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唐·张籍《牧童词》 

分田到户后,李渔家养了一头牛,猫孩也就当起了放牛娃。猫孩天生与牛有缘分,身体长得黑而壮实,而且他自己本身也属牛。这样每天,他起来很早,天不亮就要起床,把牛牵出去了,放完牛一般要在七点半后,早上简单吃点粥就背起书包上学了,每天都如此,还不能迟到,否则两样事情哪样做不好,都要受惩罚。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放牛时候,猫孩还是喜欢贪玩,有时喜欢在牛背上看点武侠小说,那时他把古龙、金庸、梁羽生、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都看了一遍。由于晚上看得太晚,早上起来又早,所以有时干脆让牛自己吃草,自己找个地方躺在旁边睡觉。

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清·陆师《骑牛歌》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有一次,他睡得太沉了,牛吃草走得很远,已不知去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不到,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去了。到家时发现,村里人正牵着牛跟李渔在吵架呢。原来在他睡觉时,牛已经跑到人家田里,把村里一户人家的秧吃了好大一块,被村里人逮了个正着。所以,村里人牵着牛过来兴师问罪了。

李渔跟孟梅,堆着笑脸还跟人家赔着小心,低着头哈着腰。终于,在答应赔偿并在他的骂骂咧咧声中,丢下牛缰绳悻悻地走了。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接下来,迎接猫孩的,少不了一阵狂风暴雨。猫孩天生的牛脾气,虽然被打,但是从不求饶,天生倔强,父母看到这样更是来气,因而每次都被打得很重。被打了后,猫孩有气没有地方出,牵了牛就走,把牛拴在离家不远的一棵大柳树下。然后,折了一根柳树枝狠狠地抽打牛。牛被打得,围着树团团转,打累了,他就坐下来,喘着气,抹着泪。回去后,饭也没吃,背着书包就走。李渔没理他,孟梅也没有叫住他。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唐·顾况《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其实,放牛虽然辛苦,但也有开心的时候。牛也认人,更懂感情。每次他去放牛时,别人都从牛背上去。但是猫孩却不是,他抓住牛的两个角,从牛头上再爬到牛背上,牛也特别听话配合。所以,他在其它小伙伴面前一直很有成就感。要知道,即使水牛也不是绝对温顺的,陌生人接近他,他会用牛角顶人的,因为牛角伤人的事,在农村不在少数。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每年暑假在猫娃那边的东大圩,是牛的天堂,放牛娃们经常把牛散放在一起吃草,然后他们自己玩。但一旦雷雨天气,牛也发病似的狂奔,有时为了吃草的领地,还会出现斗架的情景。水牛斗在一起,那也是很恐怖的事,相互用牛角顶与勾,经常斗的头破血流,直到一方彻底认怂跑开为止。赢得一方的小孩,绝对是趾高气扬,以胜利者的姿态示人。而这条牛给足了猫孩足够的面子,经常大获全胜,保持不败战绩,帮他赢了不少“胜利品”。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明·高启《牧牛词》 

作为一个放牛娃,最喜欢的是夏天,那时候放牛的时候就可以与水牛一起在水里玩耍。水牛的水性特别好,尤其是凫水,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他经常到高邮湖里面一个汉王庙附近去采粽叶。那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虽然湖面很宽,但水牛的水性特别好,而且还不耍性子。水牛也特别开心,因为那里的水草特别茂盛。每次猫孩都会叫上几个小伙伴,一条水牛可以骑两三人,大家异常开心,有时水牛还会故意将身体下沉,它的顽皮,惹得大家一阵惊呼,不过仅过几秒钟又起来,然后从鼻子里会喷出水柱,又引得大家一阵欢呼。这些,都给猫孩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给村里带来了巨大变化,手扶拖拉机陆续走进千家万户,水牛从主要劳动力与运输工具这角色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每家都引进更为先进的机械化装备,这既提高了粮食收入,更是方便了出行。这时水牛也成为家里的累赘,李渔决定把水牛卖了。在即将卖水牛的那几天,猫孩每天都给水牛喂得饱饱的,水喝得肚子圆圆的;几天下来,它身上的毛也变得乌黑发亮。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吟牛》

但那天还是来了,一大早猫孩把牛放出去了,又让他喝了很多清澈的水,又给它梳了一下身上的毛。回家后,买牛的人已经在家坐着了,他一看到牛眼睛为之一亮,但迅速有意暗淡了下去,又看了看牙口,不动声色,故意挑了几个毛病,想压低价格。几番讨还价还价后,生意还是成交了。

《牛背上的猫孩》第五章:猫孩放牛

当李渔让猫孩把牵牛的牛僵绳给买主时,他怎么也舍不得给。最后还是李渔一把过来,给了买主。那头牛通了人性似的,买主怎么拉它也不肯走,气得买主一鞭子抽下去,牛只好乖乖地走了,回头了好几次,还流泪了。

猫孩一下子哭了,以前从不当着他们的面哭,李渔一把搂过去,也是泪流满面......

上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