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作者在美國待了近30年,膝下一兒一女已經長大考進大學。今年,大女兒剛從美國著名文理學院——衛斯理大學畢業。“如今空巢,富裕時間爆棚,希望順著自己的樂趣一直寫下去”,於是作者將自己參與孩子的大學申請感悟一篇篇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本文由比爾老師原創(https: //billteacher.com), 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地球上只有一個國家的幅員和中國幾乎相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美國與中國正好在地球上背對背,中國的正午是美國的午夜,美國的太陽落下去正好在中國升起來。正如她的地理位置,美國做事情的套路都似乎和中國截然相反。中國的教育幾乎全部為政府行為,教育部令行禁止。然而美國的高等教育雖然世界第一,聯邦政府的教育部卻是個沒有什麼牙齒的紙老虎。公立高中教育經費和管理權基本落在鄉鎮。公立大學則由州政府擔當。私立學校不論高中大學全由私人管理。

考大學的事在中國特別直接了當,所有高中生奮勇複習同樣的科目,然後在同一時間參加全國統一的同樣幾門考試。拿到成績後考到什麼分數段就錄取什麼級別的大學,很少懸念。大家費盡心思尋找的是超級補習班,而不是大牌升學顧問。

同樣一件事,到了美國就天下大亂了。美國大學無論私立公立,全都各自為政,相互獨立,沒有公認的全國統一錄取標準。更有甚者,美國各地的高中也是自以為是,各顯其能(或不能),高中四年學什麼科目教到什麼深度全憑私校校董或民選的鄉鎮教育委員會自行定奪。有些課程在不同高中同名卻不同內容,或者相同內容卻不同名。因此大量高中畢業生根本吃不準到底自己的成績有多少水分。即使知道自己在本校的排名,也很難了解自己在全國考生當中的實力。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美國大學有數千所之眾,從數量上完全可以保證任何一個希望上大學的高中生有學可上,但是這些大學從質量上相比卻是天差地別,從交足學費就可以畢業的野雞大學到獨步世界的精英名校,應有盡有。雖然各個大學都是自行決定錄取方針,絕大多數美國大學對願意交學費的考生基本上是來者不拒。然而華人家長和考生糾結的美國大學並不是一般大學,而是最棒的幾十所名校。

如果考生既沒有從美國名校畢業的父母,又沒有富可敵國的家庭,也沒有名人泰斗的背景,還不屬於低收入的弱勢群體,而只是出於高中產家庭的一介書生(這類考生在華人圈中最多),那麼爭取這些名校的錄取不僅競爭激烈,而且錄取機制捉摸不定。

大家必須在信息不確定的環境下挑選大學,一所一所地分別報考,既要申請保底大學用來保證即使時運不濟也有很好的大學可上,又要爭取考上夢之所至但又全無把握的大學,而最重要的是定下幾個心儀而又比較有把握的大學作為主攻方向。運籌帷幄,一旦判斷失誤準備不周便可能痛失街亭。事實上每年都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考生由於挑選大學不當而全盤落馬。

美國名校錄取講究對考生從多方面全面考量,因此競爭名校錄取的考生不僅需要具有高尚的素質和優秀的學習成績,還必須想辦法把自己的實力和亮點在招生官極為緊張的審閱程序中充分展示出來。這就要求考生仔細準備多方面的材料,尤其要講求獨特和個性。事實上,報考名校與公司推出新產品非常相像。高中孩子涉世未深經驗不足,常常忙中出錯。這種時候特別需要有可以信賴又富有經驗的成年人引導幫助。

成年人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效的幫助這些有志衝頂的孩子呢?

在事務層面上,成年人有必要做孩子的大學申請項目經理,確保各種材料及時準備按時遞交,推薦老師不撂挑子,方方面面不出錯漏。這需要成年人對大學申請的各種細節具有深入瞭解,並且情緒穩定細緻入微不怕麻煩。絕大多數的升學顧問事實上就是在做孩子的大學申請項目經理的角色。

從高層次的戰略角度,在這個關口孩子最需要的是有個具有豐富經驗能夠運籌帷幄指點迷津的成年導師,根據孩子的特質和志向制定匹配的戰略方案,與孩子從容溝通,調整心理,找出亮點,發掘潛力,教孩子做人,引導孩子成功。高中孩子生活環境當中接觸到的成年人基本上是父母和學校老師。學校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而父母最瞭解孩子脾性,對孩子也絕對無私奉獻傾心相助。

但是父母常常與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孩子缺乏有效溝通的辦法,即使能夠花時間掌握美國大學申請的各種細節,也可能因為經驗欠缺而捉襟見肘。相當多的華人父母還遇到英文不過關的難題。經濟能力比較強的父母可以斥資篩選出博學有德的升學顧問來管理孩子申請名校各種細節,把握戰略棋局,彌補父母英文缺口,與孩子有效溝通,做孩子的導師。如果有可能,家長最好在孩子高中早期就聘請顧問與孩子長期互動聯絡,在孩子青春期的關鍵幾年滋養品行發掘潛力激發熱情,全面提升孩子的素質和實力。一位優秀的升學顧問不僅僅管理考生申請大學事宜,更是引導孩子奮發圖強的良師益友。

聘請優秀的升學顧問就好像為有實力的參賽球員搭配強力教練。然而多數父母並不見得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為孩子如此助陣,沒有升學顧問指導的孩子是不是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呢?其實父母多在職場摸爬滾打過幾十年,如果擠出時間認真研究,完全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申請美國名校。

準備美國名校錄取雖然頭緒繁多,歸納起來不外乎下列十個方面:

1)學業成績以及學術能力考核;2)課外經歷以及學生特點和志向;3)考生綜合形象;4)他人推薦;5)獎助學金;6)挑選合適的報考大學組合;7)各種錄取方式;8)具體申請實施;9)遞交申請後與大學進一步互動;10)從錄取大學中選定一所就讀。

一、 學業成績以及學術能力考核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學業成績不夠格,就會在門口被刷下來。這是考生的硬實力,大學錄取過程最關心的並不是學生在高中的成績有多逆天,而是希望從考生在高中的表現看出將來發展的潛力。優秀的高中學習成績顯示出考生將來能夠承受名校繁重的學習壓力並取得好成績。

  • GPA (高中平均成績):

這是考生四年高中學習成績的總評估。其算法在不同高中不盡相同。學生在高中四年中每年都會根據各科成績乘以各科學分再除以總學分得到年度GPA,然後將四年的GPA再做平均。比較難的課程例如AP課常常會在GPA計算中多加權重。由於各個高中課程難度和打分方式不盡相同,大學招生辦公室會根據考生所在高中的教學水平對考生的GPA做出相應調整。GPA是報考大學所有數據的基石。

  • School Profile (高中教學科目及學生分類成績總結):

這相當於高中的簡歷。如同個人簡歷一樣,每所高中的總結都是自行設計,內容格式不盡相同,大致上多含有學校簡介, SAT和ACT平均成績,AP課程設置和全國統一AP考試成績分佈,National Merit Scholar(國家榮譽學者)得獎情況,十一年級各科成績分佈,最近幾屆畢業生的大學去向和最終GPA分佈。

大學招生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School Profile來了解各個高中的實力並決定考生成績單GPA的含金量以及考生與自己同學之間的相對水平。

  • Rigor of Available Curriculum(高中課程難度):

雖然大多數考生都沒有機會就讀最好的高中,但是所有考生都有機會選修自己高中難度最高的課程並取得優異成績。美國高中課程一般分為三類:CP(普通課),Honor(榮譽課),AP(大學水平課)。有時學生的GPA很高,但是課程難度不高,其GPA便會被大打折扣。

  • SAT:

這是絕大多數美國大學要求遞送的標準考試,由一家非營利機構(College Board)設計和運營。考試分閱讀,數學,寫作三部分。近年來SAT成績在申請名校當中的作用逐漸低迷,但是由於亞裔考生普遍重視SAT成績,一個超好的SAT成績仍然是亞裔學霸的鎮宅之物。高中學生一般在十年級和十一年級參加SAT考試。雖然一個學生可以多次參加SAT考試,但是重複考三次以上SAT的考生可能會被大學看做考試狂而產生負面影響。

  • SAT Subject:

這是一個與SAT相互補充的另一個很多美國大學要求遞送的標準考試,每個科目單獨考核,考生可以在總共二十個不同科目中自由選擇。大學一般要求兩到三門不同學科的考試成績。由於近年來遞交AP課程全國統考成績的考生越來越多,致使SAT Subject漸漸不被重視。然而亞裔考生仍然需要考出頂尖成績。一般來說高中生在學過相關學科的Honor或AP課程之後應儘快安排考試。

  • ACT:

這是另外一種絕大多數美國大學要求遞送的標準考試,有一個名叫ACT的非營利機構開發運營,可以和SAT/SAT Subject相互替換。與SAT相比,ACT的題目數量比較多,每道題回答的時間比較短。除了SAT考量的內容之外,ACT還涉及Science(科學)內容。要想決定考哪種標準考試,考生最好把SAT和ACT的練習題都試做一下,看哪個考試更覺得順手。

  • PSAT:

這是由經營SAT的同一個非營利機構College Board打理,非常類似於SAT的一個標準考試,由各地高中安排考試。其初衷是為了選拔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國家榮譽學者獎學金)得主,但常被學生用來衡量對SAT考試的準備程度。

每年十月份高中十年級和十一年級的學生在自己高中參加考試。十年級的考試只報告結果但不記錄成績,十一年級的考試成績用來爭取國家榮譽學者獎學金。雖然獎金並不豐厚,進入半決賽,決賽,或最終得獎會對考生申請名校有一定幫助。

  • TOEFL:

這是所有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國際學生赴美讀書必須參加的一個英語能力考試,由一家非營利機構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開發運營。美國各個大學對TOEFL都有一個分數底線。超過底線才能考慮錄取。美國大學全部用英語教學,因此考生的英語能力是考慮錄取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考生應儘量提高TOEFL成績。

  • AP Course(AP課):

AP課是由設計管理SAT的非營利機構College Board開發運營,課程難度相當於普通大學一年級基礎課。AP課程由專門培訓的高中老師講授,目前共分三十八個科目。由每個高中自行決定開設多少門AP課程以及何種科目。

除了高中自己的期末考試之外,AP課程在每年五月份另有全國統一的標準考試。雖然學生必須參加自己高中的期末考試,但是全國統一的AP標準考試並不要求學生必須參考。因此學生在完成一門AP課程之後可能有一個成績,也可能有兩個。AP課程的期末成績是學生GPA的組成部分。

由於AP課程難度較高,許多高中都給予AP課程成績更高權重。而參加AP全國統一標準考試的學生必須自己另行向College Board付費將考試成績遞送給報考的大學。

  • AP Test:

College Board每年五月份對每一門AP課程進行全國統一考試。由於AP課程在難度上相當於大學基礎課,在AP Test取得優異成績的考生可以向大學證明自己輕鬆對付大學基礎課程的能力。大多數美國公立大學允許學生將學過的AP課程計入大學學分。然而名校常常認為AP課程水分太多,對其施加限制。

  • Choose Elective(高中選課):

美國高中課程的選擇餘地相當大。如何選好高中課程對考生將來報考大學影響極大。尤其是希望報考名校的優秀學生,一定不要為了容易拿好成績而避開較難的課程。名校希望學生在其所在高中最難的課程上取得優異成績。另外名校常常要求考生完成至少三年或四年的外語課程。

  • Competition(學科競賽):

在高中階段學生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競賽。這些競賽有些是高中官方組織參加的,有些則由學生自己單獨報名。比較有名的競賽有奧數,Science League等等。在競賽中進入決賽或奪冠凸現學生出色學術能力,常常可以在申請名校時助力。

二、 課外經歷以及學生特點和志向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對名校來說,考生優異的高中學習成績是敲門的金磚。但是考生要想在名校落地生根必須顯示出自己高尚的素質和將來成為領軍人物的巨大潛力。

  • Interests(興趣):

潛力大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愛探索,對範圍廣泛的各種事務具有強烈興趣。

  • Leadership(領導力):

在學生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是體現學生領導能力的一個方面。然而即使沒有領導職務,學生仍然可以表現出高超的領導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學生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對目標的執著追求。

  • Volunteering/Community Service(義工/社區服務):

一個有作為的人不僅胸懷世界,更要珍重自己的父老鄉親,對不幸者以及弱勢群體傾情幫助。家不掃何以掃天下。學生其實用不著花父母的錢千里萬里飛到非洲去做義工。自己的社區就有無窮的事情需要有人來做,身邊就有弱勢群體需要幫助。

  • Sport(運動):

運動是自古至今培養孩子成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幾乎每個高中都擁有多種運動隊參加州內或全國比賽。孩子在運動中鍛鍊了體魄,培養了團隊精神,磨礪了領導能力,為未來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 Music/Art/Multimedia(音樂/藝術/多媒體):

這些素養和技能不僅對其身心智力發育有極大益處,而且豐富人生,是精英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大多數高中都擁有交響樂隊和吹奏樂隊。學生也有很多機會參與各種競賽。

  • Writings(寫作):

要想改變世界,必須有本領把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表達出來。而寫作是表達自己理念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學生實現未來抱負的看家本事。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學生為高中校報或當地報紙撰寫的文章或自己發表的blog(微博)都很容易被大學招生官搜到。精彩有力的文章常常會對考生的申請起到不經意的助攻作用。

  • Research(科學研究):

如果有機會聯繫到大學研究人員和教授,喜歡理工科的高中學生有可能在暑期從事一些科學研究。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可以在大學教授的指導下撰寫研究論文。雖然多數高中學生在知識積澱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缺欠,少數佼佼者確已能夠做出獨立創新。

  • Social Media(社交媒體):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考生整個高中階段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有可能提高個人形象,也很可能因為一時不慎而陰溝翻船。在社交媒體上發言和寫文章很不一樣。寫文章是深思熟慮的結晶,而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常常任性得很,圖一時痛快而不計後果。學生需要謹而慎之,尤其要注意行文的禮貌和修養。

  • Student Clubs(學生組織):

每個高中都會有很多學生組織。這些學生組織都必須有教師指導和校方批准。很多學生組織是全國組織的分支機構。多數學生組織的活動豐富多彩,鍛鍊參與的學生各方面能力。學生每天在校時間有限,既要上課,又要參加運動隊的訓練比賽,還要擠時間到學生組織搞活動,非常辛苦。

  • Job(打工):

雖然各州勞工法不盡一致,但是一般來說十六歲以上的孩子打工掙錢已經沒有什麼限制。高中孩子課餘週末在社區周圍打打零工,是他們接觸實際社會體驗普通民眾謀生疾苦的好辦法。

  • Summer Camps(夏令營):

每年夏天都有無數夏令營動用各種方式招攬高中學生。然而絕大多數收費夏令營包括名校舉辦的學習夏令營,都不能達到許諾的效果。很多家長花很多錢送孩子到名校夏令營讀夏季課,卻不知道名校的夏季課常常是為在校生補課而開設,任課教師很少是名校主力教授。需要考試才能參加的夏令營一般含金量都比較高。學生做夏令營輔導員比起做夏令營的營員要有價值得多。

  • Internships(實習):

面向高中生的實習機會並不多,有些公司會對自己員工的子女網開一面。但是由於高中生的知識水平太低,實習的效果一般來說不如學生在社區裡面打工。

  • Additional Portfolios (art, music, video, multimedia, etc.)(作品):

很多藝術方面的大學院系要求考生提供作品作為申請資料的一部分。這需要學生早做準備精心製作。這些作品都會由有關專家鑑定,一般不會埋沒天才少年,如果有成年人的上帝之手也會很容易被識破。

  • Family Circumstance(家庭背景):

有些考生有著特別的家庭背景或經歷過超常的家庭事件(例如傷病,亡故,天災,惡劣生活環境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考生在高中四年的表現,需要提醒大學招生官在審核過程中考慮這些因素。

三、 考生綜合形象

再好的內涵也要通過優越的表述充分展現出來。名校對考生的考量涵蓋全部高中四年。有些名校針對大量優秀男生成熟較晚的現象,給那些九年級淘氣但是十一年級十二年級特別優秀的男生免於考慮九年級成績。

  • Resume(個人簡歷):

一份簡歷是對一個人經歷和亮點的精煉總結。很多名校要求考生遞送一份個人簡歷。高中生的閱歷相對簡單,內容要集中在學生的主要亮點和經歷,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簡歷的排版要平實簡潔,不要過於華麗,一到兩頁篇幅即可。

  • Senior Packet(個人總結):

寫推薦信的高中老師和輔導員(counselor)常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幾十封推薦信。為了寫出細節,他們會讓學生和家長填寫詳細的問詢表格。考生一定要對這項工作極端重視,用簡明扼要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況寫下來給老師做參考。

  • College Essays(大學申請文書):

考生要想被名校錄取,必先要討招生官喜歡,讓招生官在眾多強勁競爭者中記住自己的獨特形象。大學申請資料幾乎都是冷冰冰的成績羅列,唯有文書可以讓考生自由表達體現自己的特點和志向。所以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文書是攻取名校的達摩利劍。

好的文書並不誇誇其談考生的各種成就(申請表上已經談過了),也不奢談哲理(招生官都看膩了),而是專心寫好一個關於自己的小故事。好的文書能夠寫出一個活生生的視覺形象,使招生官感動或會心一笑。

  • College Interviews(大學申請面談):

大學申請面談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考生和大學的校友面試(off campus interview),另一種是考生專程到大學校園去和招生官或(更可能)招生辦公室指定的高年級在校大學生面試(on campus interview)。

校友做面試官的水平參差不齊,並且多數和招生官沒有什麼個人交往,除了非常負面的內容以外,他們寫的面試報告很少被招生官重視。校園面試主要由在校高年級大學生來做,也有少數由招生官或大學當地校友做的。這些人一般都經過比較好的訓練,經驗也多,並且和招生官頻繁交往有很強的信任關係。正因為如此,校園面試對考生錄取的影響比較大,有時候能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如果可以選擇,考生應儘量爭取參加校園面試。

四、他人推薦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優秀的人才必定會得到其他人的欣賞。大學招生官都希望優秀考生有自己老師和輔導員的強力推薦。這是大學錄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

  • Teacher Recommendation Letter(教師推薦信):

美國大學一般要求兩到三封教師推薦信。如果不是特殊情況,考生最好選擇十一年級教自己課程的老師撰寫推薦信,而且最好要文科理科搭配。高中教師每年常常要寫幾十封推薦信,尤其是主課老師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考生要和欣賞自己的老師及早溝通,並且積極為老師提供個人資料。老師的寫作能力與推薦信的質量並沒有直接關係。讀推薦信的招生官並不在乎優美的文字,而更在乎具體的細節和教師力薦自己傑出學生的一片真情。

由於老師很忙,有時會忘記及時遞交推薦信。考生有責任提醒老師,確保推薦信準時到達報考大學招生辦公室。

  • Counselor Recommendation Letter(高中輔導員推薦信):

美國高中沒有像中國那樣的班主任,但是每個學生都配有一個輔導員負責為學生選排高中課程以及安排與高中有關的申請大學事宜(例如遞送考生成績單和教師推薦信)。公立高中的輔導員常常要每人同時負責近百個學生,分到每個學生的精力和時間很少,而且對報考名校沒有什麼經驗。

要想讓輔導員寫出一份好的推薦信,考生要主動經常與輔導員溝通,並積極為輔導員提供個人材料。私立高中的輔導員有很多是過去的大學招生官。常常在大學錄取過程中非常給力,是私校考生需要多加利用的優秀資源。

  • Other Recommendation Letter(其他推薦信):

有時大學允許其他人(比如教練)撰寫推薦信。如果沒有特殊的事蹟,最好不要遞送其他人的推薦信,徒增招生官的工作量。有時大學會允許考生的同學寫推薦信。這種推薦信儘量不要遞送。高中同學少不經事,很可能亂寫一氣,弄巧成拙。

五、獎助學金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四年大學費用昂貴。爭取到各方面的資助可以大大減輕一個家庭的財政負擔。名校之間的差距並不像大學排名機構推銷的那樣大,而是各有千秋。大學四年是否物有所值主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和把握機遇的能力。

  • Aid Type(獎助學金的形式)

Grant(聯邦助學經費):這是政府發的實實在在的錢,不用畢業以後償還。含金量最高。

Scholarship(獎學金):獎學金由大學和其他私營機構發放,也不用畢業後償還,但根據機構不同可能有限制和要求。

Loan(學生貸款):這是借錢上學,畢業以後連本帶息都要償還,其實不應算作獎助學金。

Work Study(勤工儉學):這是大學為在校學生提供校園裡的工作機會。學生有時會因為大學的工作機會不夠多而拿不到預期的收入。

Need Based Financial Aid(助學金):收入較低家庭的孩子有可能得到助學金。大學的校產(endowment)越多越有可能給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發放足額助學金。

Merit Based Financial Aid(獎學金):除了最頂尖的名校,無論家庭收入多少,優秀的學生都可能申請到獎學金。這樣的獎學金不僅是財政補助,更是一種榮譽。

Net Price Calculator(淨學費計算器):上大學的各種開銷林林總總很難計算清楚。美國聯邦政府要求每個大學都在大學網站上展示淨學費計算器。淨學費計算器把各個大學雜亂無章的收費轉換成統一標準,這樣學生家庭就可以相對容易的進行橫向比較。

FAFSA:這是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制定的一套考察學生家庭大學學費負擔能力的表格。所有聯邦和州政府出資的助學金以及大學和其他私營機構給予的助學金都需要根據這套表格分發。

CSS Profile:這是由College Board設計的一套考察學生家庭大學學費負擔能力的表格,比FAFSA更加詳細,對各種財產的處理也略有不同,很多大學分發助學金依據這套表格。

六、挑選合適的報考大學組合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以及錄取的難度。最好的報考大學組合不僅應當適合考生需要,更要難易結合擴大勝算。

  • Proposed Major(期望專業):

高中生在開始研究報考大學之前最好對自己希望將來在大學裡學習的大致方向有些想法。這並不是說高中生必須早早決定大學專業,主要目的是要讓高中生回答好“為什麼上大學”這個問題。事實上,除了某些大學特別熱門的專業以外,美國大學對學生改換專業都非常合作。

一般來說學生應該多多嘗試探索,等到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再明確專業不遲。即使專業已經明確,理論上學生仍然可以繼續轉換專業。雖然考生在申請大學的時候需要填寫最期望專業和候補期望專業,但是考生完全可以填寫“不確定”。所有這些選擇都不是綁定的聲明,學生進入大學後仍然可以自由選取專業。

  • College Visit(訪問大學):

從高中九年級開始學生就應該利用課餘和假期訪問大學。大多數美國大學都頻繁組織針對高中生的招生講座和校園遊覽。這些活動大多在工作日舉行,也有些在週末。大學是一個很複雜的小社會,學生需要逐漸積累經驗才能對大學有比較深度的觀察。可以考慮先訪問離家不遠的當地大學,等到孩子有些經驗了再計劃遠行。

  • College Fair(大學博覽會):

高中每年都會組織大學博覽會。博覽會常常晚間在高中體育館舉行,屆時很多大學會派代表來擺攤宣傳。大學代表有些是招生辦公室的招生官,但更多的是大學在當地的校友。短短的時間裡人海如潮,熱門大學的攤位前經常排著長隊。

博覽會的好處常常並不在於瞭解哪一所大學,而在於觀察哪些大學對這所高中比較瞭解和重視。

  • College Rep(大學招生聯繫人):

多數大學招生辦公室有專人負責美國各大區的高中。他們一年到頭親身訪問轄區內的眾多高中。他們對哪些高中有親身體驗直接影響到這些高中的畢業生的錄取結果。如果一所大學從來沒有派招生聯繫人訪問過某所高中,那麼這所高中的畢業生在申請這所大學的時候常常吃虧。因此家長應敦促高中主動吸引各大學的大學招生聯繫人來訪。

  • Internet search(互聯網搜索):

幾乎每個大學都擁有一個內容豐富的官方網站。學生和家長在訪問大學之前最好先通過大學網站對該大學加以研究,以便在實地訪問中有的放矢。另外互聯網上還有許多獨立高等教育評估網站。這些網站大多收集了成千上萬的大學生評論,是研究大學生活學習情況的好地方。

Naviance:這是一個大學錄取資料大數據網站。大多數高中都會免費把Naviance提供給本校學生和家長。除了提供各大學的簡介之外,Naviance最重要的功能是把學生的GPA,SAT,ACT成績與本校最近幾年的畢業生相比較,並提供學校最近幾屆畢業生在每所大學的詳細錄取情況。

這個大數據金礦為考生評估大學錄取本校學生的難度提供了重要的大數據依據。

College Ranking(大學排名):美國有幾家著名大學排名機構(例如US News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華爾街日報)每年運用各自開發的多項指標對優秀美國大學逐一排名。雖然這些排名商業氣息濃重並不斷被專家詬病,然而由於沒有更靠譜的大學質量考量機制,這些排名仍然是重要的參考點。

  • Research University(研究型綜合大學):

這些公立或私立大學規模宏大,是使美國科學技術在全世界持續領先的主力軍。大學的精力和資金更多的是投入在大量的研究生和眾多探索科技前沿的教授身上。本科生教育常常並不是這些大學的重點。本科生的課程多由研究生助教。好處是專業選擇廣泛,優秀的本科生可以得到參與尖端研究的好機會。

  • Liberal Art College(文理學院):

文理學院規模相對較小,學生人數從幾百到兩三千人不等。絕大多數文理學院都只設四年本科,沒有研究生院。文理學院的教學宗旨是培養具有廣博科學歷史文化素養的自由思想者和精英人才。全部課程均由教授講授。本科生在文理學院可以博覽群書自由探索。相對來說文理學院的教學疏於實用領域,相當大百分比的學生畢業數年內進入研究生院深造。

七、各種錄取方式

美國大學提供提前錄取,普通錄取,和滾動錄取等多種錄取方式,各有特點。考生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來優化申請方案以增加錄取可能性。

  • ED(提前錄取):

提前錄取要求考生在十一月以前遞交申請。大學一般在十二月份發出提前錄取通知書。每個考生只能申請一所提前錄取的大學。如果被錄取考生將被綁定就讀於這所大學。考生在申請提前錄取的同時仍然可以申請其他大學的普通錄取。

然而一旦被提前錄取,考生必須立即通知其他大學撤回申請。由於提前錄取的考生沒有選擇其他大學的餘地,各大學都非常重視這一階段的錄取工作,在提前錄取期間錄取到三分之一到近一半新生。因此選擇哪個大學遞交提前錄取申請對考生至關重要。

  • ED2(第二次提前錄取):

第二次提前錄取和提前錄取幾乎一樣,只是提交第二次提前錄取申請的截止日期和普通錄取同樣在一月份。大學一般在二月份發出第二次提前錄取通知書。第二次提前錄取的目的是給提前錄取失敗的考生另一次提前錄取的機會。錄取之後考生將被綁定就讀於這所大學。

  • EA(提前非綁定錄取):

一些頂尖名校的提前錄取沒有綁定條款。考生也不需要僅僅申請一所EA大學。錄取以後也不用非得去就讀。考生在十一月以前遞交EA申請。大學十二月份公佈錄取名單。這些頂尖名校的自信心超強,一點也不擔心錄取的考生不來註冊。

  • Single Choice EA(唯一私校提前非綁定錄取):

另一些頂尖名校的EA提前錄取雖然同樣沒有綁定條款,但是限制考生在申請EA時只能報考一所私立大學(公立大學不限)。考生在十一月以前遞交EA申請。大學十二月份公佈錄取名單。

  • RD(普通錄取):

這是所有大學最普遍的錄取方式。考生在一月以前遞交申請。大學在三四月份公佈錄取名單。考生可以申請任何數目的大學。多數考生用心申請十到十五所大學。也有些考生希望用申請很多大學來提高自己的錄取機會。但是申請大學太多了疲於奔命只會降低申請質量,很可能適得其反。

  • Rolling Admission(滾動錄取):

公立大學常常運用這種錄取方式。大學招生辦公室對考生遞交的申請隨到隨考量。這些大學比較重視考生的GPA和標準考試成績,過線就錄取,收足學生就收場,是做保底大學的好材料。考生要儘量提早遞交申請,爭取儘早收到錄取決定。

  • Early Notification(提前通知錄取可能性):

很多比較優秀的大學競爭意識強烈,會對競爭力強的考生提前(常常在二月份)發出信息,告訴他們“非常有可能”獲得錄取,希望得到這批考生的青睞。得到錄取可能性通知的考生幾乎肯定會被該校錄取。

八、具體申請實施

留美30年,這位爸爸總結了“10大申請美國大學備考清單”!

萬事俱備還必須紮紮實實的把具體工作做好。考生先上網向大學遞交申請費和申請表,然後到SAT,ACT,TOEFL,AP等等網站付費向大學寄出成績,之後把報考的大學名單告知高中輔導員和推薦信老師,叮囑他們儘快送出學校成績單和推薦信。

  • College Application Due Date(大學申請截止日期):

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申請截止日期。考生必須在這個日期之前遞交申請費和申請表。有些輔助的申請資料可以在申請截止日期之後送達大學招生辦公室。有時候由於天災很多大學會放寬截止日期。考生如果不幸錯過了大學申請截止日期需要立刻和大學招生辦公室聯繫,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得到通融。

  • Common Application(網上共同申請平臺):

近年來絕大多數美國大學都採用網上共同申請平臺,考生可以在網上共同申請平臺遞交大多數申請材料。網上共同申請平臺大大簡化了大學申請操作,但同時直接導致考生申請的大學數量急劇增加。少數大學仍然堅持運用自己獨特的申請表,需要考生單獨處理。

  • College Application Decision Dates(錄取發榜日):

各個大學都有自己的錄取發榜日。近年來大學多利用互聯網發榜,而不再給考生郵寄錄取決定,使得發榜日變成發榜秒,令考生心驚膽戰。

  • College Application Admission Decision Types(可能的錄取結果):

考生遞交申請費和所有申請材料之後,大學招生辦公室會根據考生的全部申請資料來做出是否錄取的決定。可能的決定有下列幾種

  • Accepted(錄取):

皆大歡喜,考生被大學錄取了。

  • Denied(拒絕):

大學拒絕考生的申請。這個決定沒有申訴餘地。

  • Deferral(延遲考慮):

考生申請提前錄取有可能被大學用Deferral把案卷留下在普通錄取時重新審理一遍。有很多考生開始被Deferral但是後來在普通錄取階段錄取成功。

  • Waitlist(候補錄取):

普通錄取結果可以是既不錄取也不拒絕,考生被放到後補錄取的行列之中。如果後來有太多的錄取學生拒絕該校,那麼招生辦公室就會從候補錄取的考生當中錄取若干人彌補空缺。

九、遞交申請後與大學進一步互動

在衝過終點線之前一點都不能鬆勁。

  • College Application Portal(大學申請網上賬戶):

考生遞交申請表和報名費之後,大學會立即給考生建立一個網上賬戶。考生可以登錄賬戶審查自己各種報名資料的到達情況,同時可以進一步瞭解大學的各方面新聞。大學招生辦公室常常跟蹤記錄考生登錄網上賬戶的次數和行蹤。因此如果考生從來沒有登錄網上賬戶,很可能被招生辦公室認為考生對本校沒有興趣而拒絕錄取。

  • Admission Office(招生辦公室):

申請大學所有事宜都需要通過招生辦公室。一般來說招生辦公室內部都有專人負責美國各大區的招生。考生的申請材料如有所變動,或者有添加資料,都要儘早和招生辦公室聯繫。

十、從錄取大學中選定一所就讀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Admitted Students Open House(錄取新生接待會):

美國大學在發佈新生錄取名單之後,一般會在四月份安排一個或幾個週末邀請錄取新生和家長到學校訪問,其間大學會竭盡全力招待有加以增加新生和家長對大學的好感,希望新生選擇這所大學就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大學獲得第一手資料的機會。

  • Financial Aid Negotiation(獎助學金談判):

美國大學對錄取學生的資助常常有很大的伸縮餘地。如果考生被幾所水平相近的大學錄取,就可以和大學招生辦公室談判爭取更高額的獎助學金,有相當高的成功率。

  • Waitlist(候補錄取):

大學可能對考生既不錄取也不拒絕,而是將考生放到後補錄取的名單之中。如果太多的錄取學生拒絕該校,那麼招生辦公室就會從候補名單當中錄取若干人彌補空缺。從候補錄取改成錄取的機會並不高,但絕對有可能。考生如果對候補錄取的大學仍然有強烈興趣,應持續和招生辦公室交流,遞交進一步補充材料,爭取最後的機會。

準備申請美國名校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工作,從高中早期開始就需要逐漸積累背景資料,在高中孩子,父母和顧問之間進行持續的溝通和探討。整個報考過程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跌宕起伏,對父母和孩子都是很大的考驗。

最後的贏家常常不見得是高中裡最聰明最能幹的,而是最有激情(passion)最有毅力(grit)最持著(determination)的。

事實上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是美國名校最希望錄取的學生,也會在將來人生道路上活得最有意義,取得最大的成功。

關注“沃邦教育”官方網站(www.onebest.cn),獲取更多SAT、託福等考試信息以及留學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