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1144年,十字军国家中最东方的大城埃德萨,在突厥军阀赞吉的攻击下沦陷。这一事件引发了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虽然这次失败的东征,在今人视角下的十字军历史中,并不占据太多比重。但这其实是东方势力大反攻的预演。借助一些东方世界的记载,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一趋势的出现。

德国人的灾难行军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正在与突厥骑兵交战的德国骑士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第一批主力军来自德国。他们中的不少人错过了此前由法国人、诺曼人和弗兰德斯贵族们主导的第一次东征,自然希望通过新的功绩来为自己增添荣耀。他们的领袖康拉德三世就是这种情节的体现,虽然是实际意义上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却因为没有加冕而只能屈居国王称号。

康拉德本人曾经在1125去过耶路撒冷,并作为骑士参加了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对大马士革附近地区的远征,有一定在中东作战的经验。但是追随他征的德国十字军里,有大量的农民与仆人。他们抛弃了自己的耕犁和工作,加入十字军,也让这支十字军的质量大大降低。在比较顺利地经过匈牙利后,他们进入了拜占庭帝国的土地。在阿德里安堡附近,一些闹事者焚毁了一座东正教堂,结果遭到拜占庭守军的驱逐。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康拉德的德国十字军在一路上都过的非常艰辛

9月7日,德国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马尔马拉海边扎营。结果两头干涸河床间的营地,突然遭遇了一场洪水袭击,损失了许多装备与补给。随军前进的非战斗人员伤亡惨重,一些人因心灰意冷而打道回府。3天后,他们抵达君士坦丁堡,在对岸的加拉塔区扎营。但又因为抢劫破坏,遭到了拜占庭守军的打击。监视他们的突厥雇佣军虽然人少,但拥有更高超的战技与更好的装备,德国人在冲突中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在浑浑噩噩中行进的十字军,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突厥人的出现,暗示着东方情况的微妙变化。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路线

10月,德国十字军踏上了小亚细亚的土地。但早在1146年,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就已经通过拜占庭方面,了解到了十字军可能东来的动态。鉴于第一次十字军带来的打击,苏丹梅苏德向曼努埃尔皇帝提出议和,并暂停了在东部的拓张。十字军随即面临一个由希腊人和突厥人组成的松散同盟。

突厥人发现德国十字军分成了两路。一些非战斗人员和辎重,在少数军队的保护下,沿着爱琴海岸前进。他们行动速度缓慢,在港口城市以佛所附近开始转向内陆。消耗了大量补给品的他们,成为了突厥人唾手可得的猎物。最终于11月16日前后,发起突袭的罗姆苏丹军队,在劳迪希亚附近将其大部分歼灭。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机动灵活的罗姆苏丹骑兵

德国十字军主力走的是第一次东征的路线。虽然前辈们在小亚细亚内陆遭遇了无数艰险,康拉德却乐观地认为这一地区已经被拜占庭收复。所以他们能轻易地得到补给与支援。但这些名义上属于希腊皇帝的地方,但实际上缺乏有效管理,仅有希腊和突厥的农牧民共同耕牧。德国人到来时,听闻风声的他们已经开始加紧收割作物,并给罗姆苏丹国提供消息。

从尼西亚到多里莱乌姆征途中,德国人走了一段水草丰美的河谷。但是出了河谷之后,土地越来越荒芜。随着海拔的升高与时间的推移,气候也越发寒冷。这都给德国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加上非战斗人员消耗了不少粮草,让大军受到断粮的威胁。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东征是的西亚形式 小亚内陆依然是突厥人的天下

第二次多里莱乌姆之战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的主要对手就是这些突厥式的骑兵部队

突厥骑兵如狼群一般一路尾随十字军。

10月25日,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旧战场--多里莱乌姆附近,突厥人对疲惫而忧虑的十字军发起了总攻。这也是一系列袭扰后,压垮德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同时代的亚美尼亚军事家塔尔苏西总结,当时的突厥军队在选择战场方面是非常讲究的。最好的列阵地点,是前有河流与沼泽,后有山地丘陵的封闭地区。设置伏击时,最好让阳光与风向位于军队的背后。由于忌惮欧洲骑士的集体冲锋,他们更加谨慎的控制与使用预备队力量。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在险境中奋战的德国十字军

康拉德的十字军,自然成为了这些战术的运用对象。大队装备低劣且缺乏训练的普通步兵,在饥渴交加的情况下,很难对抗以逸待劳的突厥骑射手。穆斯林文献里对法兰克人的重甲骑士又恨又敬畏。面对人数众多,能够阵战的法蒂玛军队和阿拉伯城市步兵,骑士们夹枪冲锋威力无穷。但是面对突厥骑射手这样机动灵活的目标,他们必须先吃力地追赶对手,将突厥骑射手逼到无路可退的死角里。或者发动突袭,才能大显神威。第一次多里莱乌姆之战中,十字军取胜的关键之一,就是勒皮主教阿德玛尔带领的南法骑士从背后冲击穆斯林军队。

突厥人还发现,德国骑士似乎没有先辈们描述的法兰克骑士那么可怕。这主要的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在作战习惯上与法国人略有不同。同时代的拜占庭编年史作家就注意到,法国人长于骑马作战,能在冲锋时保持良好的秩序。他们善于用枪矛杀敌,并在速度上胜过德意志人。后者则更精于步战,精通使用长剑。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善于使用长剑步战的德意志骑士

由于缺乏骑战传统,习惯步战的德国骑士吃了大亏。在经历了惨痛的损失后,康拉德三世接受男爵们的建议,返回拜占庭控制下的大城尼西亚。但是撤退最终演变成了被突厥人追杀的大溃败,就连康拉德三世本人也受了伤。虽然军中的精锐损失不大,但是大量普通战士与平民被杀被俘,依旧极大地影响了全军的士气。康拉德只能在尼西亚等到11月,盼来了晚于他出发的法王路易七世。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路易七世东征

法国人的进军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与他们的穆斯林向导

法国十字军一路上沿着德国人的路线前进。他们利用了友军留下的桥梁与补给站,所以避免了很多麻烦。拜占庭方面对他们的记载显示,法国十字军的装备比德意志人精良,且更加训练有素。

鉴于德国人在内陆的惨败,也为了与拜占庭方面保持联系,法国十字军谨慎了很多。他们选择沿着爱琴海岸前进,并在以弗所度过了圣诞节。由于康拉德的病情不允许他继续行军,所以返回君士坦丁堡去接受皇帝曼努埃尔的私人医生照料。剩下的十字军继续前进。

突厥人也能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这些情报,他们还注意到,法国十字军是更加难对付的敌人。由于地中海的冬季雨雪较多,给军队行动增加了诸多不便。路易七世就让骑士和重骑兵保卫队伍的四周,把伤病员和非战斗人员留在队伍中间行军。在小亚细亚西部的行军中,突厥人几乎无隙可乘。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法国人的行军路线讨巧不少

1148年1月1日,在准备渡过曼德尔河时,法军前锋遭遇了一些突厥骑兵。但突厥人没有及时撤退,法国骑士发起冲锋,狠狠打击了对手。不时出现的突厥骑兵让法国人非常疑惑:为什么敌人屡屡出现在拜占庭土地上?这无疑加剧了拜占庭与法兰克人的猜忌。

由于法国十字军一路上通过强征与劫掠收集物资,引发了希腊人的不满。一些希腊山民袭击落单的伤病员,还给突厥人通风报信,这让突厥人得以掌握对手的动向。1月8日,法军开始翻越卡德摩斯山。在海拔较高的卡兹克-贝里隘口,法国人严谨的秩序和高效的指挥系统出了问题,突厥人找到了可乘之机。

由于山地地形崎岖,法国人的队伍被拉长,前后联系非常不便。前锋的骑士们顺利通过隘口后,没有遵守军令停下,而是擅自下山,在隘口的另一侧扎营。但法军主力与辎重,还有国王指挥的殿军,仍然留在隘口的另一侧。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遭到突厥骑兵和希腊居民联手攻击的法国人

在放走前军的骑士后,突厥人一面占据隘口,斩断法国人前后军的联系,一面袭击后勤车队。由于国王位于全军的最后,最晚得知被伏击的消息。当他想向上冲锋时,上坡地形又让冲锋的威力大打折扣。战斗中,很多皇家侍卫战死,国王本人也险些被俘虏。最后前锋与后军的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逐走突厥人。

这一次袭击后,十字军的军容和士气极大地受损。突厥人和希腊地方贵族则在冷漠围观中暗自窃喜。他们有意让自己的畜群和十字军保持一天以上的距离,还收割走了各种谷物与草料。遭到坚壁清野的法国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第一次东征的先辈对希腊人的怨恨。

当他们来到安塔利亚时,拜占庭派来的接应舰队不足以载走全军。于是路易七世和他的精锐骑士们登船,于1148年3月19日登陆圣西门港。剩下的大队步兵、非战斗人员与辎重队,则继续受到希腊人的冷遇。驻扎在城外的他们经常遇到突厥人的骚扰。一直到在当年5月,才千辛万苦的抵达耶路撒冷。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精锐力量最后坐船抵达圣地

为了获得奴隶来源,突厥人甚至主动向饥寒交迫的法国平民和贫困士兵抛出“橄榄枝”。一份呈递给法国国王的报告表明,和希腊人比起来,突厥人对法国幸存者甚至更加热情。结果,有3000多个年轻的法国人,在没有被强迫改变信仰的情况下跟着突厥人走了。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路易七世抵达安条克

大马士革之围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大马士革之围

十字军进入圣地后,压力就从北方的罗姆苏丹,转到了叙利亚地区的突厥势力头上。叙利亚穆斯林势力的主基地大马士革,在其编年史中,对这段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载。

穆斯林突厥人,在1148年5月22日前后,发现有大量的法兰克船只来到了圣地的海岸。他们在阿卡与提尔这两个港口登陆,并与住在那里的法兰克人汇合。虽然经历了疾病、战争与饥荒,法兰克人仍被认为有十万人之众,最终决定攻击大马士革。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晚期的手抄本画面 十字军开向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的统治者阿纳尔在得知情报后,马上着手收集物资、准备武器,做准备迎战法兰克人的进攻。穆斯林守军还加固了那些他们害怕被袭击的位置,兵派人把手要道。为了切断敌人军营的补给线,守军填满了水井,堵死水源地。

最终,15000以法国人为主的十字军,开始朝大马士革进军。跟着他们的还有许多后勤车队、骆驼与和牛群,这令他们的军队规模十分惊人。在靠近目标后,全军在大马士革以南的一个村庄马纳兹.阿尔.阿斯凯尔扎营。由于那里没找到水,十字军又被迫移动营地,来到城市东南方的阿尔.米扎,距离所需要的水源不远。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动员起来的大马士革守军

大马士革的守军在7月24日集结起来,准备与法兰克人对阵。许多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其中有城市本身的守备部队、突厥骑兵、加齐圣战士与志愿者。但面对战斗力较强的法国人,这些刚刚拼凑起来的部队被很快击退。虽然穆斯林记录者将原因之一归结于十字军人数更多,但战斗水平上的差距显然更为要紧。

在整个12-13世纪,穆斯林世界的军事理论都日趋倾向于运用智谋,而非蛮力来取胜。他们经常将嘴里的法兰克人与蛮勇划等号,却又挡不住对方的强势冲锋。结果,更多军事著作用大量的篇幅论述如何保存兵力,如何用计谋和地理条件获胜。并告诫读者: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开战。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已经开始攻城的十字军

随着十字军的初战获胜,他们占领了一直希望得到的水源,并在城市附近的果园里面扎营。这些来不及被守军摧毁的木材,被大量砍伐用于建造营地工事与攻城器械。守军因此而感到泄气,虽然他们在次日凌晨就组织了一次突袭,并将疏于防范的法兰克人赶回了营地。但依然无力攻克防御严密的坚固营垒。十字军骑士在一整天的战斗中,都没有抓住机会来冲破敌军的阵线。

太阳落山后,十字军返回了自己的营地。大马士革的守军则将大量骑兵留在城外待命,让步兵守备队返回城墙观察敌军动向。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与大马士革守军激战一整日的法国十字军

综合实力的获胜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逐步集结起来的突厥-阿拉伯混合部队

大马士革守军在一天的激战中,没有被十字军擅长的冲锋击溃。本身也是重视运用计谋不等于忽视阵法的运用和兵种的体现。

在具体的兵力构成上,参与大马士革之战的穆斯林军队由多个民族多个兵种组成。一直被保留的城镇守备队,继承了昔日阿拉伯大征服时代的优良传统。不仅有数量可观的弩手,也有不少坚持日常射击训练的弓箭手。风格接近拜占庭样式的重步兵,则为他们在战场上构筑起较为可靠的人肉壁垒。城市周边的乡村里,还有大量自备武装的加齐圣战士。统治者本身就有一支精锐的古拉姆奴隶骑兵部队,并可以从临近封地获得伊克塔封建骑兵与突厥部落的增援。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守卫大马士革的城市步兵

周一早晨,在重新鼓起信心的守军再次进攻。由于这天有很多弓箭手赶到,他们让穆斯林的人数与武器翻了一倍。全军分为左中右三翼,步兵在骑兵之前列阵,每两人之间布置一个弓箭手。在步弓手完成一轮连续射击后,突厥式的骑兵则从步兵阵后杀出,继续释放箭矢。密集的箭雨无差别落到十字军骑士与步兵身上,也射死了许多马匹和骆驼。但他们还是没有杀入法兰克坚守的大营。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战斗中的突厥-阿拉伯混合部队

周二早上,穆斯林继续利用数量优势,轮番发起攻击。他们早早的包围了几乎整个营地,用一阵箭雨与投石,破坏了法兰克人的用果园里树木制造的木制掩体。一些十字军骑士企图进行反击。但零零散散杀出营地他们,都会遭遇穆斯林军队的密集射击。重压之下,少量胆小者开始偷偷溜走。然而埋伏在附近的圣战者,毫不留情的将他们全部杀死。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守军一度杀入十字军的营地

已经知道无力再战的十字军,在周三的黎明开始撤退。虽然大马士革的守军怀疑这是一个诡计,是法兰克人企图将他们吸引到一个更开阔的地方进行反冲锋。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的利用大量骑兵,发起袭扰性射击。当确定对手是真的准备逃跑后,更多部队加入追杀。许多十字军在之后的混乱中,命丧圣地战场。

随着路易七世带到圣地的十字军被击溃,穆斯林世界不仅保住了重要的大马士革,也是在无形中阻止了整个第二次东征。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在凌晨的撤退中损失惨重

相比第一代十字军突然乱入的时候,第二代十字军们往往需要面对一个更加团结的穆斯林联盟。在第二次东征开始前,那些来自东部的突厥军阀,包括赞吉与努尔丁,就都在努力用各种方式整合叙利亚地区穆斯林的势力。甚至计划把位于叙利亚南部的大马士革收入囊中。

11-12世纪时,叙利亚地区的穆斯林城市已经采用信鸽通信,彼此联系比较快捷。当大马士革的求救信发出后,叙利亚东部到两河流域北部的众多军事力量,都参与到了反击十字军的战斗。

大反攻的预演:东方视角下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逐步整合起来的穆斯林部队已经越来越难对付

混合了突厥与阿拉伯军事传统的穆斯林军队,也逐步从过去对欧洲骑士冲锋的恐惧中,摸索了大量限制对手威力的战术。这就让十字军此后的战斗,愈发艰难。经过重新整合的突厥式骑兵部队,将在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中,表现无与伦比的能力。

不用多久,这些击败第二次十字军的因素,便帮助穆斯林世界收复了圣城耶路撒冷。从这点来看,整个第二次东征无疑是穆斯林大反攻的预演。并继而引发了更为著名和激烈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