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郑州简史》节选 时代先锋——电子通信应运而生优化百业

九十二

时代先锋——电子通信应运而生优化百业

从五帝到清末,郑州走出由国都到次国都及普通的州县之三部曲,由盛极一时到干戈寥落、紫气全无。但是,在郑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默默栖息着对未来不乏美好向往和期许的人民。20世纪初,看似不经意的一步棋,激发郑州独特的个性,让这个沉睡千年的古都枯木逢春,返老还童。

20世纪初,搭上洋务运动的末班车,改变郑州历史命运、给中国这个历史最悠久的古都带来更多光明的不是帝王、不是政治,而是在北宋灭亡、水陆不济约720年后,足以取代水利运输,更符合郑州地理优势、应运而生的近现代工业革命的领航业、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铁路运输业。

20世纪初,先于铁路运输业登陆郑州的恰恰是贯穿20世纪,直至21世纪更加方兴未艾的电子通信业。

1901年8月,汴洛军政专用电报线路开通,河南省官府在郑州钱塘里设立电报房。12月,在郑州西大街磨盘街口设邮政支局。此为郑州电信邮政业之始。有趣的是,最具时代标志性的产业——电信、邮政信息业不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郑州产生,而是服务慈禧、光绪乘銮舆(luányú,皇帝的车驾)返京应运而生。是年11月,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返京路经河南,为此,西安至郑州沿线的城市,都增设电话。汜水始架电话线,荥阳始建车马局。客观上为京汉、陇海铁路的正式通车创造有利条件,标志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开始。电子通讯、电力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开路先锋和基础产业。

回头看,20世纪初,电子通信业像个体态娇小、人见人爱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姗姗来迟的她嫁给身材魁梧、血气方刚的铁路汉子。没人撮合,这对萍水相逢的夫妻情投意合、天造地设、珠联璧合,他们在郑州安家落户,建设自己幸福的家园。此后,他们让更多具有极其顽强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在郑州从无到有,从小大大,从大到强。大到让一个被舍弃千年的古都返老还童,大到开辟一个崭新的势如破竹的来日方长的数字化时代,大到成为其他百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沧桑巨变是20世纪之初,当其处于萌芽状态时任何人都想象不到,如今我们却实实在在享受着的。

21世纪初,这对恩爱夫妻时至壮年,来日方长,数字化时代与立体交通的前景未可限量。实际上,闭关锁国,对新生事物理解的迟钝,使我们对这一偶然性中寓意的必然性只是在百年后的今天才一目了然。这就是国民经济先行官——领航业独具的魅力。但是此间,我们津津有味地嚼得的却是西方发达国家吃过的东西。善于借鉴,确实是捷径。没这个捷径,就没有改革开放的长驱直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