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走近河湟谷地领略海东风情

这里是高原海拔最低的地方;这里是土族、撒拉族聚集的地方;这里有高原生态奇葩的互助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和被誉为中国三大天池之一的循化孟达天池,这里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天然大氧吧,这里是自驾旅游者的乐土;这里是黄河流经的地方;这里是多元文化的经典;海东—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记者赵庆玉通讯员韩鑫)(图片均由海东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海东风景独秀。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是一处著名的国家4A级原始森林和地质风光旅游胜地。云海林涛,奇峰怪石,美不胜收。循化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保护区内孟达天池与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一起并称为中国最美的三大天池。还有那“四月芳菲尽”的民和,万亩桃林芬芳了泥土,不绝于耳的鸟鸣和“花儿”声,一幅幅恬淡幽谧的田园风光历历在目。

走近河湟谷地领略海东风情

河湟谷地处在中原通往中亚、西藏的通道上,中原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在这里形成一个独特的交汇点。这里寺庙林立,是中国西部人文景观十分特殊的地域之一。

瞿昙寺背倚罗汉山,面临瞿昙河,据史书和碑记载,该寺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亲笔御题为“瞿昙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艺术价值很高的壁画以及珍贵的文物著称于世,有“小故宫”之称誉。位于达坂山麓的佑宁寺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其属寺达49个,有“湟北诸寺之母”的美称。

循化县街子清真大寺初建于明洪武年间,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寺前有撒拉族始祖尕勒莽和阿合莽的陵墓,寺内珍藏着撒拉族祖先东迁时带来的手抄本《古兰经》一部,为全世界仅存的三部最早手抄本之一。阿河滩清真寺、洪水泉清真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融伊斯兰、汉、藏建筑风格为一体,在清真寺建筑群中甚为罕见。

追寻先民足迹

走近河湟谷地领略海东风情

海东人文荟萃。这里很早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马家窑、卡约等史前文明遗存众多。有“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是我国惟一的史前灾难遗址,此处发现的“黄河磬王”声震华夏。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遗址,是考古界享有盛誉的一颗明珠,出土的人体彩陶为世惊叹。在黄河奔涌的积石峡谷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至今。

河湟阅历了秦时明月、汉时边关、唐蕃古道、宋元烽烟和明清沧桑。汉后将军赵充国统兵屯田河湟,秃发乌孤建都南凉(即今乐都),文成公主进藏和蕃,吐谷浑雄霸河湟……这些故事犹如历史天穹上的星辰,至今闪耀着光辉。

体验民俗风情

走近河湟谷地领略海东风情

海东风情诱人。这里人民勤劳淳朴,民族风情独具魅力。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河湟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互助、循化两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撒拉族自治县。居住在湟水北岸的土族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风情,诙谐幽默的土族婚礼令人赏心悦目,载歌载舞的土族轮子秋转遍大江南北。

在黄河岸边的街子有一处闻名遐迩的骆驼泉,反映着撒拉族先民长途跋涉、寻找乐土的历史传说。撒拉族男子喜欢博击黄河,常以羊皮筏渡河,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情趣,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漂”。民和三川“纳顿节”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藏族六月歌会、回族宴席舞更是风韵独具。

海东是“花儿”的海洋,每当盛夏季节,此起彼伏的“花儿”会就成了河湟谷地最美的乐章。

七月,飞驰的自行车车队穿越河湟乡村城镇。这是每年一度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在海东赛段的比赛,使河湟人激情飞越。在循化,游泳健儿劈波斩浪抢渡黄河。黄河抢渡国际极限挑战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走近河湟谷地领略海东风情

感受黄河胸襟

走近河湟谷地领略海东风情

青海黄河卷塞云。黄河别雪山,过草原,冲出龙羊峡,流经海东189公里。浩浩东去的黄河,沿岸淘沥出璀璨夺目的百里文明长廊。化隆群科新区初露端倪,不远的将来,一座适于人居的绿色环保新城将矗立于黄河之滨;循化清水湾孕育线辣椒和薄皮核桃两大农产名牌,驰名河湟,远销省外;民和三川物产富庶,人文荟萃,丹阳古城和临津古渡遗址见证着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风云。母亲河的博大胸襟在这里体现得酣畅淋漓。

国家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等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以上,在满足黄河上游电力需求的同时,将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华腹地。随着水电资源的开发,库区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亲临黄河,定会使人荡胸涤怀,豪情澎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