我的世界只有孩子。”

她的教育理念變得很清晰:“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那麼生活中那些有能力把自己活好的媽媽們,通常是怎樣的呢?

不久前,去一個朋友新家做客。小三居簡潔素雅,玄關放著自己畫的淡藍色睡蓮,小小一方陽臺,佈置成了田園風,綠色的植物生機盎然。

她自學了各種烘培技巧,會做很好吃的蛋糕,點綴上時令的草莓獼猴桃,色味俱佳。她邀請孩子們週末去她家,教她們做巧克力棒棒糖,外面撒上彩色的糖豆,小朋友們點贊不已。

她愛看書,家裡隨處有書,連隨身包裡都放著一本,一有空隙,就讀上一會兒。

女兒學芭蕾,她早已持續在練瑜伽;女兒畫畫,她也一起報了成人水彩課;和女兒一起親子閱讀的時候,她本來就和書已眷戀多年。

她的工作並不輕鬆,是一家大型民企的會計,上班時間也是忙到飛起。只是她早就把愛好融入到生活的閒暇裡,持之以恆地做喜歡做的事情,成為我眼裡實打實的“生活家”。

所以她對孩子的教育,始終是潤物細無聲的影響。皆因她對自己的生活始終有飽滿的情感,心裡有熱愛,眼裡有光芒。

孩子,也自然而然地習得了學習的熱情,體驗到堅持的動力,感受到一個媽媽內在的豐盛與富饒。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當然,並不是說每個媽媽都要十八般武藝傍身,才算活得好。而是要明白,活得好的媽媽們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她們清楚地知道:

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想教好孩子,要先活好自己,所以永不放棄自我的成長,不設限生命的多種可能性,以喜歡的方式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這個過程裡,媽媽展現的朝氣蓬勃、鮮活生機、輕盈放鬆,就是最好的活法。

那麼媽媽們要如何活好自己呢,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 精神自主,真正地學會愛自己

不要苛責自己去做多麼全能的媽媽,而是有勇氣接納自己,愛自己,活出自己。

2. 理性思考,訓練自己的樂觀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那些負向的活法,其實背後都是各種悲觀的非理性思考導致的。當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正向思考方式去訓練日常中發生的親子障礙時,就會發現,各種問題,更多的是取決於你的認知和你的選擇。

而你,永遠都是自由的。

3. 經濟獨立,培養自己的愛好

有自己熱愛的事業或者工作,不僅僅是物質回報,在這個過程裡,收穫的還有眼界、見識與能力。

這些,都是活好自己的底氣。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我發現,越把自己活得很好的媽媽,哪怕沒有時刻關注孩子,親子關係反而越和諧。

這樣的媽媽,釋放給孩子的是開放、愛與自由。

東漢語言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可見真正的教育,源頭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上所施”,其次才是孩子“下所效”,然後“使之作善”。

同理,我們活好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習得。

媽媽們總想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愛,但是能不能多抱抱自己、多問問自己:我們給自己足夠的愛了嗎?我們的愛足夠滋養自己了嗎?

從好好愛自己開始,在每一天的覺察與成長裡,提升自己的“活法”。

願所有的媽媽都能明白,只有自己的活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作者簡介:群若,富書籤約作者,心理諮詢師,以感性理性悟性的整合,寫溫暖而走心的文字,世間寂寥,我們一起陪伴。簡書@群若,今日頭條@群若。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有刪節。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齊魯女性郵箱:[email protected]

致所有妈妈:想教好孩子,请先活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