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小時候重複做著同樣一個夢。

牆角有一張又平滑又白的紙,

心裡感覺很清涼、很舒服,

因為太喜歡這種感覺,

深怕它會變皺,它卻開始有了皺摺,

那皺摺越來越多、越來越皺,

我那清涼平靜的心,

也越來越糾纏,越來越絞痛,

就在這個時候我醒了。

——林青霞《窗裡窗外》

01

1954年11月3日,一名女嬰在臺北縣三重鎮降生了。

因母親懷孕時讀了一本武俠小說,

女主角的名字叫青霞。

她是小說中武功最高強、最能幹的人。

如同天上的霞,人人都會抬頭看。

於是,這女嬰便有了自己的名字——

“林青霞”。

母親當時並不知道:

十八年後,女兒真的成為了電影界的彩霞,被億萬觀眾仰望欣賞,

開啟了一個美麗的時代。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林青霞童年照

02

小時候,林青霞總愛做白日夢:

當老師、做車掌小姐、當秘書,或者是空中小姐。

然而,想做卻最不敢做的是明星夢。

在她眼裡,明星宛若雲中仙,

又怎能是她這種鄉下的小女孩所能企及的?

三年級下期,電影廠的人來學校選童星。

那是林青霞第一次聽說秀蘭·鄧波兒和蕭芳芳。

原來這麼小也能成為明星啊。

於是,林青霞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嘗試觸碰明星夢,

鼓起勇氣報了名。

參選的那天,她得到極高的評價:

“小妹妹,你的聲音、長相、體型都非常好。你有非常好的條件。”

林青霞還未咀嚼出這話的意思,就聽到了下文:

“只是這一次,我們要找的是一個胖胖的女孩……”

林青霞那時不到40磅,遺憾落選。

她感到十分失落,又心有不甘,

心底潛滋暗長出一個明星夢。

此後的幾年,林青霞一直在等待,

企盼這夢能變成現實。

直到那一年,

宿命終於找到她,

為她拉開了夢的序幕。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少年林青霞

03

那是1972年,林青霞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

聽父母的安排,在外面上英語補習班。

有一天,林青霞經過西門町,

被星探發現,推薦試鏡,

是宋存壽導演的電影《窗外》。

瓊瑤在《窗外》裡寫:

“江雁容纖細瘦小、一對如夢如霧的眼睛、帶著幾分憂鬱。

心不在焉地緩緩邁著步子,正沉浸在一個她自己的世界裡。”

而林青霞天生敏感、纖瘦、憂鬱,

《窗外》彷彿為她而寫。

林青霞走過來,便成了江雁容。

電影上映,林青霞一夜成名。

媒體大肆宣傳她的清純形象。

如夢似夢般的,

一夜之間,林青霞的明星夢竟真的成為現實。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窗外劇照

04

成名之後,片約紛至沓來,很難推掉。

有一回,某製片竟以死相逼:

“如果我沒把約籤成,我只有往窗外跳下去。”

心軟如她,即使再忙再累,也不忍拒絕。

接的片越來越多,

林青霞只得一頭扎進拍戲的工作中。

那時候,拍戲於她而言,只是工作。

給一份劇本,瞭解劇情發展,體會人物內心。

加上天賦,本色出演。

最忙的時候,她同時軋著六部戲,

甚至沒有睡覺的時間,情緒幾乎崩潰。

加之她備受寵溺,卻不知自己受寵,率性而為,

不懂得如何與別人打交道,

不懂得如何關心別人,

不懂得如何在圈子裡生存,

便因此受到外界的諸多壓力。

林青霞覺得她的人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演戲,

可她不明白,人生為何如此艱難。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70年代林青霞拍的部分文藝片

05

人生的艱難,還包括情路的坎坷。

林青霞第一次遇見秦漢,這個大她八歲的男子,

就一頭跌進他那雙溫柔如水的眸子裡了。

秦漢沉穩睿智、儒雅紳士、體貼細心,對新人關照有加。

二人合拍過二十餘部文藝片,

戲裡的情愫蔓延到戲外。

卻只能發乎情,止乎禮,

恨不能早相逢。

林青霞於是和別人戀愛、約會,

以此來壓抑對情人的愛。

她活得隱忍、痛苦、又絕望。

直到1979年,林青霞的事業和愛情雙雙跌入谷底,

不堪重負的她飛到國外散心。

在夏威夷的海灘上,海風吹送,

翻起層層海浪。

那浪頭忽高忽低,

觸摸礁石,輕吻腳面。

如大夢初醒,林青霞悟出:

“人生如海浪,總是在高低起伏中向前。

正因為低谷的存在,才能真正體驗到人生的快樂。”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林青霞與秦漢

06

美國期間,林青霞拍《愛殺》。

造型設計張叔平剪掉她的長髮,

化很淡的妝,

搽上大紅色口紅。

林青霞由“清純”變得很有“味道”。

1983年,《新蜀山劍俠傳》上映,

林青霞被稱為“中國第一美女”,

人們這才注意到她清純以外的美。

亦舒後來也曾用最熱切的語言誇她:

“林青霞,真要命,

仍是所見過一切女子中最美的一個。”

而面對人們的讚譽,

林青霞能守住內心的真實:

“我覺得舒服、自然、自在,

別人跟你在一起很愉快,

那也是一種美。

內在的美更長久。”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07

90年代,林青霞迎來了事業上的第二座高峰——

香港武俠片時代。

說起林青霞,人們或許不知道“江雁容”,

但一定知道“東方不敗”。

俊朗中帶著冷豔,

英氣而不乏柔情。

她的致命的眼神清清淺淺地望向你,

便是傾城也如意。

同樣,《東邪西毒》裡,

那個愛而不得、為愛痴狂的慕容燕,

演出了多少人心中的竭斯底裡。

徐克發掘出林青霞身上隱藏的天賦,

王家衛則讓林青霞成為她所演的人物。

至此,林青霞真正學會去享受拍戲。

拍戲就是與角色對話,

從她們身上獲得自己的啟發。

在不真實的生活裡找到生活的真實。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劇照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東成西就劇照

08

林青霞演藝生活中的另一次嘗試,

是賴聲川導演的舞臺劇《暗戀桃花源》。

林青霞穿著素白旗袍,

胸前垂著兩根長長的辮子,

靠在公園的鞦韆上回頭一瞥,

就是一朵在夜空中開放、最誠懇的白色山茶花。

和表演工作坊一起排練,

林青霞學到了很多拍電影時從來不不知道的事,

演技也有了很大進步。

更重要的是,

她克服了害怕舞臺劇、

害怕直接面對觀眾這一難關。

敢於傾聽真實的反應,

實現了自我的突破。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暗戀桃花源劇照

09

林青霞天生敏感而悲觀。

30歲以前,

林青霞活得太剋制、太嚴肅,

整個人緊繃著,

對一切都帶著防備,

在角色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快樂。

30歲之後,

她才真正走向成熟,

沉穩、自然、不做作。

接受內在的自己,表裡合一

找到快樂,

並且希望能讓接觸過她的人都快樂。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10

一天,林青霞和孫紅雷到徐克家做客。

剛抱完小狗的徐克拿起芒果準備吃,

被妻子叫去洗手。

混亂中芒果到了孫紅雷的助手手裡,

女孩對著芒果發呆。

原來芒果已經被徐克劃了三刀,

徐克的吃法不一樣,

她不知道如何切。

林青霞細心解圍:

“讓我來。”

接過芒果,添上一刀,

果皮上有個口字,在用勺吃,

果然就是徐克的意思。

林青霞就是這樣與人為善,

絲毫不做大牌樣,

體貼入微、觀察細緻,

關懷身邊的小人物,

樂意去幫助別人,

這便是生活中林青霞真實的模樣。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林青霞和徐克

11

找回真實的自己,

林青霞也找到了最好的婚姻。

曾經耽於文藝片裡的浪漫愛情,

愛得轟轟烈烈,

在與秦漢兜兜轉轉十餘年的愛情長跑裡受盡了傷痛,

終於明白愛情的真諦。

恰當的時機,遇見對的人。

打動林青霞的,

並不是邢李原對她的好,

而是和他在一起的自己,最真實。

二人於1994年完婚,

婚禮上的林青霞,

笑得最安心。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林青霞與丈夫邢李原

12

嫁給邢李原的時候,

繼女嘉倩只有六歲半。

一開始她以為林青霞奪走了父親對她的愛,

整天鬱鬱寡歡。

林青霞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她,

她不僅沒有失去父愛,

還收穫了一份母愛。

晚上林青霞陪著她睡覺,

當她睡不著的時候,

總會用手指順著她的脊椎上下走,

她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後來,林青霞又有了兩個女兒,

她每天最幸福的時光,

就是睡覺時分,

躺在床上同寶貝兒們說話,

聽她們時時冒出來的詩句,

哼歌哄她們入睡。

採訪者問是什麼改變了她時,

她說道:

“一旦瞭解、認清自己,也接受自己,你就會快樂得多。

這就是使我從不快樂的女子變成快樂婦人的過程。”

人們也確實能夠看到,

作為母親的林青霞,

比以前更有韻味,

因為她展現了她的愛。

林青霞:浮生若夢,返璞歸真

13

六十餘年轉瞬即逝,

浮生恍若夢。

洗盡鉛華之後的林青霞,

反而愈加美麗。

人生就像一張光滑的白紙,

歲月將它摺疊成其他形狀,

在它身上留下皺摺,

越來越多,越來越皺。

但只要記住,

無論怎樣改變,

它都是一張紙。

不要被外界的變化攪亂了內心的清涼寧靜,

守住真實的自己。

林青霞演過一百部戲,一百個角色,

終於演好了自己。

圖片皆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