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怎样才能不给儿女负担?

认顺


说老人给儿女不添负担这怎么可能?不是有“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说法吗?“养儿防老”并不是没有道理。老人终有病倒在床的一天,若无老伴照顾,那不就要儿女侍候着吗?



话虽这么说,理也是这样的理。做为老人来说自己也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1】健康是保证。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六、七十年下地干活的不少。一般都是实在没力气了,“自然退休”,但要适可而止。现在高血压、脑梗塞等老年病日渐普遍并“年轻化”,尤其是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身体早有隐患。对国家实行的60岁以年老人免费体检,再忙也要去,有病早治疗。其次心态要好,保持乐观,已经不是求结果的年龄了,参与就行。有时间多转转,别老闷在家里。同时戒掉烟瘾,少喝酒……

【2】社保、医保不能脱保。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在农村普遍实施。60岁以上都每月开始领养老金了,在这之前要坚持年年交养老保险费,一年不交就是脱保。新农合报销的是医药费等,万一有个大病一下子怎么承受得住?每年的6月1月前必须把费交了,不然就是脱保。

【3】手头留点“私房钱”。逢年过节生日啥的,儿女或亲戚总会给点“孝敬钱”,千万别都给孙子们花了。人家有他们的父母呢,花点留点。如果还在打工,也不要全给儿子,手头留点。家庭属于你的收入,也不要“上交”,那是你的。相信儿女自有儿女福。就不信做儿女的能向你要?如果病了,住院了,儿女打住了,再拿出来。

有些儿女或许还想着把年迈的父母送进福利院或敬老院,根本行不通。就凭有儿有女,也没有这个资格。所以要说父母不添负担,就要善待父母,其实也就是善待以后的你自己。且行且珍惜,毕竟父母的健康才是最主要的。


为生活而提神


即使在北方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也不敢闲着,传统上的猫冬老人很少,除了在家帮忙农活外也有很多老人通过老乡亲戚关系到大小城市里打工。

在北京到处能看到小区里年龄都有六七十岁的男女保安保洁员,公园里的园林绿化、除草施肥浇水保洁的工人,几乎清一色都是满脸沧桑的来之各省农村的老年男女。每月只有1500——2000元钱上下。这不是因为他(她)们身体好而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严格地说他们都是环境逼着他(她)们自食其力有余而不需要子女负担的。要不谁还愿意在六七十岁的年龄还离乡背井到外地睡工棚睡地下室,吃方便面赚点微薄的辛苦钱呢?我就见到过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本来都天天去干拼命干活不空闲的,因为农田被征用后两夫妻手里有了十几万元钱,每月都有1800来元养老金了后就基本不去拼命了,热天雨雪天也不去干活了。

如今我老家农村里,姑娘们读书后大多在外打工或出嫁外地。小伙子们参军后有的转业留队,退伍回来的也到各大小公司里上班,读书的大学毕业后大多留在城里工作,留下的在当地自己办农特产品加工或来个修理厂或做小生意。最多是农忙时帮一下父母的忙。

这么说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环境现状使农村里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一直都是自食其力的。只有实在干不动了才不干体力活。

想提醒的是,干了一辈子的活了,老年人自己健康最重要,而且有几句话还是要记住的,那就是“四老”:要有个老窝(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有个老伴(儿孙满堂,不如有个半路夫妻,困难时有个互相照应),有几个发小或老友(有些话对夫妻都不能说的却可以对老友说,不然会憋死的),有点老本,自己手里多少要有几个铜钱(儿女再好,不如自己手头有钱来得方便)。

在年老的时候,千万别再拼命干活了,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留给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有条件的(有点钱,身体又允许你吃喝的)该喝就喝该吃就吃,没必要存钱给子女了。子女如我的他们自己也能混得好的;子女不如我的,你存得再多也白存的。

针对很多农村都是老人在干活和部分发达地区有土地荒芜状况,现在国家对农村的土地政策也有很多是有利于农村老年人的,比如可以流转土地,可以允许一些强人去农村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变)承包山林发展种植业,统一大面积耕种,让一些年老体弱多病的老年农民每年收取自己承包地被流转的费用,一般每亩地每年有三到四百斤稻子(基本不以钱计算,因为稻子会随物价水涨船高的)。

另一个方面也要看到,农业税免除了,农村的合作医疗大多已经普及,六七十岁以上老人每月一两百元补助费也要相信国家会逐年增加的。相信会慢慢好起来的。


莲峰shan99


别老说老人给儿女添负担,无非多双筷子多只碗,你吃什么老人吃什么?能吃多少啊?病有医保,还有每月100元的农保,逢年过节晚辈拿点孝敬,一年下来4一5千,就抽点烟,喝点酒基本都不伸手向儿女要钱。我只要有3天家就会回家看老母亲。我妈75岁,我建议她住我家,不轮吃住,自己弄着吃,5兄弟每个负责3个月的后勤补结,年节兄弟妹’个都有表示,新年众多亲戚都对母亲有所表示,我早十年年给个2千到现在都还在存折上。手头有女万多。我经常打电话叫她想吃什就买什?想什么时间吃就什么时间吃。看电视,作息自由。给她个老人手机。我每次问:都说挺好,不会抠自己。我一回去上窜下跳地去左右邻里找那些老大爷大妈们聊八卦。从他们的眼神里着到了老的希望和满足的笑容,有时硬拉我杀几把。有时我会炒几个小菜,备点村酒请大爷们上我家喝两口。我觉得我们农村老人没头条中说得那么不堪。地区不同,情况各异。仅作闲聊。勿喷。


鱼美江南


六十岁的老人怎么才不给儿女负担?我就问一句,现在农村六十岁老人有哪一个给了孩子负担!这就是中国农民最伟大的地方,情愿自己累死,也不愿给别人负担,哪怕是孩子!我们看到更多的老人在补贴儿女!


中国农民苦!主要收入就是指望着那几亩地,靠天吃饭,老天不给面子,就没有吃的。就拿去我们老家年种的水稻来说,先是赶上春旱,水稻一直育不了秧,再到后来半成熟的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最后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你说我们辛苦大半年,几乎颗粒无收,想想心里都寒。

中国农民苦!出去打工条件差。在城市里,最脏最苦最累的活都是我们农民工在干,浑身上下都是脏兮兮的,走到街上,还要遭到很多人异样的眼光看待。我记得我以前,去我弟弟的工地上看,一个漆黑的15平的小房子里,硬是挤着10几个人,而且这些床都是搭建在污水横流的潮湿地面。至于吃饭,大家也看到过,工地边上,大桶饭菜,粗糙得不能下咽,但是农民朋友丝毫没有怨言,能吃饱肚子,有工钱拿,就心满意足了。





中国农民苦!有病舍不得看。我们庄稼汉,平时一点小病,有个头疼发热,都是忍着,不当回事,更不会去看医生。实在不能拖了,就打个小针吊吊水,万一有个大病,在医院住几天,要是更严重了,我们农民大都索性选择放弃,因为知道家里没有钱来治疗,也不舍得因为自己来拖垮家人。其中的心酸说出来都是泪。



不是中国的农民不想依靠子女,而是善良,无私,坚韧的中国人的本性不愿意给孩子添负担。如果要让老人真的舍得为自己花钱,只有一条路,就是让农村老人和城里人一样有养老保险,这样才真的解决了老人后顾之忧,也不会给孩子负担,从根本上提高了老人生活质量!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白南风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怎样才能不给儿女负担?”爱农帮认为,不管是农村多大年龄的老人,他们的想法绝对是只给儿女减轻负担,甚至是不添负担,绝对不会想说去增加儿女的负担,这是绝对的,也是农村常态;但是,他们是如何不给儿女添加负担?而这是否又是真正地不增加负担呢?

因为农村老人不同于城市老人,他们是没有退休年龄的,他们的一生都是在和田地打交道,所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是不会停止劳动的,是不会像城市里的老人家,还有闲情逸致到处旅游吗,这其实就是差距,但同样是他们为子女所做的最后一点付出;

虽说子女赡养老人是义务,但是我国家庭传统观念浓重,父母就是会为了子女而不断去付出,即使是到老了,还是想的子女,这种现象在农村家庭显现得更为明显,就打比方,爱农帮就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说法,一个农村家庭中的老人家对自己的子女说,(因为有的地方是有提前准备好棺材的习俗)不要准备太好的,太贵的,没必要花这个钱,之类的话;其实,想想,还是蛮悲哀的,最后一刻,就是还在为子女着想,连准备自己最后的安身之处都是这样的态度,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作为子女,其实是不想父母将自己活得这么辛苦,也希望看到老人家轻松生活,不为自己考虑这么多,尤其是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还在坚持做农活,这是很多子女都不愿看到的情景,这可能是在减负,但也有可能就是在添加负担;

关于上述内容,有任何观点,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


爱农帮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怎样才能不给儿女负担?这个问题令人心酸,老人都是怕给子女添麻烦,能给子女分担一点是一点,下面小编说下现在农村老人的真实状况。



一、六十岁的农村老人,只要身体好,为了不给孑女增加负担还会外出打工,做一些比较简单点,够养活自己生活的工作。比如扫大街、工地看材料、做小工、小区做保安等等工作。


二、六十岁的农村老人,不出去打工的,只要还有劳力,会在家种植经济作物,养鸡、鸭、鱼、羊、牛什么的,能够帮到家里挣一个是一个,以帮助孑女减轻负担。

三、六十岁的农村老人,基本没有退休一说,只有身体实在吃不消了,才会休息几天。找医生随便抓点药,怕进大医院,花太多的钱。

四、六十岁的农村老人,一般都是女的在家照顾孙辈,男的还得继续打拼,只是为了分担一些儿女的负担。



总之,现在在农村,有正常生活能力的老人,基本都不会闲下来。在老人眼中只有儿子、媳妇、女儿、孙辈的未来,从来不会为自己考虑什么,为家庭继续贡献着自己辛勤的人生。

最后想对全天下的农村老人说一句:"您们辛苦了,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到晚年还不能享福,还还继续操劳。″


坏男人说小龙虾


身体健康是首要的。

老人如果身体健康,不经常生病往医院里跑,对于子女来说就是很大的慰藉了。子女都有工作,如果老人生病住院,一方面既需要花不少的费用,另一方面,子女需要腾出时间全天在医院陪伴老人。倘若儿女真的抽不开身,也会花钱雇护工照顾老人,但是一般老人如果生病住院,儿女都会请假,亲自照顾自己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儿女的内心会时刻担忧老人的身体。在医院照顾老人的时候,晚上休息也并不能休息的很好。所以,小编认为,儿女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能够身体健康,不让人操心。生病住院,花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劳人。

最好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能有一定的劳动力,自给自足的话,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儿女的很大负担。换句话而言,老人能尽量做到,自己攒的钱,或者种的地能够养活的起自己,不向儿女伸手,也能做到不给儿女负担。但是,小编认为,作为儿女,应该孝顺父母,不能只让老人用自己的钱生活。

【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


云种养


农民到了60岁以后,人生才算是走完了一半,老年生活才算是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长,幸福的时光还在后头哩。因此,老人家啊!不要顾及子女们了,即便干不动农活了,留着土地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粮价又低廉,再说,子女们也都不愿意当农民,所以,留着土地,我看,也是一个荒芜。不如交给国家算了,相信,国家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会有好的政策和货币安置的,最起码解决你养老是不成问题的!你说呢?

领了养老金以后,家里的子女们孝顺你,你可以给他们点钱花,如果不孝顺,你就拿着钱远走高飞吧!你说,你何必整天看着荒芜的土地而唉声叹气呢?子女们长年累月的在外地打工忙忙碌碌的,一年也回来不了家几次,你一个人何必留在大山里孤独寂寞呢?

人生到了老年,你说,能子指望谁?指望着哪一个?指望子女们吗?我看,哪个都指望不上啊!常言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眼下,即便子女们都不愿意当农民,都不愿意种地,都嫌种地苦,钱来的慢,不如打工来的钱快!老人家啊,那么,你就别太死心眼了啊!还留着地干嘛呀?等着国家拆迁盖高楼发大财啊?因为我们这里不是城市郊区菜地,是大田啊,这里的土地不如城市郊区的土地那么值钱,但是,只要国家愿意合理收购,我看,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未来和希望啊!老人家啊,我看,你算是有福了!你把它换成了养老金不是挺好的嘛!而依靠国家每年救济的三百二百的,我看,这总也不是一个办法啊!老人家啊,这就叫:“绝路逢生”,也叫:“车到山前必有路”啊!过去,咱们家的土地能种粮,能换钱;现在,咱们家的土地也能换“老保”,也能养命啊!多好啊!

老人家啊,如今我们赶上了国家这么的好政策,赶快进城去养老吧!不要再牵挂子女们了,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啊!在此,我相信他们将来的日子也会过得挺好,挺好!


刘年14


目前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仍象一只老母鸡,子女长大了,各奔西东,自已继续搂一爪吃一爪,自已耕种小园地,种上点粮,种上点菜,自结自足,无需向儿女讨要。每月国家给养老补贴百十元,基本上够买酱醋油盐,买点鱼和肉,改善生活,闲时钓鱼,打牌,或邀几个老友吹吹牛,喝点白酒,其乐无穷。这是没病没灾情况下的生活状况,若遇天灾人祸,疾病缠身,那就无法可想,只有申请低保户,一旦批准,可享受往院治病免费,每月低保费6oo元左右,还是不错的。最无奈的是瘫痪者,若儿女不孝,那就等死吧!





顽皮的小老头


首先,不管是农村多大年龄的已经为人父母的人,他们的想法只有给儿女减轻负担,甚至是不添负担,绝对不会增加儿女的负担,这是绝对的,也是农村的常态。

虽然常态是这样,但是我们还是要回到问题中来,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健康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健康是特别重要的,也是作为子女最担心的一点,年纪大了,重的农活就不要干了。有的老人总是闲不住,这时候老人就可以自己在家种点蔬菜,带带孩子啥的。

2.存钱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的方法是从50岁的时候自己开始存钱,赚的钱不要全部都补贴给儿女,自己也留一部分。当然了,做儿女的也不要啃老。这样到60岁就可以存个十万左右,有钱了自己该买啥买啥,自个养老不用愁。

3.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也许有的老人对这个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是特别了解,作为子女,这时候可以给父母普及一下关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有关事项。正常情况下了解了一般都会缴纳。如有特殊情况,比如父母觉得交出这笔费用有点吃力。这时候做儿女的要帮父母交了,到父母真的年纪大了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养老金,对儿女来说也减轻了一部分负担。

经常陪陪老人吧,不要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跟不上我们的想法了就不喜欢甚至嫌弃与他们的交流。他们养我们长大,我们应该陪伴他们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