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没做过股权投资?先看看这一篇

没做过股权投资?先看看这一篇

火线上市的富士康又燎起股权投资的一把火,关于独角兽的话题几乎刷了朋友圈近半个月的屏。

说来有趣,接触到的投资人,对股权投资大抵两种态度,一种是趋之若鹜,到处找各种爆款项目的额度;另一种是讳莫如深,自己或者身边朋友做股权投资吃过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对于股权投资,态度是:不可不投,不可乱投。

先说不可不投

最近都在说独角兽,到底什么是独角兽?

“独角兽”,是指那些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创业企业。

—— Aileen Lee,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s创始人,2013

我们去找世界上符合独角兽气质的创业企业,会发现美国和中国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双寡头局面。

有一个香港大学生跟我交流,他说他毕业后要来内地工作。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内地的创业氛围好,工作机会多,如果留在香港,只有金融业可以做。香港的经济是靠金融+房地产撑起来的,没有自己的实体经济,这是很可怕的。所以香港即使有巨大的IPO市场,却没有自己的独角兽公司。年轻人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很绝望。

反过来看我们身边,好像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这几年在资本的推动下,市场培育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也创造了很多很牛的公司。

可以说我们生在了一个伟大国度的伟大时代,没有独角兽或者独角兽很少的那些国家,经济格局僵化,产业缺乏朝气,他们是多么羡慕我们,怀揣坚定的信念——“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没有在创业的我们或者仍然处于传统行业的你们,如何分享高成长行业的红利?答案只有股权投资。

现在有很多机构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把股权投资的门槛降到了100万元,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培养一级市场的韭菜。

不置可否。

再说不可乱投

我接着要说的,就是不可乱投。

不可乱投,就是要把

安全性作为首要的筛选标准,不做韭菜。我们毕竟不是职业股权投资机构,不是为了投项目而投。我们根本的目的还是赚钱,能赚钱首先要能不亏钱。

怎样寻找安全的股权投资机会?

市场上的股权投资基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标的,只投一个公司的。一类是集合计划,视基金规模的大小投5-20个甚至更多项目。

投单一标的,要选行业龙头。

单一标的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行业前景、公司发展、政策因素,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大体上,我们先从行业开始入手。政府很鲜明地提到了会为高端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四行业“独角兽”开快车道,那目测这四个行业会成为未来很拥挤的赛道。除此之外,代表中产崛起的消费升级行业也是值得关注的,比如文娱、教育、母婴、医疗等。选对了行业,按股权投资圈子里的说法就是选对了赛道。

比如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很坏的案例,短短两年烧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公司。很多人盲目寻找风口,说什么风来了猪都可以飞上天。其实这个行业是不是真正有价值,取决于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有生命力。仅仅靠烧钱维持的商业模式迟早会死掉。

选好了行业,就要找这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这是一个资源高速集中的时代,很多行业在发展了几年后,就迅速形成格局,强者恒强,壁垒越来越高,有新一点的公司冒出来就很快被打压或者并购掉,屌丝越来越难以逆袭。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的范围并不多,只能去投龙头公司,才最安全。而龙头企业,即使在退出方面受阻,只要企业盈利状况健康,增长速度保持,至少不担心股份会缩水减值。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看管理人。我们大多数人是做LP,也就是跟投的有限合伙人,GP(普通合伙人,也就是基金的管理人)拿的是不是第一手资源,有没有退出的话语权,退出能力强不强,这也是需要考察的方面。现在很多市场追捧的好项目,分包商太多,每个人搞点额度就加一层通道转包给别人,很多情况下资金转了好多手都不知道投到哪里去了,或者剥除了层层费用后能真正投到标的项目里的资金很少。

第二类是集合计划,这类基金更加要看管理人了。

集合计划因为投多个项目,相对分散了风险,安全性会更高一些。但是这类基金往往先募资再投项目,管理人的能力对基金的收益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怎么考察管理人呢?

股权投资完整来看有募、投、管、退四个环节,我们要找的管理人必须在这四个环节都非常强。

是募资,没有募资能力有项目也投不了。

是找项目的能力。坏项目送上门,好项目要靠抢,如何分辨项目好坏,对大家争着要额度的好项目是不是能拿到额度,这体现的就是管理人的能力。

是投后管理。投完项目还能够培育项目,为企业赋能,和企业共成长,这是一线管理人和战略投资者才有的能力。所以好的公司在挑选投资人的时候,也会考察投资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退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之一。没有退出的项目始终是纸上富贵。只有落袋为安才是真正赚到了钱。股权项目的退出大多以IPO为主,但是IPO政策的不确定性太高,这几年并购、转让甚至回购都成为不错的退出方式。这个时候就很考验管理人的资源和经验了。

目前国内的股权投资管理人,一线有高瓴、赛富、红杉、IDG、达晨、北极光等等,具体可以看看清科或者中投的榜单,也可以关注嘉实投资等近几年跑出来的黑马。有一些在专业领域有深度投资能力的,比如中钰在医疗行业,国金量子在军工行业。产业资本也成为一股不俗的力量,一些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因为对行业深度了解,结合资本组成产业基金,最出名的腾讯、阿里等等。还有一些投行出身的创投公司,比如汉能、华兴等,因为本身深度接触产业,再加上资本运作能力强,往往也有不错的成绩。

没做过股权投资?先看看这一篇

Beta粉丝福利 × 限免课程

五大维度判别 真假独角兽

——从个人LP角度看独角兽股权投资

扫码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