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侃大唐·183回 李世勣兵圍平壤城 高句麗國破入塵埃

侃大唐·183回 李世勣兵圍平壤城 高句麗國破入塵埃

上回說到,就在高句麗依靠鴨綠江對唐軍做拼死抵抗的時候,劉仁軌及時從百濟出兵,在高句麗的身後狠狠插上了一刀。

事實上不光是一直在百濟經營的劉仁軌,當李世勣率領大軍對高句麗展開全面征伐時,新羅國王金法敏也同樣接到了來自大唐天子李治的出戰詔令。

如此一來,在李世勣的統一調度下,北路軍和南路軍幾乎同時對高句麗發起了進攻。

面對幾乎已經崩盤的局面,雖然高句麗有心拼死抵抗,但兩線同時作戰的難度實在太大。

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初,北路唐軍在契苾何力的率領下,率先突破了鴨綠江防線。隨後,先頭騎兵一路南下,直接在平壤城下安營紮寨。

八月,各路大軍全部抵達平壤,這座歷經千年風霜的古都終於在唐軍面前揭開了她那神秘的面紗。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大唐軍隊明明已經將平壤圍得水洩不通,但總攻的命令卻遲遲不見到來。

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身為主帥的李世勣每天的主要任務基本就是督促指導各路將領做好圍城工作。

圍而不攻?沒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得好,“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本來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打法,尤其面對平壤這座堅城,就算唐軍此時已經佔盡優勢,但想要硬生生將其拿下,依舊不那麼容易。

所以與其損兵折將地打消耗戰,不如團團圍住使平壤成為孤城一座,等到城裡糧草耗盡,民心生變,兵無戰力時,自然可以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侃大唐·183回 李世勣兵圍平壤城 高句麗國破入塵埃

李世勣的這一策略果然收到了奇效。九月的一天,平壤城門忽然打開,從城內魚貫而出的是近百號穿著官服、手舉白旗的高句麗官員。

隨後,唐軍便驚訝地發現,走在這支投降隊伍最前端的,竟是身穿黃袍的高藏。

高藏?高藏是誰?答:現任高句麗國王。

不怨大家不清楚,實在是這哥們之前過得太窩囊。明明身為一國之主,偏偏卻被人當成了一把夜壺,老子用完兒子用,兒子用完兄弟用……簡直堪稱骨灰級傀儡~~~

眼看唐軍大兵圍城,搞得自己這邊吃喝都成了問題,這日子也真是混不下去了。算了,亡國就亡國好了,反正高句麗早就不是他高家說了算了。

對於高藏這種不打申請就私自投降的行為,淵蓋男建自然是相當抑鬱。可抑鬱歸抑鬱,接下來該怎麼辦還是要你給大夥兒拿個主意啊。面對依舊被圍在城內的軍兵,淵蓋男建最終一咬牙,決定繼續和唐軍死磕到底。

可問題是,淵蓋男建肯咬牙,底下的人卻不見得肯陪他送死。

此時平壤的整體防務工作是由一個名叫誠信的僧人具體負責。在這裡提到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名字,原因大家肯定已經猜到了。沒錯,他最終無比榮幸地成為了大唐打開平壤城門的那把鑰匙。

當得知淵蓋男建打算玉石俱焚之後,誠信便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主子已經徹底瘋狂,與其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不如抓緊時間給自己也給城裡的軍兵百姓們找條活路。

於是,在與唐軍提前密約之後,九月十二日,誠信的誠信如約向唐軍敞開了平壤城的大門,守候在城門外的唐軍立刻一擁而入。幾個時辰過後,這座標誌著高句麗王權的都城終於插上了大唐的旗幟。

高句麗,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