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对于入侵物种,很多人都只聚焦于内陆,却往往忽略了沿海地区。我国沿海拥有绵延2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这里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支撑着无数人的生活。可是现在,几乎所有沿海滩涂都被一种名为“大米草”的外来入侵植物所占据。人们赖以生存的滩涂,已经变成了一片片“海上草原”。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滩涂被草覆盖应该是一件好事,既增加了绿植覆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可以达到消减海浪、防风护堤的效果。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样说也无不可,是好是坏,那需要看你是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问题。但总体来说,现在“大米草”其实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它的疯狂繁殖和蔓延对沿海滩涂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态灾难。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大米草原产于英国海岸,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引进该草,本意是利用大米草耐盐碱、耐淹、耐淤的特性,用于抵御风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同时也可用于生产饲料和造纸原料。开始时,大米草的引种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环保和经济效益。但好景不长,由于大米草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范围,很快就蔓延成片、密集生长,到达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大米草不断排挤本土滩涂植物的生存空间,导致大量其它滩涂植物走向消亡,导致滩涂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它们密集生长,堵塞航道,严重影响船只出港和航行。它们大量蚕食水中空间,导致大量贝类 、蟹类 、鱼类 、藻类等多种生物窒息而亡,严重影响滩涂养殖和捕捞,严重影响海民的生计;海民们“靠海吃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大米草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食人草”、“害人草”。它们甚至还会影响海水交换,导致水质变差,从而引发危害更大的赤潮。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大米草最多的国家,也是大米草泛滥最严重的国家。北起辽宁、南至广西的海岸线上均有大米草的分布,每年因大米草造成的损失高达576亿元。其实不只在我国,大米草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危害极大的入侵物种,世界各国科学家曾相聚在美国纽约研究对策,可惜却收效甚微。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我国也在不断尝试控制和改造大米草,人工砍割、火烧、机械铲除等方法都试过,但效果都不大。甚至还曾试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死大米草,但化学药剂对海洋环境影响污染甚大,不适宜大范围进行。直至我国科学家首创在大米草中成功提取出多糖,才使得有“害人草”之称的大米草,有变身成为“宝草”的可能。希望科学家能再接再厉,研究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将泛滥成灾的大米草变废为宝。

虽是有害入侵物种,但却不会伤人,为何会被国人称为“食人草”?

各位朋友,大家都认识这种大米草吗?没想到它竟然是入侵物种吧?你们那里的海滩或河滩有没有遭到过它的入侵?你觉得它的危害大吗?你们又是如何对付它的呢?它在你们那里还有没有泛滥成灾的迹象?欢迎大家在评论处畅所欲言,如果觉得不错,麻烦帮忙点赞或关注一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