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历史文化源流|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历史文化源流|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离骚》,其意思是只要符合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诗句表达了他忠贞不渝的壮志豪情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激励。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涌现出许多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且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善良的人们都喜欢圆满,总希望英雄的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留下什么遗憾。然而,在英雄的人生中,没有个人的所求,只有无悔的奋斗。英雄所憾所悔者,是“把吴钩看了”的“闲愁最苦”,是报国无门而“揾英雄泪”的无限惆怅。

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更有无数闪光的名字、远去的背影。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更有革命熔炉的锻打和锤炼。他们常常结合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来思考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仅以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烈士来说,恽代英的名言是,“好人是有操守的,好人是有作为的,好人是要能够为社会谋福利的”。罗登贤的名言是,“什么也不能动摇我,我将我的生命给我们的党和人民大众”。胡秉铎的名言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吾辈担当”。我们敬重英雄,向他们投去敬佩的目光,对英雄来说,这已足够。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想生前功名利禄、身后名声荣华,不会去想分享胜利的果实、成功的鲜花。只要把自己的一切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他们就会欣然而无悔。

在民族英雄、时代楷模的序列中,还有一群“赫赫而无名”的人。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隐姓埋名,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其简陋的设备条件下,顽强拼搏、全力攻关,终于使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黄旭华一生只做了研发核潜艇这样一件事,以“不可告人的人生”,回答了“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经典命题。黄大年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优越生活,以最短时间辞去重要职务,回国担纲国家尖端领域攻关任务。他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直到倒在工作岗位,被人称为“拼命黄郎”。“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正是这些为中华崛起而不懈奋斗的科学家,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使我国取得了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突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在树立起一座座业绩丰碑的同时,也树立起一座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为理想奋斗而无怨无悔是一种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马克思17岁时,在高中毕业的作文中就曾写下这样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只是一篇高中作文,但从中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的远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我们党历史上几位卓越领导人的故事: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献身中华民族强盛,周恩来21岁领导了天津爱国学生运动,邓小平18岁在法国留学时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们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革命理想,立志为民奋斗。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标注着前进的方向,引领着人生的未来。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早立志、立大志,然后安身立命、奋斗不息,让生命从一条清澈小溪奔流成大江大河。作为新时代的创业者,当以他们为榜样,将自己融入时代和事业之中,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为理想奋斗而无怨无悔是一种执著。“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事业征程,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在世界上要干成几件事,非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闯劲不可,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可。今天的中国,创业创新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宽广的舞台。然而,创新从来都是拓新路,创新从来都是与风险相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因此,必须要有蹚出一条血路的魄力和勇气,必须要有抵御诱惑、抗击失败的定力和恒心。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铁基高温超导研究项目,凝聚着中科院物理所教授赵忠贤团队20年的心血;张益唐教授在世界性数学难题“孪生素数猜想”问题上获得破冰性进展,源自他30年如一日的默默攻关;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从实验到临床,前后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时下,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正涌动。作为大众一员,该如何面对创新?赵忠贤、张益唐、屠呦呦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为理想奋斗而无怨无悔是一种崇高。“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共产党人集合在《共产党宣言》的旗帜下,不仅占据着真理的高点,也占据着道义的高点。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许多人对自己选择的人生目标无怨无悔,彰显了先进人群在特定环境和特定考验面前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实践,皆以“崇高”而概括之。他们中间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崇高;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崇高;有“不带私心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崇高;有“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的崇高……正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精神感动了人民,使他们“心甘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因而凝聚起了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榜样和模范是忠实践行党的理想信念的标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践行理想信念上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不仅是一般的修养准则,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和要求。(心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