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近两年,中国为何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178891903


世界经济危机都是因为高杠杆而引发。美国次贷危机就在于住房抵押贷款衍生品眼花缭乱。中间不知道加了多少杠杆。最后因为房子价格下跌。引发流动性枯竭。造成全世界金融危机。

中国虽然遭遇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是因为中国采取了四万亿元投资刺激。之所以敢于实施四万亿元刺激。在于当时中国杠杆率很低。政府居民企业负债率都不高

杠杆是一个双刃剑。既有风险但也有甜头。一旦迷恋上了杠杆收益。就很难停下脚步。

地方政府开始借债加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负债16万亿元。成为中国一个风险潜在因素。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金融风险时未来重要的工作。

居民加杠杆也在快速增长。2017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增加4万亿元。增长百分之二十二。今年一月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增加21.4%。有关人士指出。居民个人借钱买房消费增长速度非常感谢。这是很危险的。高储蓄率过去是我国的优势。如果借钱比存钱增长快 储蓄率高的优势将丧失。所以降杠杆是重要的工作。

央企平均负债率是66.3%。出现了下降。总体风险可控。但是部分央企二级三级企业负债率高 风险依然存在 对于央企加大风险控制。降杠杆。减少负债防范风险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去年以来一些知名民营企业因为杠杆过高。突然资金链断裂。出现经营困难。引发金融市场争议。也引发去杠杆的声音。

股市也一样。出现了股权质押危机和信托产品持股风险暴露。引发股价闪崩。

高杠杆是金融危机的源头。中国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巨大的制度优势。特殊未雨绸缪的做法。只有把杠杆降下来。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杜坤维


根本问题是债务杠杆过高,另一方面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金融的泡沫化与实体产业的空心化一旦发生发生碰撞,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崩溃。类似2008年、1997年金融危机,汇率、股市、楼市三杀的情形就有可能出现,会导致经济严重下滑,同时引发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政府正是看到这种潜在的紧急危险,所以未雨绸缪、提前布控,进行预期风险管理。

事实证明,经过这两年的风险调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表外融资体系得到很好的控制,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产业,助推中国经济稳健增长。


王红英金融投资教育


还不是因为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实是有隐患的,是以各个部门加杠杆,债务迅速增长为代价换来的。

就以我们比较关心的居民债务为例,到了去年中期,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经达到了恐怖的47%以上。

为什么会让居民背上如此沉重的债务呢?还不是因为2015年以来的房价飞速增长,让很多原本持币观望的居民觉得,如果再不买房,就一辈子也买不起房,于是纷纷恐慌性买房,加大杠杆进入房市。倒是方便了去库存,但是也让居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但如果金融风险不可控,造成金融危机,那么这些背上债务进入房市的居民可能会因此一贫如洗,洗劫掉他们半辈子积攒的财富。若是真造成这种结果,就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

所以从去年底开始就越来越不敢再让居民部门加杠杆,而是换了一种说法,那就是严控风险。如果风险控制不好,导致杠杆爆掉的话,社会影响会很糟糕。

所以现在防风险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且屡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管住货币总阀门,稳中求进以稳为主,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时候如果不稳住,如果不停止货币的快速供应,那么风险爆发将会难以收拾,所以现在稳住,严控风险是对的。


海汇观潮


实际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特别体现在金融领域,如果重视不够,足以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是影子银行。很多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或银行及非银机构内空转,徒增了货币乘数,资金无法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虚弱,而多余的资金都在金融系统体内兴风作浪,严重危及金融系统;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历经10多年大牛市,房价高价,杠杆率较高,一旦房价下跌,如果借款人停止月供,银行将出现不良贷款,循环往复,银行将会陷入泥潭;三是金融乱象纵生,严重扰乱金融正常秩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四是全球货币政策趋于收紧,上述问题不及时解决,将来怕会丢失时机。所以,防范与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应是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