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好像还没有过完六一,又一个节假日已经悄然而至——端午节。今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扫盲”文,是这么说的:清明、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互道贺喜。普及点知识:快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一般看到这样的朋友圈我都会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求证一下,求证的结果今天在这里也给普及一下。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大夫,原来是楚国人。因其父当时受到诬陷,被楚平王杀害,为了躲避追杀才背井离乡逃到吴国,慢慢的成为吴王的阖闾重臣。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吴越大战时越国国君勾践被抓,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后来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君臣之间嫌隙越拉越大。此时太宰伯嚭谗言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大怒派人送了一把宝剑给伍子胥命其自刎。伍子胥痛心疾首的对门客们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双眼挂在东门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影视中越王勾践形象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纪念曹娥:

曹娥,东汉年间人。她的父亲是一位巫师,在五月五日驾船迎接潮神伍子胥的时候被水所淹,找不到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就将甜瓜扔到水里,说“父亲的尸体如果在这里瓜就会沉下去”,然后跟着飘在水面上的瓜边哭边寻找。就这样过了7天还没有找到父亲尸首的曹娥投江了,投江5天后人们发现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飘在水面上。为了纪念其孝心,后人改舜江为曹娥江。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曹娥江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后来被流放到汉北之地当时屈原已经有了归隐之心,2年后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的时候,楚王把太子送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国的帮助,偏偏太子因私事争斗杀死了一位大夫,秦楚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就这样又过了3年,屈原被召回重新参与朝堂之事,力劝怀王不要答应秦国的邀请到武关会面。怀王被其幼子怂恿去往武关,结果被扣押挟持身死异国。因屈原主张改革得罪贵族所以再一次被流放了,这次流放地是江南,1年之后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思国之情填满了这位忠臣的胸膛,心酸郁郁不得志。他就在长达20年的流放时间里看着国家发生的动荡,却无能为力。最终在62岁五月初五的时候投汨罗江自尽了。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人划船打捞它的尸体,有人拿出饭团、鸡蛋丢进江里,怕鱼儿们去咬屈大夫的身体,还有人将水中倒入雄黄酒,说之要熏晕蛟龙水兽。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3人

好了,在此祝愿各位读者端午安康,以前小编只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今日为了写这篇文章查阅了一些资料,不单单给大家普及了知识,也充实了自己,共勉!

更多关于藏区旅行资讯请关注本订阅号,如果有其他具体问题请发站内私信或加小编156142019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