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蒙古与明朝的首次大决战,10万蒙古骑兵为何全军覆没?

丿ZouJunWei丶



而当时元军颇具实力尚有山西的扩廓帖木儿集团,以及陕甘一带的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辽东地区纳哈出、也先不花的原五投下部落军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所谓的“元军”中,除了纳哈出、也先不花的五投下部落军和元惠宗身边由也速率领的怯薛侍卫外,其余包括扩廓帖木儿集团在内的诸军,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蒙古军,色目诸族及汉人义兵充斥其间。当急于恢复大都的元惠宗得知徐达的主力明军向山西南部进军,大都留守仅3万余人的的消息后,立刻命令正屯军冀宁路一带的扩廓帖木儿率军东来攻取大都,为了保证战役的突发性,扩廓帖木儿遴选精锐从塞外迂回,准备从居庸关南下突袭大都。然而出乎扩廓帖木儿意料的是,不但大都一线明军的防御未能迅速被击破,且当身在山西前线的徐达,得到大都遇袭的讯息后,不但没有率主力回援,反倒笃定扩廓帖木儿出击大都,其老巢太原城一定空虚,于是抽调精锐北上攻打太原,显示了一代名将自信坚韧的气魄。相比之下,被明太祖誉为“奇男子”的扩廓帖木儿此时却显得优柔寡断,已东进至保安州的他唯恐根据有失,匆匆结束东征,星夜回援,十二月,两支大军遭遇于太原城外,元明之间的第一次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由于扩廓帖木儿集团是长途回援,而早到的徐达部明军则是以逸待劳。但考虑到元军还有城中守军互为犄角,在总人数上占有优势。因此,徐达在开战之初还是谨慎地选择了据营防御,以击退元军的挑衅为准。与此同时,明军暗地里开始召降元营诸将,其中一位名叫豁鼻马的元将同意归降,并与明军约定在战时率所部倒戈响应。在做好各项准备后,徐达通令军中诸将,以全军夜袭扩廓帖木儿大营,后者完全没有料到,前面不敢会战的明军居然在夜晚全军出击,更糟的是,豁鼻马等内应在营中喧哗、倒戈,终致全军溃散,扩廓帖木儿率残部西逃甘肃,而太原守将闻讯而降,明军赢得了对元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史海悠游闾春晖


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明朝之所以能胜蒙古,得从明朝还有蒙古两方内部分析。

第一:明朝内部团结,铁板一块。君臣一心,而且朱元璋手下,文臣武将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都是打仗治国的能将才还有相才,武有徐达,常遇春,邓俞,李文忠,蓝玉儿等,文有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同时朱元璋本身统治御下能力超强,能让每一个人发挥最大的能力。而反观元朝,还处于内斗之中,君臣之间,臣与臣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内部不团结,同时能没有能统兵的大将

第二:长期的战斗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而元朝还处于醉梦之中,加上元朝统一中国后,一直处于内部斗争中,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练兵,战斗力赶不上明军

第三:骑兵和火器的使用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元朝还处于冷兵器意识中,而明朝已经在开始使用火器了,武器不对等。所以兵败是自然的事情了


逆袭自在天


很多记录核心部分省略了。有人提到豁鼻马叛变~~我特意找了太原之战,我猜对了~叛变还真是警戒部队,叛变部下豁鼻马下原先参与围攻王保保的,虽然王保保用人不疑,但是他对前途悲观又不真心服他,当天夜里根据约定暗号打开寨门放了先锋三百人进去还带路去中军大帐(明军怕假投降让三百人做先锋,也没有告诉对方要劫营),大帐外亲兵大喊,什么人,口令,没人回答反倒响起交战声,王保保明白得走了,划开帐篷从后面跑了,指挥系统就这么瘫痪了。后来豁鼻马听到动静知道明军要劫营干脆提前起事打开所有寨门~原本约定明天,这一万多人,本身里中军大帐一里多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