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汉中有可能并入四川吗?

蜀国装逼厅厅长


不请自来,冒犯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汉中和四川这个梗存在太多年了,搞得好多汉中人都觉得汉中以前真的属于四川似的,更搞得汉中必须归四川才能好好发展一样。

今天我们来看看汉中和蜀地(四川)的渊源吧!

1.商朝时候汉中汉江以北属于褒国,汉江以南属于古蜀国。

2.战国时期,南郑(汉中)是秦蜀争夺的要地。先是秦国攻打蜀国占领了汉中,过了十年蜀国从秦国手里夺回了汉中,接着秦国又夺回汉中,最后蜀国反攻夺回汉中(这样反反复复的好累)。

3.三国时期,这个大家都知道汉中那时候属于蜀国。

4.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汉中一直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蜀地的天险和门户,元朝时候,为了防止川人叛乱,汉中划分给了陕西省,让川人无险可守,门户大开。

汉中不会回归四川,因为汉中不属于四川,汉中只是和蜀国有很大的渊源,真要牵强的扯,那不是以前归于蜀国的地方,都要问一下,回不回归四川了,没意思。

汉中就是汉中,以前属于陕西,现在依旧属于陕西。


Hi汉中


从成都坐高铁去西安,你会发现有两个地方的隧道非常密集,一个是出了江油之后的大巴山地带,另一个是出了洋县之后的秦岭地带。而在这两个地带之间,就是著名的汉中平原。



汉中自古以来是巴蜀的门户,古代在四川的割据政权必须取得汉中平原才能守得住四川盆地。因此,汉中与四川的关系的确是比陕西的关系要深得多,甚至在口音与饮食上都更接近四川。

也正因为如此,元朝在划分行省的时候才有意要把汉中从四川拿走,划入陕西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四川再次分裂割据。只要汉中没有割据,四川就会形成川东与川西两线防御的局面,这样的防线可以说是无可防御的。



所以,汉中划归陕西已经接近千年的历史了,现在几乎不可能再并入四川。如今那一带被称为陕南,与我们所谓的川北自己是两个概念。如果汉中被并了,那么同处秦岭以南的安康,商洛是不是也要并呢?



元朝划分行省确实打破了中国古代的最多因习俗保留下来的行政区划,但是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形成了这样的格局,也就只能按部就班了。


傅斯鸿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汉中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汉中地区本应该属于四川的。

汉中风景

因为汉中地区有和四川相似的温度和降水,相似的盆地地形,相似的饮食习惯,相似的语言与风俗。

陕北风景

虽然汉中之地行政区划上属于陕西,但是汉中与陕西中部的关中盆地,地理与文化上还是有很多差异,汉中与北边的陕北高原,就更是不属于一个世界了。

就是因为秦岭这一道天下大阻。

秦岭

其实最能反映汉中之地归属的,当属战乱时期的三国。

刘备据有蜀地之后,虽然晚至汉中,但是能后发制人,将曹操赶出汉中之地。

纵然是曹操亲征,也无法改变这个结局。

这就是地理环境的巨大力量。

因为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就是联系很密切,任曹操再重视,也无法改变对于中原与关中而言“鸡肋”的地位。

汉中之地在元代时,因为行政区划思想的改变,划入了陕西,打破了四川盆地容易产生割据的形势。

之后的明清两代,直到今天,延续了这种做法。说明划给陕西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地理方面的难题,现在可以靠技术打破,秦岭大山中,隧道无数,高铁都能从西安到成都了。

四川本来就不小了,如果把之前的重庆地盘算进去,比两个陕西还大,如果再把汉中之地归于四川,那四川这个省就更庞大了,政区大了,管理成本就会上升。

与此同时,相对来说,陕西这个西北重地,也就太过于弱小了。

建国初期的四川与陕西

关中自古是京畿之地,宋以后又是控御西北之枢纽,但是关中之地太过狭小,将汉中划给陕西,也是突破地理障碍,人为扩大关中腹地的一个手段。

综上可知,汉中只能属于陕西了,虽然汉中各方面都与四川更为接近。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汉中归蜀的问题,网上已经讨论过很多年了。阿呆觉得,似乎问题很无聊,但也隐藏着很多的深意。

第一, 汉中人对汉中目前现状的不满。建国初期以前,汉中一直是陕西的第二大城市,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几十年后,汉中沦落为最后一个梯队的,似乎距离越来越远。

第二, 汉中历史上的辉煌让人怀念。汉中在历史上曾经一直是二线城市,都是仅仅次于都城的大城市,无论汉、魏晋、隋唐,到宋朝,更是文化、经济达到巅峰。元朝以后划归陕西,便一直开始沉默了。

第三, 对汉中发展的大的思考,让人们思考:是否能通过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来改变汉中的尴尬境地。

阿呆在这里要说的是:鸡肋!

曹操的这句评价,在当时是错误的,曹操丢了汉中,才让蜀国得以存活,并且对抗了曹军44年。但是,这句话放到如今,却非常恰当。

汉中对于陕西来说,无论经济总量、人口和发展潜力,都占比很低,要想发展,需要大的手笔,大的投入。然而,这些投资投入,如果投在关中、陕北,则见效更快效益明显。汉中的鸡肋就体现出来了。加之气候、文化、地理、语言、民俗等差别,汉中的异类和鸡肋在陕西就更明显了。

那么,汉中划给四川呢?会怎么样?

首先,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地域大省,四川本省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别,川东、川中、川西北等各地发展的不均衡,汉中划给四川,会加剧这种不均衡的局面,任然处于鸡肋状态,得不到改善的。

其次,汉中虽然历史、文化、气候、物产等同川北地区接近,但地理上仍然隔着个巴山屏障,尽管如今交通发达了,瓶颈打通了,但这种地理的屏障仍然是存在的,加上多年的行政区域的隔阂,双方的交流是有限的。

阿呆要说的是:汉中目前是尴尬的,对陕西是鸡肋,对四川来说也是鸡肋。

如果非要从行政区域得到突破的话,那就是:汉中直辖,提高行政级别。

也不属于陕西,也不属于四川,自成一体,自接面对中央。


阿呆梦话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常形成割据势力,而地势险要的汉中在当时又恰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门户。历史上,任何北方的政权想要从关中强攻四川,首先就要面对汉中周围的崇山峻岭,这也是三国时期刘备得以长期割据川地的原因。

汉中可以凭借险要的秦岭山脉为四川构成了庇护,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形容为:“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之股臂也”(如果失去汉中,那么益州的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郡都将难以振作,这就像是割去了蜀人的手臂和大腿一样啊)。而且,在历史上割据川地称雄的小王朝大多是都奉行“北守汉中,东守永安(今重庆奉节)”的方略,将整个四川盆地都置于割据之下。



因此,元朝的蒙古人在全国推行首创的行省制度时,为了防止后世再有野心家像刘备、李雄那样割据川蜀形成独立,然后又凭借汉中阻挡北方,便将险要的汉中地区划入了陕西境内。此后,明清两朝对此相继沿袭,均将汉中置于陕西的治理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中已经渐渐融入陕南,而后世也没有再出现过割据川地时间较长的小王朝。


即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汉中也不适合再归入四川。首先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历史因素,汉中融入陕西已久,已经深受陕南文化影响。地理位置特殊的汉中可以作为一个枢纽,促进陕西和四川的文化、经济交流。

其次,四川东部、西部的发展水平不均衡,自身面临的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如果将汉中划入四川,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四川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影响汉中自身的发展。目前,虽然成都、绵阳、宜宾等川东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但阿坝州、甘孜州等川西地区依然比较贫困,每年需要大量的扶贫款项。


世界人文通史


为什么一定要讨论这种绝对不能实现的问题呢?

陕西南部的汉水流域,在历史上与巴蜀同根同源,在历史上一直从属于四川境内的行政区划。在元代以后,出于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考虑,将汉水上游划入了陕西行省。这样,川陕的行政边界由秦岭向南移到了巴山。明朝清朝和民国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这一地区,历史上就是汉中府、兴安府,现在是汉中市和安康市。陕南地区的另外一个市商洛市,在历史上并不从属于四川。

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一旦形成并且稳定以后,想去改变是非常困难,除非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汉水上游入陕已经经历600余年,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可能改变的理由。

古四川行省是一个巨大的行政区,脱胎于古巴蜀的行政区域。元代汉水上游划入陕西,明代初年,贵州省设立,遵义地区划入贵州。大约在清代初年,昭通地区划入云南。民国到建国初期,具体时间不详,阿坝州北部的一些地区划入青海果洛。1997年,川东四个地市划出设立重庆直辖市。历史上川藏之间的界限,不是金沙江,而是金沙江以西的宁静山,也就是现在的芒康山,所以有一部分四川辖区在建国以后划入了西藏。

岁月更迭,往者不可追。有研究这些问题的时间,倒不如认真地研究一下,当下如何发展。

我为什么要回答这么无聊的问题?😂😂😂


万里蜀江客


汉中不可能并入四川,这是历史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必然因素。

题主可能不知道,在网络论坛上四川被评为 历史上最喜欢造反的省,而自从被一个地方之后 此后再无反叛。而这个地方正是题主所说的“汉中”。那么汉中在历史上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呢?

大家可以看看地图就会明白,四川在地理位置是多么的“封闭” 四面环山加上汉中的话真可谓是 进可攻退可守。诸葛亮在“隆中对”答刘备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四川号称我们国家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有的极为肥沃的土壤,如果算上重庆的话,四川省妥妥的人口已经超过亿人,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俨然已是一个“超级势力”。如果从秦朝开始统计,四川曾经出现过的独立政权,那么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独立政权就高达14次,每一次造反事件都是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再加上四川本来地势险要四面环山的天然屏障,这里自然就成为了乱世中诸侯们所垂涎的热土。大诗人李白就曾感叹: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而汉中之于四川正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细数一下历史上争夺汉中的战役有多少?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汉中之战(南北朝时北魏和南齐的战役)、定军山之战等等 也无不都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而这些战役的争夺目标无不是 四川盆地。

李太白口中所说的“蜀道难、蜀道难”,这其中的蜀道指的是哪些道路呢?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这些道路无不与汉中相关,由此来看把汉中作为历来 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名不虚传的。

历史上在元朝之前,汉中本就属于四川管辖饭费,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自此汉中这个作为历史上重要战略位置的存在,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天汉资讯


汉中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汉江上游,因为四季分明、气候怡人、干湿有度、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之美誉。不过由于秦岭山脉巍峨入云、难以逾越,规模远超巴山,因而汉中盆地的地理气候、文化风俗更接近四川盆地,与陕西差别很大。其实历史上,汉中本属于四川管辖,但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最终将其划归陕西管理。

巴蜀地区是人类最早开发居住的区域,早在西周末期,这里就建立的古蜀国。战国时期,秦国兼并蜀国,建立巴、蜀两郡。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十三州,整个四川盆地和汉中地区属益州管辖,逐渐形成了四川的雏形。宋朝时,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因此得名。因为崇山峻岭,地形险峻,天然的屏障让四川盆地易守难攻,内部又资源丰富,所以只要天下大乱,四川就可以割据一方,不受中央政权的控制,比如西汉末年的公孙述、东汉末年的刘焉、建立蜀汉的刘备等等,欧阳直曾总结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蜀道艰险,历史上进入四川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长江水路,另一条翻越秦岭的陆路。汉中作为关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狭窄通道,借助秦岭天险,进可攻退可守,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国中曾说过“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可见汉中对巴蜀地区的重要意义。南宋初期,凭借汉中地理优势,成功抵御金国骑兵入侵四川,南宋得以续存,到了南宋末期,蒙古集结大规模的军队拿下汉中,并以其为基地,展开对四川和襄阳的进攻。所以,元朝重新划省时,借鉴了前朝的教训,将四川门户汉中划入陕西管理,让其无险可守,从此在未出现四川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对抗的事情。

中国行政区划分一直有两个原则: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山川形便就是以山川江河为划分界限,比如陕西与陕西一黄河为界,山西与河北以太行山为界。但是,为了消除地方势力凭借天险割据一方,后来逐渐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原则,比如南阳划归河南而不是湖北、徐州划归江苏而不是山东,同样的将汉中划归陕西而不是四川,之后的王朝也基本延续了这种隶属关系,让不同的区域相互制衡,方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行政区域进行精简,但基本沿袭了以前各省的形态,保持“犬牙交错”原则。作为陕西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安与成都之间重要的连接枢纽,因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几百年来一直处于陕西管辖没有变过,未来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斯里兰卡小妞


汉中是陕西的省辖市,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汉江从中流过。刘邦起初被项羽封在汉中,因此这里是汉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有九个地方被称为"天府之国",汉中为其中之一。

汉中古时曾被古蜀国统治,后被秦国夺回,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争。它位于由陕入川的咽喉部位,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汉中由于长时间和古蜀国有联系,因此这里的人们的语音也近似于川北的口音,使得初到这里的人们误以为这里属于四川。


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元朝时为了防止四川关起门来闹独立,这里被划到陕西,一直到今天,都归陕西管辖。汉中的经济比起邻近的四川广元要强之几倍,这不得不说这是汉中的运气吧!倘若当初被划到四川,那么现在还不知怎样!因此汉中还是在陕西好点。


行云流水1437995


作为一个家族起码6代以上生活在汉中的“土著”说一点自己的了解:汉中名字的由来没有确切定论,但大致和汉江脱离不了关系(因为古时还有汉东,汉北)始于春秋战国的秦(汉中郡),历史上作为古梁州,兴元府,利州路的治所存在。

汉中和四川的连接由来已久,古九州就划在一处,直到三国魏国灭蜀,益(成都)、梁(汉中)才正式分开治之。宋朝四川名字由来,汉中(利州路)和重庆(夔州路)还有益州路(成都)、梓州路(三台县)合称川峡四路。今天的四川最多称个2.5川罢了。另外虽然我自称土著,但是有兴趣了解一下张献忠和湖广填四川,现在的汉中人祖先基本都在四川和湖北,今洋县基本为关中户县周围所迁,这也是为什么汉中地方口音多样的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