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聊聊这一季的教练们(六)

这不是一篇仅仅讲德安东尼的文章,更像是讲述NBA潮流的文章,实际上,德安东尼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潮流。

火箭:德安东尼

聊聊这一季的教练们(六)

既然你们着急,就先写德安东尼了。

远的不了解,只谈我开始关心主教练起,德安东尼可能是第一个被贴上极为鲜明个人标签的NBA教练,甚至有点过于脸谱化——超级控卫,快攻,三分球。

放在前两年,球迷对德帅的评价多是两点——1.放大控卫数据;2.季后赛没赢过波波维奇...两条听起来好像都不是特别褒奖,但我始终觉得,德帅的路子没有什么不对——德帅属于战略+配置流教练,他把大方向规划好,经理需要按他的理想配置合适的阵容,然后他再放权给自己的场上指挥官,打一种依靠最大化错位优势来以点带面、略显极端的篮球。

我越来越相信,德安东尼在理论上的正确性——人们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若当年太阳赢了马刺,若今年火箭赢了勇士,也许德帅的思想已经被广为歌颂。

现实是他输了——德帅差了点运气,于是就得接受比应该位于的位置低得多的大众评价,这不公平,但这是成王败寇思想下,每个英雄需要接受的结果。

德帅的思想是什么呢?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概括一下会发现,德帅的思想就是今天NBA的主流思想,只不过德帅、莫雷和火箭走的更前沿,执行的更彻底。

简单点概括,有以下内容:

1.1号位集权,作为绝对持球发起点。在摇摆人和中锋统治联盟的年代,1号位集权的确不算主流,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选择——1号位作为球场上错位优势最大,也最容易获得错位优势的点,最容易改变对手的防守。这个观点我在对比库里和杜兰特那一期就提过,篮球场上体型最极端的是1号位和5号位,而1号位作为外线持球人,只需要一个挡拆就可以轻易的造成错位,相比5号位寻找错位要容易的多,更容易无限开发进攻,这个位置的进攻真实正负值要普遍高于其他位置。德帅坚持1号位集权,这是整个思想的核心——错位优势最大化。

2.更多的射手,更好的空间。确立以1号位挡拆为主要进攻发起后,配备更多的射手来支持挡拆就成为必然。1号位挡拆需要球场空间的支持——内线顺下也好,持球人攻框也好,挡拆比中距离单打更需要清空篮下。如果空间不好,也很难处理上线夹击持球人,放空掩护人的防守策略。放在过去,这就不好实现——大部分球队都摆不出足够多的射手,特别是4~5号位,能投三分球的凤毛棱角,冒出一个空间型4号位又往往因为飘在外线被批评球风太软。可今天的NBA,几乎没有4号位不是空间型,火箭都可以把他们著名的4号位射手弃用,把PJ塔克顶在这个位置,甚至让塔克打5号位——这就是小球时代的现状,大家阵容越摆越小,侧翼球员越摆越多,空间也就越来越好,更需要空间支持的1号位挡拆战术被不断加成,而更无视空间的摇摆人中距离单打获得的空间福利加成就相对有限——这让历史潮流更加倾向于德安东尼。

3.相信转换进攻。今天的联盟,进攻强队推转换的能力普遍不差,强行落阵地压节奏的打法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这容易理解——阵地进攻通过改变防守创造一次定点三分,跟转换进攻抢投一次机会相对不错的三分,预期效率上并没有优势,既然机会已经在对手立足未稳前出现,为何不出手?德安东尼鼓励这些,当然,这个赛季的火箭克制的多——一则火箭的阵地战能力已经强到不需要抢攻;二则他们明白勇士喜欢什么节奏,讨厌什么节奏。

4.相信三分球。魔球理论在球迷中褒贬不一,有的球迷对此相当嗤之以鼻。在我看来,没什么问题,魔球打法是理论上效率的最大化,在今天的NBA环境下就是可以实现的理论。过去我们强调中距离的重要性,有两个原因:

第一,能力所限,射程不够,所以只能投中距离。今天的NBA除了少数4~5号位内线,大部分球员已经没有这个问题。

第二,中距离单挑对环境要求低,更容易实现,这是对效率做一定妥协,提升产量的办法。今天的NBA,当你拥有出色的空间环境,持球人突破难度就被大大降低了,还有一些持球人拥有变态的持球投三分能力,光靠持球投三分和突破就能打出产量,这样的持球人为什么要投中距离呢?

对于角色球员来说,就更是如此——都是吃饼,你能往后退一步,去投预期效率更高的三分球,没什么不对。

当然,你不能拿杜兰特、保罗、汤普森这些球员举例子——把中距离练到预期效率不虚三分球,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魔球打法越来越像NBA运行的基本规律,中距离大神们则更像是花钱买了VIP,拥有隐藏技能的特殊群体,你拥有这样的球员是幸运,但不代表你要求每个球员都这样打球。

以上这四点,就是我理解的德安东尼建队思想——理论上最大化错位优势、最大化空间优势、最大化效率优势的攻势篮球,纯纸面讨论,其实无懈可击。

到了执行层面,德帅的思想就会面临几个具体问题:

1.1号位集权严重,体能问题如何解决?

2.怎样收集足够数量的射手?

3.万一真的遇到持球人难以改变防守的情况,又没有难度相对低的中距离打法怎么办?

4.是否需要加入一些无球战术丰富打法?

5.防守思想好像没谈?

任何伟大的思想落实到行动,都会遇到林林总总的具体问题,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更多的变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学马哲、毛概、小平理论,你就懂了。

聊聊这一季的教练们(六)

火箭找来保罗,就解决了问题1和问题3。这几乎是笔不可复制的神奇交易,一方面,保罗与哈登能力上的互为备用,让1号位集权的体能分配一分为二,而哈登本人1~2号位摇摆的属性也让两大核心组成后场搭档没有位置上的重叠问题;另一方面,联盟里擅于中距离单打的1号位数不出几个,保罗这能力刚好是历史级的,几乎用一名球员就完美补充了思想漏洞。

问题2和问题5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过去德安东尼的球队防守一直不佳,有人去指责德帅不通防守,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德帅思想在配置上就要倾斜于进攻型球员——过去又会投三分,又能防守,特别是4号位球员本来就很难找。火箭上个赛季还得用安德森,也能看出收集一套能兼顾防守还能符合德帅思想的牌面并不容易。

所以莫雷了不起,他陆续凑到了阿里扎、塔克、戈登、巴莫特这些球员,攻防兼备,既符合德帅的进攻思想,又让火箭拥有顶级防守成为了可能。

对,说到底,德安东尼的思想实现的高度在于球队经理能按图索骥,找到多少适合的拼图。

至于要不要加入无球战术丰富打法——想想西决的勇士,体系球打崩后还是要跟火箭拼单挑。勇士的体系球最终还是帮了勇士,但那更多像是解决勇士自身空间缺陷,以及利用球员特殊能力寻找一些可行的硬解法——对于火箭,这不是刚需,如果不是遭遇伤病,火箭本来就没有空间问题,至于汤神、库里这样能用无球打出硬解法的球员也是可遇不可求,不能要求太多。

火箭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德帅的思想几乎得到了完美的践行,也修正了一些思想漏洞,火箭没能成功,只是因为:

  1. 对手实际是一支67~70胜左右实力的超配球队,火箭本赛季65胜(保罗不伤还可以赢更多)的水准,放在历史上大部分赛季都可以夺冠;
  2. 突然的伤病,差了点运气。

哦,对了,还有短轮换这事。

咱们不能忘了一个事实,火箭这赛季有一段时间是可以排出10人甚至11人轮转的,德安东尼也的确用了很长时间的长轮转,只是火箭出现过伤病问题,到了西决,伤病、球员被针对的情况更加严重,缩短轮转是不得已而为之——看看对面的科尔就知道,科尔这么喜欢长轮转的教练,遇到真正的强力对手,一样要砍轮转艹首发。球迷们最推崇的史蒂文斯一样是七武士走起,到了季后赛要劲的时候,就是一个人不多用——除非你的阵容厚度真是到了替补席球员也挑不出毛病,不会被对手针对,短轮转其实挺正常的。

教练写了这么多期,有一个一直没提,但很重要的客观条件——抛开阵容谈教练就是耍流氓,而抛开薪金空间谈阵容也是耍流氓。所以,为什么大多数教练不是德帅这种篮球理想型,而是对症下药型?因为要求球队经理按自己的篮球理想去配置阵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刚开始在一支球队立足时,对手里现有的牌优化整合,循序渐进的补强是比较常规的套路,理想通常得往后放放。

聊聊这一季的教练们(六)

德帅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莫雷——两人思想接近,也只有莫雷这样的人才可以如此精明的为德帅配齐了他需要的人马——还是得说,德帅的篮球思想,对阵容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不是哪支球队都玩得转。

我相信德帅、莫雷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今天的NBA整体环境,已经让他们收集全套德帅思想拼图变得更加容易——17-18赛季可能是一个临界点,实际上,如果勇士输给火箭,我可能就要写“体系与空间的决战,预示了联盟的未来”之类的文章。火箭需要的就是不动摇的坚持下去,收集最重要的那张拼图,等待召唤神龙那天——你们懂我在说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