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挡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rxhzn


养老金的调整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计发的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而增加。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成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计发办法只是计算确定了参保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参保人员退休后平均还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定额调整

定额调整就是每个人先增加相同的金额。

挂钩调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定额调整之后再根据本人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进行挂钩调整,体现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两类退休人员养老金可多涨

按照人社部的要求,此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成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查悦社保APP


养老金调整从宏观调控角度来看,高的少调低的多调几乎是合理的,是为缩小差距;那么问题来了,有的社保缴纳高一丶二挡的,甚至缴更高的,缴费年限长的,工龄长的,退休时自然享受就会很高,反之,缴费年限低档的(如刚缴满十五年)以最低标准在缴,工龄相对也短的肯定领取养老金很少了。还有企、事业单位社保并轨是否真正落实到位?亦是差距拉大的主因。个人认为,要真正地缩小差距必须从"源头“着手,拿出切实可行符合国情和公正合理性、和谐性质的养老金缴纳分配实施制度和细则,企事业、公务员、个体户等对象都须在统一框架内公平公正地步入正轨缴纳和领取;社保养老金涉及极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之根本,须社保机制法制化,操作有章可循,从中体现出其先进性,实践中完善社保制度,从而促使良性循环推动社会进步。


姑苏玉宝


问题:养老金调整金额分不同档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养老金怎样调整更合理呢?答案必然是众口难调,莫衷一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合理,只有相对的合理。这个相对的合理,不应该是你认为合理就合理,或我认为合理就合理,或他认为合理就合理,而应该是大多数人一致认可的合理或公平才对。所以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该抛开自我,站在社会公平的角度进行,这样才会相对更客观些,才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执行的意义。

一、高的少调,低的多调就合理吗?

不一定,要看和谁比,比较的对象不同,结论不同。养老金应该如何调整,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1、企业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比,高的少调,低的多调,并不合理

就现阶段退休的人而言,如果是两个企业人员之间比,或两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之间比,高的少调,低的多调,并不合理。因为企业养老金高的那个人,是人家社保缴费年限长,社保缴费基数高,用真金白银缴纳的社保费换来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高的那个人,是人家工龄长,工资或社保缴费基数高,用日积月累熬出来的资历或真金白银换来的。试问高的少调,低的多调,道理何在?如果真这样做,就违背了公平和效率,违背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金的计发原则。一旦成为现实,今后谁还愿意多缴长缴呢?长此以往,养老保险基金如何维继和健康有序发展呢?

2、企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比,高的少调,低的多调,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企业退休人员和一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比,高的少调,低的多调,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比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高,甚至高出2-3倍,但付出却不成正比。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是从2014年10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才开始交社保的,社保缴费年限相对短。而企业正式人员1992-1995年就开始缴纳社保,合同工1986年起就开始缴纳社保了,比机关事业单位至少早交了19-22年。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养老金比企业人员高,还高出这么多,这种养老金贫富差距合理吗?公平吗?所以高的少调,低的多调,有一定的道理。这种体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公,应该有平衡的措施。

二、养老金贫富差距和不公的问题,没有你想象的高的少调,低的多调这么简单

2014年,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是在吃养老保险并轨后的饭。养老金怎样调才公平合理,不仅企业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要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要比,企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要比,这样问题就复杂了,就要从多个维度去平衡了。因此高的少调,低的多调只能称为调整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否则会造成新的不公,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障制度也无法长期健康运行下去了。体制和历史遗留的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一时半会儿难以彻底解决,需要大智慧和时间来共同消解。

三、养老金调整方案何处去?

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筹,而是各地在每年3-4月份国家公布的指导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调整方案,然后报国家人社保和财政部审批后执行。总的原则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结合。这里面的前两项就部分提现了高的少调,低的多调的平衡养老金差距的成分。

1、现在的养老金方案是怎样调整的?

目前各地具体调整方案不同,平衡的力度不同。

(1)定额调整

每个参与本年度调整的退休人员都一样,都按固定金额调整,其实就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对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员的照顾。几乎所有的人对这种调法,都没有意见。

(2)挂钩调整

各地方案各异。大部分地区都会先与本人缴费年限挂钩,每满一年,增加N元。然后再与本人养老金水平挂钩,按固定的比例增加。或者再按养老金水平分档调整,高的少调,低的多调(如北京)。这部分的调整旨在提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社会效率。挂钩调整部分,争议最大。

相对而言,与缴费年限挂钩,或按养老金水平分档调整,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争议比较小。争议较大的是与本人养老金水平挂钩,这样会造成,养老金越高的人,涨得越多,养老金越低的人,长得越少,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尤其是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本来就比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高那么多,这样调整下去,差距越来越明显拉大。尽管有的地区的调整方案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调整比例比企业人员略低些,但由于基数差距大,上涨的绝对值仍然比企业退休人员高不少,差距还是越拉越大。这是我个人不赞成的方案。

(3)倾斜调整

主要面向退休人员中符合规定的特殊群体,额外进行人文关怀性的调整。主要向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和企退军转干部倾斜。这一部分,大家对特殊群体可以享受倾斜待遇意见也较少。但很多人对高龄人员的年龄起点有意见。因为上海地区女同志55岁,男同志65岁,就可以享受高龄津贴。大部分地区男女都要等到70岁才能享受。

2、未来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怎样更合理?

个人建议如下:

(1)定额调整

可以先保持现状,等条件成熟些,在养老基金和国家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补贴一下经济水平特低的地区,以免这部分地域差距过大。

(2)挂钩调整

我建议挂钩调整分两部分进行,一方面与缴费年限挂钩,另一方面与按养老金水平分档调整,按固定金额调整,高的少调,低的多调相结合的方案最现实,也最合理。北京的方案就是这样做的,建议其他地区也按类似的思路调整。这样退休人员的低收入者上调的比例就比高收入者上调的比例高多了,差距也能适当缩小些。

(3)倾斜调整

建议全国统一高龄人员的年龄起点,比如女60岁,男65岁,或者一律70岁。

各位朋友,对于养老金怎样调整更合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你认为我的建议合理吗?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关注我,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水流云在草青青


养老金从来就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都高兴的事情,不管怎么调,总会有一部分人高兴,另一部分人不高兴。而之所以养老金这个话题会有这么高的关注度,是因为这东西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已经退休的人关注,没退休的人也在想自己总有一天也会退休,并且自己也有已退休的父母,所以也关注。



作为一个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事情,无论怎么调整都会有人不开心。绝对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养老体系也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养老金体系确实在不断完善,至少从覆盖人数上有了很大提升。1993年刚开始实施养老制度时,全国只有8964万人有养老金,医疗保险更是只有540万人。人社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已覆盖了9.25亿人,医疗保险已覆盖了13.5亿人。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25年前养老制度帮助了多少人实现了老有所养,或者至少不至于吃不上饭。

很多人抱怨现在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养老金不好干什么。确实,一千多块钱真的不好干什么,但总比一分钱没有要强很多吧?坤鹏论见过那些七八十岁还要干活的,因为不干活就没有收入。



另外,从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的养老金水平已经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退体人员的基本生活。至少在目前阶段,养老金能保障的确实就是基本生活水平,那种大富大贵的生活水平仍然需要自己年轻时不断努力。

至于说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将大家养老金调到一个水平线上,坤鹏论认为也是不合理的。就像说一个月交500块钱养老保险和一个月交1200块钱养老保险,你让人家退休后拿同样的养老金,这就是公平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在养老金这件事情上,不要想着公平。你所认为的公平,恰恰是其他人认为的不公平。


坤鹏论


想法虽好,实现很难!

现在,社会上贫富两极分化矛盾突出,在退休人员中高低收入悬殊问题明显。小编提出在养老金调费时,想让收入低的多涨点,收入高的少涨点,这种想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相信会嬴得很多低收入人员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主要存在两大差距,一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事业单位的大大高于企业单位的。二是企业内部退休人员也存在着养老金高低差距,多的上万,少的两千上下。从"十四连涨"情况看,收入多的涨得也多,少的更少,使上述两大差距会越拉越大,也导致了收入悬殊矛盾的加剧。

按照养老基金多交多得、长交多得原则,谁交的金额多、交纳时间长退休时拿的多是合理的,但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原来收入高的涨得多,少的涨得少,这样显得不太合理,会导致悬殊越来越大。即使不能做到收入少的多涨点,收入高的少涨点,至少要保证收入高的不要再多涨了,即使保证不了缩小收入差距,也不至于让差距进一步拉大!

现在提倡帮扶弱势群体,低收入的退休人员也是弱势群体,应当得到适当照顾,包括涨资时多涨点!


千山车神


由于缴费标准、缴费方式、政策扶持力度不同,参保人员养老金可大致分为3类,即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国企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

在经济条件、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可月领3000元,机关事业单位却能领1000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居民生活较为拮据,参加了养老保险后,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仅为125元,与城镇退休人员相差甚大。

这时候,有人就想,如果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档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最高5000元,企业退休人员每月3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每月领1000元养老金,调高保低,这样是不是能得到更多人认同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企业、员工还需要缴费吗,退休后都等着拿钱不就好了?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种,是国家规定企业和职工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缴纳的。法律规定,缴纳社保既是法定权利,也是法定义务,即使参保人在退休前已经缴满15年,还得继续缴费,直至职工退休。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城乡居民养老金额度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在企事业人员养老保险未实行并轨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不用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按工龄计算;2014年养老金并轨之后,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很高,企业人员缴费基数很低,计算养老金时会出现3—4倍的差距。企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差距大的根本原因,由养老金双轨制转变成了二者缴费基数的差距。

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来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城乡居民养老金低,是因为城镇职工缴费水平较高。职工所在企业缴纳20%,进入当地统筹账户,这部分钱会换算成基础养老金;职工个人承担8%,进入个人账户,这部分钱会换算成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构成基本养老金的主体。城乡居民每年最低只需要缴纳100元,城镇职工每月至少缴纳500元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多缴多得,计算养老金时自然就不一样了。

养老待遇是“千人千面”,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档次高低之分。很多人都希望按工龄调整养老金,如果工龄高,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低,又该怎么算呢?


重庆中公教育


一提起退休金,养老金,发言者众,足以看出退休金,养老金在人们心目中的重量与地位。众多意见集中在:

一,退休人员企业与公务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轨並没起到实质性改变。

二,退休金与老农的养老金悬殊过大。

三,退休金,养老金的连年调整並未起到限高提低的作用。

如何解决呢?

一,缩小退休金的差距,真正做到高的不调,少调如5OOO元以以者。低的大调,多调如3OOO元以下者,逐步缩小差距。可参考工龄年限。

二,对老,少,边贫地区加大倾斜政策。

三,对40,50,后老农的养老金多增加。

2019年,建国七十年大庆,在退休金,养老金方面应该有新作为,新改革才好。

对老人的养老是国家的一种社会福利,国家的富強是全体国民共同努力劳动,艰苦奋斗得来的,老人的退休金,养老金有差别也是合理的,但合理的平衡,缩小差距更是应该调整的根本!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是社会进步的正常现象!


大亨永德


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档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我首先可以告诉题主,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你的愿望虽然很好,但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所以很难实现。

养老金的调整并非是想怎么调就怎么调的,国家必须进行综合考量。一般来说,每年养老金的上调,包括上调的幅度多少,国家既要参照经济发展的水平、财政的增长幅度,又要考虑在职人员工资的增加、物价指数的上涨、养老金的收支盈余,还要充分考虑各行业的情况和社会稳定。

至所以有些人养老金水平更高,而有些人的养老金水平更低,虽然因素众多,但主要还是因为人家工作时间更早、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更长、缴费基数更高、级别职称更高,一句话,那是人家用实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比如: 同样是企业退休的两个人,一个是普通职工,另一个是高级技师,由于两个人在职时的工资水平不同,自然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也就不同。按照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原则,高级技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肯定要比普通职工退休后多得多。

又比如: 男、女两个退休职工,男职工的退休年龄是60周岁,而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周岁。虽然两个人都是企业退休人员,男职工比女职工多上了10年班,也就多缴了10年社保。由于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社平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的不相同,男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肯定要比女职工的多得多。

如果养老金调整一味地分不同档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的结果不是合不合理的问题,明显与养老保险所遵循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基本原则不相符、更加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如果真的这样去上调,不但不合理,而是会造成更多新的矛盾。

世界上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近几年的养老金上调都坚持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额调整中,每个地方都不分彼此,所有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都统一上调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在挂钩调整中,根据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和养老金绝对数水平,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两个方面进行挂钩调整,充分调动人们长缴费、多缴费的积极性; 在倾斜调整中,对退休早、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高龄退休人员和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适当倾斜,在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倾斜上调几十元至一百多元不等的养老金。

这种方法,受到了退休人员的普遍好评。


叶公来帮忙


首先要讲养老金本身是为了让你安度晚年生活,不是另外所用,关于养老金按照工令,交费底来增加养老金有一点不现实,为什么呢?因为养老金问题是历史问题不是你可以耒决定我要交多少,我要做多长时间工令,同样二人一个人进了工厂单位而另一个人也想去因为你没权没能力没资格进工厂入单位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就的是历史问题不是个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再例如一个人每月领一万多元其领二十年一就是二三百万元其实也是国家在补,讲以后无人会多交了,这个也是国家政策问题,如果国家以后统一规划什么年龄交多少钱多少年那么也许不会再有多大差別了,想想现在的情况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进工厂,进单位,更没路子的人去打工有的一个月二千多点,而有的人靠领养老金就是每月一万多元,这个问题不是你我可以决定的这个是国策应该是国家制定政策下来才好,


心疼寒


我认为从几个方便拿方案。首先考虑多缴费及缴费的年限。第二考虑工作的年限,不管是干部或公务员,企业职工都一事同人,因工作时干部,公务员己享受了他应有的各项利福,不然,永远不得平衡。大家都退休了,不工作了,大家的报酬应一样,不一实的就缴多缴少,工作年限之差,第三各地方应以各省为单位,因有物价的因素,也就一类,二类等地区的之差。

第四调整养老金应按物价上涨的指数而调整,应按国家财政状况而调整。第五现有比较高的或相当高的有个封顶数,不然他们越来越高,退休人员贫富不均,同一时间工作,同一时间退休但分工不同,一个在企业,一个在事业,退休金就不一样,没有封顶,事业调三百,企业只能调一百多,差距越来越大,气的是大家都工作了,还有这么大的差距。我认为政府应引起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