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往今来你认为世界上出现的最奇葩的发明是什么?(有关必回)?

DD一苇渡江


受限于科技,古人并没有我们这么幸运,难以与海洋有更亲密的接触。

现在一说潜水,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画面大多是,穿戴着高级的水肺装置,在海洋生物簇拥下自由穿梭的情景。

但其实潜水作为娱乐项目的出现,才不过短短五六十年。

而回头看看历史,人类也是费劲了心思,为潜水究竟发明了各种奇葩的工具,不知毒死、憋死了多少人。

在很早之前,人类的潜水大多是正儿八经地为了捕捉海产寻找宝物等。

那时候的潜水,也全靠个人意志,憋着一口气来完成。

在《尚书》的《禹贡》篇中,就曾记载了公元前21世纪的贡品中,就有“蠙珠”“玑”的存在。

这可能是我国最早有关于潜水采珠的记载。

在采珠产业的发展下,到明代时,潜水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并出现了简单的潜水工具。

《天工开物》中采珠的记载

如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1637年刊著)中,就记载着当时潜水技术的要领。

那时潜水是要用长绳系在潜水员的腰上,再用锡做的环形空管罩在鼻子上,潜水员可通过这个管子呼吸。

当他在水下感觉憋气不适时,就拉动绳子。

一有动静,水面上的伙伴就会马上把他提出水面,休息后再下潜作业。

不过这项技术还是粗糙的,和拿根空芦苇伸到水面呼吸空气无本质区别。

潜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活动,而在水底的窒息感,更是使许多人对美丽的大海望而却步。

因为无法在海底自由呼吸,人类在海底活动的范畴撑破天也仅限于劳作。

所以我们现在拥有各种水下呼吸器,能像鱼类一样在水中畅游,还得感谢过去的发明家。

过去有不少发明家们可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让人类为了学会在海底呼吸。

用“一人为水下呼吸续一秒”来形容这整个历程都不为过。

水肺由口中咬的调节器和背后的氧气筒组成

我们现在进行水下冒险最重要的一件装备,毫无疑问是水肺SCUBA,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es)。

它又称自携式水下呼吸装置,是一种辅助潜水者呼吸的器具,曾带无数人在海底穿梭。

但现在一提到水肺发明者,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有雅克·库斯托

可以说对潜水有点兴趣的人,几乎都听过他的大名。

雅克·库斯托与他的水肺装置Aqua-Lung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和压缩气体工程师埃米尔·加尼昂一起研发出了Aqua-Lung。

这种装置只有在潜水员吸气的时候,才会以周围的水压一样的压力环境供气。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探索海洋的能力,是现代休闲潜水普遍使用的呼吸装置。

此外,雅克·库斯托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潜水员,被称为现代潜水之父

著有《通过水下18米》(1946)、《静谧的世界》、《活跃的大海》、《雅克·库斯托:海洋世界》等一系列水下拍摄作品。

他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潜水运动。

不过,雅克·库斯托虽最受欢迎,但它的发明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第一台水下呼吸装置。

在库斯托之前,还有许多先驱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水杯倒扣,纸不湿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么一个实验。

当将一个杯子倒扣水中时,将会发现杯子中间是不会进水的。

水之所以不能进入杯中,是因为杯子里面充满了空气。

如果把这个玻璃杯制成大到可以装下一个人呢?

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十六世纪时最早的水下呼吸装置——潜水钟就这样诞生了。

过去被限制于憋住一口气的潜水历史,也从潜水钟的出现有了巨大的飞跃。

16世纪的木制潜水钟

如果按照定义分析,水肺是自携式的水下呼吸装置,那么潜水钟应该是最早的水肺装置

但为了更多地探寻海底的宝藏,人类当然不会只满足于这一“钟”子的空气。

所以到1771年,一位英国工程师约翰·斯梅顿就曾发明了一种空气泵

它可以通过软管连接到潜水钟上,向钟内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

英国工程师约翰·斯梅顿

只是潜水钟内氧气是有了,但它累赘的设计,还是大大地限制了人类海底大展拳脚。

这个时候,一位勇士出现了。

就在空气泵诞生后的第二年,法国科学家Sieur Freminet就设计出一个可以让人自由活动,并能实现“再呼吸”的装置(hydrostatergatique)。

这个装置穿在人身上,确实有点像豌豆射手,但是却能让人非常自由地活动四肢。

hydrostatergatique

但这副设备的亮点并不在这上面,而是它能让人实现在水底的“循环呼吸”

在头盔上,Sieur Freminet设置有两根管子,一根用来吸气,另一根用来呼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独立封闭的氧气装置

而且这套设备,在当地的港口中还成功地被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但糟糕的是,这个设备有个硬伤,就是两根管子是通向了同一个氧气罐内。

也就是说,他吸入的气体,就是其呼出的气体,氧气总有耗尽的时刻。

所以非常不幸的,在一次试验中Sieur Freminet于装置里待了25分钟,便因缺氧停止了呼吸。

不过,Sieur Freminet的“再呼吸”装置,却成功激起了不少发明家对自给空气概念的兴趣。

之后人类便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更现代的水下呼吸装置的试验中。

于是各种千奇百怪的潜水装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如1797年,德国Krigelt发明的可以置于海底的大容量空气槽,但太笨重,被淘汰。

还有1810年,出现的Chauncy Hall斗篷型潜水服。

1819年德国人August Siebe制造的潜水服,由地面上泵入空气供潜水员呼吸。

然而,折腾了一个世纪这么久,这些呼吸装置都未能解决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压强大的深海如何呼吸。

海水深度为10米时,水压和大气压(1.03Kg/M²)几乎相等。

然而深度每增加10米,水压就会增加约一个大气压。

所以每个深度的水域,都需要氧气装置供给人体不同压强的空气。

如果没有气压调节装置,凭个人是难以完成呼吸的。

例如英国的Willias James,在1825就已经开发出能够贮存压缩空气的金属容器。

它被安装在腰上,是透过管子就可以呼吸的自足式水肺。

然而,这种装置因缺乏呼吸调节器,不能实现深潜。

而且因为压力的原因,金属容器中的氧气也消耗得极快(7分钟),缺乏实用性。

Rouquayrol的呼吸调节器

直到1860年,法国工程师Rouquayrol出手,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他发明了史上第一个呼吸调节器,并为其成功地申请到了专利。

其原理与我们现在所用的水肺调节器原理已几乎相同,都是通过几个阀门分级的形式,来控制输出气压的大小。

Rouquayrol的调节器

不过说来奇妙,Rouquayrol的这个装置起先并非用于潜水,而是用于火灾现场或矿井

后来是法国海军看上了他的这门技术,才变成了现代水肺潜水的重要装置。

有了这个调节器的原理基础,发明家们才能卯足劲,不断改进水下呼吸的设备,并实现了各种突破。

Rouquayrol的呼吸装置中可以见到背部的调节器

这之后,水肺的发展才开始明确地出现两种模式——开放式和闭路式

开放式水肺的系统比较简单,是我们现在最多人使用的器材。

它只提供呼吸的气体(压缩空气),给潜水员使用。

而封闭式呼吸系统则复杂些,又称循环式呼吸器,可提供呼吸循环。

潜水员在使用供气后,系统会将二氧化碳吸收,并重新注入适当的氧气,再供潜水员使用。

不过这种封闭式水肺一般应用于工业或军事等,等级需求更高的潜水活动。

Henry Fleuss

所以历史上闭路水肺也出现得比较晚。

到1876年,第一种成功实现循环呼吸的装置才诞生。

那时候,一位英国水手Henry Fleuss就发现人类呼吸时,只会消耗部分氧气。

所以呼出的废气里,其实还有不少的氧气夹杂在其中。

为了不浪费氧气,Henry Fleuss决定实现废气的回收。

Henry Fleuss的呼吸装置正面

他的自给式呼吸器包括一个橡胶面罩和铜管连着氧气装置。

铜管里有用氢氧化钾浸泡过的绳索,因为氢氧化钾可以与二氧化碳产生反应,从而可实现氧气的再回收。

虽然先前没有潜水经验,但为了测试自己的发明,他还是勇敢地决定深潜。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这个装置才实现了长达3个小时的潜水活动。

Henry Fleuss的呼吸装置

Henry Fleuss的发明成功,也让其成为史上封闭式水肺的第一人

而且这也是第一批批量生产的封闭式循环呼吸器,被用于潜艇的紧急逃生和维修。

不过其本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在一次潜水试验中,他因高压氧中毒*,死在了水下30英尺的海中。

*注:氧虽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但超过一定压力和时长的氧气吸入,人体某些系统和器官功能会被损坏。

Lambertsen博士

封闭式的水肺装置有一个特点,就是呼吸时,不需要把废气吐出。

这也就意味着,潜水员呼吸时不会出现气泡,隐蔽性更好。

所以在二战期间,这个特点也就被美国海军盯上了。

1939年美国的Lambertsen博士,就为美军就开发出了一种更高效率的氧气循环装置。

利用这个装置,美军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蛙人。

所以Lambertsen也被称为“蛙人之父”

库斯托在海中畅游

紧跟这位蛙人之父后面,才到我们熟知的潜水之父库斯托在1943年改良了开放式的水肺装置aqua-lung

而库斯托改良的装置,便是来自Georges Comheines在1937年发明的一个水肺系统。

那时他已经突破了压缩氧气瓶和调节器相结合的系统,还曾在巴黎国际博览会的水族馆中向世人展示。

但是他命也不好,又在一次试验中葬身大海,很快被世人遗忘。

老当益壮的库斯托

后来,经库斯托改良的水肺装置出现,再加上他的大力宣传,潜水运动才得以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

历史上这场长达4个世纪的装备接力赛,才在这个时间节点暂下帷幕。

但只要人类的好奇心一天不消失,这场接力赛就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SME科技故事


让我说的话,我认为地球上的人类才是最伟大,最奇葩的发明。因为人发明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并让他安慰自己,折磨自己,影响自己。人发明了酒用来麻醉自己,人发明了毒品来迷幻自己。人发明了文学,嗯,这个太厉害,鸡汤文可以迷惑别人激励自己。人发明了钱让自己一生都在为其打拼,人发明了武器彼此屠戮,...........人发明了太多太多调戏自己整蛊自己的玩意且乐在其中爽快无比..........我不知道是什么发明了人类,总之这个发明了人的“啥”很牛逼。

罗嗦几句开开玩笑,下面看看咱人类的奇葩发明吧,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人类永远都在不停的挑战者自己,向更新,更奇,更特在奋发努力。先上两张预热一下,

看看脑洞大开的日本人有哪些奇葩先,

再看看西方工业大国的发明,

你以为只有西方会发明吗?看看印度三哥的吧,

没搞错,非洲兄弟也是妥妥的开挂,

国人绝不落后,

人类从来都是对军事及其重视哦,

咋样,看了上面的发明有啥感想,其时这些和以前比起来差远了,看看过去的发明吧,

1937发明的悬挂式育婴笼:在很高的楼房上,一些婴儿被用这样的笼子吊在窗户外面养着。在当年的伦敦,切尔西育婴协会就分布着许多这样的笼子。

1937年发明的婴儿布兜: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明白为啥这发明没有被普及使用

游泳圈,是由自行车轮胎做的

1929年发明的神奇电话机:使用这个电话机,需要把声筒放在喉咙上,让你的声带振动传出声音

1940年发明的宠物狗控制器

1948年发明的摩托冲浪板:瞧,这是好莱坞发明家乔和他的摩托冲浪板

1956年发明的百叶窗太阳镜:在当时,这是个糟糕透了的发明。可没想到今天成了时尚

1961年发明的夜光轮胎:用透明合成橡胶做成的轮胎里头通上电灯泡,这样一来,夜色里的女士就可以借着灯光整理自己的丝袜了

1962年发明的芬兰便捷桑拿浴室

简便吸盘式胸罩

1970年发明的沐浴头套:特别适用于那些喜欢往脸上抹各种化妆品又舍不得洗掉的女士

1962年过海鞋子:后面有小螺旋桨,发明家已经证明这个鞋子可以漂浮

1963发明的电子猫:这只电子猫一分钟叫唤十声,眨两次眼镜,需要消耗2瓦特的电力

1963年发明的电视机眼镜(现在叫VR):看着发明者和他的作品

1964年发明的接电话机器人:尽管这个机器人不会说话,但维也纳发明家也算把它发明出来了

1966年发明的迷你电视机:英国发明家克莱夫-辛克莱发明了这种超小的迷你电视机

1966年发明的土耳其烤肉机

1968年发明的番茄静电计:这个发明是个静电计,两头插在番茄上,用不同的电压电番茄。这个发明的功劳非同小可。在1968年,它有效地结束了关于“番茄在被切时会发出尖叫声”的不科学言论

耳朵扩音器,又称雷达,那个时候雷达还没发明出来

可以躺着弹的钢琴

水路两用自行车

英国男子研制的汽车隐形衣

透明面罩据说用来防风,在1939年,一个加拿大人发明的

配备了收音机的帽子

其实,奇葩从来不需要高科技。

谢谢,收看。


章鱼资讯


我感觉世界上最奇葩的发明有下面几个。

第1个就是澳大利的一名电脑工程师,在一名鞋匠的帮助下,竟然研发出了一款鞋子手机,就像电影国产凌凌漆里演的那样奇葩鞋子,底部装上手机,并且还有一个鞋底给盖着,平时就是一个鞋子,想打电话的时候把鞋子脱下来,鞋底扣掉电话立马就露了出来。

第2个不知道是哪国人发明了太阳能卷烟,就是在一个铁架上面同时固定一个卡烟的铁圈和一个放大镜在上面,然后放大经斜着对着太阳利用放大镜聚焦的原理把焦点对准烟头部位,然后把烟给点着,实在是想不通,发明这个的人是没有火柴还是没有打火机呢?再不行你钻木取火也比这个强啊。

第3个带刺闹钟,这个是由日本发明家川上贤司发明的带刺闹钟,并且这个人还是日本珍道具学会创始人之一,就是在闹铃的上面安装了很多牙签一样的东西,而牙签的下面就是闹钟响铃的开关,每当闹铃响的时候想要用手把它关掉,就会被这些刺给扎一扎,发明者的意思就是想让人被扎一下之后立马清醒,不会再有睡意了,难道日本人只有靠刺才能被叫醒吗?不都说他们很勤奋吗?难道是假的?





兔巴巴笑工坊


1、带风扇的筷子

好处:可以快速冷却食物,而且不耽误吃。

坏处:增加了筷子的重量,使用极不方便。

2、团体剃须机

团体剃须机诞生于19世纪,可以同时给十几个人刮胡子。

好处:效率高。

坏处:每个人的面部轮廓不一样,而机器又不能根据每个人的面部特征改变其动作,只能“一刀切”,造成用户体验极差,而且容易见血。

3、香蕉保护套

好处:可以延缓香蕉变质。

坏处:容易让人误会。





搞笑象


1.商朝时期的复合式炊具

边烧菜边炖汤的享受

商朝就有啦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那么多的菜式



2.战国时期的冰鉴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冰箱

是否很震惊

不过看这摆设老百姓是用不起啦

3.战国时期的水晶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哎哎哎不对

那个时候可还没有葡萄呢



4.战国时的皮鞋

这一看就是真皮

牛皮 绝对牛皮

5.秦代的鸭子型勺子

飘在汤中不下沉

满足你的强迫症需求

古人的智慧你想象不到




6.6、汉朝的计程车

马车前行时,车顶的小人会根据行进自动击鼓,鼓上的刻度也会跟着马车的运行而前进

按里程收费,39块8,谢谢



7.东汉时期的烧烤炉

羊肉串哦正经的新疆羊肉串哦

牛肉串?对不起,杀牛可是违法的呦



8.王莽时期的游标卡尺

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呢

这种超越了时代的发明又有谁能解释呢



9.三国时期的饭盒

我猜一定是诸葛亮发明的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恩恩 还有发明家

10.南宋时代的球鞋

你就是说这是假的我都不信

我国可是足 (cu)球(ju)的发明国哦

11.明朝时期的毛笔

这不是我的晨光中性笔吗

12.明朝时期的潜水服和氧气罩

潜水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鲨鱼皮?

反正我是不会相信氧气罩里放的是压缩空气呢

不过有点想吃海鲜了是真的呢


我想做个木匠


您好,智能嘿嘿为您回答:日本民众对奇葩事物十分追求,木原次郎是一位来自大阪的爱茶老人,他对普通的喝茶方式并不满意,在他看来,茶需要即泡即喝才能入味,而且不要喝到茶渣。他用了整整5年时间,就是为了发明如何更方便喝茶的喝茶机。它的第一代喝茶机比较简陋,只是一个小小的滤嘴,但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非常烫口,结果失败。之后他优化了装置,将滤嘴改成漏斗,然后还加长了过滤的管道,另外还加入了两根钉子来吸热,但是依然失败了,因为这些附加的装置依然无法解决水太烫这个痛点,所以在第三代改良版中,老爷爷将装置改装成顶在头上的帽子,过滤管子延长了近一倍并围绕在帽子中,很遗憾,出来的水依然很烫,老爷爷的第三代喝茶机同样宣告失败。不过在前三次的实验中,老爷爷的确获取了一定的经验,那就是延长软管的确可以降低水温。爷爷的第四代喝茶机变换了思路,他将管长延长了整整3倍,并且使用滑轮装置来操控软管,但是这个装置存在安全隐患,老爷爷还没喝到水,就被头顶的滑轮砸到了。既然滑轮装置太过危险,所以老爷爷在第五代喝茶机中,用气球代替滑轮,从而达到升高软管的痛点。但是因为装置的不稳定,老爷爷在倒入水的那一刻,气球就缓缓升起,老爷爷依然没有喝到心意的茶水。然而老爷爷并没有气馁,在他的第六代喝茶机中,用无人机代替气球,从而解决升高软管这个世纪难题,下了血本还还学会了如何操控无人机。但是还是因为烫口的问题,再一次的宣告失败。老爷爷更是在这个发明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要节约材料费、秉持低技术、接受确定……五个发明原则。


智黑inHeater


澳大利亚的一个发明家拉里·托夫勒设计了一款能随时随地沐浴的神器everSHOWER。在平时,它折叠起来跟一个小型旅行箱差不多大,重10公斤。只需要2分钟,它就能被搭建成一个2米高的浴室,把你遮得严严实实的。

它的底座是一个储水箱,搭载了一个12V的水泵。只要加入3L温度适中的热水,你就能舒舒服服地洗一个20分钟的澡。如果是在室外的话,everSHOWER提供的吸收罩也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能加热水,野外洗热水澡再不是梦。

另外,它还搭配了过滤循环系统,将淋浴完的水过滤后重复利用,不仅节约用水还不怕洗澡水淌一地。不过,大概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洗澡水循环使用吧。小伙伴们,工作虽然重要,但也要注意适度休息哦。


找靓机科技号


古代人脑洞大开的奇葩发明还真不少,明朝有个叫万户(也有人叫他万虎)的小官,自制了47支火箭,把这些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两个风筝。设计意图是利用自制火箭把自己送上天空,然后再利用手里的风筝安全着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这货运气实在太差,刚一升空就发生了爆炸。无论结局怎样,万户同志开创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先河。

清明上河图上有一个‘’香饮子‘’的招牌,香饮子就是宋朝一种饮料,用草药、香料和天然花果调和而成。想想,应该比现在的各种冷饮要健康的多,起码是纯天然,没农药残留,没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也不会超标。

宋朝的另一个奇葩发明,就是他们的官帽了。大家知道宋朝官帽两边,各有一个长长的纱翅,其实,这官帽是赵匡胤发明的,官帽上加两块长竹片,是防止官员们交头接耳,动摇他的威权。

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里鼓车‘’,每走一里路,车上的鼓就自动敲一下,每走十里,车上的钟就自动响一声,堪比当今的计程车啊!

中国古代奇葩发明不胜枚举,小编先介绍这几个,望读者朋友喜欢。





徐霭媴



十三的铁锈


元代狮子头上怎么有个大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